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斐爾到梵谷:走過西洋繪畫五個世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雖然開賣門票時即下訂週三藝享票,其實我對西洋古典美術非常不熟,觀展前想:我會不會走馬看花,就這樣看過去什麼都看不懂?和國中曾經讀美術班的同行家人聊起,問他該怎麼欣賞?他理所當然地說:「聽導覽啊!

這次購買1500元的週三藝享票即包含約20分鐘的迷你講座、語音導覽、更有市價380元印刷精美的導覽手冊。觀展前聽迷你講座注意玄機、觀展後戴耳機聽語音導覽邊發現驚喜、回家後細讀導覽手冊回味不已。

週三藝享票當天還能看奇美博物館常設展,我和家人都認為非常值得!試想畫作們遠從英國國家藝廊來台,展出前後需經修復、展出中需要保險和秩序維護、策展人聯絡溝通的隱形成本,而我們省下去英國的機票錢,中文導覽更不用擔心語言問題,1500元的門票就能近距離看到真跡畫作;週三以外的全票550元、早鳥票竟然只要350元,太幸福啦!

藝享票包含印刷精美的導覽手冊1本。或可在展覽現場自行購買。

藝享票包含印刷精美的導覽手冊1本。或可在展覽現場自行購買。



開展已有一段時日,相信有許多人早就看過,不用我寫攻略。這邊就數張印象深刻的畫作簡單紀錄個人看展心得。




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


大致上依時間縱軸規劃各展區。雖說文藝復興是由神為中心移轉成人本,這區的畫作仍不少基督教或天主教、希臘神話等主題。如果對西方宗教、神話有概念,可以看到畫家隱藏其中的巧思

拉斐爾《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

拉斐爾《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

拉斐爾的《聖母子像與施洗者約翰》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之一。第一次看到實物才知道原來它這麼小!約略只比B4大一點而已。小而精緻的筆觸,加上教科書等級的三角構圖、視覺引導,就足以在畫前徘徊許久。

奇美常設展也有數幅其他畫家的聖母子像,看過一輪才發現原來耶穌的光環中還有十字架呢!

但我在這區印象最深刻的是另一幅畫:《被強擄的加尼米德》。描述美少年加尼米德在牧羊時被宙斯看上,宙斯幻化成大老鷹、把加尼米德抓到奧林帕斯山,讓他擔任侍酒師。

這麼衰的美少年和擄人強迫勞動的宙斯,怎麼不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將這個故事呈現在畫布上呢?

我試著想了一下,我腦海中的畫面有受驚擾的羊群、巨鷹俯衝而下瞬間抓住驚嚇少年......中規中矩而略嫌平淡無奇。

而《被強擄的加尼米德》卻選了一個有趣的視角描述這個故事:

彼得•保羅•魯本斯《被強擄的加尼米德》

彼得•保羅•魯本斯《被強擄的加尼米德》

這幅畫非常大,光從尺寸上就先受到巨鷹的衝擊,光是雙翼就遮蔽畫面的三分之一。視角面對巨鷹的胸腹、能清楚看見攫住美少男的利爪ーー我們觀者正是這起擄人事件的目睹者!加害人與被害人正掠過我們的頭頂!

除了巨鷹與美少年之間的動態感,這樣奇特的視角竟讓觀眾多了緊張的臨場感!


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


時間來到16、17世紀,繪畫技法更趨華麗,可以比較義大利的南方巴洛克與法國、尼德蘭的北方巴洛克風格差異。

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是克勞德的《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

聖吳甦樂(或譯聖烏蘇拉)為四世紀英國國王之女,篤信天主教,國王卻將她許配給異教徒王子,吳甦樂便提出一些條件,包括婚前讓她去羅馬朝聖,她攜一萬一千名處女前往,回程經德國科隆時遇外族入侵歐洲,不願意嫁給外族首領的吳甦樂被箭射死,同行侍女一併殉道。

初見這幅畫便被溫柔的天光吸引,寧靜海面銜接熱鬧的港口,如果不是導覽提醒,我不會知道那身穿黃衣、身後有紅十字旗的是聖吳甦樂、恐怕也不會注意到侍女們背的弓箭ー實物上的人與弓箭都極精巧細緻。在乍看和平繁榮的港邊,暗示即將灑在身周的不是晨光.......而是腥風血雨。


