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欠會傳染?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看到對方打哈欠的同時,自己也情不自禁打了一個哈欠,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事實上,打哈欠確實是會傳染的。有研究發現,被傳染而打哈欠,與第一及第二位哈欠者之間的情感依戀程度相關。最有可能出現在家人之間,其次是朋友,再者是點頭之交。看到陌生人打哈欠,你通常不會有反應。動物之間也有類似的情況。但跨物種之間也會有哈欠傳染嗎?出自日本的一個研究,參與實驗的二十五隻狗,在五分鐘內,牠們看著研究人員和主人打哈欠多次,結果明顯發現跨物種的哈欠傳染確實出現,但只出現在狗和主人之間。

哈欠會傳染這個有趣的議題,我是從《影響力》2022年全新增訂版中的「自己人原則」所讀到。作者Robert.B.Cialdini是如此定義:我們通常會順從我們認定是自己人的對象之要求。要符合「自己人」,並不是人和人之間有簡單的相似點就可以,而是和身分認同有關,例如種族、民族、國籍、家族,以及政治與宗教關係。你會比較偏愛你認定的自己人的成員,勝於非自己人。你也會比較能順從自己人成員的意念與行動,這樣的傾向能確保團體凝聚力,是一種「自己人」群體的優勢,最終有利於我們自己。即所謂部落主義,是人類的天性。

raw-image


「自己人原則」的威力有多大?

從遺傳的角度來看,身在同一個家庭、同一條血脈的就是自己人。但是,有沒有可能跟我們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能夠運用親屬關係的影響力,來贏得我們的支持?

巴菲特自1965年接手波克夏海瑟威控股公司,和合夥人蒙格聯手為股東創造出驚人的市場價值。倆人掌管這個事業已經逾半世紀,但都不再年輕(蒙格2023.11.28辭世),投資人擔憂若其中一人無法再領導公司營運,將嚴重影響股價。如何給當前與未來的投資人信心,這個問題必需謹慎處理。就在巴菲特執掌公司五十週年之際,在給股東信中正面迎擊這個問題。他先是仔細說明波克夏海瑟威已證實成功商業模式,開創出正向積極的榮景;金融資產龐大,幾乎史無前例;公司已經確定「接班人」,時機一到就能接任CEO。巴菲特先是指出弱點來建立信任感。投資人更在乎的是巴菲特對波克夏未來預測,其中這句話全面鞏固了投資人的信心。他說:「我對波克夏未來的想法,要是我的家人問我,我也會說一樣的話」。如果我手上有波克夏股票,我想我不會賣掉它。

巴菲特給股東的公開信是運用了血緣關係所營造出「我們是自己人」;下面這個故事是關於地緣關係的自己人。

  人類學者柯恩(Ronald Cohen)有位曾在納粹集中營擔任獄警的室友。這位室友講述一段當時在納粹集中營發生的一件事,此事對柯恩刻骨銘心,至今難以忘懷。在納粹勞改營裡,只要有一名犯人違反規定,就很有可能施行連坐法,警衛會由一數到十走過一排犯人,在第十人面前停下,直接槍決他。一名資深警衛一如往常執行此任務,結果,不知為何,出現驚人之舉。他走到運氣背到家的第十位囚犯面前,挑一挑眉,繼續往前走,處決了第十一名囚犯。另一位警衛問他原因時,他的回答是:第十個囚犯是他的同鄉。類似的例子:在運動賽事中,和裁判同國的球員多了百分之十的有利判決。


沒有血緣關係、沒有地緣關係,要如何產生自己人影響力呢?那就是行動一致,包括動作、聲音、認知同步。書中有個有趣的研究,兩組受試者分別戴上耳機聽音樂,請受試者跟著聽到的節拍敲桌面。有些受試者聽到的音樂是跟伙伴一樣的,於是就會看到對方敲的節拍與自己一致;有些受試者聽到的音樂是跟伙伴不同,所以倆人的動作就不同步。之後,受試者被告知可以自由離開了,但他們的伙伴必須留下來回答一長串數學和邏輯問題,他們可以選擇留下來協助伙伴解題。實驗結果發現,和伙伴沒有同步敲桌打拍子的那組,只有18%的受試者留下來;但同步打拍子的那一組,卻有49%的受試者放棄自由時間,留下為同伴提供協助。人類做出整齊一致的動作時,彼此的心也會趨於一致,衍生出團結凝聚的力量。類似的例子還有:部落社會的戰士出征前,一起跳著「勇士舞」、軍人整齊劃一的步伐。


