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我語言的場所—英國新堡大學畢業詩人陳彤昀〈神聖之島潮汐詩〉中的生態詩現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與年輕詩人陳彤昀的緣分之一,在於跟隨他深入臺灣河口海岸潮間帶。而他為心中的英文詩創作,而向海出航,抵達了更遙遠的大不列顛群島,至英國新堡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攻讀創意寫作藝術碩士。2023年,陳彤昀以36首英文生態詩創作,通過考核獲得學位。我從其中的〈神聖之島潮汐詩〉領受他觀測過的海其間的生命生態,以及曾經而至今的詩。

詩人陳彤昀〈神聖之島潮汐詩〉既原初即以英文寫作,我請他中譯,以饗華文讀者圈。[1]以下,我並列〈神聖之島潮汐詩〉中、英文版本,以為本文後續品賞。

陳彤昀著/譯〈神聖之島潮汐詩〉:

漲;

潮來;

蝦隨聚;

鹽沼潮浸;

蝤蛑回海覓食;

牡蠣的幼生尋居礫石與巨石;

岩瓷蟹斷了腿;

巨藻擱淺;

海豹起;

土黏;

退。

滿;

坋漂;

鰻草搖;

鳥蛤掘地;

魚群聚於海草;

幼藤壺在此流連或逐流旅行;

藍淡菜床裸露;

鷸鴴行水;

峨螺曬;

殼存;

旱。

 

Tidal Rhythm in Lindisfarne

Tungyun Chen

 

Flow;

waves come;

prawns then swarm;

marshes are soaked;

swimming crabs feed seaward;

oyster spats attach to pebbles and boulders;

porcelain crabs shed legs;

bladder kelps beach;

grey seals breach;

clay’s stuck;

ebb.

Flood;

silt drifts;

eelgrass sways;

cockles burrow;

fish spawn in the meadow;

barnacle larvae linger or start to travel;

blue mussel beds reveal;

wading birds wade;

whelks sunbathe;

shells last;

drought.

       

從英文原作到中文翻譯,我們看到詩人陳彤昀明確保留了那片海潮的視覺形式,使得詩作有著明確的圖像詩結構。就臺灣現代詩史來看,圖像詩最初代表性作品為詹冰〈水牛圖〉以中文拼出牛之身形,後白萩〈流浪者〉呈顯出一株絲杉的地理透視感,晚近則以陳黎〈戰爭交響曲〉最為經典,以後現代的符號書寫,從聲音、意義,讓「兵—乒—乓—丘」成為系列性的符號敘事交響曲。

圖像詩雖有符號實驗性,但最忌諱的,便是流為以文字拼出物體之表象。雖然如此文字之積木遊戲自有童心趣味,但如何從童心而深刻入意義之現象,方能使表象圖像,而進入現象學層次書寫。陳彤昀〈神聖之島潮汐詩〉之醒目處即在此,透過兩段之上下對映三角形結構,已使詩作圖像見著一潮來汐返的動力感——力量感被詩人以圖象寄寓了,也使得圖像得以掙脫了視覺擬像桎梏。而這份靈感,則來自於詩人陳彤昀在攻讀生態相關碩士學位,親身進行海岸生態調查時,必須時時檢視潮汐預報表之經驗。而詩題中之「神聖之島」,即為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為詩人攻讀學位之新堡附近,位在諾桑伯蘭郡重要的景點。

在時間中的潮汐,有其空間動能。在前行代詩人林亨泰略帶圖像意趣的〈風景NO2〉最後即為: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如此巧借著波浪羅列,讓詩從前段防風林的靜態排列,帶出一種自然空間動態。陳彤昀〈神聖之島潮汐詩〉則依於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本身潮汐島特性,更有潮汐往來與漲落的空間力度,若有自然海浪潮汐經驗者,可以從中領受;而如今數位網路時代,人類自然經驗匱乏,感官性為強烈又虛擬的數位影音矛盾地鈍化,這首詩正也可能嘗試著邀請如此自然經驗剝落的讀者,親近海洋。

