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與命

更新於 2024/09/16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http://www.yaread.com.tw/index.php?r=expertArticle/view&id=28

《緣與命》─福報來自德行的價值貞定(王邦雄)

中國文化的主流,儒道兩家的天道,只賦予人的德性,而不管人間的福報,而將福報歸之於命。孔子說「死生有命」而窮達也是命;莊子也說死生窮達是「事之變,命之行也」。人生在自求多福之餘,只好靠江湖術士來算命,與江湖好漢來救命了,人間福報就此流落江湖,而難以修成正果。

命是天生的氣稟材質,氣有清濁,才有高下,這一父母生成的遺傳基因,決定了人活一生的福報。身材相貌與性向才情,都是命,而命牽動了人生的走向與成長的可能空間,氣質導向氣運,而氣運決定氣數,所以福報根本就是天生命定。

氣運總在人間展開,就碰上了氣質是否相應的問題。後天機遇的緣會,從合不合說幸不幸,故幸運與遇合的人間緣會,也主導了人生的福報。故「命定」說之外,又有「緣起」說。父子是命,夫婦是緣,而「天下肇端乎夫婦」,故人的前半生靠父子的「命」,後半生靠夫婦的「緣」

《老殘遊記》有一句臨別贈言:「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前生注定是命,有情人是兩命相知交感,成眷屬則是「緣」,故有所謂姻緣天生的說法,實則是有命才有緣。《紅樓夢》也有一段話,假如說沒有緣的話,偏又遇著她;假如是有緣的話,為什麼落空呢?這說的是賈寶玉跟林黛玉的情愛世界,所以說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如夢如幻,而幻化成空。賈寶玉是女媧鍊石補天,被天地遺落的一塊頑石,有如天地的逸氣,在人間飄蕩,看到一株乾枯的絳珠仙草,就用甘靈去灌溉,那絳珠仙草是林黛玉的前身,她要還報這塊頑石的深情,而甘露就是淚水,一生注定要以淚水來還報寶玉頑石,整部《紅樓夢》說的就是這段因緣。命本如此,儘管人間有緣,也不能長久在一起。此外,薛寶釵有一塊金鎖,賈寶玉有一塊通靈寶玉,上面各刻了八個字,而八字是一對,好像他們的「命」有先天的神秘感應,然寶玉與黛玉緣會遇合在先,儘管天生有命,也成不了一段好姻緣。

此佛門義理說「緣起性空」,依外緣而起現,故無自性。因為緣起緣生,緣盡緣滅,緣生滅無常,又怎麼能定住福報?且緣會美感,僅存當下,瞬間即逝,而空留遺憾。故我們的文化傳統,不講緣會緣起,而轉說緣分,孟子有云:「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無損焉,分定故也。」大行窮居的窮達,對人的性分來說,不能增損分毫,因為性善本分早定,儒家就以性善本分的「分」,來定住佛門生滅無常的「緣」。此之謂有分才有緣。世俗民間的福報,已往「分定」的德行修養去尋求奠基了。

依民間的傳統「一命、二運、三緣分、四積陰德、五讀書」的福報排序,重新做調整,濃縮而為「一命、二運、三緣分」,因為風水屬自然無心,僅給出靜態的空間,而緣分乃人文有心,會生發生命的感動,且將積德與讀書消融在緣分的「分」裡,更根本的理由在,此人間福報的一、二、三,可與天道德行的一、二、三連線。《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道生一」是「無」,「一生二」是「有」,「二生三」是又無又有的「玄」,「三生萬物」則是「眾妙之門」的「妙」了。而一命是天生命定,看似已「無」空間,二運是未定之天,「有」百年人生的運轉,三緣分是天作之合,兩命在人間遇合,命往緣中「運」,且緣守命中「分」,可以生發命底相合,而分定緣會的人間美好,「妙」在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既是前生注定事,豈可錯過好姻緣。

