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藍色恐懼》中的虛實共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第一次接觸今敏的作品,是在《東京教父》的溫暖歡樂之中,是在那片灰色中帶著光亮的故事裡。之後,我喜歡上今敏的表現手法、敘事風格,又看了《千年女優》。跨越時空,亦虛亦實,以追尋為名的故事,也帶給我深深的震撼。所以,毫不猶豫地,在《藍色恐懼》剛上映時,就衝電影院,儘管自己超級怕恐怖片。

R18、心理驚悚,在觀看之前,就這樣先認識了《藍色恐懼》。打了心理預防針,還拿了早餐的紅茶嘗試壓驚,不過1小時22分的電影,卻像是2小時以上的牢房,如同被活生生關入精神病院。走出影廳看到外面熱鬧的人潮、百貨公司吵鬧的假期,也沒有因此鎮定下來。我大概被嚇呆了,對身邊蠻多事物感到麻木。直到回家,坐到書桌前,開始梳理這段恐怖的旅程。

鏡中幻影、戲中身分,與霧越未麻─

從「我是誰」走向「你是誰」的迷失

其實一開始的議題很簡單:自我認同。未麻從小的夢想就是當偶像歌手,被迫成為演員後,她不快樂,因為沒有熟悉的搭檔、支持她的歌迷,也沒有歌唱的舞台。可是她告訴自己,當演員也很好,她不能辜負給予自己新機會的人們。


raw-image


不過她沒辦法欺騙自己的心,也沒辦法斬斷重返過去的渴望。在工作結束後疲憊的夜晚,她靠在列車車門邊,就這樣遇見過去的自己。車門玻璃中出現偶像歌手霧越未麻,說著自己不想當演員。短暫的幻影被擦身而過的列車強光抹去,卻留在未麻的心上。


raw-image


演員之路持續著。未麻飾演的角色名為高倉陽子,她在片場的首句台詞是:「你是誰?」

「你是誰?」是未麻走向他者的路途。她飾演陽子,而演戲,本就是「成為他者」的行為。從這一刻開始,未麻逐漸迷失自我。而《藍色恐懼》中的虛實共構,也由此展開。

原本只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只是在詢問「我是誰?」在偶像與演員,兩個不同的職業、身分中,該做出怎樣的選擇。然而當陽子問出「你是誰?」當幻影出現在鏡面之中,單純的問題,卻變成自我分裂的開端。


警衛、留美,偶像未麻與演員未麻─

他者是自我的鏡像

在舞台歌唱的未麻,有個死忠支持她的粉絲─一名長相怪異的警衛。警衛看著未麻走出舞台,走入片場,他很希望未麻能繼續歌唱,但是面前的偶像,卻漸漸遠離自己的想像。

支持未麻的,還有像是保母、大姊姊般照顧她的女經紀人。對於未麻的新事業,她頗為反對,因為她知道未麻一直以來最想做的,是在眾人面前唱歌跳舞的偶像。然而公司的決策沒有改變,她只能看著未麻一步步走在被別人安排妥當的道路上。


raw-image


不想辜負別人的好意,所以成為演員,盡力表現。未麻將定義自我的權利,交給他者。而他者,就這麼反過來,定義了霧越未麻這個人。在《藍色恐懼》中,他者對未麻的定義,除了有將她視為演員的,也有將她視為偶像的。

這些「他者」,成為自我的鏡像,反映著霧越未麻內心的渴望、掙扎,既有對新身分的努力求存,也有對舊時光的眷戀。

從作品中的敘事主線來看,不論警衛、留美,還是影視公司的人們,都是「真實世界」的人物,他們或在明處、或在暗處,與未麻互動,進而編織出一連串的事件。然而,在一場夜店強姦戲後,這些「真實人物」,開始成為未麻的「人格」。

以他者的價值觀,定義自我,是未麻迷失的開端。而《藍色恐懼》中的敘事架構,則在這基礎之上,衍生出「他者」成為「自我」的鏡射。在這樣的敘事架構下,未麻不僅與「真實世界」的人物互動,也與自己的「精神世界」互動。以此開啟本作中虛實交雜、共構的敘事脈絡。


