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解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除死人外,誰都有煩惱

那我有煩惱嗎?之前提過,沒煩惱的人與死無異,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記得是<英美經典散文>?),裡面提到人生唯一沒有煩惱的時候是躺在墳地裡,文章中說:即使雞鴨在你身上拉屎,也不見你暴跳如雷了。"躺在墳裡的是:平常一遇點事就誇張的弄得眾人盡知,弄得人嫌人煩的,現在你再猖狂啊!……"

 

不要自尋煩惱

遇事,我會先問這事跟我有關嗎?我可以做些什麼嗎?(兒女的婚姻,職業,家庭;或者丈人的脾氣,丈母娘的病痛,以及同輩兄弟們各自家庭的問題等等,或者政府的政策等等,對不起,那些都是我煩惱也沒用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話,我就不會再去想它,因為我無能為力,所以不必去自尋苦惱。

 

機車上高歌

心情欠佳時,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騎上機車,行在人跡稀少的鄉道上,然後放聲高歌,多吸一點氣,然後唱到把氣呼乾淨,感覺到肚子都扁了下去為止……好玩的是,此樂只有騎機車時才能享受—騎自行車時,無法暢快的唱,因為會喘氣;走路時也無法暢快的唱,因為氛圍不對;開車時也唱不來,因為需專心—,而且選的歌還會因天氣和心情而自然的有所不同,有時碰到人多或等紅綠燈,那就張口不出聲,然後把氣呼得更乾淨。心情欠佳時,我也會特意的去想像那群在墳地上踩踏,啼叫,拉屎的雞隻;想到那個躺在地裡的人,漲紅了臉,極力想挺起身來好好棒打那群竟敢在他身上猖狂的雞,而卻又無能為力的樣態,他盡全力想起身,卻又只能躺下;盡全力想起身,卻又只能躺下的……

 

小外孫竟然也懂高歌

前段時間帶小外孫回宜幾天,有次用機車載他出遊時,田野,遠山,涼風,無人,正在引吭高歌之際,前面竟然傳來純淨且高亢的童音,而且其中還有抑揚頓挫,但,音從何來?仔細一聽,原來是小外孫,在切合的環境,他竟然也有高歌的興頭,而且還頗有節奏,車停了下,想聽仔細些,氛圍變了,他也噤聲了……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8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與老婆閒聊,不自覺的談及週遭親友,都已六、七十了,然而仔細一聊,似乎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傷病和煩憂,沒有一個例外,人生不如意事,嗯,真的是所在都有。今天去打球時。兩個球友在旁邊閒聊,一個說等下要載女兒去面試,然後兩人各吐各的苦水,兒女的學業、工作、婚嫁……在在都是問題,在在都是使他們無
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能夠創造。 人的一生,一個墓誌銘就說完了。蘇東坡的一生功業,依據他的自評就只有六個字黃州惠州儋州。 我們往往羨慕別人那看來光鮮亮麗的生活,偶而會有如果我是”他"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好?今天聽廣播,裡面就在談及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命與運,因為每個人的人生好像都不大一樣,有個問題很有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前言 「烏台詩案」在經歷了一百三十天的折騰後,最終是以蘇軾被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作收。曾經是轟動天下的科場奇才,如今成了落寞的戴罪犯官—被貶官,被貶到荒涼的黃州,充當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而且不得擅離該地。這樣的驚險遭遇和人生磨難,對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前言 與老婆閒聊,不自覺的談及週遭親友,都已六、七十了,然而仔細一聊,似乎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傷病和煩憂,沒有一個例外,人生不如意事,嗯,真的是所在都有。今天去打球時。兩個球友在旁邊閒聊,一個說等下要載女兒去面試,然後兩人各吐各的苦水,兒女的學業、工作、婚嫁……在在都是問題,在在都是使他們無
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能夠創造。 人的一生,一個墓誌銘就說完了。蘇東坡的一生功業,依據他的自評就只有六個字黃州惠州儋州。 我們往往羨慕別人那看來光鮮亮麗的生活,偶而會有如果我是”他"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好?今天聽廣播,裡面就在談及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命與運,因為每個人的人生好像都不大一樣,有個問題很有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前言 「烏台詩案」在經歷了一百三十天的折騰後,最終是以蘇軾被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作收。曾經是轟動天下的科場奇才,如今成了落寞的戴罪犯官—被貶官,被貶到荒涼的黃州,充當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而且不得擅離該地。這樣的驚險遭遇和人生磨難,對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