綜上言之,所謂改命,就在改變氣數,而氣數由氣運而定,故改命要改變一生走的路;而氣運從氣質而來,故改變氣運,得從變化氣質下工夫。變化氣質之道,一在修養積德,二在讀書成長,凡此皆學術、教育與文化界所當擔負的使命,教育的功能不就在變化氣質嗎?不論是儒家的「分定」,或道家的「玄妙」,都是「中學為用」之人文教化所憑依的經典,故講論傳統經典,引入當代生活,堪稱最深刻,最豐富,也最能普遍化的文化產業。 (節錄自「鵝湖月刊」2009 年 8 月 410 期, 2009年7月11日在湖南長沙第五屆國共文化論壇大會之講稿)

http://folkdoc.com/classic/p07/ga004.htm

談〈緣與命〉

王邦雄 主講(晏若仁整理)

 緣與命是生命哲學的一個觀點,中國人透過「緣」與「命」來理解人生的許多問題。緣起緣生、緣盡緣滅,人生之命原本如此,何必再論呢?在「緣與命」一書第一版封面背後的圖案是代表中國人文的傳統:一隻白鶴正待振翅飛起,其意義是,緣與命乃中國人文傳統的生命概念,鶴承載著人生的艱苦與悲愁。第三版以後封面改為:天地氤氳間,一地凋零的落葉。落葉飄零,生機未發,人生的可能性在哪裡呢?假定人生的過程只是承載著艱苦與悲愁,人們想振翅高飛卻有所不能,人生行程難免如落葉飄零,我們的希望與動力何在呢?

人生之緣分乃是用「分」定住「緣」,由我運命而非由命運我,人生不能被命牽著走,須運轉、扭轉我們的命,「緣」會不會定,讓本分來定它吧!面對人生的「命」與「緣」該從何處開發呢?定住與運轉力量的可能性在哪裡?命中註定,緣會使然,人生行程裏有多少無奈及困惑!《老殘遊記》中有句臨別贈言:「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前生註定的事,莫錯過好姻緣。人生而有情,不只限於少男少女懷春多情,屬浪漫年齡多愁善感的階段,此有情人顯然是指兩情相悅的人,兩情相悅即是心意相契、氣味相投。人生誰無眷屬,但誰不有情呢?此有情人是指在人際關係裡,兩人會晤、心靈相溝通。為何說姻緣是前生註定事?是指「氣味相投」吧!為何兩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恰能互相吸引、兩情相悅呢?一定是他們生命裏的氣有個互相感應之處。天生的氣有感應不就是「命」嗎?

「命」是先天的,天生特殊的氣質而能站在感應的位置上,所以能成為天下有情人,互相看到對方,彼此吸引。基於「命」的瞭解,他們是前生註定事,前生註定的是天生的生命才氣、氣質,二者間有神秘的互相吸引力量,叫「氣味相投」、「兩心相契」。有情人理當成為眷屬,情義的完成是走向婚姻,兩人攜手走向地毯的那端才是感情生命的完成。何以說莫錯過姻緣?儘管是前生註定事,卻不一定會在人間成就其姻緣,天下多少人是有命無緣,天生氣味相投、彼此互相吸引,兩人情義可相契相通,但在人間社會中這段姻緣未必能夠完成,說「緣」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此。

彼此要先有氣質能互相感應的命,且在人間相遇並修成正果,而成就一段好姻緣,此事真是難上加難了。第一兩人須性情相投,第二得在人間相遇,第三乃是天下有情人,情自內心而發。從心說心情、從氣說氣命,從人間說緣會。心落在氣中,氣即有其特殊的氣質,如此特殊的氣質若要在人間中找到相應的人,須要有互相感應的命,才會有人間好姻緣。

