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的重點與特色:以《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中的文本為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以房慧真採訪西西、侯孝賢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什麼樣的概念?

房慧真在採訪西西的時候,除了題目上的用典,在內容陳述也以作家本身的作品進行比擬與詮釋。題目的典故〈神隱,少女〉選用以宮崎駿《神隱少女》為題,此處的使用不僅添加文學性的趣味,同時也鋪陳了作家的個人特質;進而在形容西西的個性時,便以側訪的形式,藉由他人的口中來得知其怕生的一面,這樣的寫作形式不只提高信服度,同時也強化描寫了作家特質,更藉此回扣至主題,即「神隱‧少女」的意象,讓人感受到通篇邏輯的一致性;而典故的使用,除了連結古今中外的文本作品外,對於受訪者的文章、作品的精熟度也至關重要,藉由閱讀其文字,更能了解西西本身的背景與價值觀,對於其作品名的使用,也加強了人物本身形象;而在文章中透過遠近景的視點轉移,和空間的移動,呈現了宛如電影鏡頭的臨場感,讓讀者更能想像其畫面,同時透過邊走邊採訪的書寫形式,令讀者彷彿隨同受訪者的引導,更貼近西西本身的生活。


而在採訪侯孝賢時,同樣地透過受訪者的移動與行進路線,呈現其最原始的生活狀態,也藉由此路線理解他的生活節奏,進而去呼應其對於電影角色的自我詮釋;在電影的拍攝觀點上,侯孝賢表現了對於電影渾然天成的堅持,例如拍攝時遇到送葬隊伍的巧合,和在面對天氣意外時,其鏡頭捕捉的直覺,都呈現了作為導演對於電影的敏感度,甚至透過送貨員的事件,間接描寫其專注的特質;更透過許多具體的畫面與事件,表現侯孝賢身為著名導演,個性卻平易近人的特點,例如乾淨的鞋子踏入泥濘中、對待陌生人樂於分享且體貼的舉動,和解救小貓的義不容辭等,都呈現了其溫暖真誠的態度;最後結尾「深度,就在表面」,不僅表現了對於事情的觀點,也首尾呼應文章中「跟著故事走」的概念,細節上環環相扣。


總體而言,透過這兩篇專訪,我學到了視點轉移連結作者生活的技巧,同時也理解到對於採訪者作品熟稔的重要性。在面對受訪者,可利用回憶、他人等進行描摹和比擬,使得其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更透過穿插受訪者的自敘,引領讀者導覽受訪者的人生百景,進入他們的世界。


所謂的「代入感」,我覺得才是報導文學最重要的特色。

 

二、關於「細節」和其他的部分,我又學到什麼概念?

細節,來自於專注的觀察。根據房慧真的原文,「如果可以,我寧願躲著暗處,不去驚擾我的獵物」,這句話便表現了她在進行採訪時的特色,其認為自己是失格的採訪者,並不擅長提問,但她在觀察細節的部分,卻做到細緻入微。以下將分成兩種模式,去進行內容闡述:

 

(一)如同野獸時刻的觀察:

在《心靈寫作》中有提到此種論點,書中談及「沒在寫作的時候,你仍是個寫作人,那個身分不會離你而去,跨著野獸的步伐四處走動,將周遭的一切看成是你的獵物,並像禽獸一樣運用你的感官知覺。」,在這段話中便呈現了觀察的重要性,在創作外的時間你所接觸到的事物,體驗到的生命經驗,都將成為創作的沃壤。作家的自覺,便在於對於事物、感受的捕捉能力,及帶有個人特色的觀點。


而房慧真便將此種觀點,運用於其採訪中,例如她在採訪「紅面棋王」周俊勳時,為了觀察受訪者的全貌,她便提早到達採訪現場,先觀察他的處世和生活節奏,進而捕捉到旁人難以觀察的細節,像是周俊勳面對朋友的隨和,但在面對棋場時的氣勢與凜然的態度,造成書寫上的反差感,藉此深掘人物的特質與個性。

 

(二)受訪者的作品與觀點:

因文字本身能忠實反映作者本身,故而房慧真在採訪時,會閱讀所有受訪者作品,她在面對訪談稿,便透過與受訪者作品的交織、對話,更貼近其本身的思維與生命經驗。如其採訪陳為廷《愛是什麼》,便藉由他的〈缺口〉、〈聚落〉,反映了這個人內心的創傷;而在採訪西西時,更以其〈熱水爐〉一詩,作為她貧窮狀況的註解。


