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葬送的芙莉蓮》版上有人在討論帝國篇,寫了一些自己想法,全當等待復刊的調劑?
《葬送的芙莉蓮》一開始的定調是,勇者死後的後日譚,長生的精靈再次踏上旅程,緬懷勇者,了解過往未曾注意到的細節,終至魂眠之地與死者再會的故事。
用這一觀點來看,後面出現的黃金鄉篇、女神之碑篇,到現在的帝國篇,其實都已經從原本的故事基調發散出去了,我個人是不覺得作者這樣編寫故事有什麼問題。
前面的篇章都比較像是日常,雖然偶爾短篇,但是都循著主基調前進,探討生命、情感、羈絆,我相信作者要是繼續寫日常故事,一路走到魂眠之地肯定是沒問題的,不過整個世界觀如此龐大,仍有填補完善空間,作者的野心肯定不止於此。
芙莉蓮的世界不僅有輕鬆日常,追憶勇者一行的過往,還有魔王死後所遺留的問題。
大框架下,魔族是與矮人族、精靈族、人類族……等對立的,這是明面上的主要衝突來源,然而,在面對外在威脅時,內部肯定會有不同聲音,不可能是鐵餅一塊,故而有了帝國的出現。
用帝國一名稱呼的國家野心肯定都不小,帝國也很早開始研究針對人類的魔法,甚至將芙莉蓮這種對世界有功績的魔法使列為暗殺目標,現在更想摘下魔法使始祖賽莉耶的腦袋,他們難道不清楚這些行為意識著什麼嗎?領導者肯定十分清楚的,可他們還是決定這樣做,除了用鬥爭本身就是人類的天性下註解外,更直觀來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精靈族、矮人族與魔族一樣,都不是人類族,而且很明顯之後是人類族的舞台,既是如此,為什麼要容忍這些人類族以外的族群繼續在外行動,而不是受制於帝國的管轄?
先前魔族在魔王帶領下肆虐,帝國展現的態度,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在旁觀跟養精蓄銳,面對威脅整個大陸的存在,自是有其他種族、國家派人前往討伐,飛蛾撲火般往魔王城進發的勇者就是最好的註解,而帝國只需要在確保有抵禦魔族的能力下安安穩穩發展,研究之後用得上的力量就好。
如果魔王死了,這份力量將用來對付其他族群與國家。
如果魔王未死,帝國繼續維持現況,任由盟友消耗──當然,這在故事中並未多作描述,甚至我們不清楚帝國擁有毀滅國家的力量,究竟能否在魔族身上取得同樣效果。
魔王死了,大陸進入短暫的承平時期,雖然七崩賢、無名魔族這種大型威脅還在,畢竟少了魔王統帥,魔族散如散沙,不足為懼,反而是獲得時間發展的人類族成為更大的威脅。
尤其是賽莉耶又搞了一個大陸魔法協會,通過她所立下的考核成為一級魔法使,將獲得一種魔法作為特權。
沒有人知道賽莉耶還能活多久,也沒有人知道賽莉耶能把玩整個協會多久──到時候會有多少一級魔法使出現,這個活體魔法書又會傳授出多少魔法?
賽莉耶,一個不屬於人類族的盟友,明顯成為威脅,而她的存在對帝國來說,只是一個還沒有展露爪牙的魔王罷了。
帝國決定此刻動手,無疑是認為現在是個好時機,賽莉耶走上檯面,芙莉蓮有明確的前進方向,而七崩賢與無名魔族在芙莉蓮的旅途中又減少了,順利的話,帝國可以在這一局中順利摘掉賽莉耶與芙莉蓮,以魔法使始祖與勇者一行的魔法使之死震懾各國,取得更大的利益──我相信帝國是不怕各國為此團結,群起攻之的。
當然了,帝國要搞掉賽莉耶這一局,也有可能是雙方合謀,為了引出更背後的魔族勢力,或者用一場假死做一場人類方勢力觀察也說不定,但是我覺得這可能性極低就是了。
好像越說越遠了。
整體來說,故事基調進行了轉換,主軸也有轉移,不過大體不脫離《葬送的芙莉蓮》的世界觀,這個世界從來不吝嗇死亡,用死亡去激發更深的情感,探討生者前進的方向,這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地方。
所以,我個人可以接受的帝國篇的出現,尤其現在將矛盾目標轉向人類方內部,我很期待之後會如何將這矛盾深化、衝突,最後解決。
只是這一篇章作者能否維持一貫敘述水準,並將故事走回前往魂眠之地的主線上,我其實是有點擔心的──現在就像是作者對我開了戰爭迷霧,我只能看一回,撥一回,何時能夠撥開所有迷霧,只希望作者休刊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