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界-疾風知勁草,蕭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

這是唐太宗李世民送給蕭瑀的詩句。

南北朝的核心,就是蕭姓。南四朝佔了兩家國姓,這大家都知道。重要的是,蕭梁對於上至北魏,下入隋唐的影響力。

簡單說,蕭梁就是這前後約兩百年,最標準的「漢式帝國」。

蕭瑀,是南梁朝昭明太子的曾孫。也是西梁正統皇室。給各位簡報一下,梁武帝蕭衍末年,國家發生重大變故,最終由陳霸先獲得大權,建立陳朝。但期間北朝,西魏的部份也趁機進攻,扶植了一個蕭氏政權,就是西梁。

西梁有純正血統的天子,有正統的禮器,也有正統的大臣,正統的典章制度。除了土地人民士兵跟地方豪強,西梁什麼都有。

結果就是不頂用。

後來,隋文帝楊堅就把西梁收回了。

這跟楊堅的漢化政策有莫大關係,其中也包括了讓當時仍為晉王的楊廣,娶西梁公主為正妃。

當時,蕭瑀就跟著姊姊,一起「嫁」到長安去。

他不是太子,沒有繼承權,到了長安除用功讀書,也對佛教很感興趣。

「好釋氏,常修梵行,每與沙門難及苦空,必詣微旨。」

還不到二十歲,蕭瑀就已經是長安為人稱道的學者。楊廣成為太子時,更提拔蕭瑀為太子右千牛。意思是,蕭瑀比李淵更得楊廣親信。

隋煬帝登基,蕭瑀更遷尚衣奉御,檢校左翊衛鷹揚郎將。奉御是官名,尚衣是部門,為殿內省六局之一。五品那麼大的官。

殿內本來只是局,負責皇帝食衣住行醫藥等事,也有基本的侍衛編制。楊廣一口氣把這局提高到省,表面上就是他要好好享受享受,不受制衡的意思。

蕭瑀坐上這個位置,又兼管禁軍一支,姊姊更晉升為皇后,整個就是人生勝利組。

然後突然就生病了。

蕭瑀跟家人說,他不要看醫生,如果老天要讓他活下來,他想要辭職去當隱士。於是就被皇后姐姐臭了一頓,把病養好,繼續努力去當官。

只是姐姐努力幫他找機會,他就越是故意搞砸,違背隋煬帝的意思在辦事。慢慢下來,雖然位居機要,蕭瑀也算不上是個紅人。

就這樣可有可無,到了大業十一年,蕭瑀的命運,開始跟革命軍連結在一起。

八月,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部隊包圍。就神君唐太宗李世民本紀說,那是靠著李世民的計謀突圍。

事實上,當時蕭瑀就跟隋煬帝說,始畢可汗來攻打雁門之事,義成公主未必知情。以草原民族的習俗,可汗的正妻可賀敦也有兵馬之權。義成公主本身並非楊廣的姊妹,她一定知道,如果沒了楊廣這個後盾,只怕她自己也性命地位難保。

不如派人通知義成公主,要她來想辦法。

正計是這樣,但身為經常違逆隋煬帝的人,蕭瑀還有話說。

「臣聽聞皇上仍有意再征遼東,是以軍心不穩。有請皇上下詔,今後不再東征,專以突厥為敵,必能上下一心,破此困境!」

後來,義成公主果然派人通知始畢可汗,北方告急,要他趕緊回家。

但楊廣卻決定翻臉不認帳,「突厥根本威脅不到我們,但蕭瑀卻要士兵們視突厥為唯一大敵,所以才造成這次反亂。追根究柢,就是蕭瑀的錯!」

於是,蕭瑀被外放為河池郡守。鎮守隴山東側。

早在大業九年,隴西便已不穩,蕭瑀到時,更有上萬山賊肆虐。

蕭瑀知道,地方賊寇張狂,皆是與世族有所勾結。當下裝作無計可施,私下招募了勇士,設下埋伏,大破賊兵。戰利所得,一切論功行賞,還利於民。

這樣一來,河池郡世族知道郡守厲害,百姓更願效死力,大家便在大業末年的混亂中,穩穩的守了下來。西秦霸王薛舉起事,初時亦難越河池一步。

等到李淵入京,就寫信來招降了蕭瑀跟河池郡。

三小?