故而在觀察上,房慧真對於細節的著墨不僅體現在其形式,而其整理文字的能力,也可說是細緻幽微。


三、統整報導文學的重點與特色

(一)報導文學與虛構性:報導文學允許對事實()做適度處理及取捨,但絕不允許憑空虛構。

(二)報導文學與形象化:報導文學作為文學之處,不在於虛構,而是要有「形象」,藉由形象化的描寫使讀者身歷其境,重視其感受性。

(三)感受性描述的對比:在描述情境或場景時,可藉由強烈的對比產生衝突感,如傳聞(數據、量化)和眼見為憑(感同身受)的衝擊,就像當死亡變成數字時,會使人習以為常,進而麻木無感(註1)。例如楊逵〈台灣地震災區勘察慰問記〉中死亡人數概括為冰冷的數字時,作者本身的不以為然卻被現場的災情而震撼動搖。

(四)素樸與真實:透過簡單的文字,及遠近景的敘述,更能展現一種電影的鏡頭感。

(五)交替描寫與對比:藉由立場相反的對話,進行交叉行列式的描述,更能展現報導者本身的批判性

(六)人物經歷描摹:勿留於平面化、制式的介紹;可藉由穿插場景、細節、對話等形象化的描寫,組成時間上的零碎性,更容易使讀者身歷其境。

(七)敘事餌:藉由敘事性的人物背景介紹,更能鋪陳並推動情節,如側寫受訪者對Althusser的意識形態著迷→展現受訪者對於社會議題的了解、展現人道主義精神。

(八)寫作盡量不要用成語:成語的使用會使得記述上的固化,同時過於普及,而失去文字獨有的魅力。

(九)新新聞報導寫作(註2)特色:一言以蔽之,無論小說或紀實,都要讓讀者有臨場感。

(十)側訪烘托:藉由他人的訪談,側面描寫受訪者的性格,並增加其真實性。形式上則以面對面優於電訪、多樣本的側訪人,和不同觀點(即受訪者的敵人)為佳(註3)。

(十一)典故運用:藉由對於文本的致敬,增加詮釋性與趣味性。如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及房慧真《像我這樣一個記者》。

(十二)受訪者與導覽員:跟著故事(即受訪者的生命經驗)走,便能使讀者待在其場域,彷彿身歷其境。

(十三)融入式編織法:在理想狀態下,受訪者的文章、作品等都得讀完,因為文字能真實反映情感與其價值觀,和生命經驗。

(十四)首尾呼應:藉由觀點與畫面的邏輯一致性,使內容環環相扣。

(十五)野獸時刻:藉由觀察的入微與細節,採訪者須將自己當作獵捕動物的野獸,才能捕捉到不為人知的細節。

(十六)場景式與摘要式敘事:場景式敘事如同個人觀點,將讀者從高高在上的位置拉近場景;摘要式敘事則是縱觀大歷史,如同全知觀點視角。

(十七)有我之境:如王國維「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帶有濃厚主觀情感,敘述自己眼睛所看見的世界。

(十八)詩文與異質性:透過穿插詩句的片段,將人帶入抽象、想像的氛圍,可以舒緩讀者對於閱讀的陌生化,同時也能放慢步調去解讀。

(十九)括弧與補充:藉由括弧的使用,表達個人意見、場景穿插與心理活動,同時具備幽默及批判性,為文章進行補述。

(二十)報導文學準則:非新聞般不能表達立場,不具備中立和客觀的特質,主張再現的過程。






註1 須文蔚曾言「一千萬人的死亡是一項統計數字,一個人的死亡卻是一場悲劇。」

註2 新新聞主義:70年代美國報業的E .W .Johnson和Tom Wolfe所主張,強調在報導上需掌握「場景結構、對話實錄、人物仔細點描及細節刻劃」等特色。