值得注意的是,陳彤昀〈神聖之島潮汐詩〉以圖像所形就之潮汐動力空間中,也有生態物種在其中生,與死,因此使潮汐空間更具有場所性。此詩中選取、設計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的生態物種體系,極其豐富。對一般讀者來說,亟需訓讀解釋。例如:「鹽沼」為生長於鹹水環境的草澤,為沿海潮間帶的生態系統;「蝤蛑」,音「ㄐㄧㄡ ㄇㄡˊ」,為梭子蟹;「坋」,音「ㄈㄣˋ」,質地介於黏土與砂土間的土壤;「鰻草」為海濱淺水的海草;「鳥蛤」為一種貝類;「藤壺」為一種節肢動物,常附著近岸岩礁;「鷸鴴」為海岸地帶的鳥類。

以上對〈神聖之島潮汐詩〉中生態物種的解釋,確實可以發現他們或有物種之別,但全部都交集於海岸潮間帶。潮與汐的日夕往來,潮間帶的場所,如此提供了「之間」,明晰了「過渡」的空間詞義。因此,當我們識見了詩中繁複的潮間帶物種時,也會發現詩人如實寫其活動,既不驅動超現實的意象寫法,也不賦予我們習慣對物種的有情觀看視角——「岩瓷蟹斷了腿」之後「巨藻擱淺」,生命殘缺不行,又如何?這便是潮間生態現象的如此。潮間帶之生態詩思,或正在聚焦生命現象,都處在「之間」的事實。面對萬物流動的生命現象,無須濫情悲憫,亦無須芻狗賤斥,如實呈現,包括亦為萬物物種其一的我們,即可。

微妙的是,由於〈神聖之島潮汐詩〉中文版乃是詩人陳彤昀親自翻譯,詩作英文版選用生態物種詞彙時,採取自由律方式,讓詩作有音節音樂性之設計;而在中譯時,由於中文一字一音節,而使得原本音節設計自動被放棄。然則,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文一字一音節卻又提供上下兩段詩行潮汐圖像,比英文版本,有著更準確的形式造型之對映。當然,這也有著詩人陳彤昀巧妙之選詞用語的用心,仔細閱讀,可以發現詩人運用了文言文,讓中文版本之詩語言更為凝鍊。加之以其間的生態物像內容,使得詩作閱讀起來又仿似《易經》爻辭。

當然,更為我們細心體會的,更是上下兩段宛如鏡像對映的潮與汐圖像,也有著侯吉諒名作〈交響詩〉一般,讓我們多重閱讀的意義路徑。例如,從開頭我們可以順讀「漲;」—「潮來;」—「蝦隨聚;」—「鹽沼潮浸;」,但也可以帶有如音樂對位法的方式,同時比對前後段落對應詩行,以「漲/滿」—「潮來/坋漂」—「蝦隨聚/鰻草搖」—「鹽沼潮浸/鳥蛤掘地」進行閱讀,玩索其間意象與意義間的疊映,亦自成蒙太奇詩意。

詩人陳彤昀〈神聖之島潮汐詩〉進行潮間帶生態的點召,連帶使我們自省對之的不識感與陌生感,正凸顯了臺灣作為太平洋島嶼,自屬臺灣,卻海洋性匱乏的事實。詩中以圖像以物種,召喚臺灣讀者前行陸地與海洋之間的潮間帶,或許也正可能使島嶼得以獲致詩題中那神聖之名,甚至驅遣島嶼化為鯨魚,翻身一入象徵的海。

 



