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斐爾到梵谷:走過西洋繪畫五個世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雖然開賣門票時即下訂週三藝享票,其實我對西洋古典美術非常不熟,觀展前想:我會不會走馬看花,就這樣看過去什麼都看不懂?和國中曾經讀美術班的同行家人聊起,問他該怎麼欣賞?他理所當然地說:「聽導覽啊!

這次購買1500元的週三藝享票即包含約20分鐘的迷你講座、語音導覽、更有市價380元印刷精美的導覽手冊。觀展前聽迷你講座注意玄機、觀展後戴耳機聽語音導覽邊發現驚喜、回家後細讀導覽手冊回味不已。

週三藝享票當天還能看奇美博物館常設展,我和家人都認為非常值得!試想畫作們遠從英國國家藝廊來台,展出前後需經修復、展出中需要保險和秩序維護、策展人聯絡溝通的隱形成本,而我們省下去英國的機票錢,中文導覽更不用擔心語言問題,1500元的門票就能近距離看到真跡畫作;週三以外的全票550元、早鳥票竟然只要350元,太幸福啦!

藝享票包含印刷精美的導覽手冊1本。或可在展覽現場自行購買。

藝享票包含印刷精美的導覽手冊1本。或可在展覽現場自行購買。



開展已有一段時日,相信有許多人早就看過,不用我寫攻略。這邊就數張印象深刻的畫作簡單紀錄個人看展心得。




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


大致上依時間縱軸規劃各展區。雖說文藝復興是由神為中心移轉成人本,這區的畫作仍不少基督教或天主教、希臘神話等主題。如果對西方宗教、神話有概念,可以看到畫家隱藏其中的巧思

拉斐爾《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

拉斐爾《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

拉斐爾的《聖母子像與施洗者約翰》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之一。第一次看到實物才知道原來它這麼小!約略只比B4大一點而已。小而精緻的筆觸,加上教科書等級的三角構圖、視覺引導,就足以在畫前徘徊許久。

奇美常設展也有數幅其他畫家的聖母子像,看過一輪才發現原來耶穌的光環中還有十字架呢!

但我在這區印象最深刻的是另一幅畫:《被強擄的加尼米德》。描述美少年加尼米德在牧羊時被宙斯看上,宙斯幻化成大老鷹、把加尼米德抓到奧林帕斯山,讓他擔任侍酒師。

這麼衰的美少年和擄人強迫勞動的宙斯,怎麼不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將這個故事呈現在畫布上呢?

我試著想了一下,我腦海中的畫面有受驚擾的羊群、巨鷹俯衝而下瞬間抓住驚嚇少年......中規中矩而略嫌平淡無奇。

而《被強擄的加尼米德》卻選了一個有趣的視角描述這個故事:

彼得•保羅•魯本斯《被強擄的加尼米德》

彼得•保羅•魯本斯《被強擄的加尼米德》

這幅畫非常大,光從尺寸上就先受到巨鷹的衝擊,光是雙翼就遮蔽畫面的三分之一。視角面對巨鷹的胸腹、能清楚看見攫住美少男的利爪ーー我們觀者正是這起擄人事件的目睹者!加害人與被害人正掠過我們的頭頂!

除了巨鷹與美少年之間的動態感,這樣奇特的視角竟讓觀眾多了緊張的臨場感!


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


時間來到16、17世紀,繪畫技法更趨華麗,可以比較義大利的南方巴洛克與法國、尼德蘭的北方巴洛克風格差異。

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是克勞德的《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

聖吳甦樂(或譯聖烏蘇拉)為四世紀英國國王之女,篤信天主教,國王卻將她許配給異教徒王子,吳甦樂便提出一些條件,包括婚前讓她去羅馬朝聖,她攜一萬一千名處女前往,回程經德國科隆時遇外族入侵歐洲,不願意嫁給外族首領的吳甦樂被箭射死,同行侍女一併殉道。

初見這幅畫便被溫柔的天光吸引,寧靜海面銜接熱鬧的港口,如果不是導覽提醒,我不會知道那身穿黃衣、身後有紅十字旗的是聖吳甦樂、恐怕也不會注意到侍女們背的弓箭ー實物上的人與弓箭都極精巧細緻。在乍看和平繁榮的港邊,暗示即將灑在身周的不是晨光.......而是腥風血雨。


這個時期也有不少肖像畫,從肖像畫可以窺知想表現這個人物的哪方面特色。姿勢、眼神表情洩漏人物個性、衣著飾品暗示身份地位、有沒有特別畫背景。肖像也許會美化、也可能醜化。不妨觀察各種肖像畫的差異,感受畫家想呈現的樣貌

其中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是觀察極詳細、坦然面對自我的肖像畫。仔細看他的額頭、眼窩、臉頰、鼻樑到嘴角,細膩的臉部色彩光影,難怪「林布蘭光」會成為肖像攝影的經典術語。

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

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


西洋美術畫作中的肖像畫是常見的主題,有沒有哪幅畫讓你印象深刻、原因又是什麼呢?

