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Look again)》

更新於 2024/08/2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為哈佛大學法學院羅伯特沃姆斯利教授(Robert Walmsley University Professor),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並擔任所長。2009 到 2012 年任職於歐巴馬政府的白宮資訊與法規事務辦公室,2020 到 2021 年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的行為洞察與健康技術諮詢組主席,2021 年加入拜登政府擔任國土安全部的資深顧問與法規政策官員。曾在國會委員會作證,參與多國的憲法制訂與法律改革,著有許多文章與書籍,包括《淤泥效應(Sludge)》、《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Too Much Information)》、與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及奧利維.席波尼(Olivier Sibony)合著的《雜訊(Noise)》、與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合著的《推力(Nudge)》。2018 年獲頒霍爾堡獎(Holberg Prize),該獎每年表揚在藝術、人文、社會科學、法律、神學等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學者。
塔莉.沙羅特(Tali Sharot)為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她是情感大腦實驗室(Affective Brain Lab)的創始人和主任,曾為《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撰寫文章,並擔任諸多全球企業和政府項目的顧問。她的工作獲得威康信託基金(Wellcome Trust)、美國心理學會、英國心理學會等機構頒發的獎金和獎項,TED 演講觀看人次超過一千萬,著有《正面思考的假象(The Optimism Bias)》等書。
《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習慣化如何左右人生(Look Agai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2024)

《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習慣化如何左右人生(Look Agai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2024)

關於習慣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果只能挑選一本書來讀,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本《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書中以平易近人的故事,搭配上學界的嚴謹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與讀者分享,習慣是如何蟄伏在生活中,左右著我們的行為。

習慣的養成事實上對我們的生活有許多幫助,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過於依靠習慣也可能會讓我們身陷有害處境而不自覺。這本書的首要任務是讓讀者開始認知到習慣的存在,進而有意識地遵循好的習慣,打破不好的習慣,用嶄新的眼光衡量生活,許自己一個更滿足的人生。

如果在過去的 18 年裡,我每天都在這裡過這樣的生活,它可能就不會再有神奇的星塵了。但我離開了,而且非常想念它,等我再回來,它就會重新煥發光彩。
— 美國演員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

習慣化的好壞

習慣化事實上對於生存至關重,為了生存,我們的大腦必須優先考量不同的新事物,例如突然聞到煙的氣味,或是一隻飢餓的獅子朝你奔來。當令人驚訝或意外的事情發生時,你的大腦會做出強烈的反應,以凸顯這些意想不到的新事物;但是當一切符合預測時,大腦的反應就會減弱,甚至不做反應,降低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上的心智消耗。習慣化的機制,能幫助我們快速適應環境,當人們無法習慣化時,這種無能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痛苦。

然而,習慣化也可能為我們帶來壞處。例如:當我們做某種行為的次數越來越多,儘管行為背後的風險並沒有降低,我們卻會傾向於認為它的風險越來越小,對風險的習慣化,會讓我們不感到害怕,而承擔越來越大的風險;德裔記者梅耶在 1935 年遊歷德國時,驚訝地發現,納粹實際上是類似群眾的運動,而非少數惡魔把持的暴政,在威權的統治下,如果人們不知道其他人感到擔憂或憤怒,他們就更可能習慣於自己所觀察到的情況,並視之為正常。

我們不只會對有害的事物產生習慣,也同樣會對美好的事物產生習慣。平穩而美好的生活,可能是多數人企求的理想,卻也意味著較少的變化和未知的刺激,當我們開始習慣於周邊的美好,反而會對原本夢寐以求的生活感到百無聊賴,自覺陷入一成不變的困境。

每一步都是那麼的小⋯⋯就像農民在田裡看不出玉米一天天生長一樣,人們也看不到它一天天地發展。最後有一天,玉米長得比他的頭還高。
— 匿名德國公民

去習慣化(Dishabituate)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得快樂且有意義,但隨著時間過去,同樣的事物帶給你的快樂和意義可能會越來越少。連續七個晚上狂追精彩的電視劇,很可能到了第四個晚上,我們就會開始習慣化,追劇體驗不再那麼美好,儘管客觀來說後面的集數一樣好看;或是花費數年的時間研究癌症,一段時間後,使命感可能會減弱,讚嘆和感恩可能會被例行公事的感覺所取代。

人們處於正面愉快的經驗時,往往會想要一氣呵成地保持下去,但是這樣的傾向會讓我們更容易對喜歡的事物習慣化,使得過程中的體驗滿意程度遞減。如果能在愉快的體驗中間穿插片刻的休息,通常能讓我們更能享受其中。以度假為例,共同作者塔莉(Tali)想知道人們是否在假期開始時最快樂,從旅遊公司顧客的感受評價的資料中,發現假期開始後的第 43 小時,度假者的快樂感達到巔峰,因為到了第三天我們可能已經習慣了藍色大海和白色沙灘如畫的風光。因此,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一年內幾次小型的旅行,我們能把「第一次」和「餘韻」的體驗發揮得更好,相較於一次長途旅行,整體的歡愉會持續更久。

