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進入小主人的生活,我們便成了彼此不可或缺的存在。每天早晨,陽光透過窗簾灑在床上,小主人的母親總是輕柔而溫暖地將我穿在他的腳上。這是一個儀式,一個開始一天的溫馨儀式。從那一刻起,小主人便擁有了在家裡自由探索的能力。小主人家是租的,與房東同住,嚴格來說使用空間只有一間和室大小,但房東仍然允許小主人到處走動。小主人剛會自由行動,就像一般小孩一樣,也會好奇的東看看西看看。小主人住在二樓,對他來說,樓梯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每當他站在樓梯口,眼神中總是帶著對樓下世界的渴望。地上的水漬更是他的敵人,每次跌倒,他都無法獨自爬起,只能無助地等待大人的援手。
小主人沒念幼稚園,就在快要到入學年齡時,有一天,里長伯來到家裡,告訴小主人父母說,現在政府為了照顧全國的小兒麻痺患者,特別設立振興復健中心,裡面有專業人員會協助小朋友復健,教導小朋友學會生活自理,讓他們能夠自立自強。而且這些完全免費,我們在台北市的,每天會有專車接送,桃園以南的孩子則需住在中心裡。小主人父母馬上問那課業怎麼辦?小主人的父母特別關心小主人的學業問題,里長伯回說不用擔心,復健中心也會有老師教導學業。於是小主人的父母欣然地同意送小主人去振興復建中心。
我跟小主人第一次坐著專車來到振興復建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草地,右側花草扶疏,紅白相間建築是醫療間與宿舍。再往後看是大圓頂,那是後來被院童們稱為「圓中心」的用餐和讀書處所。旁邊還有一個小圓頂,這種圓建築,算是台灣早期罕見的建築。
小主人他們早上都必須訓練自理生活起居,院內的復健師會教導小主人如何利用我和拐杖練習爬樓梯,這在當時處處是障礙的環境下是很重要的。然後也會教導小主人跌倒如何爬起來,首先用一根拐杖反向撐起地面,然後再利用另一支拐杖撐起身體,再把原先的枴杖轉正,這樣就可不用別人幫忙下自己勇敢的爬起來。小主人照著步驟做,果然一下子就爬起來了。這時復健師好像預示著小主人命運般語重心長地告訴小主人:
”如果人們相信那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困難,請證明給他們看,跌倒了站起來還要抓把沙,只有在你放棄時,那才叫失敗,即使身上傷痕累累、體無完膚,你仍然必須保有一顆健康而完整的心。”
小主人雖然年幼,但聽著復健師的話,心中漸漸萌生了一股堅韌的力量。
小主人們還會進行水療。脫下我後,他們在水中做著各種復健動作。水的浮力和阻力,成了他們鍛鍊肌肉的好幫手。復健師常一邊帶孩子們做動作,一邊和孩子們玩水,偶爾還會突然從水底舉起一個小孩,逗得全池的小主人們開懷大笑。
日常生活中,護理阿姨們的愛心無處不在。她們不僅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還教導他們如何相互扶持。在那個輪椅資源有限的時代,孩子們彼此支援,輪流使用輪椅,讓它在教室、餐廳和宿舍間來回穿梭。院方會供應餐點,小主人最懷念的是豆瓣麵和番茄牛肉麵,小主人長大後,一度到市面上尋找相同的食物,但都吃不到院方供應的好味道。
院內有教育部認可學歷的小學,下午,院方也有老師會教導院童課業,教室內常有明顯超齡的院童,因他們大多年幼即患病而無法上學,因此必須從頭學習。小主人的學習啟蒙就在這裡開始。
每年的聖誕節是院童最期待的日子,當時的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女士會親自蒞臨與院童共度聖誕節,這間復健中心是她於民國56年創建的,她非常重視這裡的小朋友。院方將場地布置得非常溫馨漂亮,蔣宋美齡女士會親自將糖果禮物交與院童,並詢問院童的生活起居。此時,聖樂”奇異恩典”的音樂響起,”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此時大家都非常感動,有些大人還輕拭著眼淚。
多年後,小主人與一位也曾在振興復健中心住過的台大教授聊起這段時光。這位教授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美國知名大學華頓商學院博士學位,並成為台大教授。這位教授對於振興復建中心那段日子,也是充滿感激及懷念之情,並認為這段小時候的時光,對他人生有很正面的影響。小主人和教授他們都認為,儘管在世人的眼裡當時的政府被認為多麼的專制及不民主,但在設立振興復健中心這件事上,確實展現了愛民如子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