[1] 本文檢附之訪談QR,有詩人陳彤昀之中英文〈神聖之島潮汐詩〉朗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懂人生這部電影 的其他內容
洪萬達〈一袋米要扛幾樓〉就內容來說,是為分行的詩劇,其詩意不在於行句意象之精美上著墨,而在於對通俗以及劇場文本的用典設計。其中對於《火影忍者》的迷因中譯,提供了一個引信——是的,它爆炸了,現今通俗文化重視吸睛的閱讀調性,為這首詩劇助燃。
笑容也於是成為一種電影再現歷史的挑戰,這正是王童「臺灣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的喜劇挑戰。如果說悲劇是要關心比我們悲慘的人,那麼,喜劇是否就是要關心比我們快樂的人?悲慘與快樂雖是兩極,然而喜劇真正聚焦所在,不在於快樂,而在於比我們還荒謬的人。
打開心裡的門窗 不是要去迎接一條 走不下去的路 而是 為了迎接一條河的 乾涸 我問: 誰比誰還荒蕪 河流說: 只有沒有淚水的眼睛 才知道
洪萬達〈一袋米要扛幾樓〉就內容來說,是為分行的詩劇,其詩意不在於行句意象之精美上著墨,而在於對通俗以及劇場文本的用典設計。其中對於《火影忍者》的迷因中譯,提供了一個引信——是的,它爆炸了,現今通俗文化重視吸睛的閱讀調性,為這首詩劇助燃。
笑容也於是成為一種電影再現歷史的挑戰,這正是王童「臺灣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的喜劇挑戰。如果說悲劇是要關心比我們悲慘的人,那麼,喜劇是否就是要關心比我們快樂的人?悲慘與快樂雖是兩極,然而喜劇真正聚焦所在,不在於快樂,而在於比我們還荒謬的人。
打開心裡的門窗 不是要去迎接一條 走不下去的路 而是 為了迎接一條河的 乾涸 我問: 誰比誰還荒蕪 河流說: 只有沒有淚水的眼睛 才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邃藍色, 如遠古織就的畫框, 碧綠波濤於其中洶湧昂揚, 是大地的呼吸, 是心靈的悸動, 拍打著內心深處—— 恐懼的岸邊。 千百色澤綻放于生命繪卷, 繽紛色彩點綴著無垠的蔚藍, 沉,是命運的低語, 在氣流的怒吼中,理性悄然沉寂。 狂風巨浪,如猛獸般肆虐, 吞噬著那份沉
Thumbnail
詩,似陰雨中的潮鳴,不知所云而誰願冒雨傾聽。然海潮依然鳴響,就算發出的僅是嗚咽而已。 你,願意走進潮中且聽潮鳴嗎? 少年一直思索著何為詩,你想知曉少年對於詩的感懷嗎? 也許,寫詩的理由便是因為想知曉自己寫詩的意義。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沙與海》阿凰 2024.6.26 藍色的夢,任信自由地飛翔… 浪濤情緒,隨著藍色旋律起伏… 只需一瞥,感受到它的靜謐, 只需一聽,聽見它的歌唱。 藍色的海,金色的沙灘… 愛如潮水,心如沙, 時間推移的思念化作浪花, 綿延不絕的海岸線連接著心房。 藍色的海,沙灘的詩… 每一粒
直矗巍峨的雲層壓在海面上,彷彿一伸手便能攫住那片雲。舒暢的海風吹散夏季的燠熱,拂在身上如愛人嬌柔的纖纖素手,將每一吋肌膚漂染海洋的氣息,想像自己化身海鷗,在閃熠光芒的黛色海洋上恣意翱翔。 波浪推來數千里外的風塵,像個全年無休的說書人,滔滔不絕說著彼岸的故事,任來往的遊人聽取。若凝視反覆推移的海
白浪 拍著岩岸 現在、過去、未來 依舊打在岸上 激起波波白沫 依傍著海 山哭紅了眼 被浪拍著 現在、過去、未來 依舊被浪打著 只是 白沫下 細碎的石和砂 成了惡魔的網 、隻隻透明的條紋水母 和僵硬的動物 浪 變得越來越沈重 波波浪下 載來了 足以掩埋山的惡臭