有「命」不一定有「緣」,這要看個人的造化了。《紅樓夢》中曾提及,假定沒有奇緣,偏又遇著他;假定說有「緣」,為何又落空?賈寶玉與林黛玉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如夢如幻不真實,幻化成空。賈寶玉是個頑石,女媧煉石補天,它剛好無才不能補天,只是被天地間遺落的一塊頑石,但因是女媧煉出來的,所以能通靈,東飄西蕩,遇到一株絳珠仙草,曾以甘露灌溉她。絳珠仙草即是林黛玉的化身,她還報頑石的甘露(即淚水)好像她一生註定須以淚水還報賈寶玉,整部《紅樓夢》就是這樣的一段「命」,命中註定儘管兩人在人間相遇,但此緣不過是以「淚水還報」而已。另外,薛寶釵有塊金鎖,賈寶玉有「通靈寶玉」,似乎他們也有些先天的感應,但在人間仍未成就好姻緣,意謂人間有緣卻天生無命。其間的關連如何呢?今天的主題便在此,希望通過「緣」與「命」貫串起來解釋人生的問題。在《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寶玉與薛寶釵的金鎖上各刻八個字,八字雖能對上,但在人間卻無緣。

就人生之氣談「命」,主要分陰氣與陽氣,陰陽相反如晝與夜、日與月,發生交會感應而成就宇宙中的美。人間男女性格剛柔一陰一陽成就人間之美,儘管氣質相反但總是相成。人天生的「氣」在中國哲學家的觀點就是「用氣為性」,「性成命定」,天生的氣即「性」,稱為「氣性」。人生的行程與天生的氣質絕對相關,這是漢朝王充的觀點。要問命如何?先問氣如何?人生的「命」好不好是由天生的「氣」來決定,相信生物學與遺傳學學者應很同意這種說法。

天生的氣質可以決定人一生的行程,聰明度夠不夠?反應是否靈敏?影響人們將要走的路,因此由「氣」來說「命」,這裡有個觀念要澄清,當人們說要算命,事實上算的不是「命」而是「緣」,在傳統觀念中這兩個區分並未被釐清,事實上算命是算明天會碰上誰?此去吉凶如何?所以並不是算天生的「命」而是算人間的「緣」。算命事實上是算機遇、算人間的緣會,通過「氣」來說「命」,性成命定。遺傳因子是「命」,中國人杷歷史文化當做「命」,漢唐宋明是「命」,一代傳一代,今天中國人的「命」就是從漢唐宋明而來的,這叫「性成命定」。用「天生氣」來解釋「人間緣」,就是陰陽。中國人講金水木火土,希臘、印度講地水火風,有位大陸學者說中國人比較聰明,因為我們多了一個金,金是從一個寶藏開發出來的,中國文化的特色就是多了一個「開發」。

金水木火土是相生相剋的,「比相生」而「間相剋」。「比」接近的兩個是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銷熔便成液體,水灌溉可成就樹木,樹木可生火,火一燒便成灰土,土中可開發金,叫「比相生」。間是間隔,金剋木、金屬可鋸木,水剋火、木剋土、火剋金,土剋水,即謂「間相剋」。陰陽相反,但是可相成,金水木火土,相剋但可相生,五行彼此相生兼相剋、五行無常勝,五行中,金水木火土中沒有哪一個是特別好的,因為它是多種功能的互相感應、相生相剋。沒有人天生是金、是火……姓名學中經常說此人缺水,名字中便兩個字都是水,因為姓是祖宗的命,是不能更動的,但名字卻可改;缺水就給他汪洋大海,三個水加在一起就是「淼」,三個火成為「焱」,這是增補「命」的功能,希望能產生相生的作用,陰陽五行是天生的,相反但還相成。相生或相剋卻是後天的,是所站位置的問題。五行無常勝,關鍵是我們站在什麼地方,這裡不是由「命」說「緣」,而是由「緣」決定「命」,因為你可以選擇你所站的位置,你可以站在和對方交感的位置,男女、夫婦、陰陽,儘管相反但相成。道在天地陰陽中、道在陰陽相長中、道在陰陽感應中,有感應就有變化、有變化就有成長,叫做生命的成長。

易經中說爻說卦,爻代表位置,卦代表時間,每卦有六爻,六爻代表不同的位置,站對位置便可以和對方感應。一陰一陽交感,可引申為變化跟成長,生長生存需要時間,出現、相遇、再出發,締造奇蹟的時機很重要!所以,中國人很重視「時」。

