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修行做好事

更新於 2024/09/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語文備課札記(資料備份)

https://www.linkedin.com/feed/update/urn:li:activity:7237036020217573377/

https://app.diffit.me/packet/0be070e1-d125-4a90-bb87-131eb4bb2028

〈人間修行做好事〉 人生在世,總希望能擁有充滿幸福感的生活。然而,當人所欲獲取越多,卻也發現並未感到有相應的幸福感,反而愈增孤獨與失落感。深究其實,多因人們忙碌工作而欲提昇生活水平,維護地位,不自覺地專務於物質慾望、逐名求利之中,而忽略了適時讓心靈沉澱回復安寧平靜,因而深陷「我執」之中,自是苦不堪言。 再者,隨著科技發達、交通便利,加速了人、物的移動,增加了前所未見的多元工作機會,在無形之中促進了社會變遷,而人們卻也容易迷離流失在繁雜事務之中,其「生活價值觀」扭轉變得多元而複雜;倘若人們無「良善知識」的自覺或指引,則易做出害人害己、偏離正道之事,往往後悔莫及。 因此,若想找回人生幸福感,當務之急的是我們該如何破除「我執」,以及建立「良善價值觀」呢?其實可以從「行好事」──「修行做好事」來做起,亦即透過做好事來修身養性。所謂「修行」,以往總令人聯想到的是學佛修道者的專務,但我們也可援用其勇猛精進意涵,進而體悟改善人生之道;換言之,「修行」不只是「修正錯誤的行動」,更是「修習良善的行為」,而最終目的是「修心」以體悟自我生命之意義。總之,「修行做好事」絕不應只停留於外在、表面的行為動作而已。「行好事」即在救渡他人的布施過程中,同時也增長自我的轉念調適思維,援渡了自己有轉識成智的動力,從而斷煩惱、開智慧。

我們該如何將「行好事」的概念付諸實行呢?有道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要推行好事,首須澄明心志、開顯智慧,方足以明辨是非,判斷何為合宜實行之好事。處於現代多元紛麗而喧鬧的媒體世界之中,充滿如美食佳餚大排長龍、演藝影視明星活動、時尚服裝妝扮趨勢、科技產品推陳出新、戲裡劇外逞凶鬥狠……等食色財氣訊息,在不知不覺中容易使我們被感官享樂物慾所牽行左右,尤忌稍一不慎則玩物喪志,而致使德業荒於嬉。 判知「好事行」的理性能力,在現今顯得格外重要,從近自生活周遭如亂丟垃圾、破壞公物;遠至社會時事的欺侮霸凌、兇殺命案等事件來看,我們不禁痛心思問──為何在繁華社會中,還會有人類不知惜福感恩,竟然走到自相殘殺、只顧利益而險行不義、傷天害理的地步?恐是其心智理性被物慾蒙蔽,抑或怒令智昏,加以嫌貧愛富,竟致無所不用其極,而使世道人心敗壞若此,而這也是我輩當務至急,尤須重新推動「修行做好事」以救世的原因。 所以,為了找回自我,尋回判知「好事行」的理性能力,我們格外需要適時沉靜下來而勤與自我對話;但自我思維未必臻於圓滿成熟,為了避免緣木求魚、徒勞無功,我們尚須透過「思學並重」來啟迪智慧,促進自我成長。換句話說,在人生過程中,「思考反躬自省」與「學習知行合一」兩者是不斷相輔相成、互促成長的,倘若有所偏廢,則人易迷惘而危疑不定,驚慌失措。通常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勵志好書來省思、增廣見聞,或是親近具備良善知識的師長友朋,來引導我們學習正向思考,建立正確知見與合宜準則,此皆立於前輩智慧的基礎上,可以看得更加高遠。

