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惋惜的耳朵——阿布〈貝多芬〉詩作中的音樂視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藝術史中,除了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擁有另一雙讓我們惋惜的耳朵。然而,比起畫家如何失去聽覺,失去聽覺的音樂家無疑擁有著本質上的悲劇。失去耳朵,是否讓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完成繪畫藝術的追求,我們不可得知;但失去耳朵,確實成就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走向樂聖之為樂聖的命運。臺灣現代詩人阿布​〈貝多芬〉正藉音樂家之名以為小品詩作,賦詠音樂家悲劇的時刻,讓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音樂的命運,成為視覺意象的文字可見。



阿布​〈貝多芬〉:

 我已經聽不到了,但感覺得到​

 昨天夜裡​

 雨打在玻璃上​

 一群透明而跳耀的附點​

 八分音符​

 ​

 窗外零碎的切分音​

 斷開夜的平均律

 麻雀們告訴我​

 星星消失得比清晨早​

 這些我都知道​

 ​

 如果此刻有低音大提琴會更好​

 第一道陽光就要穿透雲層​

 遠處​

 教堂的鐘聲即將敲響 ​

 ​

 所有的噪音都消失以後​

 才能聽到​

 神最壯闊的交響樂​

 只在失去聲音的耳朵裡​

 響起​

 

相對於藝術創作者,作曲家最直接可見的音樂形式,乃在樂譜。同是在桌案振筆疾書,詩人為世界得到文字,作曲家為世界得到音符。詩作文字固然需要閱讀得其意義,但音符組織形之的旋律節奏,無疑更需要聽覺轉譯,甚至得之的意義,比文字更具氛圍感,甚難明確訓詁。而如此之音樂,其寫作之溯源則終究於作曲家筆下的音符,阿布​〈貝多芬〉之起始,亦在於此。

可以想見,詩人在詩行中以文字寫下音符之名,正在以樂理體系,為詩行之世界得之以音樂,如此順理成章,更何況此詩之詩題,明確將賦詠對象指向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使得詩更得之以樂章。樂符在詩之首段即有視覺之作用,「雨打在玻璃上/一群透明而跳耀的附點/八分音符」——雨點在玻璃上流了下來,「附點/八分音符」之「」的帶鬚、帶點視覺形象,彷似雨滴之滑動跳躍,與玻璃相應如晶瑩的精靈。但這雨滴的樂符形象譬喻,卻是以全詩開頭「我已經聽不到了,但感覺得到」所引領,於是我們知道這「附點/八分音符」,對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而言,是如何失去了物理上的聲響,這已然,或者不過只是樂符的屍身。

失去物理聲響的樂符,以視覺形式不死,或者如行屍,這是長夜漫漫,百無聊賴,雖生猶死的悲劇。第二段「窗外零碎的切分音」,另一個可能的雨水滴點,以其將涸的零碎,切斷了那帶著百無聊賴延續感的夜。一切以平均律試圖協調的事物,終將結束,夜裡麻雀們試圖告知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但對於首段詩行的記憶,讓我們知道,聽不到的音樂家早就以感覺明瞭。

詩人在第三段調動了「低音大提琴」,讓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得以改變所身處的音景。陽光與將伴隨教堂鐘響,除了隱喻天際與天堂的,更也反襯了「低音大提琴」的低,這創造出的低音與高處,正拉展了情感的幅度。特別是,比起高昂、我們所嚮往的天堂,如何探索低音的深沉,更是層次之所在。這讓我們想起真實的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在進入《命運》、《田園》交響曲的音樂高峰前,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已發現自己有聽覺問題,自述時常在耳朵中聽聞低鳴和呼嘯。隨著逐漸聽不見的病史,他的耳朵越來越靠近自己的鋼琴——在譜曲創作時,他不斷將自己的耳朵貼近鋼琴,去捕捉聲音,甚至是聲響。