其實,蕭瑀除了蕭梁皇室身分,在這群雄割據的時代,他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關係鏈。

「瑀既獨孤氏之婿,與語呼之為蕭郎。」

獨孤信當年崛起時,軍中皆稱其「獨孤郎」。大隋朝一半的軍事派系,幾乎都是獨孤郎當年的下屬,更不要說獨孤家後人仍在。

李淵稱蕭瑀為「蕭郎」的意思,應該是指隴山東西的獨孤系統,皆奉蕭瑀為尊。

久沒提怕忘,李淵的祖上,同樣是獨孤系出身。也就是在關隴世族,與獨孤信相關的人士中,只怕蕭郎的地位,還要在皇帝李淵跟獨孤家直傳弟子之上。

這些不太中國的設定就得一直提:對於草原民族來說,如果兒子沒娶媽媽,那麼女婿的繼承地位其實是比較高的。即使遼東朝鮮那邊,原始也是這個套路,從他們的神話就可以得知。

嫁女兒給你,就是要把家產給你的意思。若是想深一層,你會發現中國一些傳說中也有這樣的涵義在。

蕭郎的地位有多高呢?

當時李淵每次聽政,一定會給蕭郎一個床位。意義上應該類似漢朝的「獨坐」,也就是高於群臣,僅下天子。

國典朝儀,皆由蕭瑀負責。蕭與只是隨口說一些建議,李淵也必然採用,甚至常常說你的建議太棒了應該要賞金子。

巴結之意,躍然紙上。

我當初真的沒讀懂,這次懂了。蕭瑀傳除了這個獨孤系大單于(誤)的身分,更重要的另一件事。

「太宗為右元帥,攻洛陽,以瑀為府司馬。」
「太宗臨雍州牧,以瑀為州都督。」

支持李世民才應該當太子的關隴貴族首領,正是蕭瑀。甚至整個政務機構,李淵當時是不太能使用的。

「高祖常有敕而中書不時宣行。」

有命令,但中書省都會拖延。

李淵當然很生氣,蕭瑀卻出來說:「以前楊廣的命令,常常會後面一道又跟前面那道牴觸。所以我每次收到您的敕命,都會審核再三,確定跟之前的命令沒有衝突,才敢放行。就是這樣才拖延了時間。」

溫馨提示,本傳只寫蕭瑀擔任內史令,不過李淵就是把內史改中書,中書令就由蕭瑀跟封倫兩人擔任。

聽到蕭郎這樣說,李淵也只能像個孫子一樣:「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憂?

能夠直接打臉天子,說怕你的命令顛三倒四,我看過才算數。天子還要一副「有你真好」的樣子,這種權臣可不多見啊。

基於大單于的身分……覺得滿好用是因為,蕭瑀不是單獨一個世族的首領,真的比較像各部落推舉出來的話事人。

蕭瑀的行事非常講究公正、合法,但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真正的公平,李世民走這個路線也是被李淵的妃子數落,蕭瑀在時議上也多少會受人批評。

本來問題不大,但可惜的是,他的搭檔是隋唐風向雞:封倫。而且還是他自己推薦給李淵的。

封倫真的是不世出的奇才,既善八面玲瓏,整個朝廷高層也要到他死後才發現他是這樣一個賤人,韋爵爺怕都比不上了。

然後先容我打一下自己的臉,我本以為封倫親近李世民,是因為從太原世族那邊得到什麼消息。蕭瑀傳翻開就知道不用了,封倫就是從蕭瑀身上得知,獨孤系統正在養成李世民。

所以,在李淵時代,封倫的動作主要是在李淵父子三人中找尋最有利的立足點。等到李世民登基?跟蕭瑀分列左右宰相的賤人,就開始出手了。

封倫常常跟蕭瑀討論好了上奏的國策,到李世民面前就變了卦,讓蕭瑀無所適從。加上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加入了國事團隊,自然而然就覺得,封老爺子比較清楚明白事理,大家漸漸的抱成了團。

蕭瑀養了李世民這麼多年,養成了皇帝結果自己被架空?當然覺得不爽,就上了「封事」給李世民。

這個也可以望文生義,封事就是密封的奏摺,除了皇上以外沒人可以看。

但真的沒人嗎?

