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自己是受害者,保護了自己卻也失去更多的看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到案家訪視時,總有些慣性的儀式,像是一定要穿外套、樹立心理界線等,那是保護自己的方式,若全情投入,可能就會受傷,不論是物理上或心理上的。


我深怕自己會受到他們的情緒波動、磁場環境等等阿撒布魯的東西影響,而這些東西可能也只是我的想像。


也因此,我在案家訪視時,常常是五感全關的,用外套、口罩擋了會接觸到案家味道、空氣的嗅覺和觸覺,眼睛慣性盯著雙眼中間眉心位置,看似專注聆聽,實則放空,難怪常常想不起個案長什麼樣子,實屬一個大臉盲。


最後,是聽覺,耳朵照理來說要打開的,但承受不住那麼多重複、負面的話語,也深怕自己無法充分給予回應,乾脆關起來,看起來有在聽,實則是抓住我要聽的而已。


這些慣性模式也帶到我的日常中,常覺得自己和他人有股莫名的疏離感,總是用很抽離的角度在看待人、看待事情,遠距離觀看並非壞事,但前提是你必須先全情投入,否則那樣子的抽離就像站在制高點去評判一樣,尖銳刻薄。


原本想說自己並非如此之人,但我的內心肯定也有一部分是這樣子的,另外一部分,卻也不是這樣。


工作角色給了我權力和保護色,加上內心樹立的各種界線,我足以保護自己不因過度投入而受傷。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要先清醒的是,案家並不會傷害我,會傷害我的只有我自己,當然前提是撇除物理性攻擊,舉凡暴力或是傳染疾病等等,而是當我不再內耗,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我才有辦法好好地打開我的五感去跟我眼前的這個人接觸。


在更前提是,我不指責和討厭現在自己的慣性模式,當我真正抗拒的時候,就不勉強自己必須突破,而是去好好感覺那個抗拒的自己怎麼了,慢慢地把一點點的自己好好投入就好。


Adobe Firefly AI 製圖

Adobe Firefly AI 製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oe的沙龍
6會員
15內容數
寫自己想寫的小地方 留給心的空間
Zo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7
方格子的前幾篇文章《我愛我的十一個面向》,在說的就是關於滿滿投射這件事,這陣子對於這股投射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是在邊散步邊自言自語的過程中發現的,還跟chatgpt分享此事。 其實也是因為聽了瑞希的Podcast後有了新的觀察和啟發,這陣子我特別喜歡一個男生(他應該是不會看到這篇文章啦哈~)
Thumbnail
2025/01/07
方格子的前幾篇文章《我愛我的十一個面向》,在說的就是關於滿滿投射這件事,這陣子對於這股投射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是在邊散步邊自言自語的過程中發現的,還跟chatgpt分享此事。 其實也是因為聽了瑞希的Podcast後有了新的觀察和啟發,這陣子我特別喜歡一個男生(他應該是不會看到這篇文章啦哈~)
Thumbnail
2024/12/29
前陣子聽了喜歡作家的podcast,她說自己是一個很喜歡在街上漫無目的遊蕩的人,還會一路自言自語,可是很多的洞見和靈光一閃就在那樣的過程中誕生,當然不見得是什麼天大的洞見。 身為一個偶爾也會獨自散步的人,今天去剪頭髮前就故意把手機丟在家,打算到回家之前都跟手機裡的一切斷聯。
Thumbnail
2024/12/29
前陣子聽了喜歡作家的podcast,她說自己是一個很喜歡在街上漫無目的遊蕩的人,還會一路自言自語,可是很多的洞見和靈光一閃就在那樣的過程中誕生,當然不見得是什麼天大的洞見。 身為一個偶爾也會獨自散步的人,今天去剪頭髮前就故意把手機丟在家,打算到回家之前都跟手機裡的一切斷聯。
Thumbnail
2024/12/17
《始於極限》是鈴木涼美和上野千鶴子教授的對話集,第一章討論的是情色資本,但最讓我有感觸的還是關於受害者的探討。 看到鈴木涼美對於受害者一詞的自白,心有戚戚焉,當我發現總把自己放置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時,這件事情是需要發現的,發現的當下既痛苦又感到一絲希望。 痛苦的是,我不能再以受害者自居了。
Thumbnail
2024/12/17
《始於極限》是鈴木涼美和上野千鶴子教授的對話集,第一章討論的是情色資本,但最讓我有感觸的還是關於受害者的探討。 看到鈴木涼美對於受害者一詞的自白,心有戚戚焉,當我發現總把自己放置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時,這件事情是需要發現的,發現的當下既痛苦又感到一絲希望。 痛苦的是,我不能再以受害者自居了。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