人們為何關心「緣」與「命」呢?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不算命的,因為西方的宗教信仰認為人生的福報是「神」、是上帝決定的,神的意旨是神聖的,去猜測就是大不敬,怎麼能去算命呢?將福報交給上帝,對人生的禍福成敗就較為安心,假定命不好或因緣不好,乃是上帝的試驗,亦是魔鬼的引誘,因為是試驗,所以人們甘之如飴。中國人不把福報的問題交給上帝,因為「傳統的」中國人不認為有一個決定人間命運的上帝,歷史中出現的天帝,此帝最多只是決定人間出哪一個人當皇帝來替天行道,上天找來一個好皇帝如堯、舜,叫做「天命」,中國的「天」是決定人間的王朝,其他則都不管。中國人去算命或講「緣」都是關懷自己在人間福報的問題,而不把福報交給上帝,因為上帝在中國人的觀念裏轉為天道、天理,只是道理,並不決定什麼。天道、天理只管德行、給人良心,但不管人間的福報,而西方的上帝管,所以信教的人比較安心。福報涉及人間的遭遇,有良心的好人並不代表會有好報,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婚姻,所以中國的知識份子背負了上天的十字架,但因他們關懷人間的福報,以人來擔當上帝的使命,這個負擔太重了!因此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有點悲壯感。算命即是算人間的福報,算命即算緣,都是在關懷人的福報問題。

老天給一個人良心,就是剛才說的「氣」,說福報、德行、關懷人生,就是因為有「心」,「心」就是無限量的情義與理想、就是充滿對人間的愛,如:對家人、對朋友、對學生、對孩子、對非洲饑民、對有災難的人……等。人間有多少愛!做為一個人天生是以無限的心落在有限的物上,人天生的氣質是有限的,無限深情意,盡落於有限中。有限是「命」的問題。人生而有「命」,然天生的這個形軀是有限的,第一個有限是人生只有百年,第二個有限是人的性向、才情不同。人有上智、下愚之分,才智有高低,這是「命」。知命者有善緣,知道「有限性」才能知道「可能性」,人的命有清濁厚重之分,就一個人的情義、理想而言,不論是往知識的追求或修養之道前進,就是有不平等,「命」不僅有限而且不平等,因無法圓滿、無法達到無限,所以人生總有無限的抱憾。曾子曰:「死而後已」,人若臨死時尚有無限的善意沒有時間去完成也只能放下來,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命」決定人一生的行程,有人的「氣」較清靈,有人的「氣」較濁重。天生的氣在運動,有氣質就有氣運,生命透過氣來運轉,透過命,每個人均有不同的形軀,因此只能看到和自己一樣的人,卻看不到與自己不同的人。我們看不到許多人的美好,是因為我們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對方,卻剛好與他的「氣」有了障隔,所以說:「氣質不相投」,有時並不是對方不好,而是我們沒有發現,因為我們障隔了自己,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人誕生在人間世,人間世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世界,所以說「緣會」。人間有「緣」,而人間善惡頗為複雜,每個人皆有其專長,卻可能因互相牽制而抵銷,分開說都是好人,但好人合在一起卻變成壞事,因為彼此受到牽制而互相抵銷,相剋不相生、相反而無相成,沒有交感便沒有生長,彼此拒絕,看不到對方的好,本來人們是可以互相激盪、切磋的,如孔子所說:「共學適道。」然而消極的說,人間世的複雜產生福報,不想定的已定,想定的卻不定。由此說來,「緣」與「命」會影響人生,沒有「命」的人就沒有「緣」,天生氣質如此,就很難在人間找到很好的朋友。

為什麼「緣」由氣質決定?一個不善於表達、木訥、不善於與人溝通的「命」,在人間就很難找到很好的「緣」。找工作時大概也會面對這個問題,如文筆、口才、長相等,甚至有些主管在初會面時就已經決定要不要用這人了。所以說,知命的人有善緣,如果你知道它的限制在哪裏,就不會往不可能的路上去走,也不會消耗寶貴的光陰;人們若知道這個限制,才能知道它的可能性,知道什麼才是屬於我們的世界。有些事情是永遠在生命之外的,便要割捨掉,知命者才會有善緣。