《舊唐書》記錄,李世民拿到的,是一封「辭旨寥落」的奏摺,我會翻譯成「不知所云」。

李世民唯一看懂的,就是蕭瑀想找房杜麻煩,一怒之下便廢了蕭瑀的宰相,要他回家冷靜冷靜。

先劇透一下,後來封倫死了,蕭瑀在朝堂上跟房玄齡他們討論國政,那是一個辯才無礙,沒一個人是蕭瑀的對手。多少有誇飾,但講白了就是暗示,蕭瑀的封事,肯定被封倫動了手腳。

李世民即位以後,蕭瑀是三廢三立。這第一次,發生在武德九年,都還沒改年號呢。

年還沒過,李世民就趕忙又公布功績打賞,並且邀蕭瑀復職。最重要的是,在貞觀元年三月,給蕭瑀加了「太子少師」的職務。

李世民再怎樣都不會不知道,當年就是蕭瑀的力挺,才讓他走上帝皇的寶座。

「武德六年以後,太上皇有廢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當此日,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此人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臣也。」

今天立蕭瑀為太子少師,明顯就是要借重蕭瑀的名聲地位,讓立太子一事能順利進行。

李世民是在前一年十月立太子李承乾的,這會有甚麼問題嗎?八歲的長子,難道還有別的合適人選?

還真的有。

李世民的三子,吳王李恪。

當哥哥李承乾兩歲被封恆山王時,李恪就封蜀王加益州大都督了。

這個時間有些混亂記錄,李淵的紀年是寫李恪封長沙王,但李恪本傳並無此事。不過由於同年,李世民受封益州行臺,所以李恪封蜀王加益州大都督顯得不合常理,多認為此處漏字,應為武德三年封長沙王,貞觀二年封蜀王益州大都督。

說是兄弟,畢竟非同母所出,其實李承乾跟李恪是同年所生。

李恪的母親,是楊廣的女兒。這孩子常被李世民說像他,而後來長孫無忌也很討厭李恪……即使不考慮益州大都督的部分,同樣這他媽八歲的年紀,李恪當時絕對是李承乾之外的太子人選。

重點是,誰選。

李淵當年選了建成,是蕭瑀跟獨孤派系選李世民。貞觀元年的這個時候,必然也存在著反對黨。

單看會覺得,又是獨孤派搞事,大單于出來鎮壓也合情合理。但在蕭瑀任太子少師後的兩週內,李世民頒布了一個詔命。特別褒獎三個受過宮刑的人,不用限定只能當內侍,而是可以依才能正常任官。

讓我感動三十秒,原來漢唐之間,應該是閹割了不能當正常官,而不是閹割了才能當內侍官。

好,這個特別嘉獎令,上追到這三人的父親,北齊時的官員……整個陣仗就有些大了。要說有名也不特別有名,不過這個世族年代,抓一下出身就行。

博陵崔氏,鉅鹿郭氏,渤海封氏。

鉅鹿郭氏難說,但另外兩個都是喊水會結凍的。其中,封倫就是渤海封氏出身。

只是推測,或許蕭瑀的退位,以及立太子一事,馬上就讓李世民感受到,山東派的力量瞬間壓倒了山西派。這時候,侍中也是渤海高士廉喔。

朝廷,失去了平衡。

蕭瑀回歸後,李世民問他:「我如果希望子孫長久,社稷安穩,應該怎麼做?」

看起來很相關,對吧?