為了明理辨知是非,當我們處於思慮猶豫不定時,實可適時援引「遮撥聯想思維法」來協助思考,從反方向思考錯誤何在,例如:乍問「什麼算是好事可以做?」我們或許一時回答不完整,但若遮撥反思「什麼算是壞事不能做?」則可逼顯出好事的意義。例如:批判「污辱」、「苛責」、「冷落遺棄」他人的負面性後,我們可反思推知「讚美」、「鼓勵」、「愛護照顧」對方的正面性。 我們該如何以簡馭繁而判知何為好事?其實可將「好事」結合「布施」概念,再加以歸類而分為「財物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亦即分別以「錢財及物資」、「正法善念知識」、「給予信心、希望與愛心而除去內心恐懼感」等,來幫助他人渡過難關。在行好事「施捨福澤」的過程中,我們能以既得之身命法、世間財物雙管齊下,即以內、外資財來鼓勵提攜他人,從而消減我們慳貪吝惜、執著物慾之習性,同時也培養我輩善念慈悲心。此外,在諸多善行見證中,我們將會學習到「捨棄悲情」的智慧,即捨棄因「求之不得」、「得而復失」所產生的負面思緒,使得人在「施捨福澤」與「捨棄悲情」的過程中,得到內心的平安喜樂,找回人生幸福感。 當我們能判知何者是好事後,緊接著自當是努力付諸實踐,力求知行合一;積極認真的行好事,勝過任何光說不練、巧言佞色的浮誇行徑。然而,假如一般人平時尚未有行好事的習慣,若突然要求之則未必能達成,恐徒增其內心壓力而心生抗拒感,因此,我們可鼓勵人從易行的小事情做好以入門,例如:尊敬師長;協助家事;關心朋友;不暴飲暴食、勤運動以養成健壯身心而不使父母憂慮;理財重節儉;力行環保回收工作;在道路途中除去瓦石、荊榛、銳釘之類的路障以防人車損傷等,期能至少能日行一善,來逐步建立信心,在行好事的過程中培養慈心善念。當未來身心成熟、居於高位而行有餘力時,則以政策活動來弘揚倫理道德,並推動文化建設來豐富人們的心靈;同時,可支援道路、海港、航空等基層建設,務使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造福人民。簡言之,在實踐與推廣好事上,我們宜把握「未達則獨善其身,修心養性現於世」原則,在充實準備中沉潛等待時機,一切從基本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行善助人,以待將來時日「得志則兼善天下,施福報恩加於民」,秉持「身在公門勤修行」信念而勤為人們防災、去苦。

不過,在熟練於行好事的過程中,有時我們可能會過分理所當然地將行好事視為例行公事,甚至將志業當作事業在經營,忘了初衷本心而流於麻木不仁,因自己一時貢高我慢、驕傲自滿的疏忽,不小心傷人自尊心而不自知,以致好心幫忙他人反而卻被拒絕,甚至原本善意卻被扭曲解讀、譏笑諷刺、惡意中傷,繼而不禁抱屈自問「為何好心行好事卻沒好報,反而深受其害?」甚至因此退失善念正道之心。所以,我們在行好事助人的過程中仍需謹言慎行,態度宜謙和,發揮同理心,搭配「說好話」──注意時機和場合而後言,留心彼此的表情與措辭,多鼓勵、讚美他人的優點,以誠懇的話語來安慰、祝福對方,勸勉人在挫折失敗中重新產生站起來,在溫暖中願意繼續奮鬥的勇氣與力量,相信必能減少不必要的人際紛爭誤會,讓我們行好事能有事半功倍之效,因而有更多心力來幫助更多人。 當社會中有越來越多人士,樹立了良善的行事風格典範,則能產生楷模作用,亦即發揮領導統御學中的「參照權」,以其高尚人格感召、引領更多人一起來行好事。素來社會時有公開獎勵「好人好事代表」之舉,其意義則在於讓人們知道污亂塵世中,仍有人持續努力行善,讓我們有楷模可依循,也感受到社會尚有祥和良善的希望。我們尤須發揚並傳承此類良善典範,表揚「親愛親人」──孝親尊長、慈幼睦鄰、樂善好施之人;彰顯「仁民愛物」──熱心公益、見義勇為、便民利民之士,使人人可從中承繼其行好事的精神毅力、仿效其行好事的方法途徑,期能化解積習已久的浮華奢靡、冷血暴戾之氣。 總之,欲推展「行好事」,首須教育使人明心開智,培養能判知「好事行」的智慧正見;在實踐與推廣方面則勤將「事行好」,並以入門「好行事」、熟練「事好行」等概念,教人「自微而顯、由易入難」以開展;在傳承及發揚方面,則敬重、表彰世間「行事好」風範,並宣揚「行好事」積德之信念。祈願我輩一起「行好事」──修行做好事,相信「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人人重新找回人生幸福感,促使祥和人間早日建立。