「命」是天生不平等,「緣」是人間不公正。想想看,是否有好的「緣」可扭轉本來不好的「命」呢?儒家說:外王事業,就是要擔當人間的福報。內聖是德行,外王是福報,人的「命」是德行的問題,人的「緣」是福報的問題,給人一個更好的「緣」,讓他受教有,開創一個好的社會制度,這就是「善緣」。

許多人談到學生命不好、罪犯命不好、病患命不好。病患因沒有醫生緣而命不好,學生因沒有老師緣而命不好;罪犯則是沒有法官緣而命不好。中國人很達觀,總把「命」不好交給「緣」。「命」不好是因為「緣」不好嗎?台灣流行B型肝炎,命不好?生態污染、食物中含有許多防腐劑,命不好?再說,「緣」不好是從何說緣不好呢?從管理說「緣」不好──衛生署未負起責任。發生車禍「命不好」,是因為跟另一部車子相剋碰上了,大家有沒有想過是因為人們不遵守交通規則,交通管理制度不好呢?管理、制度不好,就是背後的「心」不盡責。

中國過去的傳統有無限愛心、有情義與理想,儒家幾千年來講的良知就是天理,「命」是有限的,但要經過修養,人生的修養過程就是把氣質的「命」漸漸減低,凸顯天理良知。人間的「緣」是透過外王、透過政治,所以中國的政治叫「外王政治」,幾千年來考科舉、治國、平天下,因為人間的不公正要靠外王來讓它公正,讓天生不平等因修養而得到平等。經過修養、教育可變化氣質,好的政治當然有好報,所以一定需要好人出來做官、出來競選。

易經說:人在天地之間,人的吉凶是透過天地來決定。今天我們知道自然天地的現象,已由自然科學給了我們答案,科學就是在不可知中透過觀察、統計而可知,還須預測未來才是科學的精神。要聽天由命,但更要「知命」,而且是科學的「知」。「緣」會不定,而社會科學定,法治定、經建定,有結構、有制度可以定。人活在人間社會中,活在自然天地中,是可知的──可以科學做精確的預測。但今天太科學化了,我們認為科學可征服自然,可定住人間,而遺忘了人心,正好背道而馳。科學主義只相信科學,卻失落了最重要的「心」,「心」可以讓不平等變平等,不公正的變公正,人生而不平等,透過修養可以平等的關愛天下萬物。老師有愛心,他的學生就會平等,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再說人生,「生」的第一個意義是父母「生」兒女,天地「生」萬物。人「生」人生,我們講的「生」是第二個意義,是透過父母來教育孩子,老師來教育學生,聖人來教育百姓,這才是第二個意義的「生」,並不是光生下孩子,而是讓他變成有用的人,這個「生」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所關懷的人生問題都是指後者的意思,所以說生小孩很容易,但是教養他卻很難。第二個層次的「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人」是有價值的「生」,通過教育、學術、思想、宗教,通過文學藝術及人文的各種修養而「生」,人天生是有命的,但是可以讓命生起來叫「生命」,如果沒有去「生」,「命」就是死的,算命有什麼用呢?死在哪個地方?他可以算出你天生怎麼樣嗎?天生如何又有何用呢?假定你沒有一顆「心」,不是個有心人、有情人的話,不能生發「命」的力量,生發命的力量在心靈裏,在情意的理想中,叫「生」命、叫人「生」。這並不是泛泛的「生」,何謂人生呢?人活下去就是了,有些人活下去是無可奈何的,多少人不想活了,所以要「生」,不斷的「生」,去生生不已。天地之大德曰「生」,儒家講的「生」就是有價值的創造。科學只能研究已經有的現象,不管它是通過觀察實驗或問卷調查,統計出一個數字出來,便叫做「科學」。何謂「心」?何謂「生」呢?就是沒有的讓他變成有,一個學生從過去到現在都不用功,你認為他一定考不上或考不通過,但當他的「心」一發動,晚上開夜車,明天就考了九十幾分,依據統計、依據觀察實驗,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學生不可能考得好,但是只要媽媽、老師好好地跟他談話,陪他、喚醒他的「心」與他的價值感,呼喚他的方向感,明天他即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開始走向新的人生、創造新的人生觀,這就叫做生發、創造。