蕭瑀回答:「封建。」

他講很長啦但重點真的就這兩個字。

李世民覺得有道理,準備著手進行。結果三個月後,封倫過世,再兩個月,高士廉被貶。又過四個月,蕭瑀再次遭到免官。

這次,是跟陳叔達大吵一架,被判不敬之罪。李世民可沒偏袒,兩個一起免掉。

隔月,貞觀二年正月,李世民實行封建。

一如上面李恪的形狀,皇子們封為國王(之前是郡王),加大都督或州牧,就此形成唐代屹立不搖的四大都督府。

緊接著,展開殺戮的一年。

蕭瑀的第二次免官,持續到貞觀四年才回歸。跟高士廉有些類似,也是先去外面當了個都督才回來。

這樣就明白了,是好大一盤棋。留給貞觀第二說吧。

蕭瑀回來之後,鋒芒畢露,李世民雖然知道他言之成理,但多半不用。相對的,蕭瑀彈劾李世民愛臣房玄齡、魏徵等人,李世民也是壓下不問。蕭瑀很明白,自己成了窗邊族,索性辭去御史大夫的職位,專心輔佐太子,不問朝政。

不過高士廉篇就說過了,李世民只是在醞釀下一次的動作。

貞觀八年,蕭瑀被派任為河南道巡省大使。

一般人被閒置這麼久復用,多半會曲意迎上。但蕭老爺子依然故我,以最嚴厲的態度執法。

李世民一邊宣示自己明君大度原諒那些人,另一邊請蕭瑀重預政務,並且送上了那千古名句。

「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

同時告誡蕭瑀:「善惡太明,亦有時而失。

魏徵在一邊說明:「臣有逆眾以執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執節,明主恕之以勁。以前我聽過這樣的話,現在才知古人誠不欺我。蕭老爺子你要不是碰上了皇上,只怕早就被『喀擦』了。」

