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股腦地找某些類型的電影片單,有時候一股腦地找想看的小說書單,《成為怪物以前》來自不藍燈的「2023這本超好推」文章中的書目,來自專家推薦,不用知道作者是誰,不用事先把握這本書在講什麼,反正看就對了。
搭火車回客居地的路上開始看,很快地看了一半,路程一點也不覺長。再來是連放兩天的颱風假,我闔上最後一頁,心滿意足。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復仇小說,沉浸在喪弟之痛的主角楊寧是名遺物清理師,她在某個工作現場發現弟弟之死可能與連環殺手有關,開始一系列的瘋狂追兇行動。楊寧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天賦:一個狗鼻子,她對氣味非常敏感,可以拆解氣味的組成,然而她的超能力在失去弟弟後唯有死亡的血腥能夠喚醒。兇手也知道這件事,他以氣味下套,一步步誘著楊寧往他邁進,而楊寧也毫不猶豫地飛蛾撲火。
本來不知道高翊峰在推薦序寫「敘像小說的擬態」是什麼意思,看了一兩章就懂意思了。《成為怪物以前》在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像是過場、剪接、戲劇張力和角色對話的方式。書中堆疊著於環境、氣味及心理的描述,加上故事發生在熟悉場景,有利讀者建構畫面。原來這就是「敘像小說」,雖然篇幅因為描述變得冗長,可我本來就是愛看戲的人,甚至期待日後被拍攝出來的效果。
影史上的經典犯罪電影甚至直接參演《成為怪物以前》。像是《貝茲旅館》,雖然我更熟悉的是希匹考克1960年的《驚魂記》,母子之間的恐怖情感羈絆不只是串場,反而是謎題的解鎖鑰匙。而主角向殺人魔學習如何揣摩兇手心態的過程,又像是《沉默的羔羊》。因迷戀氣味引發的犯罪,則令我想起《香水》。喜歡犯罪電影的我一看就知道作者是同道中人,欣然接受經典電影在作者巧思之下的重新演繹,用文字拍出一部充滿台灣氣味的犯罪電影。
《成為怪物以前》另個特色是作者對於氣味的描述細緻又深刻,特別是楊寧開始「拜師」找線索的那段簡直氣味四溢。她先是到百貨公司找櫃姐,櫃姐介紹她去找調香師,調香師聞了楊寧帶去的物品,分析著氣味的層次。像我這種只知道分花香、果香、木質調、人工香精等等氣味的麻瓜,還無法想像那些香水名字是什麼味道。
接著楊寧找上蹲完牢回歸社會的「前」連續殺人犯程春金,正因為程春金也是個氣味敏感的人,他替被害者噴香水的儀式行為,楊寧認為程春金最能懂她在追循的兇手是個什麼樣的人。程春金帶楊寧走訪氣味複雜的萬華,兩人對話裡既有找到同類的認同,又彼此帶有餘地做著攻防,每次的對手戲都令人捏把冷汗。這段的氣味描述夠接地氣,我知道走在萬華巷弄混雜的氣味,我知道甜甜的紅豆湯圓,我知道空氣中的潮濕氤氳,讓小說裡的情節乃致於人物變得更加立體。
程春金也是《成為怪物以前》最有魅力的角色,藏起反社會人格和殺慾,像個無害的阿伯在街頭巷尾追尋美食,一邊吃一邊說著「讚讚讚」「好燙呼呼呼」,幾乎讓人忘了他是多麼危險的人物。他一面神態輕鬆自在地跟街坊打招呼,和楊寧聊著的卻是獵殺者的心態。我忍不住想像這個角色會由誰來演,看過書評有人提起陳慕義,我完全同意這是個傑出的選角,只是不知道前陣子台北電影節的言論風波是否會影響他的戲途。《成為怪物以前》被選為2023年坎城影展書籍改編推介「Shoot the Book! Cannes」單元的選書之一,是第一本前進坎城的台灣小說。如果這個故事留在台灣拍是最好,但若由朴贊郁導演來拍我也甘心,畢竟這是個他擅長的復仇故事。
不想爆雷,結果寫了這麼多對於影像化的期許。仔細想想,《成為怪物以前》裡的主要角色在人際關係上都很有種病態的執著,甚至主角楊寧把自己活成渾身是刺的模樣也不見得討喜,令人喘不過氣。但追兇過程的情節緊湊,結局一時戛然而止,反而收得正是時候,讓人恍然大悟書名為何「成為怪物以前」,讀起來相當過癮。
再說個無聊的心得,我的鼻子也算是敏感的那類人,容易被香水味嗆到想吐,因為汽油味暈車,因為菸味感到噁心。看完《成為怪物以前》之後,原來像楊寧、程春金那樣才叫在嗅覺上有天賦的人,搞了半天,我只是對氣味比較龜毛罷了,實際上仍是個木鼻啦。
ISBN:9789863875772
頁數:384
出版社:印刻
作者:蕭瑋萱
出版日期: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