面對不愉快的任務時,多數人都會想要在過程中爭取休息的時間,以暫時擺脫令人不快的狀態。事實上,休息反而會打斷人們對於討厭事物的習慣化,在回歸作業時受到更大的影響。例如清潔廁所或為地毯吸塵,一旦中斷休息,喘口氣再繼續做,氣味就會變得更重,噪音也會變得更大,整體的體驗會更糟糕。避免休息將有助於我們習慣這個情況,減少這類工作的不愉快。

間歇性的休息,可以讓我們獲得去習慣化的效果,降低適應美好事物的傾向。相對的,利用習慣化的機制,能幫助我們適應不愉快的體驗,降低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

歡愉來自於欲望不完全和間歇性的滿足。
— 經濟學家提伯爾.西托夫斯基(Tibor Scitovsky)

親密關係與欲望的衝突

著名的婚姻治療師埃絲特.沛瑞爾(Esther Perel)治療過許多已婚伴侶,她觀察到,如果長久下來,伴侶之間的親密和慰藉不斷增加,通常愛就會持續下去,但興奮感卻會減少 — 如果親密關係透過重複和熟悉而增長,那麼性慾就會因重複而麻痺。

沛瑞爾談到,欲望需要持續的捉摸不定,它對於自己已經位於何處並不在乎,而是熱衷於它還能往哪裡去。新鮮和變化是欲望的核心,這與人們珍惜和需要的安全感並不一致,形成了欲望與親密習慣之間的弔詭衝突。

沛瑞爾要求人們描述他們最受伴侶吸引的事件。第一種情況是當他們對伴侶感到不熟悉和不了解時,例如隔著一段距離看到他們的伴侶,或是當他們看到伴侶與陌生人深入交談;第二種情況則是在分開後又再度相聚時,一項研究顯示,當人們與伴侶分開的時間較長時,他們對伴侶產生的性趣就更大,每一對伴侶最佳的分離時間各有不同,可能是一週、一個週末,或只是一個晚上。雖然人們需要共處的時光和經驗來維持關係,但是減少在一起、增加分離的時間,可以避免不平凡變成平凡。

如果某件事保持穩定不變,我們往往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認為它會一直存在,而將精力集中在待辦清單中的下一件事情上。如果我們能讓持續的事物變得不那麼穩定,我們的注意力就會重新回到它身上,美好事物就會再次煥發光彩。

戀愛非常浪漫,但明確的求婚卻毫無浪漫可言⋯⋯興奮感全都蕩然無存。浪漫的本質就在於不確定性。
—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習慣化可以幫助我們適應不好的處境,也會讓我們對美好的事物感到麻木。然而,也是因為人們會對美好的事物產生習慣,才會驅使人類不斷地改變現況向前進步。如果沒有習慣化的機制,或許我們可以安於較少的欲望,相對的也會喪失改變和創新的動力,也就不會擁有能夠改善生活水平的先進科技。但是,不斷的進步,又不斷地習慣,在這個無止盡的循環裡,我們是否真的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滿足呢?

這本書並不是要扭轉我們的習慣化機制,畢竟習慣化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儘管有好有壞;它更想要的是幫助我們開始意識到習慣的存在,並且了解到習慣對我們的影響,在每個人能力可及的範圍裡,適當地使用去習慣化的力量,讓我們獲得重新檢視自己人生的機會,離開有害的處境,找回被平凡掩埋的美好。