人生之可貴就是能像上帝一樣的「生」,上帝的「生」即是無中生有,科學只能夠在「有」中解釋,以已有的歸納來解釋,為什麼會如此呢?用科學的方法來調查、統計,但有的束西是永遠不能調查統計,永遠無法解釋的,就是人的愛心。我們的情意與理想可以扭轉人生的命運,可以穩定人間的緣會,「命」是有的,「緣」是有的,問題是命中有沒有「生」呢?「緣」中有「生」叫「生緣」,生命還要「生緣」,算命者可以讓我們的命「生」起來嗎?所謂「姻緣一線牽」,那就叫做有緣嗎?有緣就能相見嗎?有緣就能相依為命成為夫婦嗎?假定不「生發」,此後幾十年兩人便是相剋、相反的緣,多少人杷本來美好的「緣」都自己破壞了,為什麼呢?「生」缺乏生發的力量,「命」就變成僵化的命,「緣」便成為沒有意義的緣,像下棋一樣,互相杷對方將死了。所以會下棋的人是永遠不死的,他總是下在活的地方、讓雙方都存活;若杷對方將死,那盤棋就下壞了。

我們每個人都在下棋,棋落在相生的位置,彼此便不會相剋,棋落在相成的位置,彼此便能交感,人生就如棋局,應該讓它生動活潑,讓它「生」起來,我們人類有命限有緣會,但人心可讓「命」生起,讓「緣」升起,叫「生命」、「生緣」。科學家、科學主義不能肯定人心創造的力量,而中國幾千年來的哲學思想卻說,「心」是可以創造的。所以在「命中生」、在「緣中生」。我並不反對算命,了解自己的緣是很好的,不反對面對「緣」,能知道緣會的漂泊不定也是很好的。沒有人不是活在形軀之中的,我們總是從一個「物」裏出來── 一個形驅出來,這都是有「氣命」沒有人不活在人間,所以總是有人間的緣會。「氣命」是有限的,而「緣會」是複雜的,不管它多麼有限、多麼複雜,只要我們有一顆無限的、單純的心,便可以讓有限變成無限,讓複雜變戚為單純,感情也可以單純的。有限的形軀可以表現無限的理想及無限的情意。關鍵何在呢?關鍵就在於我們生發的「心」,我一開始即提到人生像飄零的落葉,人生也像一隻鳥,承載著人生的艱苦跟悲愁,人間的艱苦與悲愁,一半是從「命」來,一半從「緣」來,人生的飄零是「命」,不知飄落何處則是「緣」。

例如,有人說:他的天資不在那方面,反正他看「文字學」就像天書一樣,所以每次要考「文字學」,他就寫幾百張的小抄,放在全身的四個口袋中,一到考試時,一張張拿出來卻對不到,每對一張即丟掉一張然後再罵一句三字經,其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不可理解,他若把用在寫小抄的時間,好好利用來讀「文字學」,它哪裡會成為天書呢?假定看不懂的地方,還可以請教同學,那他就可以告訴你啦,你們可以有善緣、有心。有善緣、有心就有「好命」,但是他卻拒絕了,我們還等得到「緣」來相會嗎?如果把人們最重要的情意與理想都取消的話,那麼我們就連人生都失去意義了。失去了「心」,就失去了人,哪裡還有「生」呢?「生」從「心」上來,人們的心田要去種植愛的樹木,讓它開花結果。人們若知道「緣」跟「命」的關係,知道它的限制,知道它的錯綜複雜,我們就不會動搖原來的心了,講「緣與命」的意思是「命」本來是有限的、「緣」本來是複雜的,所以人生的不如意本來就是如此,不要懷疑,不要有那麼大的挫折感,大家要保持我們永遠不變壞的愛心與理想,情意與理想,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說「緣」與「命」並不是勸大家去好好算命,請大家等待一個「緣」來,而是說儘管「有命」「有緣」,還要通過我們的心去生發命,去生發緣。儘管命是有限的,緣是錯綜複雜的,但只要我心常在,人類的希望就在我們的心中,中國的希望就在我們的心上,上帝的希望也在我們的心裏。人生的行程最重要是在我們永遠不壞的「心」,叫做「金剛不壞」。世界是生住異滅的,人生是生老病死的,人天生有「命」,人間有「緣」,既有限又複雜,但「心」卻永遠相同的。千古一心,此心同、此理同,不管是東海、西海,不管是古代、現代,此心同,此理同,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命」的,勇敢地去承受吧!人們是有緣的,但是以什麼來承受?來通過呢?以我們的「心」,心靈就好像上帝一樣,它是無限的,不要懷疑自己的心靈,不管受多大的苦痛、災雞,總是會承擔過來的,儘管我們承載、背負著人類的艱苦與悲愁,但我們仍然是有力量承受、有力量通過的,只要大家有「心」就可以「知命」,通過知命而有「善緣」,反過來,通過善緣也可以扭轉我們的命,關鍵就在生發它的心。今天的科學如此進步,通過自然科學,「命」可以了解,通過社會科學,「緣」也可以穩住。