強姦戲後的虛實倒轉

為了讓戲劇更有看頭,編劇決定安排一場夜店強姦戲,未麻就這樣被推上舞台,在劇場的燈光下,被一群男人包圍、羞辱。

在這場戲後,未麻的心境開始產生變化。原本只是無法認同自己的選擇,如今卻變成自我厭惡。


raw-image


敢演、會演的未麻,在戲中的分量逐漸加重,當電視劇的拍攝如火如荼,卻傳出編劇遭到刺殺的事故。涉谷編劇身中多刀,兩眼被戳瞎,陳屍在電梯內。不過拍攝沒有停止,未麻飾演的高倉陽子,戲分越來越重。

演戲,是成為「他者」的行為。而戲劇,本身是有別於真實的虛構。當未麻扮演陽子的時間逐間增加,整部作品的描寫重心,乃至於未麻對世界、對自我的認知,便逐漸朝幻覺傾斜。

未麻開始分不清現實與幻覺。她追逐過去的偶像幻影,衝上馬路,被警衛駕駛的大卡車迎面撞上。本該死亡,卻在自己家中的床上醒來。她與惠利站在飄雨的碼頭演戲,卻看見人群中站著警衛,驚叫出聲。當惠利詢問時,未麻卻再沒看到警衛的影子。是真實,還是虛幻?惠利認為這是幻覺,告訴未麻,「幻覺不可能成真」。

然而何者是真實?何者是幻覺?未麻已分辨不清。她仍然演戲,扮演「他者」;仍然天天被幻影追逐,或追逐幻影。在無數次虛實交錯之下的某天,未麻「醒來」在高倉陽子的身分中。她正與惠利演戲,劇中的陽子精神恍惚,彷彿另一個人。她跟瞳子說,自己的名字是高倉莉香,是個模特兒。然而她不叫莉香,也不是個模特兒。瞳子關上審訊室的門,跟刑部說,陽子有人格分裂,原本的人格已消失不見。《藍色恐懼》敘述自此,終達到虛實雙寫、互表、重疊。陽子對瞳子的自白,形同於未麻對惠利、對自我的自白。劇中的陽子對著反射自我的玻璃鏡面說,我是模特兒。而未麻也對著鏡面說,我是演員。殺青後,全部劇組人員為未麻的精湛演技喝采。至此,真實開始消滅,幻覺開始成真。


raw-image



真實不再重要,幻覺成為真實

夜店強姦戲後,連續殺人案不斷發生在未麻身邊。先是編劇,再來是拍攝未麻寫真的攝影師。以為這一切與自己無關的未麻,卻在攝影師被殺後,於自己房間的衣櫥發現犯案的血衣,恐懼感爬滿全身。


raw-image


虛實開始混淆,最後倒轉。「真實世界」成為「幻覺世界」。整部作品敘述至此,描繪的已不單純是現實世界的案件,而是雙寫了未麻的心理世界。甚至可以說,強姦戲後的世界,是未麻內心活動的鏡射。那些在未麻身邊的「他者」,開始成為未麻的「人格」,而整起殺人案,則是人格之間的競爭、廝殺。

未麻越來越厭惡自己,卻又不斷地說服自己,要好好接受現在的生活。偶像的幻影開始具有攻擊性,她在警衛身邊,請求他殺掉那個「虛假」的自己。警衛無法接受未麻拍攝色情戲劇、寫真,接受了請求,決定殺死「現實」世界中的「假」未麻。在強姦戲演出的夜店舞台上,警衛撲倒未麻,就像戲中男人撲倒陽子一樣,拿刀想刺死她。未麻在驚恐中,拿起榔頭擊向警衛的腦袋。

一心想保護未麻,希望她重回偶像之路的,除了警衛,還有留美。強姦戲拍攝當下,留美因為無法接受未麻受到這種待遇,含淚離開拍攝現場。在此之後,當未麻感到沮喪、不安,她往往會向留美求助。

