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Grok、Perplexity AI
在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的重要進展中,前總統唐納·川普正式獲得共和黨提名,這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二次達成這一里程碑。川普在共和黨初選中獲得多數代表票,最終於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獲得提名。

圖片來源:Donald Trump/Truth Social

圖片來源:GOP Convention/X
提名過程中,川普早早就成為明顯的領跑者,他強大的支持基礎助他在幾個關鍵州取得勝利。儘管面臨包括前副總統邁克·彭斯和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在內的多位共和黨競爭者,川普在黨內的持久受歡迎程度幫助他獲得必要的代表票以贏得提名。
川普的提名並非毫無爭議,他的競選活動因激進戰術和分裂言辭而受到一些批評。然而,他的支持者認為,他的局外人身份和挑戰政治建制派的意願使他成為引領國家前進的最佳候選人。
在2024年7月16日的接受演講中,川普誓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並承諾優先處理邊境安全、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等問題。他還抨擊總統拜登,指責他未能解決國家的緊迫挑戰。
川普的提名為高度期待的總統大選競選奠定了基礎,預計川普和拜登將展開激烈的白宮之爭。選舉結果可能對美國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選民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願景的抉擇。
隨著競選升溫,兩位候選人都預計將重點動員其支持基礎並向未決選民伸出橄欖枝。在國家仍在應對COVID-19疫情的後續影響並面臨一系列其他緊迫問題之際,2024年選舉的風險再高不過。

圖片來源:Donald Trump/Facebook
川普與顧問團隊倡導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包括:
中國政策
- 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一些前川普官員提議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的關税
- 加緊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
- 增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能力以威懾中國的挑釁
- 解決如中國在芬太尼危機中的角色和人權問題
然而,川普與拜登在中國政策上存在一些關鍵差異:
- 拜登將與中國的競爭強調為一個哲學和政治問題,而川普更多地從經濟角度看待
- 拜登採取了更可預測和穩定的方法,而川普則更具不可預測性
- 拜登持續強化在印太地區的聯盟,而川普則對該地區比較冷漠
台灣政策
- 川普將台灣描述為經濟對手,對其安全問題漠不關心,導致中國推測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可能會放棄台灣
- 相比之下,拜登則表示美國會在中國對台灣發起無端攻擊時保衛台灣 一些專家認為,川普的第二任期可能會改變中國對台灣的計算,可能會鼓勵中國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搜尋結果也突顯了川普中國政策中的潛在不一致和缺陷,例如他在COVID-19疫情初期未能對中國採取具體行動,儘管他知道中國在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