景物與人物

在沒有相機的年代,畫是紀錄景物的最好媒介。畫家未必完全據實以繪,有時會微調建築、山河的角度或大小,來符合視覺美感,像現代人多少會修圖那樣。有去過歐洲的人說不定可以在畫中找到熟悉感呢!

但比起單純的風景畫,更吸引我的是彼得.德.霍赫《庭院裡的音樂會》。一般來說會讓主題焦點清晰、製造景深,這幅畫反其道而行,主題人物背景極暗、遠處背景清晰明亮。現場看畫作中心的珍珠耳環極小卻因為暗景顯得異常亮眼,大概是因為這樣焦點才沒被明媚的遠景搶走吧!

彼得.德.霍赫《庭院裡的音樂會》

彼得.德.霍赫《庭院裡的音樂會》


刻意製造的光影加上人物間的表情,更顯出互動氛圍。



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坦白說這次展出的印象派畫作沒有那麼符合我的喜好。莫內《鳶尾花》用色優雅,但或許是半成品、或是因當時他正苦於雙眼白內障,所以無法畫得精細。而我心裡仍留戀在日本倉敷的莫內《睡蓮》,看過那柔美的光影就知道為何睡蓮系列可以成為莫內的經典之作。

在莫內的時代,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不如現在成熟進步。邊看畫邊慶幸現代有進步的醫療,致力於創作的藝術家或有更多助力,讓自己在追求藝術的路上可以走得更長一點

個人認為印象派的作畫技巧是很能表現景物動態感的,愛德華.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就表現伶俐女服務生與熱鬧咖啡廳的瞬間。

愛德華.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

愛德華.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

但是啊......愛德華.馬內曾經把這幅畫拆解又新加一塊畫布。沒看過現場的觀眾可能沒什麼感覺,現場看真的......超明顯的......注意力會一直出戲地被多加的那一塊那一條線拉走......明明呈現的動態感很有趣但真的好出戲......可惜了......



跟著畫展經歷了五個世紀,這場展覽不會是這五個世紀的全部,也不會是繪畫史的終結。以莫內的疑似半成品作為本展覽的最後一幅畫,或許正代表藝術史的未完待續。不禁想如果未來的策展人要選出代表20、21世紀的畫作與展區副標題,會怎麼考量呢?

看過展覽後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我覺得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了,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跟朋友們交流後更發現各自不同的偏好,藝術如此多元。