對,史書就是寫明了這樣。貞觀前十年,李世民就是在耍手段「駕馭群臣」。

蕭瑀一直活到貞觀二十一年,過世時七十四歲。

由於他的人生還會牽涉到第三階段的「貞觀太子之爭」,就暫且在這邊打住。

謝謝這位凌煙閣第九,名次李靖的功臣,讓我們回到貞觀第二,看看李世民的手段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2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李世民不停啟用新宰相,有人聽話不能幹,有人聽話又能幹,也有人不聽話,但是能幹。 宛如第二個魏徵的崔仁師,將會揭露更多。
Thumbnail
李世民不停啟用新宰相,有人聽話不能幹,有人聽話又能幹,也有人不聽話,但是能幹。 宛如第二個魏徵的崔仁師,將會揭露更多。
Thumbnail
「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李世民常常自己爆雷。 後人總說貞觀治世,但李世民卻告訴你,一整個就是動盪不安。還好有蕭瑀。他是誰?在唐初政治界的地位,能高得過房謀杜斷,魏徵長孫的人…… 唯有獨孤。
Thumbnail
「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李世民常常自己爆雷。 後人總說貞觀治世,但李世民卻告訴你,一整個就是動盪不安。還好有蕭瑀。他是誰?在唐初政治界的地位,能高得過房謀杜斷,魏徵長孫的人…… 唯有獨孤。
Thumbnail
杜如晦幫李世民規劃了戰爭,房玄齡為李世民寫了所有的奏摺。 房謀杜斷,架構出武德年間眾人眼中,英明神武的李世民。
Thumbnail
杜如晦幫李世民規劃了戰爭,房玄齡為李世民寫了所有的奏摺。 房謀杜斷,架構出武德年間眾人眼中,英明神武的李世民。
Thumbnail
卻說李元吉受命往山東應戰,但無意深入,只命史萬寶輔佐原鎮洛陽的李道玄出兵,自己則坐鎮洛陽指揮。 「當前敵軍動態未明,不過,劉黑闥肯定著意奪回樂壽。」李道玄如此認為。 樂壽是過去叛軍首都,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即使數度遭到攻陷,仍是維持舊觀。
Thumbnail
卻說李元吉受命往山東應戰,但無意深入,只命史萬寶輔佐原鎮洛陽的李道玄出兵,自己則坐鎮洛陽指揮。 「當前敵軍動態未明,不過,劉黑闥肯定著意奪回樂壽。」李道玄如此認為。 樂壽是過去叛軍首都,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即使數度遭到攻陷,仍是維持舊觀。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尉遲恭與李世民已對峙近月,始終僵持不下。 李世民渡過黃河後,一路猛進,取下太原河東交界處的柏壁後,便改以守勢不出。 尉遲恭假意放開防線,讓唐軍能夠前進絳縣援助裴寂,再從中伏擊。卻沒料到,裴寂居然獨自棄城逃跑,唐軍也並未出動。 僵局,卻將由身陷敵營的自己人來突破。
Thumbnail
尉遲恭與李世民已對峙近月,始終僵持不下。 李世民渡過黃河後,一路猛進,取下太原河東交界處的柏壁後,便改以守勢不出。 尉遲恭假意放開防線,讓唐軍能夠前進絳縣援助裴寂,再從中伏擊。卻沒料到,裴寂居然獨自棄城逃跑,唐軍也並未出動。 僵局,卻將由身陷敵營的自己人來突破。
Thumbnail
蕭瑀出身西梁皇室,自幼便是佛教子弟。日前由於關中爭霸屢建大功,為大唐李淵所重,今任內史令。 隨著大唐收復隴西巴蜀,更多佛門弟子認為,蕭瑀才是「平定天下」的希望。 但蕭瑀知道,自己在李唐中的地位,可說是無足輕重。 西方戰事已定,若不能再臨前線,這內史令的官職,只怕是去到了盡頭。甚至一旦有人更立戰功,以
Thumbnail
蕭瑀出身西梁皇室,自幼便是佛教子弟。日前由於關中爭霸屢建大功,為大唐李淵所重,今任內史令。 隨著大唐收復隴西巴蜀,更多佛門弟子認為,蕭瑀才是「平定天下」的希望。 但蕭瑀知道,自己在李唐中的地位,可說是無足輕重。 西方戰事已定,若不能再臨前線,這內史令的官職,只怕是去到了盡頭。甚至一旦有人更立戰功,以
Thumbnail
群英會聚旗下,終要與西秦霸王薛舉展開決戰之前,李世民卻遭到了刺殺。 這將會為李唐與西秦之間的鬥爭,帶來甚麼樣的變數? 加上沉寂已久,決定浮上檯面的道宗涉入。道宗英才李淳風,又會提出什麼樣的奇謀妙策來襄助李世民? (隋唐天下群英傳存稿用罄,休刊啦)
Thumbnail
群英會聚旗下,終要與西秦霸王薛舉展開決戰之前,李世民卻遭到了刺殺。 這將會為李唐與西秦之間的鬥爭,帶來甚麼樣的變數? 加上沉寂已久,決定浮上檯面的道宗涉入。道宗英才李淳風,又會提出什麼樣的奇謀妙策來襄助李世民? (隋唐天下群英傳存稿用罄,休刊啦)
Thumbnail
當河池太守蕭瑀入京受降之時,西秦霸王薛舉,發起了進攻。 時間如此巧妙,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有內賊走漏了消息。 但也無須追究。 重點是,該派誰迎擊。 照道理說,蕭瑀統率河池軍民,抵抗西秦數年,正是不二人選。但於情於法,都不可能讓新晉民部尚書帶兵出戰。 領軍元帥,卻是李世民。
Thumbnail
當河池太守蕭瑀入京受降之時,西秦霸王薛舉,發起了進攻。 時間如此巧妙,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有內賊走漏了消息。 但也無須追究。 重點是,該派誰迎擊。 照道理說,蕭瑀統率河池軍民,抵抗西秦數年,正是不二人選。但於情於法,都不可能讓新晉民部尚書帶兵出戰。 領軍元帥,卻是李世民。
Thumbnail
李世民很是吃驚。他沒有想到,劉文靜即使身在獄中,仍是一派淡然,侃侃而談。 「天下已然大亂,沒有商湯周武,劉邦劉秀這樣的英雄,是不能平定的。」 口中說的,更是反亂的言語。 只怕就像父親所估,劉文靜的背後,另有高人。 「依君所見,當今天下可有如此英雄?」
Thumbnail
李世民很是吃驚。他沒有想到,劉文靜即使身在獄中,仍是一派淡然,侃侃而談。 「天下已然大亂,沒有商湯周武,劉邦劉秀這樣的英雄,是不能平定的。」 口中說的,更是反亂的言語。 只怕就像父親所估,劉文靜的背後,另有高人。 「依君所見,當今天下可有如此英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