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英國2024年大選:工黨的歷史性勝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作者:莎莎·韋伯斯特(Sasha Webster)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5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國際新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呷新聞 Eat News
7會員
78內容數
全球局勢的第一手觀點!結合東西方權威新聞,盡攬中港台東亞的深度報導、國際政經要聞。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呷新聞 Eat News的其他內容
2024/07/29
歷史上首次,教宗方濟各的幕僚長埃德加·佩尼亞·帕拉大主教在英國法庭作證,此案被稱為梵蒂岡的世紀審判。 這起案件涉及梵蒂岡一筆有問題的3.5億歐元(約3.75億美元)倫敦房地產投資,及隨之而來的法律問題和刑事審判。
Thumbnail
2024/07/29
歷史上首次,教宗方濟各的幕僚長埃德加·佩尼亞·帕拉大主教在英國法庭作證,此案被稱為梵蒂岡的世紀審判。 這起案件涉及梵蒂岡一筆有問題的3.5億歐元(約3.75億美元)倫敦房地產投資,及隨之而來的法律問題和刑事審判。
Thumbnail
2024/07/29
印度近日錄得最高氣溫,德里新德里地區溫度達到52.3攝氏度(126.1華氏度),並且持續發出為期一週的熱浪警告。北印度的人民面臨酷熱的高溫,當地政府建議非必要情況下避免在白天外出。
Thumbnail
2024/07/29
印度近日錄得最高氣溫,德里新德里地區溫度達到52.3攝氏度(126.1華氏度),並且持續發出為期一週的熱浪警告。北印度的人民面臨酷熱的高溫,當地政府建議非必要情況下避免在白天外出。
Thumbnail
2024/07/26
廣州舉行的一場高層外交峰會上,烏克蘭政府公開支持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聲索,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標誌著烏克蘭外交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2024/07/26
廣州舉行的一場高層外交峰會上,烏克蘭政府公開支持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聲索,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標誌著烏克蘭外交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在英國政治的一次震撼中,工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2024年大選,結束了保守黨14年的統治。截至目前,在650個席位中已宣佈結果的648個席位中,工黨獲得了驚人的412個席位,而保守黨僅獲得121個席位。基爾·斯塔默將取代里希·蘇納克成為英國首相,這將大大改變國家的領導方向。
Thumbnail
在英國政治的一次震撼中,工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2024年大選,結束了保守黨14年的統治。截至目前,在650個席位中已宣佈結果的648個席位中,工黨獲得了驚人的412個席位,而保守黨僅獲得121個席位。基爾·斯塔默將取代里希·蘇納克成為英國首相,這將大大改變國家的領導方向。
Thumbnail
2024年的英國大選工黨在施紀賢爵士的領導下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並結束了14年的在野生涯。選舉結果:工黨在這次大選中確定拿下超過410席國會議員,原本執政的保守黨縮水至僅剩120席。新首相:施紀賢爵士由英王正式任命為新任首相。
Thumbnail
2024年的英國大選工黨在施紀賢爵士的領導下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並結束了14年的在野生涯。選舉結果:工黨在這次大選中確定拿下超過410席國會議員,原本執政的保守黨縮水至僅剩120席。新首相:施紀賢爵士由英王正式任命為新任首相。
Thumbnail
❙英國❙ 國會下議院650 個席位中近三分之二的席位拱手讓給 ❙凱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 領導的 ❙工黨❙,這是 ❙保守黨❙ 統治 ❙英國❙ 14 年之後的一次歷史性大選。 (前)首相 ❙里希•蘇納克❙ 領導的 ❙保守黨❙ 遭受到史上最慘重的滑鐵盧。 自 2019 年的大選以
Thumbnail
❙英國❙ 國會下議院650 個席位中近三分之二的席位拱手讓給 ❙凱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 領導的 ❙工黨❙,這是 ❙保守黨❙ 統治 ❙英國❙ 14 年之後的一次歷史性大選。 (前)首相 ❙里希•蘇納克❙ 領導的 ❙保守黨❙ 遭受到史上最慘重的滑鐵盧。 自 2019 年的大選以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英國選舉辯論近期引人入勝,兩位發言人展現了典型的禮貌以及強大的技術技能。蘇納克和斯塔默的辯論立場和家庭背景各異,隨著辯論的展開,主導思想是關於誰是值得尊敬的以及兩者之間明確的政策差異。此次選舉辯論將對英國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Thumbnail
英國選舉辯論近期引人入勝,兩位發言人展現了典型的禮貌以及強大的技術技能。蘇納克和斯塔默的辯論立場和家庭背景各異,隨著辯論的展開,主導思想是關於誰是值得尊敬的以及兩者之間明確的政策差異。此次選舉辯論將對英國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非政治文,勿戰)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恭喜賴清德榮膺下一任的統統,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不超過兩任8年的魔咒。不管支持的人是否當選,明天的太陽一樣升起,小老百姓的工作,一樣要面臨挑戰與壓力。 1.學校行政的微政治: 政治是一時的,但是展開四年的佈局,卻是值得我們學校行政工作者的參
Thumbnail
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結束,三黨或許都不滿意,但是各有所失,各有所得。 民進黨贏得總統,民眾黨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國民黨固然總統輸了,但是在國會席次大有斬獲,在不少地區斬斷未來民進黨的潛在縣市長人選 民進黨的立委大幅換血,黨內派系的勢力也大洗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民進黨選後各派系的勢力消長。
Thumbnail
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結束,三黨或許都不滿意,但是各有所失,各有所得。 民進黨贏得總統,民眾黨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國民黨固然總統輸了,但是在國會席次大有斬獲,在不少地區斬斷未來民進黨的潛在縣市長人選 民進黨的立委大幅換血,黨內派系的勢力也大洗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民進黨選後各派系的勢力消長。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Thumbnail
美中競爭局勢下的臺灣大選、俄羅斯普丁面對沒有競爭者的民主選舉、另外印度的關鍵選擇、歐洲議會的潛在向右傾斜、以及現任總統拜登與前任總統川普在美國的持久影響,2024年的民主選舉是史上爲前所未見的。
Thumbnail
美中競爭局勢下的臺灣大選、俄羅斯普丁面對沒有競爭者的民主選舉、另外印度的關鍵選擇、歐洲議會的潛在向右傾斜、以及現任總統拜登與前任總統川普在美國的持久影響,2024年的民主選舉是史上爲前所未見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