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友人一起到太魯閣燕子口旅遊,這裡也是錐麓古道的入口處,剛好看見許多人
正在辦理入山手續,聽說錐麓之美擁有國際級的景觀,壁立千仞驚險萬分的錐麓斷崖
是此生必遊的景點,但是因為太熱門了,據說入山申請往往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難怪將要進入古道管制大門的人,雀躍之情完全寫在臉上,進大門之後就是一條壯麗的錐麓吊橋,會恐高的我,光是看這條吊橋就讓我頭皮發麻,我斬釘截鐵的跟友人說,
這輩子我絕對不可能來走這條古道,遠聎吊橋上漸行漸遠的背影,回眸留下一抹豔羨的目光,有點不捨的踏上歸程
相隔一個多月後,我還是推開了這扇通往錐麓古道的大門,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不是嗎?這座吊橋遠觀跟身歷其境真的是不一樣的感受,不禁讓人放慢腳步,
緩緩地投入這片青山綠水之中,原本錐麓古道是從燕子口到慈母橋全長10.3公里,
目前只開放從燕子口到斷崖駐在所就需原路折返來回6.2公里,行走大約1.1K時就到達巴達岡駐在所,1914年「太魯閣戰爭」後、日人為了更方便管理原住民,於是開闢一條橫斷錐麓大斷崖的警備道路、就是如今的錐麓古道、巴達岡駐在所只是眾多駐在所中的一個、不過由於巴達岡駐在所、是來往新城與天祥的重要據點、所以這裡設有學校、招待所、俱樂部、衛生所,以及軍官俱樂部等遊憩空間算是非常繁榮、而這些繁榮的背後
卻是充滿壓榨與凌辱、與一百多年前的燈火輝煌相比、也許此時的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才是它最美的樣子。
繼續往前走、雖然單程3.1公里不算是很長的路、但由於一路都是不好走的上坡路、如果平常沒有在運動的人走起來還是具有挑戰性的、況且還有回程雖是一路下坡、難度並不比上坡還低、來到2.6k也就進入到最精華的路段大斷崖了、真的有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腳下的立霧溪就像一條緞帶一樣蜿蜒在峽谷中,還能看見山壁間的台八線公路
細小的環繞在山腰間、氣勢磅礴的景觀讓人為之動容、這一條路是日人強迫太魯閣族人,將原本約30公分寬的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原住民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端,垂降、開鑿,危險的工事讓太魯閣族人死傷無數、同樣艱辛的還有台八線的中橫公路,一樣有許多人殉職,他們有長春祠作為歸屬、那麼為開鑿錐麓古道而犧牲的勇士們又以何為家呢?我想在這崇山峻嶺間、在風中在雨中、都會是他們的家
在終點斷崖駐在所休息了好一陣子 、才踏上歸途、本來以為走大斷崖會是我最大的挑戰、沒想到登頂的上坡路、和返程的下坡、才是讓我吃盡苦頭的地方、還好因為有目標、為了到達目的地、吃點苦頭自然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