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書已十餘天,我才有辦法好好整理過於複雜且沉重的心情。這本幾乎可以躍升到我心目中的東野圭吾作品第二名(第一名是
#白夜行),寫得之殘忍細膩啊!
大概在前半段,我內心的價值觀不斷搖擺。尤其是青少年刑罰會從輕、是否支持死刑和肉體刑罰這幾件事,我的立場完全被動搖。
理智上,我當然知道必須反對暴力與私刑,當然要給犯錯的青少年有反省並重新回歸社會的機會,但看到書中受害者所遭遇到的事情(綁架、迷姦、強制注射毒品、強迫拍攝裸露影片、最後過失致死),自問,若換成發生在我身邊的人身上,我會怎麼做?我會理智地說:一切交給司法嗎?
我必須誠實地說,不會,且我會用盡所有可能的方式,物理性地傷害「兇手」。我甚至一度憤怒地認同書中在青少年犯罪的結構裡「法律是在保護加害人,而非被害人」的說法。
即使不斷反覆與自己對話後,還是知道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最終不會支持以這種方式制裁加害人。只是,情感面上依舊很平復。這樣憤怒的情感,在法律之外,該如何被處理呢?
警察到底是什麼呢?是站在正義的那一邊嗎?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並非保護市民,而是在保護法律,為了防止法律受到破壞而拚了命地東奔西跑。但是法律是絕對正確的嗎?如果絕對正確的話,為什麼又要頻頻修改呢?如果法律是並非完善的,那為了保護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即使踐踏了他人的心也無所謂嗎?
最近很lag的開始看《
#死亡筆記本》動畫,覺得有些概念很相似。所謂的正義到底是什麼、誰才有資格去定義正義與生命、真的有所謂該死的人嗎.......也許這些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我們只能一直一直討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