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攝影集《RETURN 귀 (歸) 》|拍攝韓國傳統喪葬儀式探詢死亡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ETURN 귀 (歸) 》 @夏夏

《RETURN 귀 (歸) 》 @夏夏


《RETURN 귀 (歸) 》攝影集是朴贊浩(박찬호)對死亡本質的提問,透過拍攝韓國傳統喪葬的儒教祭典、薩滿儀式、佛教輪迴生死觀來自我解答。


raw-image
raw-image


朴贊浩認為黑白影像的「光明與黑暗」,表達了「活人與死人」都存在的某個中間交界,我們從母親子宮的黑暗裡出生,探出頭看見亮光的過程,即是「回到了光明」。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黑白底片顯影出的沉重粗糙粒子、歪斜的構圖、過於誇張的遠近景交錯、晃動的速度感力道十足,將生者對「凝視死亡的不安」推至高點,彷彿置身神秘幽幻的祭祀現場。而本作品中光芒直射,象徵亡者的靈魂在儀式中依舊清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韓文裡,「死亡」意味「回去(돌아가셨다)」,也就是某個人「回到原來的地方」。然而朴贊浩在本作品命名上的「歸(돌아갈 귀)」則有不同詮釋,他認為人死後會藉由生者的「記憶」來「讓自己回去」,不論回到哪裡,回去即是對生者的一種安慰。



朴贊浩(박찬호)為一名紀錄片攝影師,作品圍繞死亡議題。當年僅11歲的他,獨自照顧癌末晚期的母親三年,童年時期經歷母親死亡,帶著死亡的恐懼長大,「死亡到底是什麼?」成為他一生探詢的問題,他認為唯有面對並戰勝死亡的傷痛,才可能更接近幸福。


▍參考資料:포토저널 〈이별의 흔적, 돌아올 귀(歸)- 박찬호 사진가〉
▍人名翻譯為「暫譯」


《RETURN 귀(歸) 》 

▍作者:朴贊浩(박찬호)

▍出版社:아트스페이스 루모스  @artspacelumos

▍出版日期:2019年



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聯絡方式:

