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誰會想到背後令人毛骨悚然的關聯。
社會的惡意總是如影隨形,就像望月被人挖掘出,他的爸爸也曾經“疑似” 強盜殺害一位郵差,童年時的望月就如燙手山芋,被一個一個親戚丟來丟去。也許因為家庭變故讓他對生活中的事情流露比較少的情緒,也或許,至少我是這麼想:他其實知道自己的爸爸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但他選擇不說出真相,畢竟,當社會公權力的代表—警察,都斷言他的爸爸是兇手的時候,又有誰會去懷疑,或是探究背後的真偽呢?
我們(讀者)時而像一般社會大眾一樣閱讀裡面報章雜誌;時而像撰寫報導的人一樣,盯著手中的線索,努力抽絲剝繭,希望可以找出望月犯案的動機。
我記得以前常常聽到大人說:何必在乎這些人為什麼犯下罪行?他們就是想作惡,本來都應該抓起來槍斃,動機不重要。
但我個人持反對意見,如前言所述::「人與人在社會的大河之中彼此交會,犯罪也是綿綿不絕,環環相扣,將犯罪行為立案很簡單,但只這麼做,無法釐清犯罪的本質。」寫第一篇報導的橋本勳,還有編篡者—同時也是A子的治療師—伊尾木譽,都是這類型的人。如果我們只看到犯罪,而沒有看到犯罪的原因,或是我們沒有盡力去抽絲剝繭那些犯罪背後的脈絡、可能的社會問題,那我們不是永遠都在這樣的迴圈裡面嗎?橋本時隔九年仍一路探訪,也許有人覺得:事過境遷,法官都做出判決,還有什麼好探究的?但總是會有人,想要努力了解這些殺人犯背後的動機,並且進一步的人,可能想建立防護網,好讓這個社會越來越穩固。我們若是了解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較有可能造出這樣的罪犯,也許我們就可以防範,現在的社會安全網也是努力在做這一塊,也許礙於現實因素我們可能會漏接某些人,但這樣的整合和改變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時間,也希冀這個社會可以多一點人關注和給予鼓勵,假以時日我們也會越來越好的。
以為這是一場單純以社會結構去探討犯案動機的故事,殊不知結局卻是:我以為的受害者實為加害者;以為的罪犯卻在近乎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救人一命。這樣的結局,現實生活中也是有可能發生的吧?但是,該說這是冤案嗎?望月並沒有替自己喊冤,反而說自己需要贖罪,即便他對不起的,從來都是已經跳樓身亡的女兒,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和女兒一樣受盡議論、不反駁的走向死亡。看完真的是讓我好恨又好難過。
誰會想到最後的真兇居然就是小椋夫妻。而被判刑的望月辰郎其實因為對不起自己的女兒,而選擇成為代罪羔羊,他本想讓這一個仇恨的迴圈在自己身上完結;但沒想到,逃脫父母虐殺魔爪的須美奈卻不甘心。須美奈在望月被判刑前曾去監獄探望過他。對僥倖逃離父母魔爪的須美奈來說,他對爸媽的恨意並未減少,於是她找上了生父母多年後再懷上的A子,告訴她一切的真相,就像蝴蝶效應一般,小椋克司因為不敵內心的罪惡感,將一直以來下指令的鞠子滅口,再將現場布置為強盜殺人後畏罪自殺,留下A子。我很想說蒼天有眼,但我也和須美奈一樣認為小椋夫妻死不足惜,再也喚不回那個溫柔、傾聽他們痛苦的望月辰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