低音的深沉,不是陷落,在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田園》交響曲第二樂章「在小溪邊」手稿中,作曲家自書「河愈大,調愈沉」,低音提供了寬闊而穩定流逝的河面。當然,也不僅止如此,作曲家還在手稿樂譜上標示,長笛代表夜鶯,雙簧管代表鵪鶉,單簧管代表布穀鳥。生命是一陣有情的聲響,在交響樂團中容作曲家列隊。因此對於詩人所謂「所有的噪音都消失以後」,也或許可以如此詮釋,對聽覺喪失的音樂家來說,所有能聽見的聲響,都是有情的珍惜,都能在失去聲音的耳朵中編織成「神最壯闊的交響樂」。

阿布​〈貝多芬〉詩行最終而獨立的「響起」,對應著全詩開頭的「我已經聽不到了,但感覺得到」,正在指陳聲音聽覺,不只在物理聲響層次,在我們人類獨有的知覺中,更可於心神中自行點燃、迴響,以致於編排創造。誠如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所曾自陳,他並不恐懼自己聽不見,他恐懼的是,當別人知道他聽不見時,會誤以為他在音樂創造上已無法作為。

掌握耳朵能聽到的聲音,創發心中無盡的樂念,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以其音樂實驗精神,從短小音樂動機出發,綿密建構英雄交響的長矛,向不朽宣戰。不是英雄需要耳朵聽見世界,而是世界需要傾耳傾聽英雄的胸懷。但也或者可以假想,若非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有此聽覺喪失的際遇,且有其如此扼住命運咽喉的英雄性格,在那對聽覺珍惜與不可聽聞的抵抗交相混雜中,音樂家才成就了將來的《命運》、《田園》,並在時光百年後,於臺灣現代詩人阿布筆下交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看懂人生這部電影
4會員
7內容數
2025/01/05
「有時候愛一個人,你必須當陌生人」—在《銀翼殺手2049》中有怎樣的故事,讓角色不由自主說出這句電影台詞? 你有沒有試過愛上一個AI,卻還要裝作自己只是一個不關心任何人的工具?在《銀翼殺手2049》裡,複製人「K」就正面臨這種尷尬:一邊要聽從上頭命令,狂追叛逃的同類;一邊又和人工智能女友談著足以融
Thumbnail
2025/01/05
「有時候愛一個人,你必須當陌生人」—在《銀翼殺手2049》中有怎樣的故事,讓角色不由自主說出這句電影台詞? 你有沒有試過愛上一個AI,卻還要裝作自己只是一個不關心任何人的工具?在《銀翼殺手2049》裡,複製人「K」就正面臨這種尷尬:一邊要聽從上頭命令,狂追叛逃的同類;一邊又和人工智能女友談著足以融
Thumbnail
2024/09/04
本文探討精神疾病,特別是譫妄,如何成為文學創作的動機。通過詩人崔舜華的〈譫妄歌〉,分析其在表達精神疾病與文學救贖功能之間的關係。本文深入研究譫妄的定義及其生理背景,並強調文學書寫如何成為傷心者敘事的延續,提供一種情感的出口。最終,我們認識到文學不僅是對疾病的描寫,更是對人的深刻理解與共鳴。
Thumbnail
2024/09/04
本文探討精神疾病,特別是譫妄,如何成為文學創作的動機。通過詩人崔舜華的〈譫妄歌〉,分析其在表達精神疾病與文學救贖功能之間的關係。本文深入研究譫妄的定義及其生理背景,並強調文學書寫如何成為傷心者敘事的延續,提供一種情感的出口。最終,我們認識到文學不僅是對疾病的描寫,更是對人的深刻理解與共鳴。
Thumbnail
2024/06/12
這是陳彤昀詩集中的〈神聖之島潮汐詩〉,描述了海岸潮汐的生態景象,以及其中的生物物種。詩中用圖像化的文字呈現了潮汐的動力感,吸引讀者親近海洋生態。透過解釋詩中生物物種的豐富性,詩人讓人們認識到海洋生態的複雜性,並透過音節和意象的對應,讓詩作展現出多重閱讀的意義路徑。
Thumbnail
2024/06/12
這是陳彤昀詩集中的〈神聖之島潮汐詩〉,描述了海岸潮汐的生態景象,以及其中的生物物種。詩中用圖像化的文字呈現了潮汐的動力感,吸引讀者親近海洋生態。透過解釋詩中生物物種的豐富性,詩人讓人們認識到海洋生態的複雜性,並透過音節和意象的對應,讓詩作展現出多重閱讀的意義路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巴哈有一次在宮廷演出時,他的大提琴被人動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的其他弦都被弄斷,當所有人等著看他當眾出糗時,他沒有臨陣退縮,而是用一條G弦即興演奏一首詠嘆調,就是如今著名的G弦之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遭遇困境時,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演奏出超越自我的人生樂章。