  除了行動一致外,音樂對於產生自己人影響力超乎你的想像。人類感官對音樂有反應源自於胚胎在母親的子宮裡的時候。當與他人行動一致加上音樂、一起合唱,這股創造團結一致的力量,簡直如虎添翼。音樂是屬於系統一(直覺),當音樂主導意識時,人們通常會變的較感性、思考分析能力會下降。這個使我立刻聯想到選舉造勢會場,大家總是高舉雙手揮舞著,齊聲唱著選舉主題曲,即便你認為這位候選人並沒有當選實力,也可以營造出強大氣勢。


 「自己人原則」,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讀到這裡,你已知道善用「自己人」影響力,可以創造出團隊凝聚力、增加客戶對你的信任、讓人際關係更親密。對個人的運用,察覺是否被「自己人」影響力擾亂了你的理智與正義。你應該或多或少聽過被「熟人詐騙」的故事。

教育上也能有所運用,德蕾莎修女小時候看著母親救濟窮苦人家,經常有不認識的人在家中吃著他們所剩不多的食物。她問為什麼陌生人會在家裡,媽媽回答:「他們是我們的同胞。」,「同胞」的概念和「自家人」是一樣的。德蕾莎修女的母親給了她樂於助人的典範,這跟後來德蕾莎修女能為世人犧牲奉獻有絕大相關。我們可能無法真的邀請一些貧苦的人來家裡吃飯,這裡所傳遞的是父母若較能表現願意幫助他人,較有機會培育出一個願意幫助他人的小孩。

「自己人」所產生的影響力,是人類天性。我認為它是一把兩面刃,我們應學會不盲目的偏袒及順從,將影響力發揮更好的用途。

後記

《影響力》已發行過好多版本,我查詢了一下,第一版應該是封面是蒙娜麗莎頭像那本,發行於2006年。作者的一位波蘭同事,是一位教授,他說:「羅伯特,你的書《影響力》在波蘭實在太有名,我的學生都以為你已經死了」。

這本全新增訂版厚厚一本,開本也比一般書大,內容充實,要寫一篇讀書心得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一篇3000個字都無法完整分享其中一章。因此,我想以系列式、慢讀方式來分享它會比較適合。我閱讀起步不久,想讀的、要讀的很多,於是我會優先挑選經典書來讀,這本絕對是人生必讀的一本。

 

 

 

 

 

 

31會員
15內容數
喜歡閱讀之後,無意間來到這裡,就從這裡開始練習寫作,學習分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新書快遞 好孩子的呵欠(暫譯) 高瀨隼子 我絕不會忘記。就已發生的事來說,當時感受的怒氣和不快,即使時間過了我也不會原諒。 從小時候,比他人能更加早「察覺」的直子,為了不讓人認為做了多餘的事,巧妙地擔任起「好」孩子的角色。 但相對來說,這成為只有她自己能背負的責任,讓她感到種種的異樣感......。 (介紹文自譯) 以下採訪文節錄大
Thumbnail
avatar
物語屋
2023-09-03
yawn 與「呵欠;哈欠;打呵欠;打哈欠;哈息;呵息;乏味;氧缺」等的橋接養過魚的人應該會發現,水族箱中的魚即使在沒有吃東西的狀態下,有時候還是會將牠的魚口一張一閉的。有人說這是因爲魚缺氧,又因爲水族箱的水已經太髒了、該換水了。巧合的是,yawn 也能橋接於漢字「缺氧」的同義倒裝詞「氧缺」,即 yawn = yA.double u.Iᒣ= 氧Λㄧuuiᒣ = 氧人一ㄩ午w
Thumbnail
avatar
羅聖爾
2022-10-12
當螢火蟲打了哈欠黑洞從螢火蟲打哈欠的小嘴蔓延,而我以為那僅是暫時停電。
Thumbnail
avatar
周沐 Ainsley
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