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不能贏的辯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只能說動作犯罪電影實在讓我哈欠連連。

只能說動作犯罪電影實在讓我哈欠連連。

看完這本史蒂夫卡瓦納所寫〈艾迪弗琳系列〉的第一本《不能贏的辯護》後,我突然很似記憶猶新地、理所當然地想起了一本叫《朝聖者》的磚頭書,兩書有著同樣冗長的篇幅,還有捍衛任務裡基努李維飾演的那個怎麼摔都摔不死的角色。當然啦!在《朝聖者》裡那個飛天遁地的超級間諜,跟這本彷彿《贖罪奏鳴曲》邪惡雙面的律師與反派鬥智的情況完全沾不上邊,而我會有相關的聯想,不外乎是在看一本與懸疑無關,卻滿是拳打腳踢飛車追逐描述的套路式的動作小說。

raw-image

我本來看到網路上一致好評,所以痛下決心要掃掉這個具有大四喜篇幅的系列作品,在我看完這本第一部曲之後,卻對網路上的好評頗有反面想法。我對於這個角色的設定完全沒有任何意見,甚至一度有些崇拜與期待,舉凡具有邪惡靈魂的律師是社會的常態,但在真實劇情上可以狂妄地連結法官、黑道來以暴制暴,那就可能是有些讓我心嚮往之。

老大要你死,是不會在乎你是怎麼死的,捅死、掐死、溺死,隨便你!這是一塊錢盧布,你懂了嗎?

老大要你死,是不會在乎你是怎麼死的,捅死、掐死、溺死,隨便你!這是一塊錢盧布,你懂了嗎?

但是,我覺得在形塑這個主角角色的時候,那種壞到底的味道又不如《下流正義》裡那位開著林肯汽車的主角那般(我覺得作者很想模仿),而添加的角色生涯敘述篇章過多,導致我急著想要躍進(艾西莫夫症候群)的情況又被拖拖拉拉到感到不耐,而且加上譯者在這個故事上的表現略顯急就章,許多照著字面的快譯通的敘述,真是讓人看得搖頭如三太子起乩,這些情況編輯責任與發行良心都該打三十大板了。

雖然在整體的表現上懸疑度不足,但是總有人喜歡看這種刻意緊張兮兮地交戰場面,只是呀!如果要憑藉著文字描述就想把場面生動化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哪怕作者在這個部分卯足了全力也不足以彌補這是個平鋪直述、毫無意外的動作小說的敗筆,儘管主角在緊急情況下的急中生智頗為精彩,整體來講仍是看得我哈欠連連,簡單來講,就是一本緊張有餘,卻沒有新意的尋常套路小說而已。

衛斯理表示:我自小受過正經八百的中國武術訓練…….

