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維也納的利奧波德博物館與席勒的藝術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喜歡在熟悉的、陌生的城市裡走進博物館,一待就是一個下午,若是幸運遇到投緣的博物館,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訪,甚至同一個展覽十幾次的造訪都不為過,這是一種和博物館發生感情的過程,漸漸的、慢慢地與展覽裡的創作者與作品產生深深的連結。

Leopold Museum

Leopold Museum

在維也納,我最喜歡逛的是利奧波德博物館,而其中的「1900年」展更是我的最愛,1900的維也納是現代主義的源頭,世紀之交,此時這座多瑙河旁的大都市既是貴族的首都,亦是自由知識分子的首都,是輝煌的環城大街,卻也是無數貧民窟的首都,是反猶太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的首都,也是僵化的保守主義和新興現代主義的首都。輝煌與破舊、夢想與殘酷的現實,這一切構成了多元化的特色,也因此成為最豐富的維也納。透過利奧波德博物館的展出作品,我得以與這個城市更親近,不只是她的現在,還有她的過去。

1900 展

1900 展

博物館 Museum是由Muse和um,合而為一字,翻譯成中文就是繆司的殿堂,這是自古希臘流傳下來的觀念。然而,在過去的時代,能夠進入繆司的殿堂卻無一般人可及,有權有勢有能力的貴族才有這個能力收藏昂貴的藝術。就舉附近美景宮的館藏為例,裡面的藝術品原屬帝國美術館,惟貴族有權欣賞,1776年時瑪麗亞·特蕾莎女王和她的兒子約瑟夫二世皇帝為了符合開明專制主義的理想形象,這才決定史無前例的將皇家收藏將向公眾開放,這也是奧匈帝國首例公共博物館的出現。

而八月底奧地利各大新聞的頭條「伊莉莎白·利奧波德離開我們了」讓人們的眼光再度回到利奧波德博物館。利奧波德夫婦都是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眼科醫生,看來他們不只能治療人們的眼疾,兩位眼科醫生的眼光更是獨到精準,在席勒(Schiele)的作品尚未躍入世界舞台最紅的角落之際,這兩位收藏家已經注意到了席勒。他的作品從不試圖展現所謂的美感,但卻像流星一樣擊中了每一位觀賞者。尤其是他 1910 年的裸體畫,總是然讓人感到不安。但它向參觀者展示了這些最有力的線條是以及人物似乎活在某種缺乏空氣的空間中,這一切是多麼難得的創作。

Sitzender Männerakt - Egon Schiele

Sitzender Männerakt - Egon Schiele

魯道夫利奧波德醫生在二十二歲那一年就一頭栽入藝術畫作的世界,愛上藝術作品的年輕小夥子最瘋狂時甚至因為這份熱情而欠上數百萬美元的債務。就算結了婚,這份熱情非但沒有被澆熄,而是一人的熱情變成了夫妻二人的執著。五十年代利奧波德夫婦開始大力收購了席勒的作品,那時的人們對於這些色彩強烈且赤裸的畫作並沒有太大與趣,利奧波德夫婦得以大量購入,甚至,魯道夫利奧波德醫生成了「席勒教皇」(Schiele-Papst),席勒作品的主審評判員,蘇富比及佳士德拍賣所都會尋求他的專業意見,第一本關於席勒的研究目錄集更是出於魯道夫利奧波德醫生之手。

爾後世人慢慢注意到了席勒的作品,席勒也成為表現主義者的代表人物。到了九十年代後期藝術市場蓬勃發展,原本在戰後只需幾百馬克的作品突然高漲到數百萬馬克。大眾開始討論二戰時期,許多被納粹掠奪的藝術品。此刻,收藏家的珍藏開始被討論來源的合法性。作为一名猶太人,魯道夫利奥波德對藝術的收藏和博物馆的建立有着強烈的文化和歷史使命。但利奥波德博物館的建立也涉及了對猶太人遺產的反思。雖然利奥波德夫婦的收藏是透過合法途徑獲得,但在二戰期間,不少猶太家庭和個人的藝術品曾被納粹掠奪或被迫出售,一般人很難掌握全面資料,更難以得知收藏品的最早來源是否兼顧倫理。利奧波德的收藏也深陷這樣的困境,現在博物館正對這些藝術品的歷史背景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這是目前博物馆及其收藏品完整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努力方向。


