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出》這本書基本形塑我2020年後看股票估值的角度,書中*PE/PB矩陣的估值/營運位階評判方式,成為往後我看股票一定會看的數據指標。隨著看的公司愈來愈多,我也漸漸理出自己對一家公司股價位階的看法。會對這個指標特別感到興趣是因為我想探究市場在公司處於不同營運位階下,如何評價一檔股票,進而幫助我低接過去不敢買的股票、緊抱過去我抱不住的股票,進而放大我持股過程中的報酬,拉長持股期間,跳脫過去僅賺取市場情緒轉變的短視作法,非常贊同坊間一句話:「獲利是等出來的。」以下針對矩陣中四象限股票所蘊藏的意義進行說明,並舉幾個實際的案例:
*PE/PB矩陣:根據某檔股票PE/PB估值,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處的相對位置,所繪製出的矩陣。以PB為經(縱軸)、PE為緯(橫軸),畫出四個象限,第一象限為高PE/高PB;第二象限為低PE、高PB;第三象限為低PE、低PB;第四象限為高PE、低PB。高與低的評斷以這段時間的相對位置為準
(第一象限—高PE/高PB)
隨著產業循環的上升週期持續一段時間,股價順勢力道湧現,或者新興的市場需求被創造出來,短期內導致產業的供不應求,相關業者紛紛進行擴產、研發,未來整體市場的規模一在被上修,配合實質獲利不斷的成長下,未來前景光明的故事此時最容易被相互傳送,市場的作夢行情往往就此展開,高PE/高PB股票的樣貌多在這種時候出現。2024年中的當下,AI相關供應鏈股票是位於第一象限的代表,例如散熱的雙鴻(3324)、伺服器代工的緯穎(6669)。掌握供應鏈消息是投資這類熱門股的基本功,在外行人眼中這類股票總是那樣昂貴,可惜又是最噴的類型。隨著預估的高成長盈餘逐漸實現,這類股票的本益比會開始下降,在產業供需大致平衡,沒有轉變為嚴重的供過於求下,這類股票會進入下一個象限;
(第二象限—低PE/高PB)
若以ROE評斷績效,處於這個象限的公司,正處於獲利的高光時刻,以數學公式上表示也可以用PB/PE來表示,然而,可能是市場不認為這樣的高光時刻可以長久維持,甚至讓企業做再投資,某些股票的PB很高,但是PE卻只在10X左右徘徊,這種股票單純以PE判讀,或許你會覺得非常便宜,但是如果高的ROIC不能維持,位在這種狀況的股票可能反而是很貴的,高ROE意味著產業內的業者高概率正考慮擴產,如果產品同質性過高,不一會兒功夫ROE就是要均值回歸的。因此投資這個象限內股票的重點,是判斷當前ROE、ROIC可否維持。處在這個象限股票的代表有車用保桿AM廠—昭輝(1339)、國內輕鋼架龍頭廠—青鋼(8930);
(第三象限—低PE/低PB)
當市場認定公司的未來展望向下,就會出現PE/PB雙雙轉弱的現象,這類型股票我在2022年中隨處可見,當時我努力挑選出長期展望佳(伺服器相關供應鏈),最有可能、最快擺脫市場低迷狀況者,儘管短期面臨系統性賣壓影響的股票。在大盤下挫時這種股票會很多,是極易淘金的時刻,反倒在景氣翻揚如當下(2024年中),低PE/低PB類型股票反而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看似便宜的價值陷阱,但努力找還是可以找到一下值得留意的股票,例如租賃業龍頭—中租-KY(5871)、全球矽晶圓排行第三的—環球晶(6488)。
(第四象限)
高PE/低PB甚至是無PE/低PB的股票,是那些營運面臨真正大逆風的公司,盈餘因為各種產業/個體因素跌至PE無法衡量股票價值的地步。可以想見地,位於第三象限的股票,在盈餘如市場預期衰退下,盈餘降幅遠大於股價變化的結果,就會導致股票由第三象限移至第四象限中,你可能會驚訝於這些公司的獲利這麼差,股價怎麼有辦法撐在這個位置。然而,神秘的市場力量似乎給出對這類股票的低點位置,判斷未來產業谷底是否過去,是投資這類公司的關鍵重點。PA代工龍頭穩懋(3105),以及LCTT射頻元件模組廠璟德(3152)就是屬於這個象限內的股票,底部已過,只要公司競爭力並沒有出現重大減損,獲利可以隨著時間、隨著產業發展重啟需求,有耐心的投資人就有獲利的機會。
最後,隨著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公司營運走出逆風,盈餘開始回復到正常水平,這時候的股票位階也會回到歷史正常水平,屬於那種抱著沒勁、賣出可惜的合理股價位階,如果此時你發現背後那股推動企業營運繼續向上的動力消失,合理PE/PB不失為一個逆勢投資人下車的時間點,如果公司競爭力強健,現金流、殖利率還讓人滿意,長抱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
看歸看,要實際抱出一檔經歷這些階段的股票,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更重要的是看對那些真正營運上「正在發生改變」的公司,我一直認為太貼市場操作的投資人,很容易低估改變的延續性以及延續性造成的市場情緒質變,這種狀況在產業谷底時更加顯而易見。而我的目標就是抱出一段股價由第三、第四象限,轉向其他象限的獲利(如果第三到第四應該是沒有獲利),不想再做那種買進明年預估EPS多少,當前本益比仍低的玩法。
回顧儘管獲利頗豐的2023年,如果我將當時佈局的一票子位於第三象限的持股抱到現在,報酬率肯定會高上許多。只可惜我選在2024年決定堅持這套選股邏輯,幾乎是浪費了身為「台灣」投資人的一切優勢,但這件事我認為早做晚做都要走過一遭的,如果這次AI浪潮都無法動搖我的策略,並在接下來取得若干成功,我認為自己的投資程度將會有一個更大程度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