今天分享六首以音樂家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巴哈有一次在宮廷演出時,他的大提琴被人動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的其他弦都被弄斷,當所有人等著看他當眾出糗時,他沒有臨陣退縮,而是用一條G弦即興演奏一首詠嘆調,就是如今著名的G弦之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遭遇困境時,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演奏出超越自我的人生樂章。今天分享六首以音樂家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在藝術史中除了梵谷,貝多芬擁有另一雙讓我們惋惜的耳朵。然而比起畫家如何失去聽覺,失去聽覺的音樂家無疑擁有著本質上的悲劇。失去耳朵是否讓梵谷完成繪畫藝術追求,我們不可得知;但失去耳朵,確實成就貝多芬走向樂聖的命運。阿布〈貝多芬〉正藉音樂家之名為詩,賦詠音樂家悲劇時刻,讓貝多芬音樂命運,成為文字可見。
Thumbnail
在藝術史中除了梵谷,貝多芬擁有另一雙讓我們惋惜的耳朵。然而比起畫家如何失去聽覺,失去聽覺的音樂家無疑擁有著本質上的悲劇。失去耳朵是否讓梵谷完成繪畫藝術追求,我們不可得知;但失去耳朵,確實成就貝多芬走向樂聖的命運。阿布〈貝多芬〉正藉音樂家之名為詩,賦詠音樂家悲劇時刻,讓貝多芬音樂命運,成為文字可見。
Thumbnail
著名音樂Youtuber—Seacow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貝多芬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趣聞,並且推廣了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曲子的創作手法,吸引了更多人對貝多芬的作品產生興趣。
Thumbnail
著名音樂Youtuber—Seacow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貝多芬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趣聞,並且推廣了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曲子的創作手法,吸引了更多人對貝多芬的作品產生興趣。
Thumbnail
身為一個音樂史文盲,講得出來的音樂界名人,大概只有貝多芬、巴哈、莫札特、韓德爾、頂多再加上小約翰史特勞斯和李斯特。因此,面對我們家熱愛古典音樂的先生,滔滔不絕的講述古典樂史和音樂故事時,我往往有嚴重的名字盲症,永遠記不起來他講得誰是誰!
Thumbnail
身為一個音樂史文盲,講得出來的音樂界名人,大概只有貝多芬、巴哈、莫札特、韓德爾、頂多再加上小約翰史特勞斯和李斯特。因此,面對我們家熱愛古典音樂的先生,滔滔不絕的講述古典樂史和音樂故事時,我往往有嚴重的名字盲症,永遠記不起來他講得誰是誰!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當命運選擇了你 你以無畏的眼神回應著 在偌大的世宇 舞動你生命的指揮棒 一任狂狷的髮 滴落你那盡情的汗水 當命運選擇給你一個寂靜深沉的世界 你雖隔離你所厭倦世間紛擾的雜音 卻也隔離你所熱愛天籟動人的樂音 在音樂聖殿中 你放下指揮棒 等待著滿堂賀采際 卻連一絲聲音都不曾 你感到世間的遺棄
Thumbnail
當命運選擇了你 你以無畏的眼神回應著 在偌大的世宇 舞動你生命的指揮棒 一任狂狷的髮 滴落你那盡情的汗水 當命運選擇給你一個寂靜深沉的世界 你雖隔離你所厭倦世間紛擾的雜音 卻也隔離你所熱愛天籟動人的樂音 在音樂聖殿中 你放下指揮棒 等待著滿堂賀采際 卻連一絲聲音都不曾 你感到世間的遺棄
Thumbnail
浪漫古典先驅貝多芬  
Thumbnail
浪漫古典先驅貝多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