這個時期也有不少肖像畫,從肖像畫可以窺知想表現這個人物的哪方面特色。姿勢、眼神表情洩漏人物個性、衣著飾品暗示身份地位、有沒有特別畫背景。肖像也許會美化、也可能醜化。不妨觀察各種肖像畫的差異,感受畫家想呈現的樣貌

其中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是觀察極詳細、坦然面對自我的肖像畫。仔細看他的額頭、眼窩、臉頰、鼻樑到嘴角,細膩的臉部色彩光影,難怪「林布蘭光」會成為肖像攝影的經典術語。

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

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


西洋美術畫作中的肖像畫是常見的主題,有沒有哪幅畫讓你印象深刻、原因又是什麼呢?

景物與人物

在沒有相機的年代,畫是紀錄景物的最好媒介。畫家未必完全據實以繪,有時會微調建築、山河的角度或大小,來符合視覺美感,像現代人多少會修圖那樣。有去過歐洲的人說不定可以在畫中找到熟悉感呢!

但比起單純的風景畫,更吸引我的是彼得.德.霍赫《庭院裡的音樂會》。一般來說會讓主題焦點清晰、製造景深,這幅畫反其道而行,主題人物背景極暗、遠處背景清晰明亮。現場看畫作中心的珍珠耳環極小卻因為暗景顯得異常亮眼,大概是因為這樣焦點才沒被明媚的遠景搶走吧!

彼得.德.霍赫《庭院裡的音樂會》

彼得.德.霍赫《庭院裡的音樂會》


刻意製造的光影加上人物間的表情,更顯出互動氛圍。



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坦白說這次展出的印象派畫作沒有那麼符合我的喜好。莫內《鳶尾花》用色優雅,但或許是半成品、或是因當時他正苦於雙眼白內障,所以無法畫得精細。而我心裡仍留戀在日本倉敷的莫內《睡蓮》,看過那柔美的光影就知道為何睡蓮系列可以成為莫內的經典之作。

在莫內的時代,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不如現在成熟進步。邊看畫邊慶幸現代有進步的醫療,致力於創作的藝術家或有更多助力,讓自己在追求藝術的路上可以走得更長一點

個人認為印象派的作畫技巧是很能表現景物動態感的,愛德華.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就表現伶俐女服務生與熱鬧咖啡廳的瞬間。

愛德華.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

愛德華.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

但是啊......愛德華.馬內曾經把這幅畫拆解又新加一塊畫布。沒看過現場的觀眾可能沒什麼感覺,現場看真的......超明顯的......注意力會一直出戲地被多加的那一塊那一條線拉走......明明呈現的動態感很有趣但真的好出戲......可惜了......



跟著畫展經歷了五個世紀,這場展覽不會是這五個世紀的全部,也不會是繪畫史的終結。以莫內的疑似半成品作為本展覽的最後一幅畫,或許正代表藝術史的未完待續。不禁想如果未來的策展人要選出代表20、21世紀的畫作與展區副標題,會怎麼考量呢?

看過展覽後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我覺得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了,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跟朋友們交流後更發現各自不同的偏好,藝術如此多元。