Thumbnail
在這個浩瀚的世界裡,大海被譽為生命之源、靈感之泉,它的浪漫與神秘總能吸引著人們嚮往。現在,就跟著〈海洋日記〉、〈海女〉、〈洋流裡的飛翔(ft.Cicada)〉三首歌曲及MV,踏上一段令人心馳神往的海洋之旅吧!
Thumbnail
*青洲:大鵬灣潟湖出海處地名,可眺望小琉球 心岸觀海 名浪不起利波平 思滿潮 愛湧汐 蟹上礁 秋霞紅眼 歸雁橫天 琉球星火明滅 人生如釣 豐簍者稀
海的邊緣 是銜接天空的開始 浪花的翻滾 是風的旋律 海鷗的歌聲 是自由的心情 沙灘的足跡 是旅行的記憶 看海的人 有著心中的幻想 聽海的人 耳畔迴盪著呢喃 海 是生命的搖籃 也是夢想的希望 潮起潮落 日出日落 海 始終在那裡 靜靜地等待 等待每一個有夢的人 在這片廣闊的海洋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邃藍色, 如遠古織就的畫框, 碧綠波濤於其中洶湧昂揚, 是大地的呼吸, 是心靈的悸動, 拍打著內心深處—— 恐懼的岸邊。 千百色澤綻放于生命繪卷, 繽紛色彩點綴著無垠的蔚藍, 沉,是命運的低語, 在氣流的怒吼中,理性悄然沉寂。 狂風巨浪,如猛獸般肆虐, 吞噬著那份沉
Thumbnail
詩,似陰雨中的潮鳴,不知所云而誰願冒雨傾聽。然海潮依然鳴響,就算發出的僅是嗚咽而已。 你,願意走進潮中且聽潮鳴嗎? 少年一直思索著何為詩,你想知曉少年對於詩的感懷嗎? 也許,寫詩的理由便是因為想知曉自己寫詩的意義。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沙與海》阿凰 2024.6.26 藍色的夢,任信自由地飛翔… 浪濤情緒,隨著藍色旋律起伏… 只需一瞥,感受到它的靜謐, 只需一聽,聽見它的歌唱。 藍色的海,金色的沙灘… 愛如潮水,心如沙, 時間推移的思念化作浪花, 綿延不絕的海岸線連接著心房。 藍色的海,沙灘的詩… 每一粒
直矗巍峨的雲層壓在海面上,彷彿一伸手便能攫住那片雲。舒暢的海風吹散夏季的燠熱,拂在身上如愛人嬌柔的纖纖素手,將每一吋肌膚漂染海洋的氣息,想像自己化身海鷗,在閃熠光芒的黛色海洋上恣意翱翔。 波浪推來數千里外的風塵,像個全年無休的說書人,滔滔不絕說著彼岸的故事,任來往的遊人聽取。若凝視反覆推移的海
白浪 拍著岩岸 現在、過去、未來 依舊打在岸上 激起波波白沫 依傍著海 山哭紅了眼 被浪拍著 現在、過去、未來 依舊被浪打著 只是 白沫下 細碎的石和砂 成了惡魔的網 、隻隻透明的條紋水母 和僵硬的動物 浪 變得越來越沈重 波波浪下 載來了 足以掩埋山的惡臭
Thumbnail
在這個浩瀚的世界裡,大海被譽為生命之源、靈感之泉,它的浪漫與神秘總能吸引著人們嚮往。現在,就跟著〈海洋日記〉、〈海女〉、〈洋流裡的飛翔(ft.Cicada)〉三首歌曲及MV,踏上一段令人心馳神往的海洋之旅吧!
Thumbnail
*青洲:大鵬灣潟湖出海處地名,可眺望小琉球 心岸觀海 名浪不起利波平 思滿潮 愛湧汐 蟹上礁 秋霞紅眼 歸雁橫天 琉球星火明滅 人生如釣 豐簍者稀
海的邊緣 是銜接天空的開始 浪花的翻滾 是風的旋律 海鷗的歌聲 是自由的心情 沙灘的足跡 是旅行的記憶 看海的人 有著心中的幻想 聽海的人 耳畔迴盪著呢喃 海 是生命的搖籃 也是夢想的希望 潮起潮落 日出日落 海 始終在那裡 靜靜地等待 等待每一個有夢的人 在這片廣闊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