改變對你有益。
— 美國歌手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

延伸閱讀

不得不說在文章開頭兩位作者的作品介紹中,每一本書看起來都蠻值得作為延伸閱讀的。
  • 《推力(Nudge)》(2022)by Richard H. Thaler, Cass R. Sunstein
    • 十多年前出版的書,近期重新增訂後又在書市掀起一陣旋風,之前其實沒有注意到竟然是同一個作者的作品。這是一本了解行為經濟學的經典好書,但是筆者私心更喜歡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的《影響力(Influence)》,也很推薦大家可以看看。
  • 《正面思考的假象(The Optimism Bias)》(2022)by Tali Sharot
    • 「樂觀」能讓鼓舞你不負此生、砥礪前行;「樂觀偏誤」卻會蒙蔽你的雙眼,一步步邁向危機。印象中之前似乎跟這本書有過一面之緣,之後有機會想找來看看。
avatar-img
23會員
66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an Salon 的其他內容
在旅行之中,能夠追隨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用這件喜歡的事情,來認識途經的國家與文化,大概是最令人嚮往的旅行體驗了。作者 WHOSMiNG 用他對咖啡與插畫的熱情,串連起各個城市的日常 — 風和的日光、烘煮咖啡的香氣、咖啡師的職人匠心,並且和世界各地的人,分享這一生一瞬的交會。
我們將注意力投入到什麼地方,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然而,依順著各方期待的窮忙生活,雖然會製造出充實的錯覺,卻讓我們無暇探尋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收集的一個個小或大的刻意觀察練習,幫助我們有意識地感知到注意力投入的地方,重新取回注意力的控制權,才能用心地體驗生活,好好地活著。
《如何聆聽爵士樂》這部作品雖然談的是爵士樂,但是書中沒有任何複雜的音樂技術成分,作者帶著讀者回到音樂的本質「聽」,用聆聽的方式來感受爵士樂的演進、創新與反動,不需要具備任何的音樂知識,也能投入到爵士樂特有的氛圍感染之中。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主要的訴說對象是年輕族群,能在年輕時閱讀到是一種相逢其時的幸運;若是在成為大人後才閱讀到,收穫的則是反思生命歷程的契機,同時意識到自己承先啟後的角色與責任,為自己和年輕世代的未來,鋪上無限可能的道路。
作者朴贊國是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佛洛姆的認識和研究非常全面,深入淺出地寫下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了解佛洛姆哲學思想的起點。在看完這本書後,如果佛洛姆的任何想法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作者也在最後建議了各種後續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佛洛姆的哲學世界。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在旅行之中,能夠追隨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用這件喜歡的事情,來認識途經的國家與文化,大概是最令人嚮往的旅行體驗了。作者 WHOSMiNG 用他對咖啡與插畫的熱情,串連起各個城市的日常 — 風和的日光、烘煮咖啡的香氣、咖啡師的職人匠心,並且和世界各地的人,分享這一生一瞬的交會。
我們將注意力投入到什麼地方,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然而,依順著各方期待的窮忙生活,雖然會製造出充實的錯覺,卻讓我們無暇探尋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收集的一個個小或大的刻意觀察練習,幫助我們有意識地感知到注意力投入的地方,重新取回注意力的控制權,才能用心地體驗生活,好好地活著。
《如何聆聽爵士樂》這部作品雖然談的是爵士樂,但是書中沒有任何複雜的音樂技術成分,作者帶著讀者回到音樂的本質「聽」,用聆聽的方式來感受爵士樂的演進、創新與反動,不需要具備任何的音樂知識,也能投入到爵士樂特有的氛圍感染之中。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主要的訴說對象是年輕族群,能在年輕時閱讀到是一種相逢其時的幸運;若是在成為大人後才閱讀到,收穫的則是反思生命歷程的契機,同時意識到自己承先啟後的角色與責任,為自己和年輕世代的未來,鋪上無限可能的道路。
作者朴贊國是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佛洛姆的認識和研究非常全面,深入淺出地寫下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了解佛洛姆哲學思想的起點。在看完這本書後,如果佛洛姆的任何想法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作者也在最後建議了各種後續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佛洛姆的哲學世界。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再來次翻書挑戰-#快樂成癮 P260第 21步:做個違反 #常理 的人。 誰是常理啊!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好的習慣,有些嚴重到會影響他人,如講話時喜歡指責別人;有些則會影響健康,如半夜吃泡麵等,我們要如何停止這些壞習慣呢?《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授提出了行為改變公式:B=MAP(行為=動機+行為+提示),並以此公式說明當我們想要停止不想要的習慣,我們可以透
Thumbnail
對於好習慣的養成,我們已經找到透過設計「黃金行為」,找對執行的「錨點」,並每天持續執行,同時在執行後立即給自己一個簡單的「慶祝」儀式,讓大腦中的多巴胺幫忙我們鞏固習慣的養成。那如果是壞習慣呢?例如:早上賴床、習慣性罵髒話、花太多時間滑手機等。如何停止我們生活中的壞習慣? 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所謂工欲善其事,預先利其器,此書屬於工具書,是一本幫助人們建立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強大工具,首先提到習慣的重要性,在提到一些盲點,最後提出一個框架,根據框架每個部分去各個擊破,提出培養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方法,最後還有重點整理,非常方便使用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再來次翻書挑戰-#快樂成癮 P260第 21步:做個違反 #常理 的人。 誰是常理啊!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好的習慣,有些嚴重到會影響他人,如講話時喜歡指責別人;有些則會影響健康,如半夜吃泡麵等,我們要如何停止這些壞習慣呢?《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授提出了行為改變公式:B=MAP(行為=動機+行為+提示),並以此公式說明當我們想要停止不想要的習慣,我們可以透
Thumbnail
對於好習慣的養成,我們已經找到透過設計「黃金行為」,找對執行的「錨點」,並每天持續執行,同時在執行後立即給自己一個簡單的「慶祝」儀式,讓大腦中的多巴胺幫忙我們鞏固習慣的養成。那如果是壞習慣呢?例如:早上賴床、習慣性罵髒話、花太多時間滑手機等。如何停止我們生活中的壞習慣? 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所謂工欲善其事,預先利其器,此書屬於工具書,是一本幫助人們建立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強大工具,首先提到習慣的重要性,在提到一些盲點,最後提出一個框架,根據框架每個部分去各個擊破,提出培養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方法,最後還有重點整理,非常方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