【看國際政治學英文】美國大學校園抗議給拜登連任之路帶來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美國各地大學校園近期爆發抗議活動,全美已經有超過2000位人士因此被逮捕,本來保持沉默並將尋求連任的拜登總統,終於承受不住壓力,於美國時間五月二日對全國民眾發表談話,試圖以總統的高度為此次危機設下停損點,但真的有效嗎? 讓我們看下去。

拜登的談話全文(JC翻譯)

原文: The White House資料來源1

The first is the right to free speech and for people to peacefully assemble and make their voices heard.  The second is the rule of law.  Both must be upheld. 

首先我想說的是任何人都有權利和平地集結並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其次我想說的是法治。這兩項都是需要被捍衛的。

We are not an authoritarian nation where we silence people or squash dissent.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heard. 

我們美國不是獨裁國家,不會讓人民噤聲也不會壓制不同的意見。美國人民的聲音是會被聽見的。

In fact, peaceful protest is in the best tradition of how Americans respond to consequential issues.  But — but neither are we a lawless country.  We are a civil society, and order must prevail.  

事實上,和平抗議是美國人民對於有深遠影響議題反饋的最優良傳統。但是美國並不是一個沒有法治的國家。我們是一個公民社會,秩序終將勝出。

Throughout our history, we've often faced moments like this because we are a big, diverse, free-thinking, and freedom-loving nation. 

從古到今,我們常面臨類似今天的情境,因為美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多元、思想自由且熱愛自由的國家。

In moments like this, there are always those who rush in to score political points.  But this isn't a moment for politics.  It's a moment for clarity.  So, let me be clear.  Peaceful protest in America — violent protest is not protected; peaceful protest is. 

在像今天這樣的時刻,總是有一些人急著想要在政治上得分。但這並非是一個搞政治的時刻,而是一個明辨是非的時刻。所以在這裡我明確地說和平的抗議行為在美國是被保護的,但暴力的抗議是不被允許的。

It's against the law when violence occurs.  Destroying property is not a peaceful protest.  It's against the law. Vandalism, trespassing, breaking windows, shutting down campuses, forcing the cancellation of classes and graduations — none of this is a peaceful protest.  

任何暴力都是違法的。毀壞他人的財產並非和平的抗爭,是不合乎法律規範的。破壞公物、擅自侵入他人土地或建築物、打破玻璃、癱瘓校園、讓課程及畢業典禮被迫取消都不是和平的抗議方式。

Threatening people, intimidating people, instilling fear in people is not peaceful protest.  It's against the law. 

更不用說威脅他人、恐嚇他人,意圖使他人感到恐懼,這些行為都稱不上是和平的抗議。全部都是違法的行為。

Dissent is essential to democracy.  But dissent must never lead to disorder or to denying the rights of others so students can finish the semester and their college education. 

有不同的意見對民主來說是很重要的。但表達不同的意見不應該造成社會失序或剝奪他人完成學業的權利。

Look, it's basically a matter of fairness.  It's a matter of what's right.  There's the right to protest but not the right to cause chaos.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get an education, the right to get a degree, the right to walk across the campus safely without fear of being attacked. 

從我的角度來看,基本上這是一個公平性的問題。是一個是非的問題。人們有權抗議但沒有權利造成混亂。人們有權接受教育,有權取得學位,有權安全的出入校園而不用懼怕會被攻擊。

But let's be clear about this as well.  There should be no place on any campus, no place in America for antisemitism or threats of violence against Jewish students. There is no place for hate speech or violence of any kind, whether it's antisemitism, Islamophobia, or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rab Americans or Palestinian Americans. It's simply wrong. 

讓我再次重申,美國的校園及社會容不下反猶太主義,也不能接受任何對猶太裔學生的暴力及威脅。對任何仇恨言論也完全零容忍,不論是反猶太主義、伊斯蘭恐懼症、或是對阿拉伯裔或是巴勒斯坦裔美國人的歧視都一樣。這都是錯的。

There is no place for racism in America.  Its all wrong.  It's un-American.  I understand people have strong feelings and deep convictions.  In America, we respect the right and protect the right for them to express that.  But it doesn't mean anything goes.  It needs to be done without violence, without destruction, without hate, and within the law. 

美國對種族歧視完全零容忍,種族歧視不符合美國的原則。我理解人們會有強烈的感受及各自堅定的信念。在美國我們都給予尊重,並保護表達的權利。但不代表沒有限制。當人們行使這樣的權利的時候必須要在法律的範圍內,要非暴力、不搞破壞且沒有仇恨。

You know, make no mistake: As President, I will always defend free speech.  And I will always be just as strong in standing up for the rule of law. That’s my responsibility to you,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my obligation to the Constitu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我非常肯定的說:做為總統,我會永遠保護言論自由。同時我也會捍衛法治。這是我對美國人民的責任,也是我在憲法上的義務。非常謝謝大家。

談話後回答記者提問大扣分,恐將持續流失年輕選票

Q: Mr. President, have the protests forced you to reconsider any of the policies with regard to the region? . 

