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麻溝十五號》:觀命運下眾生相,我們都是時代的同路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劇透,請斟酌觀看※


近期《流麻溝十五號》在臺灣上映。內容改編自曹欽榮《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講述約七十年前白色恐怖時期,一群女性思想犯的故事。白色恐怖自 1949 年五月《臺灣省戒嚴令》發布開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廢除告終,延續四十二年。



非官方口述歷史


《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進入電影之前,可以先簡單了解《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這本書。為什麼會叫做「流麻溝十五號」?這個地址是當時綠島政治犯的共用戶籍。


在那裡,他們被奪去自己的名字,彼此只能以號碼辨識身份,且有個共同稱號「新生」。諷刺的是,他們很後來才知道這戶籍的存在。


本書同時也是一部以女性視角為主軸,集結當事者話語、書信與照片等紀錄,「活生生」的口述歷史。



以下是簡介引文:


張常美(省立台中商職一年級)——無辜的九十九人 老蔣說:「寧可錯殺一百個,也不要放掉一個」,我就是其中的九十九個。
黃秋爽(台北靜修女中三年級)——我家七人被抓 我被判刑時,沒有拿到判決書,我爸爸也沒有判決書,因為家沒了,沒地址可以寄。
張金杏(彰化大肚國小老師)——岩石縫長出的小草 我這個政治犯絕對要做給你看,我絕對要比那些沒有被關的人更厲害、做得更好,就是要走出來給你看。
陳勤(台北福星國小老師)——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 原本期待燦爛歲月的未來,不料婚後不久即遭無妄之災,身繫囹圄五年六個月又十六天。
藍張阿冬(女兒一歲襁褓中)——帶著一歲女兒入獄 他們來抓時,女兒才一歲多,我正抱著她餵奶,看他們一堆人進來,我的腳就軟了,手還抱著女兒吃奶。
施水環(台北郵電局職員)——辭別尊顏,無日不思 當每晚夢見慈祥的媽媽跪在神前為了您兒女祈禱,我眼淚暗暗地濕透了枕頭,只有您的來信,無時在我的身,入睡前一定拿起重念一遍。


白色恐怖,將近半世紀前的事,書中訪談人物已從少女變成奶奶。我未曾經歷那年代,但文字所承載著的,屬於當下時空人們的恐懼與無助,至今依然存在。



當時發生什麼事?


二戰結束不久,共產主義蓬勃發展,世界各地紛紛成立共產政權,如越南、匈牙利、北韓、波蘭等。當時,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意識形態分歧已久,衝突加劇,國民黨在國共內戰節節敗退,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政府在 1949 年遷臺。


國民政府為了鞏固政權,以情治系統、軍事審判建構戒嚴體制,針對異己,整肅思想,推行口號「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匪諜就在你身邊」,風聲鶴唳,人心惶惶。表面上以「匪諜」為肅清對象,實際目標包含「共產主義者」、「黨外民主運動人士」及「臺獨意識者」。其中最引發爭論的,在於欠缺《憲法》基礎的審判體系與程序,造成無數冤案,以及對入獄者假教化之名、行暴力之實的非人性對待。


也因此,近來有了轉型正義的推動,目的是彌補對受害者人權的侵害,有興趣可參考文末延伸閱讀。



她們的故事


《流麻溝十五號》,英文片名 Untold Herstory,意指這是「(曾經)不能說的故事」,而且是「她們」的故事。


她們是一群被關在綠島進行思想改造的女性。



有別於大敘事,電影更加著重的,是時代下的眾生百態,如編導周美玲在個人臉書貼文寫道:


我想要描寫「時代感」與「命運感」,於是須有眾生相。既是眾生相,就包含島上所有人:思想犯、獄卒、島民,而他們都只是「人」,不是刻板的單純好人壞人。


故事以三位女性為主軸——擅長繪畫的學生杏子、舞蹈家陳萍,以及護理師,同時也是「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的嚴桑。她們是參考史實重新拼湊的虛構人物,身上擁有多位受難者的影子。