xiaxiakorean@gmail.com

Instagram: xiaxiakorean


avatar-img
69會員
38內容數
5年TOPIK II 韓檢教學,平時開設韓檢班、韓檢講座。喜歡分享韓檢技巧、韓國藝術文化。能陪伴許多人在韓文學習之路上度過難關是我的幸運。政大傳播碩士(韓文碩士轉所) / 梨大交換生/ TOPIK6級 ✉️ IG「xiaxiakorean」、xiaxiakorea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샤샤|夏夏 的其他內容
2006年德國建築攝影師Dieter Leistner得到官方許可,拍攝了朝鮮平壤的公共空間;同時於2012年去到韓國首爾時,在「類似的地點」感受到了「不同的感覺」,因此將在平壤與首爾拍攝相似空間的影像集結成冊。
《允美家:從允美出生到出嫁的那天》(윤미네 집:태어나서 시집가던 날까지)是已故業餘攝影師全夢閣(전몽가)記錄大女兒允美從1964年到1989年成長歷程的攝影集,同時可以看到韓國60年代到80年代中產階級生活的日常,是家庭的珍貴紀錄,亦是韓國社會變遷的歷史紀錄。
這本韓國小誌《색이름 352》記載著韓文中352個輕盈、淡雅的顏色,大多數是韓文課本沒教的單字,讀者可從詞彙中一窺韓國文化物件與韓文世界裡色彩的奧祕,認識那些真實世界裡因缺乏詞彙,無法被指稱、被忽略的顏色。
《20世紀懷舊檔案系列1:雜誌創刊號》是一本收錄了1964年至1999年在韓國發行的近300本雜誌創刊號的書籍。透過這些影視、運動休閒娛樂到時尚類雜誌封面,可以感受到韓國的時代氣氛,並窺探過去的生活樣態,在翻閱過程裡,好像也坐了時光機,走了一趟上個世紀的韓國大眾生活史之旅。
《做書的人》探討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的經營模式,內容包含許多採訪攝影照片、創辦人對紙本書/電子書的看法、設計/出版/行銷的經營方式、未來展望等。對韓國獨立出版業有興趣的人,超級推薦閱讀這本書!
5/5做書的人
2006年德國建築攝影師Dieter Leistner得到官方許可,拍攝了朝鮮平壤的公共空間;同時於2012年去到韓國首爾時,在「類似的地點」感受到了「不同的感覺」,因此將在平壤與首爾拍攝相似空間的影像集結成冊。
《允美家:從允美出生到出嫁的那天》(윤미네 집:태어나서 시집가던 날까지)是已故業餘攝影師全夢閣(전몽가)記錄大女兒允美從1964年到1989年成長歷程的攝影集,同時可以看到韓國60年代到80年代中產階級生活的日常,是家庭的珍貴紀錄,亦是韓國社會變遷的歷史紀錄。
這本韓國小誌《색이름 352》記載著韓文中352個輕盈、淡雅的顏色,大多數是韓文課本沒教的單字,讀者可從詞彙中一窺韓國文化物件與韓文世界裡色彩的奧祕,認識那些真實世界裡因缺乏詞彙,無法被指稱、被忽略的顏色。
《20世紀懷舊檔案系列1:雜誌創刊號》是一本收錄了1964年至1999年在韓國發行的近300本雜誌創刊號的書籍。透過這些影視、運動休閒娛樂到時尚類雜誌封面,可以感受到韓國的時代氣氛,並窺探過去的生活樣態,在翻閱過程裡,好像也坐了時光機,走了一趟上個世紀的韓國大眾生活史之旅。
《做書的人》探討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的經營模式,內容包含許多採訪攝影照片、創辦人對紙本書/電子書的看法、設計/出版/行銷的經營方式、未來展望等。對韓國獨立出版業有興趣的人,超級推薦閱讀這本書!
5/5做書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陳凡能感覺自己的身體正在不斷下墜,他的眼前是無邊無盡的黑暗,四周的黑暗正不斷壓迫者他的感官 「父神?母神?」 突兀的聲音,打破了寂靜無聲的黑暗 「碰!」黑暗中,傳出刀劍碰撞的聲響 下一刻,陳凡睜開雙眼,眼前出現另一個場景 一位白髮青年孤獨的走著,頭髮上的紅色絲巾隨風飄動,他的眼神認真,手上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如果說真有什麼願望的話,那就是做為一個人活著。」
20240525 < 中陰指引 - 好好的告別 > 現場與線上課程 19歲那年,讀了一本書。 索甲仁波切寫的「西藏生死書」。 當時,對於所謂的「死亡中陰」,才有了初步的瞭解。 早期,我的老師 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寫了一本「輪迴的秘密」。 2003年,再寫
Thumbnail
住在洛杉磯的房地產富豪朴志龍(金宰澈 飾演),新生兒子一直不睡覺,住院治療。 朴家長孫都被不明類疾病症狀困擾,以自殺結束性命。為了擺脫這命運, 朴家重金從韓國禮聘巫女李花林(金高銀 飾演)與助手尹峯吉(李到晛 飾演)來改運。 花林觀察小嬰兒的眼睛,鐵口直斷是祖先墳墓有問題,影響後代子孫。 朴
Thumbnail
或者它就如台灣的《返校》透過一部電影,提醒著歷史不能被遺忘,而《破墓》更加進了韓國信仰裡能與歷史互相呼應、連結的方式,不僅揭開了那段歷史的傷痛,或者是更往前推韓國從高麗、朝鮮時代歷經各樣的分分合合、侵略占領⋯⋯
Thumbnail
《TÓTEM》就像一幅畫,為了表達光明,必將刻鑿陰影;即使陰影是困頓的,但同時也充滿彈性;陰影讓生活成為待解答的謎團,才讓一個人本身充滿活力。而生死之間的問題,我們只能帶著不盡人意的結果繼續尋找那一條明路,才能找到內心世界真正的居所。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韓國電影《破墓》呈現了韓國與臺灣之間的民俗文化差異,從跳大神儀式、對土地的尊重到靈異事件,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跨越文化的奇妙旅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死期將至》是一部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韓劇,講述主角崔怡在一系列死亡後的重生經歷。這部劇不僅揭示了自殺的自私,也讓觀眾反思生存的價值和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不同角色的痛苦與掙扎,崔怡逐漸瞭解生命的可貴,最終決定珍惜生命,鼓勵觀眾在面對困難時勇敢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希望。
陳凡能感覺自己的身體正在不斷下墜,他的眼前是無邊無盡的黑暗,四周的黑暗正不斷壓迫者他的感官 「父神?母神?」 突兀的聲音,打破了寂靜無聲的黑暗 「碰!」黑暗中,傳出刀劍碰撞的聲響 下一刻,陳凡睜開雙眼,眼前出現另一個場景 一位白髮青年孤獨的走著,頭髮上的紅色絲巾隨風飄動,他的眼神認真,手上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如果說真有什麼願望的話,那就是做為一個人活著。」
20240525 < 中陰指引 - 好好的告別 > 現場與線上課程 19歲那年,讀了一本書。 索甲仁波切寫的「西藏生死書」。 當時,對於所謂的「死亡中陰」,才有了初步的瞭解。 早期,我的老師 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寫了一本「輪迴的秘密」。 2003年,再寫
Thumbnail
住在洛杉磯的房地產富豪朴志龍(金宰澈 飾演),新生兒子一直不睡覺,住院治療。 朴家長孫都被不明類疾病症狀困擾,以自殺結束性命。為了擺脫這命運, 朴家重金從韓國禮聘巫女李花林(金高銀 飾演)與助手尹峯吉(李到晛 飾演)來改運。 花林觀察小嬰兒的眼睛,鐵口直斷是祖先墳墓有問題,影響後代子孫。 朴
Thumbnail
或者它就如台灣的《返校》透過一部電影,提醒著歷史不能被遺忘,而《破墓》更加進了韓國信仰裡能與歷史互相呼應、連結的方式,不僅揭開了那段歷史的傷痛,或者是更往前推韓國從高麗、朝鮮時代歷經各樣的分分合合、侵略占領⋯⋯
Thumbnail
《TÓTEM》就像一幅畫,為了表達光明,必將刻鑿陰影;即使陰影是困頓的,但同時也充滿彈性;陰影讓生活成為待解答的謎團,才讓一個人本身充滿活力。而生死之間的問題,我們只能帶著不盡人意的結果繼續尋找那一條明路,才能找到內心世界真正的居所。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韓國電影《破墓》呈現了韓國與臺灣之間的民俗文化差異,從跳大神儀式、對土地的尊重到靈異事件,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跨越文化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