警衛被殺後,未麻坐上留美的車,讓她送自己回家。留美在房間外的走廊,而未麻則在房間內,打電話給影視公司的田所先生。不知何時已被刺殺、眼睛被戳瞎的田所,陳屍在警衛的屍體旁。沒打通電話的未麻,在轉身之後,看見偶像的幻影。幻影站在未麻面前,而她在鏡中的倒影,卻是留美的模樣。鏡像成為了真實,而真實化作鏡像。故事敘述至此,一切虛實也不再重要。


raw-image


未麻被幻影追殺,跑過屋頂、窄巷,發狂尖叫、求救,卻無人發現。最後,在未麻激烈的抵抗下,幻影被破碎的櫥窗玻璃(像鏡子一樣)刺傷,顯露出留美的身影。

警衛、留美,兩個無法接受未麻成為演員的人,影射著未麻的「偶像人格」,期望自己重返過往,因此試圖抹消背叛初衷的自己。編劇、攝影師、田所先生,影射著「演員人格」的未麻,推著未麻繼續她的新事業。真實成為幻覺的倒影,現實變做人類內心的活動。虛實交鋒之後的結果,是一個問號。


raw-image


故事的最後,留美入住精神病院,未麻繼續演員生涯,連續殺人案不再發生,日子似乎回歸正常。

所以整起案件是如何發生的?難道所有人都是未麻殺的?還是警衛也有參與兇殺?留美又是為什麼想殺死未麻?警衛與留美有串通嗎?不然警衛怎麼會如此清楚未麻的日常行程?在連續殺人案期間,所發生的總總,都是真的嗎?

一切都不重要。在虛實交雜、重疊之後,留下的是問號。一切事件是實、是虛,已不重要。當現實開始被幻覺吞沒,「真實」便已被遺棄。而「幻覺」是否取而代之成為新的「真實」?答案是問號。偶像未麻和留美一起,住進精神病院。演員未麻探望完留美,坐進自己的車準備離開。故事結束的最後一刻,她對著後照鏡,向著觀眾說:「我是真的。」

那真的是未麻嗎?在一連串虛實交錯,人格之間互相角力、殘殺之下,或許真正的未麻,如同她所飾演的高倉陽子,早在不知何時,便已消失。


從活魚到死魚到機器魚

收筆前再來談談未麻的寵物─日光燈魚。

在未麻的房間裡,擺了一個水族箱,裡頭養滿了日光燈魚。還在當偶像的未麻,每天收工後的樂趣之一,就是餵魚吃飼料。不過隨著未麻轉往演藝事業,壓力加劇,心力憔悴之後,魚群缺乏照料,紛紛餓死。看著寶貝日光燈魚的屍體在水中載浮載沉,未麻情緒潰堤,發狂亂摔東西,作為對於現實身分的強烈抗拒,與深濃無力。


raw-image


故事尾聲,連續劇殺青回到家中的未麻,看著水族箱裡滿滿的游魚,不覺有異樣,只是想著田所先生怎麼還沒接電話。那缸魚,和之前的模樣比較起來,已不是原本的樣子。沒有靈活游動的身姿,只是如機械般上下浮動的玩具,空有日光燈魚的外貌。

這樣,它們還是魚嗎?


raw-image


《藍色恐懼》裡虛實共構的另一個層次,就這麼隨著魚群游出。未麻曾經是偶像歌手,那是再「真實」不過的事。之後她轉往演藝事業,成為演員,因此演員的身分,成為了「真實」。但對她而言,一直以來最想做的、最想成為的,還是偶像歌手。於是幻影悄然出現,想要奪回真實。明明是虛幻的倒影,卻曾是再真實不過的實體,也是未麻的初心、認可的價值所向。然而「幻影」卻一直被抗拒、排斥,一如那缸被冷漠的魚,終究邁向死亡。

