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得到太陽外感風邪時,會發熱、脈是沉細的,這種叫做「痙」,「為難治」,不容易治療,很危險。看到脈沉細,知道病在裡且裡寒很盛,這種人的臟腑功能都很差,能提供給身體的津液也很不足,血脈內的水很不夠,一但受到外感風邪的侵擾,就會產生高熱、壯熱。此時喝水也沒用,因為裡寒很盛,無法將水氣化利用,水一下去就從小便排掉了,尿尿都是透明的,高熱會進入腦部造成「腦膜炎」。
付費限定
2.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4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鮪魚肚的中醫經方世界 的其他內容
豬苓湯方(治療腎結石、膀胱結石)
澤瀉3~5、茯苓3、豬苓3、滑石3、阿膠一錢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 ,就是病在裡面的時候,了解致病的機轉,用正確的方式來去除致病的病因,這樣病才會
「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這就是傷寒論厥陰篇中所提到的「除中」現象,胃氣將絕之時,突然間又會吃很多東西,然後暴熱後又變冷,這是迴光返照,即將死亡的現象,就像燭火將滅時會瞬間暴光一下,然後就滅了。
胃氣的恢復,對於疾病患者而言,就像是生機的復甦,與脈搏重新出現一樣。脈搏突然出現者是
倪氏曰:心臟本身是很熱的臟,如果病人的症狀就是惡熱,這就好治療,反之如果心臟病人會惡寒,就是病了。肝,本身就是比較寒的臟,所以厥陰篇裡面肝臟最冷的,肝就惡寒,所惡的一定跟它的屬性是相同的,就可以治好。脾臟就是指濕,脾臟本來就是濕的臟,濕太盛了也不行。肺臟本來是燥的病,如果太燥了,肺臟也會受不了。
「夫病痼疾」,就是陳年的舊病,「加以卒病」,就是最近發生的新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治療的原則就是新病先醫,再醫舊疾。另外心為君主之官,心臟有問題的急症要先治,不然心臟停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補充:身體陰不足的表徵:嘴唇乾裂、舌苔厚、黃、膩,這是有濕有熱、津液不足,手掌掌心白,或
14.問曰: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問曰: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何謂也?」,當有表證與裡證同時出現時,應該要先就表還是救裡呢?「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裡」,當被醫師誤
13.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欬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裡,穀飥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
豬苓湯方(治療腎結石、膀胱結石)
澤瀉3~5、茯苓3、豬苓3、滑石3、阿膠一錢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 ,就是病在裡面的時候,了解致病的機轉,用正確的方式來去除致病的病因,這樣病才會
「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這就是傷寒論厥陰篇中所提到的「除中」現象,胃氣將絕之時,突然間又會吃很多東西,然後暴熱後又變冷,這是迴光返照,即將死亡的現象,就像燭火將滅時會瞬間暴光一下,然後就滅了。
胃氣的恢復,對於疾病患者而言,就像是生機的復甦,與脈搏重新出現一樣。脈搏突然出現者是
倪氏曰:心臟本身是很熱的臟,如果病人的症狀就是惡熱,這就好治療,反之如果心臟病人會惡寒,就是病了。肝,本身就是比較寒的臟,所以厥陰篇裡面肝臟最冷的,肝就惡寒,所惡的一定跟它的屬性是相同的,就可以治好。脾臟就是指濕,脾臟本來就是濕的臟,濕太盛了也不行。肺臟本來是燥的病,如果太燥了,肺臟也會受不了。
「夫病痼疾」,就是陳年的舊病,「加以卒病」,就是最近發生的新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治療的原則就是新病先醫,再醫舊疾。另外心為君主之官,心臟有問題的急症要先治,不然心臟停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補充:身體陰不足的表徵:嘴唇乾裂、舌苔厚、黃、膩,這是有濕有熱、津液不足,手掌掌心白,或
14.問曰: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問曰: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何謂也?」,當有表證與裡證同時出現時,應該要先就表還是救裡呢?「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裡」,當被醫師誤
13.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欬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裡,穀飥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