聽眾問:「緣與命」那本書中提到「緣」要定得住,如何才能隨心所欲地定得住呢?

答:我要強調的就是「修養」,不是說要用「命」來定住「緣」,要由我來運轉「命」嗎?但是許多人做不到,所以請問動力、動源何在呢?意思是說本來有「心」,但是它落在「命」中,在「緣」的流轉中漸漸不見了,如今就是如何讓原來的「心」再顯發出來,儘管在緣會中,在命限中,「心」還是在原來那個地方,這樣的話就可以定得住,就可以去開發,但這樣的心如何讓它凸顯出來呢?──就是靠修養。

不管婚姻或事業,假定一生都美好的話,只有心存感激,感激是靠一生的修養來的,所以福報從德行而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道理就在此。福報是通過德行、通過修養而來的,倘若沒有心,只有命限與緣會,人生就會處在不定中,在複雜牽連中失落而不見。所以要定得住就是要靠修養。要如何修養呢?好好想儒家的那句話:「克己復禮為仁」。存天理去人欲,不要以為那是教條啊!道家說:「致虛極,守靜篤,復歸於嬰兒。」大家要好好想,不要生氣,當對人不諒解時,想想看人是有命的,人間緣會是複雜的,這樣才能以心對心、真實對真實、美好對美好。人的婚姻好不好、感情好不好,就是永遠讓雙方的「好」互相吸引,互相激盪,讓孩子在雙方的好中成長,別讓孩子在我們的不好中成長。老師與老師之間亦同,因為學生經常會在老師的不好中成長,而未能在老師的好中成長,這會變成相剋而不是相生,只是相反而沒有相成。

聽眾問:有人凡事都說命定或無緣,是否過於消極呢?

答:中國人說:「通權達變。」儒家講「義」──仁義的義,「義」是容許變動的叫「權變」,當我們覺得事情不順利時,就開始反省是不是我們的位置站錯了,或是講話的時機不對,十分鐘之後再講好不好呢?大家不要站在一個自以為是的位置來講話,而是用體貼的心情,你痛苦,我陪你痛苦:一開始若講話的語氣便是站在彼此相剋的位置,試問你能心安嗎?你同情他嗎?你寬容他嗎?你給他機會嗎?有沒有呢?有的話就是對!沒有的話就不對!我們也有軟弱、孤獨的時候,那時他站在我的身邊嗎?我站在他的身邊嗎?這就是時機對不對,位置對不對的問題了,所以無法給一定的答案,要你自己用心去想、去體會、去體貼、去擔當了。