註3 敵人對你的想法會更刻薄且直接對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折疊思考的沙龍
5會員
21內容數
隨機放置一些推書心得、教育理論,及觀影文,整理記錄的集散地
折疊思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20
最近快過了半年,實習期也要結束了!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這麼期待回象牙塔的日子:D 拉回正題,這個標題大概是我觀察後得出來的方法,適用於對你帶有成見或惡意的對象,當這個特定對象特別喜歡抓小辦子、挖坑給你跳,或是好為人師進行指教時,你可以進行以下對話: 嘿!某某,你剛才表達了你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
Thumbnail
2024/12/20
最近快過了半年,實習期也要結束了!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這麼期待回象牙塔的日子:D 拉回正題,這個標題大概是我觀察後得出來的方法,適用於對你帶有成見或惡意的對象,當這個特定對象特別喜歡抓小辦子、挖坑給你跳,或是好為人師進行指教時,你可以進行以下對話: 嘿!某某,你剛才表達了你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
Thumbnail
2024/09/11
〈蝶戀花〉這首詞講述青春易逝、時光匆匆的感受。
Thumbnail
2024/09/11
〈蝶戀花〉這首詞講述青春易逝、時光匆匆的感受。
Thumbnail
2024/09/11
 明清女性在社會上有獨特的「貞女現象」,意即不論未婚夫的生死,女子將終生忠貞其丈夫,故而在社會風俗上明顯透過道德意識約束女性行為,禮教仍是女性的枷鎖。 然而在清代中葉時,卻出現了像吳藻這般在清詞史上揮灑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從她的創作中可看出其不同於時代的性別意識。
Thumbnail
2024/09/11
 明清女性在社會上有獨特的「貞女現象」,意即不論未婚夫的生死,女子將終生忠貞其丈夫,故而在社會風俗上明顯透過道德意識約束女性行為,禮教仍是女性的枷鎖。 然而在清代中葉時,卻出現了像吳藻這般在清詞史上揮灑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從她的創作中可看出其不同於時代的性別意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同樣是訪人物,作者也相同,但不同的個性與材料,也將大大影響最後的呈現,立志想要往這方面發展的讀者能夠從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寫法,但不變的是長時間的準備,造就臨危不亂、將危機硬是變成轉機的能力,還有大量閱讀與知識累積,才能夠旁徵博引,甚至無中生有的才能。
Thumbnail
同樣是訪人物,作者也相同,但不同的個性與材料,也將大大影響最後的呈現,立志想要往這方面發展的讀者能夠從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寫法,但不變的是長時間的準備,造就臨危不亂、將危機硬是變成轉機的能力,還有大量閱讀與知識累積,才能夠旁徵博引,甚至無中生有的才能。
Thumbnail
謝謝格友們對於上兩篇《人選之人-造浪者》戲劇觀後感的閱讀,寫到有點欲罷不能哈哈,想著要來寫第3篇,問問自己戲劇中的什麼人物我還有感覺?直覺想到了「時代日報記者-許文君」這個角色。 畢竟我也是一名女記者,以下就社會觀察角度,來寫寫採訪時遇到的各類人,對於女記者的各種想像。
Thumbnail
謝謝格友們對於上兩篇《人選之人-造浪者》戲劇觀後感的閱讀,寫到有點欲罷不能哈哈,想著要來寫第3篇,問問自己戲劇中的什麼人物我還有感覺?直覺想到了「時代日報記者-許文君」這個角色。 畢竟我也是一名女記者,以下就社會觀察角度,來寫寫採訪時遇到的各類人,對於女記者的各種想像。
Thumbnail
先前聽聞西西過世,由於不是她的讀者,我沒什麼特別的感受。高壽又著作等身,想來作家的人生已屬圓滿。年少讀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這個短篇小說,很好很好,可是我不喜歡。當時的我需要激烈一點的作品,比如快意恩仇的武俠小說,以及剖析人間罪惡的推理小說。我記性平平,然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只讀過一次,至今
Thumbnail
先前聽聞西西過世,由於不是她的讀者,我沒什麼特別的感受。高壽又著作等身,想來作家的人生已屬圓滿。年少讀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這個短篇小說,很好很好,可是我不喜歡。當時的我需要激烈一點的作品,比如快意恩仇的武俠小說,以及剖析人間罪惡的推理小說。我記性平平,然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只讀過一次,至今
Thumbnail
飛芬蘭10小時,特別嚴選時報文化出版,房慧真書寫「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此書閱讀。
Thumbnail