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畫家們影響後數代一樣,這次的展覽一定也帶給台灣觀眾啟發,期待來自英國的藝術養分,能夠滋養台灣的創作家、激盪出特別的風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8/09
的確有不少格友先宇木九崎去看展了,並分享心得,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似乎是大家寫作的共同交集。不過大概是展出的作品很多,格友們的介紹不盡相同。喜歡《庭院裡的音樂會》,反其道的近暗遠亮讓我摸不著邊,珍珠耳環只有現場看才能體會它的精妙吧?😄謝謝宇木九崎介紹畫展,我撿起金句嘍:
宇木九崎-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陽台觀察者 現代有修圖、古代有修畫,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美化的肖像畫中,林布蘭卻特別忠實呈現令人印象深刻吧!《庭院裡的音樂會》的巧思和氛圍都很有趣。給沒看過展的朋友們看過導覽手冊,每個人喜歡的作品都不一樣,世界上才會發展出如此多藝術風格。謝謝陽台先生畫金句鼓勵~
臺南熱爆的天氣,那時候看到咖啡廳侍女,心想也好想來杯透心涼的比魯呀XD
宇木九崎-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Celine 寫在這裡 侍女:自己找位子坐、稍等一下馬上來~~
avatar-img
宇木九崎
33會員
122內容數
日劇、電影、動漫、讀書心得。紀錄那些觸碰到心底的作品。有時會出現BL作品心得。
宇木九崎的其他內容
2025/01/10
推薦參加假日免費定時導覽,導覽時間約一小時,館員與當天帶領我們的導覽老師都相當健談,能感受到他們在有限的有資源下,仍盡力推廣相關活動。
Thumbnail
2025/01/10
推薦參加假日免費定時導覽,導覽時間約一小時,館員與當天帶領我們的導覽老師都相當健談,能感受到他們在有限的有資源下,仍盡力推廣相關活動。
Thumbnail
2024/12/15
一邊看展、一邊反思台灣與琉球的相似或不同處。為什麼不問問神奇海螺呢?
Thumbnail
2024/12/15
一邊看展、一邊反思台灣與琉球的相似或不同處。為什麼不問問神奇海螺呢?
Thumbnail
2024/11/14
看過展覽一定能體會到策展人的用心,一步步耐心帶著一竅不通的觀眾解釋怎麼去同理16、17世紀時代的畫師們、怎麼利用適合的工具找到隱藏在畫裡的線索
Thumbnail
2024/11/14
看過展覽一定能體會到策展人的用心,一步步耐心帶著一竅不通的觀眾解釋怎麼去同理16、17世紀時代的畫師們、怎麼利用適合的工具找到隱藏在畫裡的線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以其在雕塑、 繪畫和建築等領域的卓越成就而聞名於世。 以下是他的生平故事以及一些著名的藝術創作: 米開朗基羅於1475年3月6日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小鎮卡皮爾訥,他從小就展現出對藝術的天賦
Thumbnail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以其在雕塑、 繪畫和建築等領域的卓越成就而聞名於世。 以下是他的生平故事以及一些著名的藝術創作: 米開朗基羅於1475年3月6日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小鎮卡皮爾訥,他從小就展現出對藝術的天賦
Thumbnail
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這次將會有50位大師的真跡會來台展出,筆者無意之間發現這陣子關於這些大師的畫作的講座非常多,於是挑了一場關於拉斐爾的,來搶先感受一下大師畫作的魅力。
Thumbnail
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這次將會有50位大師的真跡會來台展出,筆者無意之間發現這陣子關於這些大師的畫作的講座非常多,於是挑了一場關於拉斐爾的,來搶先感受一下大師畫作的魅力。
Thumbnail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Thumbnail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Thumbnail
羅馬,一個讓人著迷的城市 我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去羅馬,這座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城市。 我和朋友一起飛往羅馬,開始了為期三天的羅馬之旅。 第一天,我們抵達羅馬後,首先參觀了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廷教堂。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館藏豐富,包括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和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Thumbnail
羅馬,一個讓人著迷的城市 我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去羅馬,這座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城市。 我和朋友一起飛往羅馬,開始了為期三天的羅馬之旅。 第一天,我們抵達羅馬後,首先參觀了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廷教堂。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館藏豐富,包括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和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Thumbnail
義大利逛不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學院美術館及上流貴族梅迪奇
Thumbnail
義大利逛不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學院美術館及上流貴族梅迪奇
Thumbnail
1.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是復興古典古代文化運動,是以人性為本質所做的一種思潮運動,所以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面呈現出來的是自然、人性而不死板的顯現方式,初期是以義大利為發祥之的,在建築方面,哥德式建築轉變為希臘式的山型牆和羅馬式的凱旋門,展現強而有力的美感觀,例如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重視和諧與比例,
Thumbnail
1.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是復興古典古代文化運動,是以人性為本質所做的一種思潮運動,所以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面呈現出來的是自然、人性而不死板的顯現方式,初期是以義大利為發祥之的,在建築方面,哥德式建築轉變為希臘式的山型牆和羅馬式的凱旋門,展現強而有力的美感觀,例如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重視和諧與比例,
Thumbnail
隨處可見的古蹟、華麗的大教堂,還有博物館裡的展覽品,每天都讓我驚嘆人類的藝術成就。
Thumbnail
隨處可見的古蹟、華麗的大教堂,還有博物館裡的展覽品,每天都讓我驚嘆人類的藝術成就。
Thumbnail
台灣x義大利x美國跨國團隊,聯手打造世界創舉!集結文藝復興時期24位大師、超過200幅名畫,全台灣最大規模的沉浸式體驗展「會動的文藝復興」開展囉! 直擊「會動的文藝復興」4大展區!📽史上最全文藝復興300年精華 第1區:走進文藝復興歷史長廊 加上影片、圖表、原寸複製畫及場景重現的展示手法
Thumbnail
台灣x義大利x美國跨國團隊,聯手打造世界創舉!集結文藝復興時期24位大師、超過200幅名畫,全台灣最大規模的沉浸式體驗展「會動的文藝復興」開展囉! 直擊「會動的文藝復興」4大展區!📽史上最全文藝復興300年精華 第1區:走進文藝復興歷史長廊 加上影片、圖表、原寸複製畫及場景重現的展示手法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前言: 文藝復興時期是結束黑暗中古歐洲時代的一個分水嶺,開始以人為本作思考,復興希臘羅馬時期的輝煌時代,這個也反映出在藝術史上面,以往中古歐洲對於藝術是保守,是有所保留的,無法展現人體之美也無法展現動態的美感,文藝復興時期,打破了這個陳舊的舊有藝術觀念,拉近了人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前言: 文藝復興時期是結束黑暗中古歐洲時代的一個分水嶺,開始以人為本作思考,復興希臘羅馬時期的輝煌時代,這個也反映出在藝術史上面,以往中古歐洲對於藝術是保守,是有所保留的,無法展現人體之美也無法展現動態的美感,文藝復興時期,打破了這個陳舊的舊有藝術觀念,拉近了人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