    avatar-img
    2會員
    110內容數
    希望能將善知識加以彙整, 舉凡慈心善行義舉, 生活新知, 勵志怡情詩文, 願有助善知識流通而廣為人知, 互勉見賢思齊, 希冀有助益於捨妄施福濟祥和, 迎向人間好願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l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ttp://www.yaread.com.tw/index.php?r=expertArticle/view&id=28 《緣與命》─福報來自德行的價值貞定(王邦雄) 中國文化的主流,儒道兩家的天道,只賦予人的德性,而不管人間的福報,而將福報歸之於命。孔子說「死生有命」而窮達也是命;莊子也說死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k4grb.html [現象觀察] [人生省思] 《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云:「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這放諸於現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m8a2lq.html [時勢省思] 十年後的你,會不會患上歷史「健忘症」?歷史是什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梁啓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克羅
    http://www.gayamagazine.org/article/detail/3286 [生命意境學] [禪門省思] 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先前
    https://issuu.com/chensanli/docs/_4_ (200606)杜牧意氣說於興寄及風骨之承繼與轉發 提要 杜牧為晚唐重要詩人,與李商隱並稱「詩壇雙璧小李杜」。杜牧為人俠骨柔情,有以兵學天才挽救國家頹勢的宏願;又重視情緣,尤其照顧手足不遺餘力, 這些人格特質──柔情映意
    陳三立及其散文研究 https://hdl.handle.net/11296/fvsu9v 陳三立(1853-1937年),江西義寧人,是一位見證近代過渡歷程、深具代表性的知識份子,他將一生所觀所感寄託於詩文中,有令人感動之處。吳宓認為義寧陳氏在近代學術文化界中佔有重要地位──「握世運之樞軸
    http://www.yaread.com.tw/index.php?r=expertArticle/view&id=28 《緣與命》─福報來自德行的價值貞定(王邦雄) 中國文化的主流,儒道兩家的天道,只賦予人的德性,而不管人間的福報,而將福報歸之於命。孔子說「死生有命」而窮達也是命;莊子也說死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k4grb.html [現象觀察] [人生省思] 《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云:「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這放諸於現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m8a2lq.html [時勢省思] 十年後的你,會不會患上歷史「健忘症」?歷史是什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梁啓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克羅
    http://www.gayamagazine.org/article/detail/3286 [生命意境學] [禪門省思] 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先前
    https://issuu.com/chensanli/docs/_4_ (200606)杜牧意氣說於興寄及風骨之承繼與轉發 提要 杜牧為晚唐重要詩人,與李商隱並稱「詩壇雙璧小李杜」。杜牧為人俠骨柔情,有以兵學天才挽救國家頹勢的宏願;又重視情緣,尤其照顧手足不遺餘力, 這些人格特質──柔情映意
    陳三立及其散文研究 https://hdl.handle.net/11296/fvsu9v 陳三立(1853-1937年),江西義寧人,是一位見證近代過渡歷程、深具代表性的知識份子,他將一生所觀所感寄託於詩文中,有令人感動之處。吳宓認為義寧陳氏在近代學術文化界中佔有重要地位──「握世運之樞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透由兩則小故事,呼應防人之心不可無。並引用《如何寫出好人生》一書,運用要點描繪故事。
    閒也把人生看了 紅塵 忙也將人生忘了 名利 禪不說 且將人生的我 看了又忘了 學庸75.05.02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透由兩則小故事,呼應防人之心不可無。並引用《如何寫出好人生》一書,運用要點描繪故事。
    閒也把人生看了 紅塵 忙也將人生忘了 名利 禪不說 且將人生的我 看了又忘了 學庸7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