飛芬蘭10小時,特別嚴選時報文化出版,房慧真書寫「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此書閱讀。
Thumbnail
「曾經發生過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中秋那天去威秀看了《神隱少女》就是想懷舊一下,沒想到電影開始,隨著《いのちの名前》(生命的名字)播出,童年的回憶瞬間湧現,那種懷念的感覺,讓我瞬間紅了眼眶。 這篇沒有想深究電影本身,而是想聊聊長大後重溫《神隱少女》與童年時期不同的感受。
Thumbnail
「曾經發生過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中秋那天去威秀看了《神隱少女》就是想懷舊一下,沒想到電影開始,隨著《いのちの名前》(生命的名字)播出,童年的回憶瞬間湧現,那種懷念的感覺,讓我瞬間紅了眼眶。 這篇沒有想深究電影本身,而是想聊聊長大後重溫《神隱少女》與童年時期不同的感受。
Thumbnail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才拜讀完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閱讀黃國珍老師的《解讀者》跟聆聽他與何榮幸老師​由天下文化直播的【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的精彩內容後,相當有感,也因此有提筆想要記錄下來的動力。​
Thumbnail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才拜讀完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閱讀黃國珍老師的《解讀者》跟聆聽他與何榮幸老師​由天下文化直播的【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的精彩內容後,相當有感,也因此有提筆想要記錄下來的動力。​
Thumbnail
過去有不少電影都由小說改編而成,但甚少是由網上的小說變成電影。著名的本土網絡作家向西村上春樹的作品成就了香港難得的由網上變實體的電影,還要有三部之多,分別是2012年的《一路向西》、2017年的《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以及2019年的《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 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
Thumbnail
過去有不少電影都由小說改編而成,但甚少是由網上的小說變成電影。著名的本土網絡作家向西村上春樹的作品成就了香港難得的由網上變實體的電影,還要有三部之多,分別是2012年的《一路向西》、2017年的《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以及2019年的《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 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
Thumbnail
故事從香港的大嶼山出發,第一人稱的主角心情從身心脫臼開始,旅途從尋求問題的解答當作起點,作為一個讀者,我們是幸福的,好像看一部二小時的偵探影集,知道最終犯人會被繩之以法,真相會大白,只需讓文字牽引著思緒,不必過度擔心,龍女士的文字洗練、考據精確,尤其擅長描繪人物,透過扉頁我彷彿可看到人物穿書而出。
Thumbnail
故事從香港的大嶼山出發,第一人稱的主角心情從身心脫臼開始,旅途從尋求問題的解答當作起點,作為一個讀者,我們是幸福的,好像看一部二小時的偵探影集,知道最終犯人會被繩之以法,真相會大白,只需讓文字牽引著思緒,不必過度擔心,龍女士的文字洗練、考據精確,尤其擅長描繪人物,透過扉頁我彷彿可看到人物穿書而出。
Thumbnail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本書是報導文學的體裁,作為記者的房慧真,在這本書中除了綜合先前對於各式樣訪談所得,同時也偏離記者中的中立「報導」,而是雜摻著些個人的思維與判斷、訪談中的小細節(例如達賴喇嘛的各種笑)或是如何形成一篇訪談與報導的心歷。 約莫三十篇的人物各自盤據著
Thumbnail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本書是報導文學的體裁,作為記者的房慧真,在這本書中除了綜合先前對於各式樣訪談所得,同時也偏離記者中的中立「報導」,而是雜摻著些個人的思維與判斷、訪談中的小細節(例如達賴喇嘛的各種笑)或是如何形成一篇訪談與報導的心歷。 約莫三十篇的人物各自盤據著
Thumbnail
起初我只是好奇,最後收到的稿件卻令我欲淚,這些作者都交出了他們內心的恐懼與震懾,衰微或敏弱。透過閱讀這些文字,我彷彿進入了另一個維度,同了此心,同了其理,於是當初作者們被影像所鑿穿的部分,也透過文字的轉譯,在我內心穿了一個孔。
Thumbnail
起初我只是好奇,最後收到的稿件卻令我欲淚,這些作者都交出了他們內心的恐懼與震懾,衰微或敏弱。透過閱讀這些文字,我彷彿進入了另一個維度,同了此心,同了其理,於是當初作者們被影像所鑿穿的部分,也透過文字的轉譯,在我內心穿了一個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