而現實中的未麻,認為現在的自己就很好,應該抱持對他人的感激,從事演員事業。然而現況,卻不是她喜歡的。她像排斥著幻影那樣,抗拒自己的演員身分。在成為「自我」的道路上,一直扮演著「他者」,結果就被自己(幻影)深深厭惡。魚群死亡了,魚群復活了,以不再是魚的身分,悠游在水缸裡。在這段追尋自我的路途上,「真實」終究成為「幻覺」,遺失了最初,變成了自己始終不願成為的模樣。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藍鵲老師的生態小故事-蟹蟹漫談從加入方格子,一直在思考第一個要介紹什麼好呢?是我最喜愛的某個小草花?還是美麗的蝴蝶?後來決定依著季節介紹,這樣看著文章的人,也有機會在生活中直接看到本人(喔不,是本生物) 那,在涼涼的秋季,應該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肥美的螃蟹了吧?正巧藍鵲老師踏入導覽的第一個介紹的就是螃蟹們,就從老朋友們說起囉
Thumbnail
avatar
艸門東
2023-10-27
小咚嘻遊趣|宜蘭龍潭湖腳踏車環湖宜蘭礁溪龍潭湖,風光明媚,還有鯝魚生態園區以及輕艇訓練基地。騎腳踏車環湖,悠閒愜意!這一系列預計分享幾個宜蘭的景點(不確定懶惰如我可以完成幾篇),這個暑假到宜蘭走走,景點幾乎都是配合住宿地點臨時決定前往,回顧紀錄也當作一個回憶!
Thumbnail
avatar
fortunately
2023-07-24
歷史的荒謬與諷刺|談米蘭.昆德拉《笑忘書》(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
Thumbnail
avatar
仰望自己的天星
2023-07-14
嘉義大學蘭潭校區 門口販賣部 簡餐 醬油 鮮奶優格 都很棒!嘉義大學蘭潭校區 門口販賣部 簡餐 醬油 鮮奶優格 都很棒! 這裡是我溜小孩最愛的點之一。 首要原因是不用門票 隨時都可以進場,裡面有吃有玩,小孩或大人餓了渴了,能買個冰淇淋、冰棒、餅乾、優格、飲料。心情馬上變好。 最近去一趟(112年2月),裡面的簡餐部竟然是客滿的。 還有一些人等著點餐,感覺很不
Thumbnail
avatar
讓我想想
2023-03-11
🚩蛋花小隊-宜蘭礁溪龍潭-烘爐地山2017.06.10 第三登山.溯溪 宜蘭礁溪龍潭-烘爐地山
Thumbnail
avatar
Yvonne
2022-08-08
【觀影筆記】小徑分歧的花園:淺談《天能》&《超時空攔截》最近閱讀了阿根廷作家、詩人及翻譯家 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年) 的「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其中提到了 波赫士 1941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小徑分歧的花園」,有人認為該短篇預言了量子力學下的多世界詮釋理論。竊以為可做為諾蘭《天能》的文本。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2021-10-11
小說雜談|為什麼不叫他納蘭性德?我們的時代不知從何時起,有人自作聰明的替滿人一律冠上氏族名充當家姓,以至於現在維基百科上連明珠一條都變成納蘭明珠,電視劇中也可能出現索額圖中堂這樣累贅不符合漢人口語習慣的稱呼。實則滿人並沒有漢文化意義上的家姓,都以名字自稱或彼此稱呼,也不將氏族名充作姓氏使用。
Thumbnail
avatar
Nakao Eki
2020-08-08
淺談米蘭昆德拉:小說角色5種原型在卡夫卡的世界,官僚不僅僅是官僚那麼簡單,它充滿了神秘色彩和宗教意味,人的角色就是官僚下的受難者,《城堡》的K則成了小說家們的基督。
avatar
作者
2019-11-26
小說再進化!藍橘子談電影《天使曾經來過》中的作品改編及 IP|講座側記這次藍橘子為了宣傳他撰寫番外小說的電影《天使曾經來過》及新出版的小說《復活失格》快閃台北。很榮幸可以邀請到他和電影《天使曾經來過》的導演Jack和我們分享和創作、IP產業相關的內容。藍橘子也預計於今年年底,與方格子合作出版一本新的小說。
Thumbnail
avatar
方格子 vocus
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