(影片3:20秒處)記者問: 總統,請問校園抗議有迫使您重新思考對這個區域(以色列及中東)的政策嗎?

THE PRESIDENT:  No. Thank you.

拜登直接回答NO,等於打了在校園抗議,訴求反戰學生的耳光,表明了你抗你的議,我繼續做我覺得對的事。而這些年輕的選民原本是拜登總統及民主黨的重要選票來源,但根據CNN近期民調資料來源2,18-34歲的選民有51%說會支持川普,而只有40%表示會支持拜登,拜登整整落後11%。別忘了做這份民調是四月底,當時火還沒像現在這個時間點燒到這麼旺,燒到拜登要親自出來滅火,所以對年輕選票的流失恐將有進一步的負面效果。

民主黨內分裂將造成選票流失,恐失去搖擺州

傳統上阿拉伯裔較多是民主黨的支持者,而且阿拉伯裔在搖擺州註釋1裡面又是關鍵的少數,如密西根州是美國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州,所以拜登若持續現在的政策,放縱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軍事行動,恐失去這些關鍵的選票。

我們以密西根州202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來看,拜登取得2,804,040張(50.6%)選票勝過川普2,649,852張(47.8%),只贏了154,188張選票,差距相當的接近。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2023年11月報導資料來源3,密西根州有超過20萬的穆斯林選民,想必今年的總統大選對拜登不會太友善,很有可能會輸給川普。

而像密西根州這樣的搖擺州共有七個,分別是亞利桑那州(11張選舉人票註釋2)、內華達州(6)、密西根州(15)、威斯康辛州(10)、賓州(19)、北卡羅萊納州(16)、喬治亞州(16),這七個州的選舉人票加總有93張,而拜登在2020年只輸了北卡羅萊納州,其他全六州搖擺州全贏,所以拜登最終贏了川普74張選舉人票(306比232)。

註釋
1. Swing State 搖擺州,共和民主兩黨皆有相當的支持度。
2. Electoral Votes 選舉人票,通常選票數贏的那一方可以全拿該州的選舉人票。

JC小結 - 拜登進退兩難

拜登在以色列-巴勒斯坦這個議題陷入了極大的困進,他怎麼做都會流失選票或是失去金主的支持。如果轉向對巴勒斯坦或哈瑪斯友善,會得罪國內猶太裔大老金主並面臨共和黨的強烈攻擊,但若維持現在的政策走向,又會流失年輕人、學生及搖擺州少數族裔的選票,加上黨內有許多議員是猶太裔或是阿拉伯裔,無疑讓整個情勢更加棘手,讓拜登的低迷選情更加雪上加霜。


資料來源:

1.“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Recent Events on College Campuses” The White House, May 2, 2024,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4/05/02/remarks-by-president-biden-on-recent-events-on-college-campuses/. Press release.

2.Julian Zelizer, “Opinion: Biden has a serious problem with young voters,” CNN, May 3, 2024, https://www.cnn.com/2024/05/03/opinions/biden-campus-protests-losing-young-voters-zelizer.

3.Jeongyoon Han and Don Gonyea, “In Michigan, where every vote counts, Arab Americans are turning away from Biden,” National Public Radio, November 17, 2023, https://www.npr.org/2023/11/17/1213668804/arab-americans-michigan-voters-biden-israel-hamas-palestinians.

