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探索與體驗累積自信與經驗

行動研究─探索與體驗累積自信與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村口米穀店

村口米穀店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發現隨著少子化的狀態,學術畢業的教師通常會先到私立大學教學並兼任行政職務,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學術創作。不過筆者也發現到,經驗分享與學生實際參與之間存在著一個脈絡的斷層,包括底層邏輯、賽局思維、造局者等不同知識。

學術上的認知與訓練

筆者認為在學術創作上,每位學者都期待自己能成為《灌籃高手》中的澤北榮治,從小到大熱愛著籃球,甚至連睡覺都在想籃球。筆者從事學術研究時,也常處於這樣的狀態,有時候半夜突然醒來,想到行動研究的論述,就會迅速打開Word把內容記下來。

那麼,什麼是行動研究呢?筆者認為首先需要思考自己想要研究的議題。在確定議題後,需要找到合適的場域進行研究。在進入場域的過程中,必須了解該議題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並探討其中的脈絡。而要如何將脈絡、實務與學術連結起來,筆者認為需要強化多方面的思維。對於剛進入研究所的學生來說,他們常常遇到的問題是這些學術文章到底在寫什麼?這些研究與我有什麼關係?我寫完這篇論文對我來說有哪些影響?

在參與設計思考的研習中,筆者對教學有了更深的了解。研習探討了如何透過不同的互動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課程書籍的遴選,以及如何將課程理論進行拆解。設計思考將課程分為兩個部分:X為提案課程訓練,Y為成果驗證課程。

設計思考研習的夥伴與教練

設計思考研習的夥伴與教練

教學的跨領域合作與課程設計的拆解

些部分可以進行迭代,哪些課程可以通過微學分的形式進行嘗試。這樣,能夠因應學生和時代的需求,開發出更有趣和探索性的課程。

行動研究正是通過這樣的教學,與實踐場域及自身學術不斷對話,研究西方脈絡,研究亞洲脈絡,逐漸將文化的概念撰寫到論文或期刊中,累積自己的學術貢獻。雖然每次投稿和審查委員對話時,可能會遇到需要調整研究觀點的情況,有時因雙方視角不同而無法達成共識,導致無法出刊,但對於筆者來說,每次的體驗與探索正是行動研究的精髓,使自身不斷成長。

學術這條路或許因少子化、國際化等因素而與過去有所不同,但筆者仍相信,在每次的研究過程中,思考雙方需求,不斷訓練並逐漸產生共識,有可能跟上新一波的學術洪流。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2會員
140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雖然我過去有參與線上讀書會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以「網路研討會」(Webinar)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分享。而促使我完成這次挑戰的契機,來自於參與某間大學試教面試。 「網路研討會」這個概念,源自 ClickFunnels 創辦人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推廣。目前全球已有眾多行銷
在設計各類課程,特別是付費課程時,常常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這門課程是否具備足夠的價值與可行性?同時,也必須評估其所伴隨的風險,包括市場反應、學員接受度、以及教學內容是否會被誤解或濫用等。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資訊的可信度。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判斷什麼是真新聞、什麼是假新聞,變得尤為重
這幾週說真的過得相當緊湊,連續三週的微學分課程接著兩週的主課,還有一堂課導入了藝術創作,相關準備工作也不少。老實說,這些事前的安排確實不輕鬆,但因為內容有趣,也讓人覺得開心有成就感。這週的春假我也沒有休息,而是和朋友一同前往故人的墓前掃墓,一起緬懷過往。 創作與標達設計思維分享 這次的創作課程中
雖然我過去有參與線上讀書會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以「網路研討會」(Webinar)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分享。而促使我完成這次挑戰的契機,來自於參與某間大學試教面試。 「網路研討會」這個概念,源自 ClickFunnels 創辦人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推廣。目前全球已有眾多行銷
在設計各類課程,特別是付費課程時,常常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這門課程是否具備足夠的價值與可行性?同時,也必須評估其所伴隨的風險,包括市場反應、學員接受度、以及教學內容是否會被誤解或濫用等。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資訊的可信度。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判斷什麼是真新聞、什麼是假新聞,變得尤為重
這幾週說真的過得相當緊湊,連續三週的微學分課程接著兩週的主課,還有一堂課導入了藝術創作,相關準備工作也不少。老實說,這些事前的安排確實不輕鬆,但因為內容有趣,也讓人覺得開心有成就感。這週的春假我也沒有休息,而是和朋友一同前往故人的墓前掃墓,一起緬懷過往。 創作與標達設計思維分享 這次的創作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