在21世纪初,許多博物馆和藝術機構開始關注二戰期間被掠奪的藝術品歸還問題。由海倫·米蘭萊恩·雷諾斯主演的電影「名畫的控訴」(Woman in Gold)就是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其劇情改編自瑪麗亞·阿特曼的真實故事,故事描述住在加州的女主角瑪麗亞·阿特曼,為了要回家族被納粹政權奪走的名畫,而與奧地利政府展開多年訴訟。瑪麗亞找上年輕律師,奔波奧地利、美國兩地。而他們打算要回的,是奧地利名畫家克林姆所畫,有「奧地利蒙娜麗莎」美譽的《艾蒂兒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伊麗莎白·利奧波德 (Elisabeth Leopold) 在今年8月14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靜地去世,享年 99 歲。利奧波德女士於1926 年3 月3 日出生於維也納,原名伊莉莎白‧施密德(Elisabeth Schmid),她與祖母在經濟拮据的環境中長大。因為父親生病了,她只有週末才能見到父母。1945 年冬季學期,伊麗莎白·施密德考上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1946 年,她在這裡遇到了她的同學魯道夫·利奧波德 (Rudolf Leopold)。僅僅幾週,兩人就成為了情侶。伊麗莎白·施密德 (Elisabeth Schmid) 於 1951 年獲得博士學位,並於 1953 年與魯道夫·利奧波德 (Rudolf Leopold) 結婚。完成學業後,兩人都擔任眼科醫生並經營自己的診所,伊麗莎白·利奧波德(Elisabeth Leopold) 總是成為丈夫最好的代打,當他因收藏活動(例如拍賣或參觀畫廊)而不得不臨時出差。伊麗莎白·利奧波德 (Elisabeth Leopold) 一直從事專業工作,直到 69 歲。

1994 年基金會成立時,他們的聯合藝術收藏已經有 5,200 多件藝術品,魯道夫·利奧波德在追求自己熱情之所在的道路上所展現的決心和毅力給妻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0多年來,她陪伴丈夫致力於席勒和維也納現代主義在國內和國際上的認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歐洲咖啡館走讀的沙龍
60會員
68內容數
走出門,就會到目的地。 舉手發問,答案一定會出現。 透過這樣的精神,歐洲的建築、音樂、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旅程的一開始,我問孩子們:「你們聽說過博物學嗎?有在哪些地方聽過?」 四面傳來疑惑的眼光。 於是我再問:「那有聽過博物館嗎?」 這次得到的回應就肯定許多。
Thumbnail
旅程的一開始,我問孩子們:「你們聽說過博物學嗎?有在哪些地方聽過?」 四面傳來疑惑的眼光。 於是我再問:「那有聽過博物館嗎?」 這次得到的回應就肯定許多。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心願解鎖--踏進烏菲茲、文藝復興藝術瑰寶看到飽! 佛羅倫斯第二天一早,上半天排定參觀烏菲茲美術館。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不只是世世代代的佛羅倫斯人、更是全世界眾人們的重磅級藝術瑰寶!
Thumbnail
心願解鎖--踏進烏菲茲、文藝復興藝術瑰寶看到飽! 佛羅倫斯第二天一早,上半天排定參觀烏菲茲美術館。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不只是世世代代的佛羅倫斯人、更是全世界眾人們的重磅級藝術瑰寶!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一場視覺饗宴&文化薰陶_印象派光影展
Thumbnail
一場視覺饗宴&文化薰陶_印象派光影展
Thumbnail
詼諧有趣中帶著古典畫作的美感,站在作品前彷彿看見一個正在發生的事件。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攝影展,是個讓我逛完震驚:「嗯?這是沒收門票能看得展嗎?」然後回頭再細看一回充滿魅力的展場
Thumbnail
詼諧有趣中帶著古典畫作的美感,站在作品前彷彿看見一個正在發生的事件。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攝影展,是個讓我逛完震驚:「嗯?這是沒收門票能看得展嗎?」然後回頭再細看一回充滿魅力的展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