佛家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多美好!心如明鏡台,大家杷人間的污染塵垢忘了吧!佛家說「緣起性空」、人間都是因「緣」而起,因緣和合而起的,人間這麼複雜,所謂的不好不是真的不好,所謂的好亦不是真正的好,大家放開心胸一點,承受自己的「命」、通過人間的「緣」,才能保住我們真常不壞的心。

    avatar-img
    2會員
    110內容數
    希望能將善知識加以彙整, 舉凡慈心善行義舉, 生活新知, 勵志怡情詩文, 願有助善知識流通而廣為人知, 互勉見賢思齊, 希冀有助益於捨妄施福濟祥和, 迎向人間好願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l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k4grb.html [現象觀察] [人生省思] 《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云:「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這放諸於現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m8a2lq.html [時勢省思] 十年後的你,會不會患上歷史「健忘症」?歷史是什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梁啓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克羅
    http://www.gayamagazine.org/article/detail/3286 [生命意境學] [禪門省思] 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先前
    https://issuu.com/chensanli/docs/_4_ (200606)杜牧意氣說於興寄及風骨之承繼與轉發 提要 杜牧為晚唐重要詩人,與李商隱並稱「詩壇雙璧小李杜」。杜牧為人俠骨柔情,有以兵學天才挽救國家頹勢的宏願;又重視情緣,尤其照顧手足不遺餘力, 這些人格特質──柔情映意
    陳三立及其散文研究 https://hdl.handle.net/11296/fvsu9v 陳三立(1853-1937年),江西義寧人,是一位見證近代過渡歷程、深具代表性的知識份子,他將一生所觀所感寄託於詩文中,有令人感動之處。吳宓認為義寧陳氏在近代學術文化界中佔有重要地位──「握世運之樞軸
    湖南新政(1895-1898)與近代中國政治文化 https://hdl.handle.net/11296/hkp22q 羅皓星(2008)本論文將重新探討湖南新政的實際成效與其形象的塑造過程。在現今的學界中,對湖南新政的認識受限於維新人士的觀點。因而對湖南新政之認識,往往停留在「新舊之爭」上。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k4grb.html [現象觀察] [人生省思] 《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云:「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這放諸於現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m8a2lq.html [時勢省思] 十年後的你,會不會患上歷史「健忘症」?歷史是什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梁啓超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克羅
    http://www.gayamagazine.org/article/detail/3286 [生命意境學] [禪門省思] 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先前
    https://issuu.com/chensanli/docs/_4_ (200606)杜牧意氣說於興寄及風骨之承繼與轉發 提要 杜牧為晚唐重要詩人,與李商隱並稱「詩壇雙璧小李杜」。杜牧為人俠骨柔情,有以兵學天才挽救國家頹勢的宏願;又重視情緣,尤其照顧手足不遺餘力, 這些人格特質──柔情映意
    陳三立及其散文研究 https://hdl.handle.net/11296/fvsu9v 陳三立(1853-1937年),江西義寧人,是一位見證近代過渡歷程、深具代表性的知識份子,他將一生所觀所感寄託於詩文中,有令人感動之處。吳宓認為義寧陳氏在近代學術文化界中佔有重要地位──「握世運之樞軸
    湖南新政(1895-1898)與近代中國政治文化 https://hdl.handle.net/11296/hkp22q 羅皓星(2008)本論文將重新探討湖南新政的實際成效與其形象的塑造過程。在現今的學界中,對湖南新政的認識受限於維新人士的觀點。因而對湖南新政之認識,往往停留在「新舊之爭」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廣義而言,業障、壽命是否到了盡頭,分了四種:「業盡壽未盡、壽盡業未盡、業盡壽亦盡、業壽皆未盡。」無論是否已盡,我們投生為人,在人世間,是要來受業報、受苦磨的。若心氣很高,覺得自己有錢有名望、社會地位高、身體很健康,會容易變為狂妄,忘記自己是要來懺悔還債的人。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廣義而言,業障、壽命是否到了盡頭,分了四種:「業盡壽未盡、壽盡業未盡、業盡壽亦盡、業壽皆未盡。」無論是否已盡,我們投生為人,在人世間,是要來受業報、受苦磨的。若心氣很高,覺得自己有錢有名望、社會地位高、身體很健康,會容易變為狂妄,忘記自己是要來懺悔還債的人。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