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Upnote 開始寫作

使用 Upnote 開始寫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期間我有使用過 iA Wrtier、MWeb Pro、iWriter Pro 等以 Markdown 為核心的寫作軟體,也嘗試使用 Craft、Heptabase、Bear 等直接渲染的編輯器。最後,我決定使用 UpNote。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使用 Electron 核心的 App,因為都有一種過於龐大的感覺,雖然龐大造成的緩慢,對於系統效能,我自己有所疑慮。不過在 Apple Silicon 出現之後,M 系列的晶片之後,體感上已經無法感受到 Electron 龐大所帶來的影響。

既然如此,當然回到我最喜歡討論的使用場景,到底我的寫作目標與場景如何。

曾經我以為寫作目標是 Markdown 配合 Github 管理,但後來發現,我比較希望能夠在視覺上面提供寫作的體驗。與其看到一堆 Markdown 原始碼,在「寫作」這件事情,更傾向能夠直接看到輸出成果。

在傾向一次性購買成本考量下,最後 UpNote 成為了最合適的選擇。

UpNote 背景介紹

UpNote 開發者是 Thomas Dao 跟他的一位夥伴,兩個人開始開發出來的產品。過去曾經看過一篇文章 Thomas 是越南人,不過已經不可考

但可以知道 UpNote 的背景是由獨立開發的幾個人,所創造出來的寫作軟體。

我很早期就已經接觸到這個 App,那個時候的 UpNote 我自己認為「非常難用」。許多功能都還不夠完善,當時使用過 Bear 後的經驗,兩者體驗上有相當差距。

但經過一、兩年後,UpNote 以快速迭代的方式,配合上 Evernote 股東團隊的更換,一波出走潮推波助瀾下,提供一次性買斷的 UpNote 瞬間竄紅,在 Evernote、Bear 的使用者群上多有討論。

為什麼我選擇 UpNote

第一個是「成本」。能夠一次性付費則不會使用訂閱制,而目前多數的筆記或寫作軟體多以訂閱制為主,最終挑選後,手邊大致有 iWriter Pro、MWeb Pro、iA Writer 跟 UpNote 幾個候選人。

前三者都比較強調 Markdown 原始碼呈現,因此 UpNote 在此輪勝出。

接下來是「檔案管理」的功能。UpNote 內建的管理模式就是傳統的比較管理,在側邊欄可以看到筆記本以及列表。

UpNote 軟體頁面,擷取自 UpNote 官網。

UpNote 軟體頁面,擷取自 UpNote 官網。

同時可以支援在筆記內以 # 加入標籤,左邊也會有標籤列表。在管理上面可以用比較立體的方式,加入多個筆記本,並同時擁有標籤。

第三個是「搜尋」。我本來覺得 iA Writer 非常好用,但對中文的搜尋支援非常的差,常常打了字詞會搜尋的不夠精確,這一點在 UpNote 是相對完整的,以使用到現在感覺,單字、單詞等都可以滿足。

UpNote 的優點

由於 UpNote 對我來說,核心使用情境是「寫作」,相較於其他眾多的功能,以及生產力層面的設計,我則以 Agenda為主。

所以我想要分享的優缺點,會比較著重在一個中文內容創作者的角度,其中 UpNote 所提供的價值以及挑戰。

同步速度跟使用體驗

UpNote 的速度很快,不管是資料同步或者是 App 使用起來的也非常順暢。

寫作這個幾天,不管是忽然要改使用 iPad Pro 或者切換回來 Macbook Air,同步文章的速度都非常順暢。對於習慣只帶 iPad 出門的我,便利度大大提高。

以一個 Electron 架構設計的 App 來說,能夠以此速度流暢的體驗,想必作者在軟體架構設計上面必然下了一番苦心。

搜尋的語言支援程度

⁠⁠⁠⁠我至今仍使用英文的介面,原因是介面的中文翻譯精準度有差,看起來比較像是機器直接協助翻譯,並沒有針對語言使用習慣優化。

但這並不代表以中文輸入會受到影響,反而我覺得在中文輸入、搜尋上面來說,支援得非常完整。過往很多軟體在搜尋非英文字元時,很容易只認特定單詞,或者無法搜尋單個字的情況,我印象深刻的經驗就是 iA Writer 比較早的版本,有時後會搜尋不到。

但在 UpNote 基本上對於搜尋的支援是全面的,在我的經驗之中,基本上不管是用單詞、單字都能夠有很好的搜尋體驗。

提供一次性買斷價格

如果成本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UpNote 的定價策略,基本上可能會接近零對手。

雖然免費的版本僅支援 50 則筆記,且限制了部分功能。但是除了訂閱制之外,升級成為 Premium 版本,一次性價格 (Lifetime) 官網標示為 $39.99,我記得我很早期購買,價格好像不到 $30。