杏子

杏子是最「無邪」、「天真」的代表,她在被迫面對選擇的處境,直覺反應永遠是「不知道」、「沒想好」。


乍看很傻,容易被人利用,但她內心其實有個堅毅、絕不妥協的信念——善。嚴格說來,「善」這樣的特質同時反映在眾多角色上,甚至包含擁有權威的一方。


而我想點出的是,杏子的善與他人的最大不同,在於意識形態上,她沒有既定立場、沒有孰是孰非的定見,當她與人相處時,是從對方的立場去「理解」,而非從自己的立場去「下定論」。


陳萍

陳萍是當中城府最深,最不易被旁人看透的角色。與其有關的史實,據編導周美玲所言有「澎湖七一三事件」、舞蹈家蔡瑞月,亮麗的外型特質也是參照政治犯的真實紀錄。


她表面上對其他受難者保持疏離,顯少關心,而對重視的親人朋友,是用情至深、不惜奉獻之人,這點可以從她與妹妹及杏子間的情感看見。


也因為思想深沉,總能在細微處保護他人而不留痕跡,例如丟掉林耀輝給杏子的信物、假裝吃醋讓杏子免於軍官染指。


一旦被看透,就等於將傷害自己的利器交給他人。所以陳萍選擇武裝自己、保護自己,或是偽裝自己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嚴桑

嚴桑是三人之中立場最為鮮明的——「犧牲帶來力量」是她臨死前都不曾妥協的信念。


嚴桑終其一生,不惜用生命保護著一樣東西,同時也用這樣東西支撐自己,這份支撐的「力量」是什麼?是她心中的「正義」。剛好與其護理師身份有所呼應,嚴桑說,看到受傷的人就要救,不因彼此身份或理念的差異而產生差別待遇。對她來說,正義是處世的絕對標準。


那麼,嚴桑心中的正義,更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前面提過她是「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擁護者,所以其中有著「社會主義」思想的成份。她不斷在島上申揚自己的理念,試圖影響其他難友,也影響了杏子。



她們最後去了哪裡?


前面說了一些關於白色恐怖的過往,關於角色的來歷,關於她們秉持的自我與信念。


現在,請把全部、全部、全部都忘記,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問自己一個問題:


褪去所有身份與頭銜,我們是誰?



化對立為理解


故事劇情運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讓相異立場產生和解的可能。


軍官對島民的戀慕、島民與犯人的愛情、犯人對軍方的救助、以及臨盆婦女生產後,全寢欣喜於新生命誕生。這些也都是作為人類最原始、最純粹的情感。


如果一個時代是一種命運,命運的劇情中,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有些是朋友,有的是敵人,或者是看似毫不相干的路人。你選擇用什麼態度面對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


當傷害與痛苦已經造成,要說原諒,要說放下,並不那麼簡單。


一旦嘗試去理解,則有機會讓一切可能性展開。


已逝的歷史無從改寫,然而去看見、去面對,是展開理解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未來怎麼走,由所有人類一同創造。


印象最深是電影後半,嚴桑對杏子這麼說:


謝謝你始終選擇去愛,而不是恨。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ura 的宇宙泡泡 🫧
2會員
25內容數
: Welcome to My Mind ​   點擊本頁任一事件入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生動而深刻地帶領觀眾,體驗了「吊人」的視野;也惟有我們懷著「吊人」的心情,重新回顧這個故事,才終於讀懂了這部逼人熱淚的電影,其實溫暖而滿懷希望與愛。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生動而深刻地帶領觀眾,體驗了「吊人」的視野;也惟有我們懷著「吊人」的心情,重新回顧這個故事,才終於讀懂了這部逼人熱淚的電影,其實溫暖而滿懷希望與愛。
Thumbnail
感謝陳澄波基金會包場,這部片院線上映時我正好工作爆量,根本沒辦法休息,因此錯過了,好不容易有特映會,終於可以跟太太一起去看。 這部電影是取材自2013年的一本書「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這本書是歷史紀錄,內容描述了白色恐怖時期幾位女性受難者的遭遇,而姚文治的湠臺灣電影把書本內容改編成電影
Thumbnail
感謝陳澄波基金會包場,這部片院線上映時我正好工作爆量,根本沒辦法休息,因此錯過了,好不容易有特映會,終於可以跟太太一起去看。 這部電影是取材自2013年的一本書「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這本書是歷史紀錄,內容描述了白色恐怖時期幾位女性受難者的遭遇,而姚文治的湠臺灣電影把書本內容改編成電影
Thumbnail
第一次嘗試一個人看電影,很專注也很認真欣賞,我選了關於台灣歷史「白色恐怖」的《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是沉重的,但個人觀賞的感受是十分「沉浸」的! 電影結束後,大家並未散場,因為電影帶給我們的「後勁」很強!我們反思!我們沉痛!搭配著由歌手「曹雅雯」演唱的《永遠的所在》更感悲慟!
Thumbnail
第一次嘗試一個人看電影,很專注也很認真欣賞,我選了關於台灣歷史「白色恐怖」的《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是沉重的,但個人觀賞的感受是十分「沉浸」的! 電影結束後,大家並未散場,因為電影帶給我們的「後勁」很強!我們反思!我們沉痛!搭配著由歌手「曹雅雯」演唱的《永遠的所在》更感悲慟!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的背景設定在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電影中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女性政治思想犯的群像,帶來有別以往多從男性政治受難者為主體看待白色恐怖的視角,女性不再是偉大的男性英雄敘事的陪襯,而是以女性凝視回首白色恐怖對女性帶來的迫害,讓觀眾得以看見女性如何在黨國的壓迫之中尋求生存的意志。
Thumbnail
《流麻溝十五號》的背景設定在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電影中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女性政治思想犯的群像,帶來有別以往多從男性政治受難者為主體看待白色恐怖的視角,女性不再是偉大的男性英雄敘事的陪襯,而是以女性凝視回首白色恐怖對女性帶來的迫害,讓觀眾得以看見女性如何在黨國的壓迫之中尋求生存的意志。
Thumbnail
約了第四劑疫苗,施打加上稍作休息後,也確實如前幾次沒太多異狀,就把握難得請的半天補休,搭車到母校分部附近看電影。這次看了近期一直沒能找時間看的「流麻溝十五號」,在平日下午的電影院冷門時段,影廳裡沒幾個人的情況下,還可以數度聽到啜泣聲,應該也算得上故事說得還不錯的證明了。
Thumbnail
約了第四劑疫苗,施打加上稍作休息後,也確實如前幾次沒太多異狀,就把握難得請的半天補休,搭車到母校分部附近看電影。這次看了近期一直沒能找時間看的「流麻溝十五號」,在平日下午的電影院冷門時段,影廳裡沒幾個人的情況下,還可以數度聽到啜泣聲,應該也算得上故事說得還不錯的證明了。
Thumbnail
一段發生在70年前(1953年)的事蹟,一群遭當局流放禁錮的思想仔(政治犯),導演以女性視角或議或敘的觀點出發,含蓄而內斂的呈現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人的遭遇。影片中多元語言和種族、友情與愛情的滋養、絕對權力的妄為,所碰觸的禁忌抑或是真理,即使我們在現代來看,仍舊有解不開的問題與矛盾。
Thumbnail
一段發生在70年前(1953年)的事蹟,一群遭當局流放禁錮的思想仔(政治犯),導演以女性視角或議或敘的觀點出發,含蓄而內斂的呈現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人的遭遇。影片中多元語言和種族、友情與愛情的滋養、絕對權力的妄為,所碰觸的禁忌抑或是真理,即使我們在現代來看,仍舊有解不開的問題與矛盾。
Thumbnail
原本沒有特別想寫關於這部電影的觀影心得,理由是有太多能人之士早已發表了更多有建樹的影評,而導演、演員們的訪談及文字也都充分揭示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想法。 反倒是我在某位女演員的臉書貼文底下留言,引來了某些言論,那些複製貼上的文字內容,看了令人覺得可笑卻也不意外,以下截取自本人臉書粉專貼文。 稍早臉書
Thumbnail
原本沒有特別想寫關於這部電影的觀影心得,理由是有太多能人之士早已發表了更多有建樹的影評,而導演、演員們的訪談及文字也都充分揭示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想法。 反倒是我在某位女演員的臉書貼文底下留言,引來了某些言論,那些複製貼上的文字內容,看了令人覺得可笑卻也不意外,以下截取自本人臉書粉專貼文。 稍早臉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