avatar-img
21會員
16內容數
我是JC,重度高爾夫球上癮,運動迷,關心國際政治,現任職金融業。高中畢業後到美國取得大學及碩士學位,回台後曾從事國外業務、外商銀行儲備幹部(MA)等工作。在這裡除了分享生活及各項興趣外,也希望能藉由過去所學及職場累積的經驗,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讓我們一起享受人生、一起提升吧! Fight o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C看世界 的其他內容
帶大家來看知名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對俄烏戰爭、美中關係及以哈衝突這三個議題的觀點,同步學英文!
這篇文章整理了教授對於以色列哈瑪斯衝突及自由民主的看法,並討論了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是否應該被引渡回美國的議題。
這幾天看到英國知名主持人Piers Morgan的節目邀請芝加哥大學國際政治重量級學者米爾斯海默 (Prof. John Mearsheimer) 來討論以哈衝突、俄烏戰爭與美中關係,JC覺得訪談中很多深入的觀點很值得分享,有別於台灣媒體餵養的所謂“國際觀點”,希望能幫助各位做更多元、更寬廣的思考。
帶大家來看知名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對俄烏戰爭、美中關係及以哈衝突這三個議題的觀點,同步學英文!
這篇文章整理了教授對於以色列哈瑪斯衝突及自由民主的看法,並討論了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是否應該被引渡回美國的議題。
這幾天看到英國知名主持人Piers Morgan的節目邀請芝加哥大學國際政治重量級學者米爾斯海默 (Prof. John Mearsheimer) 來討論以哈衝突、俄烏戰爭與美中關係,JC覺得訪談中很多深入的觀點很值得分享,有別於台灣媒體餵養的所謂“國際觀點”,希望能幫助各位做更多元、更寬廣的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月21日,在洶湧難止的勸退聲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放棄競選連任。毫無疑問,這是7月13日特朗普(Donald Trump)遇襲後,美國大選的又一高潮,也是台灣輿論繼「美國版319」後,又一個引發討論的新聯想:「美國版換柱」。
Thumbnail
# 拜登退選的影響 ## 政治格局的變化 如果拜登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將會對美國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拜登是民主黨的資深政治人物,其退選將為黨內留下權力真空。這可能會促使其他民主黨籍政治新星浮現,並重塑黨內的權力平衡。同時,這也會改變共和黨的選舉策略和競選焦點。共和黨可能會調整
Thumbnail
美國總統喬·拜登於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一舉動在現代政治時代中具有歷史性和前所未有的意義。此決定是在一系列挑戰和要求他退位的呼聲之後做出的,一些立法者和他自己的黨內成員對他能否在第二任期內有效領導表示擔憂。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拜登退選!!!!!!剛剛最新訊息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4月以來的美國大學反戰示威,不只突顯以色列正在透支二戰後的輿論同情,也讓美國陷入了尷尬境地。
美反以色列學潮蜂起,蔓燒全球名校。德州奧斯汀大學警察入校逮人。國會議長稱學生胡鬧,在哥大被噓。拜登聲稱支持學生言論自由。以色列總理強烈抗議,即將進軍拉法。 BJ:最起碼我知道台灣諸名校不搞這個事,雙標得很。天佑人類。 --- 威尼斯開始徵收一日入城費,5歐。 BJ:這我是贊成。我倡議很久了,
全球反猶太升溫。美各大校園聲援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串聯,警察入校逮人。拜登譴責抗議學生。 BJ: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是阿拉伯裔,這次被內外夾擊,後果難料。其實如果退遠點看,言論自由和支持國家政策之間,孰輕孰重?還蠻容易分的。只能說天佑人類啦。 --- 美菲聯合軍演在南海舉行,規模史上最大。北韓發射導彈
Thumbnail
拜登和川普在黨內初選中不斷連勝,讓其他候選人的贏面越來越小。民主黨方面,拜登幾乎沒有敵手。而共和黨方面,也只有海莉在苦苦支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月21日,在洶湧難止的勸退聲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放棄競選連任。毫無疑問,這是7月13日特朗普(Donald Trump)遇襲後,美國大選的又一高潮,也是台灣輿論繼「美國版319」後,又一個引發討論的新聯想:「美國版換柱」。
Thumbnail
# 拜登退選的影響 ## 政治格局的變化 如果拜登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將會對美國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拜登是民主黨的資深政治人物,其退選將為黨內留下權力真空。這可能會促使其他民主黨籍政治新星浮現,並重塑黨內的權力平衡。同時,這也會改變共和黨的選舉策略和競選焦點。共和黨可能會調整
Thumbnail
美國總統喬·拜登於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一舉動在現代政治時代中具有歷史性和前所未有的意義。此決定是在一系列挑戰和要求他退位的呼聲之後做出的,一些立法者和他自己的黨內成員對他能否在第二任期內有效領導表示擔憂。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拜登退選!!!!!!剛剛最新訊息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4月以來的美國大學反戰示威,不只突顯以色列正在透支二戰後的輿論同情,也讓美國陷入了尷尬境地。
美反以色列學潮蜂起,蔓燒全球名校。德州奧斯汀大學警察入校逮人。國會議長稱學生胡鬧,在哥大被噓。拜登聲稱支持學生言論自由。以色列總理強烈抗議,即將進軍拉法。 BJ:最起碼我知道台灣諸名校不搞這個事,雙標得很。天佑人類。 --- 威尼斯開始徵收一日入城費,5歐。 BJ:這我是贊成。我倡議很久了,
全球反猶太升溫。美各大校園聲援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串聯,警察入校逮人。拜登譴責抗議學生。 BJ: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是阿拉伯裔,這次被內外夾擊,後果難料。其實如果退遠點看,言論自由和支持國家政策之間,孰輕孰重?還蠻容易分的。只能說天佑人類啦。 --- 美菲聯合軍演在南海舉行,規模史上最大。北韓發射導彈
Thumbnail
拜登和川普在黨內初選中不斷連勝,讓其他候選人的贏面越來越小。民主黨方面,拜登幾乎沒有敵手。而共和黨方面,也只有海莉在苦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