UpNote 價格說明,擷取自 UpNote 官網。

UpNote 價格說明,擷取自 UpNote 官網。

付費之後,可以解鎖所有的功能,無限制的筆記數量,而且幾乎無上限的存儲,相較於其他筆記軟體的價格,應該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選擇之一。

當然還有其他優點,例如跨平台支援、直接發佈成為網頁等等,但因為目前專心在體驗寫作的模式,所以就沒特別列出來。 

整體而言,目前寫作的體驗上面,在 UpNote 的優點下面,是非常享受的,從來沒有發現原來使用所見即所得的編輯器,就寫作的體驗上是大大的加分。

UpNote 的缺點

講完 UpNote 相關對於中文寫作的優點後,相對的也發現了許多可以做得更好的挑戰的地方。

不諱言的跟相識這麼早的 App,直到現在才決定要深度使用,想必我從以前到現在,使用過幾的經驗一定跟自己的理想有所衝突。

所以針對幾個我使用 UpNote 感受到的缺點,必須說一定是有濃厚的主觀判斷,分享給大家。

UpNote 是個龐大的軟體

UpNote 的開發基礎是使用 Electron,之前有聽過一期 Podcast 講解了 Electron,必須要說 針對開發者他可以快速的是用到不同的平台,但在強調順暢絲滑體驗的 Apple 系統來說,唐大的軟體,運作起來就有緩慢的可能性。

查詢了下,UpNote 包檔的部分超過 400MB,佔了整體 app 超過八成的空間。

同時因為非原生的 Apple 開發設計,所以在使用介面上面,跟 MacOS 的整合程度就不高。明顯可以發現上方的原始選單列的功能很少,多數是在其內部自訂的工具列上。

UpNote 主程式包檔龐大,擷取自 BuhoCleaner。

UpNote 主程式包檔龐大,擷取自 BuhoCleaner。

UpNote 依賴內建工具列

如上所言,UpNote 是透過 Electron 包起來的 App,所以最完整的功能是被包起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MacOS 的選單列形同無用,使用習慣上面需要花一點時間習慣。

又同時,UpNote 自己內建的快速鍵,因為不是以 MacOS 為依歸,所以很多跟其他深度整合 Apple 系列操作系統的概念有所不同。

例如,設定標題的時候是使用  + 1-6 這一組快速鍵,這我在其他軟體是比較少用著。不過基本上通用的例如粗體、斜體、底線的設定,則多數都已經統一。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又習慣以鍵盤為輸入基礎,不喜歡在鍵盤跟滑鼠切換的人,是需要一點時間習慣的。

UpNote 的同步依賴網路

近乎無容量限制是一大特色,但是因為 UpNote 的資料存儲都是依賴雲端,依據官方說明使用的是 Google 旗下的 Firebase server,受到歐盟 GDPR 的規範。聽起來非常可靠,實際使用起來同步的速度也優質。

但既然是放在雲段的資料,安全疑慮、可用性與可久性自然會有疑慮。放在別人家,總是會有被別人掌控的疑慮,何況 Google 手上終止的服務所在多有。

另外一方面,雲端同步需要使用網路,如果很容易處在離線模式之下,使用的情況就很像單機軟體,沒有辦法享受同步的好處。不過以目前網路無所不在的發達,基本上很難遇到沒有網路的情況,相對這一點帶來的影響甚微。

avatar-img
韋觀 • Eyewithouts
82會員
109內容數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韋觀 • Eyewithouts 的其他內容
Kin 1 磁性的紅龍,重新歸零,讓我們回到大地之母的關懷,擁抱屬於自己的本能與根性,為未來的開展留下更多的可能,展現承擔未知的勇氣。 我以為旅行是快樂的,但其實,不然,快樂從來都不應該「只」跟事情連結,應該是更屬於我們自己內心自然波動。
一場聊天,可以得到好多提點。得很多事情的發生,雖然在當下的我們,會覺得很難受。但實際上,經過一段時間回來看,總會不自覺得深深相信,每個經歷的學習都會成為養分。
因應 Apple Notes 加入,Craft 在我的流程之中,原本的 Content Center 功能,就會被 Apple Notes 跟 MWeb Pro 取代。
Kin 1 磁性的紅龍,重新歸零,讓我們回到大地之母的關懷,擁抱屬於自己的本能與根性,為未來的開展留下更多的可能,展現承擔未知的勇氣。 我以為旅行是快樂的,但其實,不然,快樂從來都不應該「只」跟事情連結,應該是更屬於我們自己內心自然波動。
一場聊天,可以得到好多提點。得很多事情的發生,雖然在當下的我們,會覺得很難受。但實際上,經過一段時間回來看,總會不自覺得深深相信,每個經歷的學習都會成為養分。
因應 Apple Notes 加入,Craft 在我的流程之中,原本的 Content Center 功能,就會被 Apple Notes 跟 MWeb Pro 取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