衛斯理表示:我自小受過正經八百的中國武術訓練…….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熱帶往事
6會員
166內容數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亞熱帶往事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Thumbnail
2025/04/01
我突然像是霍桑在這本書的兜兜轉轉之後,集合眾人於一堂時分別點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動機跟手法,對於行兇可能性的描述,而現實生活,我當然不可能集合眾人來一個統一宣布我發現的一個粗糙相處之下,那個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我在多年前的直覺一直告訴我該如此這般地提防,現在相處了八個月之後,嗯,四月份果然是我的分手季節
Thumbnail
2025/03/20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Thumbnail
2025/03/20
可能是因為上一集《刀鋒之先》實在讓我覺得太好看的關係,這一集《到墳場的車票》只有在馬修史卡德心理驚悚的部分,讓我覺得勞倫斯創作上有些不同的點子,其他人物之間的對話、馬修史卡德心裡的呢喃、紐約街頭人
Thumbnail
2025/03/16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
Thumbnail
2025/03/16
曾經我們在家規裡定有一個共識,如果誰犯了以下某某某(包括吃完飯不擦嘴,油膩膩出門被人恥笑!)就要罰看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爛電影的一個戒律,關於這個我們有共識的罰則,確實讓我們三個人老老實實地走在炙熱的曼谷街頭好一陣子規矩的像隻小雞一樣,是的,這齣電影就是讓我們對人生感到了無生趣的《最後的女孩》,嗯,也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完這本史蒂夫卡瓦納所寫〈艾迪弗琳系列〉的第一本《不能贏的辯護》後,我突然很似記憶猶新地、理所當然地想起了一本叫《朝聖者》的磚頭書,兩書有著同樣冗長的篇幅,還有捍衛任務裡基努李維飾演的那個怎麼摔都摔不死的角色。當然啦!在《朝聖者》裡那個飛天遁地的超級間諜,跟這本彷彿《贖罪奏鳴曲》邪惡雙面的律師與反派
Thumbnail
看完這本史蒂夫卡瓦納所寫〈艾迪弗琳系列〉的第一本《不能贏的辯護》後,我突然很似記憶猶新地、理所當然地想起了一本叫《朝聖者》的磚頭書,兩書有著同樣冗長的篇幅,還有捍衛任務裡基努李維飾演的那個怎麼摔都摔不死的角色。當然啦!在《朝聖者》裡那個飛天遁地的超級間諜,跟這本彷彿《贖罪奏鳴曲》邪惡雙面的律師與反派
Thumbnail
馬丁.史柯西斯近期因不斷抨擊商業電影遭到炎上,由於駁斥漫威電影與主題樂園大同小異,再痛批IP續集與流水生產根本毫無價值,惹了自己一身腥。許多觀眾就藉此反問,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或是需要哪些要素,才符合他眼中所謂的電影藝術(cinema)?我想《花月殺手》就是他給出的答案。
Thumbnail
馬丁.史柯西斯近期因不斷抨擊商業電影遭到炎上,由於駁斥漫威電影與主題樂園大同小異,再痛批IP續集與流水生產根本毫無價值,惹了自己一身腥。許多觀眾就藉此反問,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或是需要哪些要素,才符合他眼中所謂的電影藝術(cinema)?我想《花月殺手》就是他給出的答案。
Thumbnail
作為殺人犯的辯護律師,心中存在對真相的懷疑,卻更害怕看不清事實的樣子,唯一信仰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守職業道德,不對金錢屈服;作為孩子的爸爸,對女兒的愛毋需多言,卻總擔心自己不是稱職的父親,因為工作而忽略家庭,努力扮演好每個崗位的角色,但生活不僅如此……。 成為律師的初衷,來自記憶裡父親的身
Thumbnail
作為殺人犯的辯護律師,心中存在對真相的懷疑,卻更害怕看不清事實的樣子,唯一信仰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守職業道德,不對金錢屈服;作為孩子的爸爸,對女兒的愛毋需多言,卻總擔心自己不是稱職的父親,因為工作而忽略家庭,努力扮演好每個崗位的角色,但生活不僅如此……。 成為律師的初衷,來自記憶裡父親的身
Thumbnail
這次既然介紹了兩位我心目中《如果不是這個演員,便無法成就這部電影》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以及《布蘭登·費雪 (Brendan James Fraser)》。 當然,我們絕對不能錯過那位被眾人視為神秘人物的《基努·查爾斯·李維 》
Thumbnail
這次既然介紹了兩位我心目中《如果不是這個演員,便無法成就這部電影》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以及《布蘭登·費雪 (Brendan James Fraser)》。 當然,我們絕對不能錯過那位被眾人視為神秘人物的《基努·查爾斯·李維 》
Thumbnail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Thumbnail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Thumbnail
要怎麼做才是英雄?要怎麼做才不會跨越那條線而成為眾矢之的的私刑者?電影裡少了法律支援的愛德蒙孤身尋求正義,一路上從侵害他人隱私,接著更是殺害了兩位綁匪,雖然最後解救了他的寶貝兒子,並幫助警方找到歹徒,愛德蒙到頭來算是英雄還是罪犯呢?
Thumbnail
要怎麼做才是英雄?要怎麼做才不會跨越那條線而成為眾矢之的的私刑者?電影裡少了法律支援的愛德蒙孤身尋求正義,一路上從侵害他人隱私,接著更是殺害了兩位綁匪,雖然最後解救了他的寶貝兒子,並幫助警方找到歹徒,愛德蒙到頭來算是英雄還是罪犯呢?
Thumbnail
最後的決鬥,再次發揮雷利史考特的古裝戲實力,三個故事的敘事方式,不斷讓我想起像《告白》這電影。同一種事件,但可以因為不同人的觀點,而産生出完全不同世界的因果,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就像個平行世界一樣,別以為我們身體上雖然再經歷同一件事,但可以因為一個想法的不同,就千差萬別
Thumbnail
最後的決鬥,再次發揮雷利史考特的古裝戲實力,三個故事的敘事方式,不斷讓我想起像《告白》這電影。同一種事件,但可以因為不同人的觀點,而産生出完全不同世界的因果,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就像個平行世界一樣,別以為我們身體上雖然再經歷同一件事,但可以因為一個想法的不同,就千差萬別
Thumbnail
每年看一部伍迪艾倫的新作已經成了一種觀影習慣,但在《雨天。紐約》以及他性侵養女的醜聞之後,有可能會讓這習慣就此打住。
Thumbnail
每年看一部伍迪艾倫的新作已經成了一種觀影習慣,但在《雨天。紐約》以及他性侵養女的醜聞之後,有可能會讓這習慣就此打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