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之家》不負責任感想

《詭異之家》不負責任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因為佛祖佐藤有演出,看電影文案介紹還滿吸引人,所以就抽空跑去看了,看新聞說在日本很賣座,不過感覺在台灣票房應該不是很好,才第二週而已,有播映的電影院週日幾乎都僅剩一場次。我去看的影廳還是那種座位未滿百人的場地。

本片推理主題滿有創意,推理過程也很有趣,前半段都還很流暢,但到了最後大逃殺場景真的看得很混亂,鏡頭畫面有點凌亂鬆散,導演可能不太能駕馭這種複雜場面的運鏡調度,不過恐怖懸疑感是有成功拍出來,我中間有被嚇了幾次。劇情幾經翻轉,算精彩還可以接受,但最後結局搞的翻轉實在有點無言,破壞整部片的完整感,最後一分鐘刪掉我覺得比較好。

本片劇情玩弄的就是"家"的雙重意義,中文的家同時有英語home與house兩種,日文的漢字”家”也有うち與いえ兩種讀音。一開始調查分析家的詭異是指硬體建築house設計上的詭異,但隨著主角調查的深入,揭開的卻是家族關係home的詭異。house的詭異反應的是home的詭異。

本來看本片預期看到的是恐怖的日本都市傳說,但看著看著畫風卻變成橫溝正史的《八墓村》。

整體而言,本片雖然剛看很有都市傳說感,但本質上不是詭異、令人費解的都市傳說,而是很正統的推理片,完全是金田一的套路,所有詭異迷團處都是人類因某種動機造成的,而佛祖就是金田一,男主就是將金田一事蹟寫成小說的敘述者,剛好本片男主也是油土伯網紅,拿著攝影紀錄揭秘過程,而女主就從深山中老舊大家族來到都市尋求外人幫助,並引領金田一進入迷團的引領者。案件發生的原因也是源自於家族早期幹下的匪事。

如果把結尾最後那段翻轉再翻轉拿掉,我是會推薦本片,觀看過程是覺得很不錯,但看到最後的畫蛇添足,硬是要把推理風再變成都市傳說風,就有點不太爽。


avatar-img
菜有蟲的沙龍
91會員
143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些思考過或書寫過九龍皇帝故事的人,都必須面對九龍皇帝最在意的議題:領土、主權和失去。 香港人持續不斷的反抗,無論這個反抗有多麼微小,都是在追隨著已故的九龍皇帝的腳步。 這是一個借來的地方,過著借來的時間。 香港是一種消失的文化,這種文化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它總有一天要消失。
周末逛書店時看到米蘭昆德拉這本書,二話不說就下訂買了,《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收錄昆德拉兩篇早期文章,內容相當簡短,慢慢看一兩個小時就可看完。書名來自於其中收錄的一篇文章,即1983年在法國雜誌發表的〈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另一篇則是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會的演說稿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雖然身陷《勇者鬥惡龍11》龐大劇情中,剛好玩到中期劇情,還是抽空去看了一下《八戒》台語版,其實是有點感動,又有點覺得惋惜,這部片來得太晚了。其實我們單位六、七年前籌備時,就有去台南拜訪過導演邱立偉,才知道台灣有部製作水準不錯國產動畫《小貓巴克里》,當時是有受到導演一番話感動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那些思考過或書寫過九龍皇帝故事的人,都必須面對九龍皇帝最在意的議題:領土、主權和失去。 香港人持續不斷的反抗,無論這個反抗有多麼微小,都是在追隨著已故的九龍皇帝的腳步。 這是一個借來的地方,過著借來的時間。 香港是一種消失的文化,這種文化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它總有一天要消失。
周末逛書店時看到米蘭昆德拉這本書,二話不說就下訂買了,《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收錄昆德拉兩篇早期文章,內容相當簡短,慢慢看一兩個小時就可看完。書名來自於其中收錄的一篇文章,即1983年在法國雜誌發表的〈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另一篇則是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會的演說稿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雖然身陷《勇者鬥惡龍11》龐大劇情中,剛好玩到中期劇情,還是抽空去看了一下《八戒》台語版,其實是有點感動,又有點覺得惋惜,這部片來得太晚了。其實我們單位六、七年前籌備時,就有去台南拜訪過導演邱立偉,才知道台灣有部製作水準不錯國產動畫《小貓巴克里》,當時是有受到導演一番話感動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