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畫家們影響後數代一樣,這次的展覽一定也帶給台灣觀眾啟發,期待來自英國的藝術養分,能夠滋養台灣的創作家、激盪出特別的風味。
avatar-img
33會員
122內容數
日劇、電影、動漫、讀書心得。紀錄那些觸碰到心底的作品。有時會出現BL作品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8/09
3
的確有不少格友先宇木九崎去看展了,並分享心得,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似乎是大家寫作的共同交集。不過大概是展出的作品很多,格友們的介紹不盡相同。喜歡《庭院裡的音樂會》,反其道的近暗遠亮讓我摸不著邊,珍珠耳環只有現場看才能體會它的精妙吧?😄謝謝宇木九崎介紹畫展,我撿起金句嘍:
3
宇木九崎-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1
陽台觀察者 現代有修圖、古代有修畫,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美化的肖像畫中,林布蘭卻特別忠實呈現令人印象深刻吧!《庭院裡的音樂會》的巧思和氛圍都很有趣。給沒看過展的朋友們看過導覽手冊,每個人喜歡的作品都不一樣,世界上才會發展出如此多藝術風格。謝謝陽台先生畫金句鼓勵~
1
臺南熱爆的天氣,那時候看到咖啡廳侍女,心想也好想來杯透心涼的比魯呀XD
2
宇木九崎-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9
Celine 寫在這裡 侍女:自己找位子坐、稍等一下馬上來~~
宇木九崎 的其他內容
乍見書名令人膽顫心驚,並不是為了聳動而刻意下如此標題,語出日本總督府對辛亥大水災的報告資料。
柯南不只是最強死神小學生,更是最強觀光代言人。
若養兩隻以上兔子,對他們來說未必是陪伴,甚至可能是競爭關係。
看到這裡觀眾們不約而同地大笑。一邊看台上兩人的滑稽動作,突然感受到文樂似乎與狂言有相通的部份。
沒有人喜歡犧牲,默娘和媽祖的身影重合、默默揮袖:犧牲若能換來留給下一世代的愛,何嘗不可。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乍見書名令人膽顫心驚,並不是為了聳動而刻意下如此標題,語出日本總督府對辛亥大水災的報告資料。
柯南不只是最強死神小學生,更是最強觀光代言人。
若養兩隻以上兔子,對他們來說未必是陪伴,甚至可能是競爭關係。
看到這裡觀眾們不約而同地大笑。一邊看台上兩人的滑稽動作,突然感受到文樂似乎與狂言有相通的部份。
沒有人喜歡犧牲,默娘和媽祖的身影重合、默默揮袖:犧牲若能換來留給下一世代的愛,何嘗不可。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田中達也的微縮攝影,不只是童趣,而是一場日常物件的顛覆性變革。 他運用日本「見立」概念,將筷子變成跳高竿、刮鬍刀變雪山,創造出全新視角的奇幻世界。本篇文章深入解析他的視覺傳達、創意思維與高產法則,探索他如何將設計發想課的思維融入日常,透過每天一張作品,將創意變成生活習慣。快來揭開這場微縮藝術的秘密!
啟文前敬告: 本篇文章涉及死亡與安樂死等議題,15 歲以下讀者建議需在成人陪同下閱覽。對此議題敏感的人也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田中達也的微縮攝影,不只是童趣,而是一場日常物件的顛覆性變革。 他運用日本「見立」概念,將筷子變成跳高竿、刮鬍刀變雪山,創造出全新視角的奇幻世界。本篇文章深入解析他的視覺傳達、創意思維與高產法則,探索他如何將設計發想課的思維融入日常,透過每天一張作品,將創意變成生活習慣。快來揭開這場微縮藝術的秘密!
avatar-avatar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src
src
src
src
啟文前敬告: 本篇文章涉及死亡與安樂死等議題,15 歲以下讀者建議需在成人陪同下閱覽。對此議題敏感的人也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利用5月初出差的時間,去了奇美博物館一趟,此次適逢特展,一開始訊息一出,家人們便紛紛揪團搶票,但...都鍛羽而歸。而我也是在臨行出差之際,才拿到得來不易的票券~ 特展很值得去看,不論你是自認藝術白丁,這些畫本身構圖的美或景緻皆是老嫗能解,但就像諾蘭的電影一樣,如果你自詡為藝術通想繼續挖掘更深層的意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這次將會有50位大師的真跡會來台展出,筆者無意之間發現這陣子關於這些大師的畫作的講座非常多,於是挑了一場關於拉斐爾的,來搶先感受一下大師畫作的魅力。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利用5月初出差的時間,去了奇美博物館一趟,此次適逢特展,一開始訊息一出,家人們便紛紛揪團搶票,但...都鍛羽而歸。而我也是在臨行出差之際,才拿到得來不易的票券~ 特展很值得去看,不論你是自認藝術白丁,這些畫本身構圖的美或景緻皆是老嫗能解,但就像諾蘭的電影一樣,如果你自詡為藝術通想繼續挖掘更深層的意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這次將會有50位大師的真跡會來台展出,筆者無意之間發現這陣子關於這些大師的畫作的講座非常多,於是挑了一場關於拉斐爾的,來搶先感受一下大師畫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