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埃因霍温設計學院(簡稱:DAE)可是「王的製造者」:Maarten Baas、Kiki van Eijk、Marcel Wanders 、Formafantasma 等等,讓這畢設在過去都能吸引業界圍觀,並企圖猜測下一代設計新星。然而,因疫情而退出米蘭設計周後,其展覽也就無形地凸顯出荷蘭(或説埃因霍温)設計周的重要性。尤其近期該學院還在今年中旬鬧出欲遷出埃因霍温的決定——最終並沒有,但未來校址還未定下來(詳情)——所以,今年的畢設或許是該學院在「轉型」前的歷史性記錄了。
畢設是測試設計新生在群展中的表現。今年的畢業生發現到,自己正處於日益自動化和行星化的系統中。身為設計師(和人類),他們該如何理解自己在這個複雜世界中的角色?展中每個案子都涉及到這個問題,主動探究的不僅是創造靜態物體,還包括設計共用經驗和協作調查,邀請積極參與。所以除了有傳統的展覽形式,不同的空間也被應用來進行多元化表現,如影片、表演、研討會等裝置,爲求能主張代理、轉變觀點和培養關係,以及最終極的「共生」。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形象和目錄設計乃受 Rhizomatic Archive (一個致力於保存網路藝術作品的線上空間)的啟發。其設計師 Susanna Tomassini 和 Pedro Lobo 就希望能強調展品之間的關聯性,並採用了非階層和基於網路的結構作聯係。
畢設展對於媒體而言,往往是後知後覺的。除了像《Wallpaper》年度報道外——靠的是集結了英國所有設計學院的畢設展覽 New Designers ——大部分媒體也都僅會在斯德哥爾摩的 Greenhouse 或米蘭的衛星展(SaloneSatellite)舉辦後才有所報導。相同地,DAE 畢設的特點之一,就是其頒發的三項獎項:Rene Smeets(亦即學院創辦人) 、MELKWEG 和 Gijs Bakker 獎項所選出的,可説是學士與碩士班的「最佳設計」。它們可以是前衛的原創設計、對社會有極大貢獻與衝擊、或有著激進且挑釁性的觀點。因此,值得讓人探究的是,這些贏得(或候選)的設計師們是否能靠得獎而在業界有略顯優勢的前景?但至少得獎者可獲得 2 千歐元獎金,並有可能獲得業界或學院的額外指導和教學。
今年的得獎設計為:Benze De Ream 的 The Blue Flower Syndrome、Lilou Angelrath 和 Réiltín O’Hagan 的 mnemotope magazine - (re)organising publishing,以及 Katharina Ammann 的 The Solar Share (Horizontal photobioreactor prototype)。其中後者的「太陽能配額」就以光合生物的內在太陽能價值視爲一種後增長經濟模型。它強調了太陽能可如何構成我們經濟和生態存在的基礎。透過螺旋藻來檢查和可視化太陽能的潛力,該設計的特色之一就是采用一個 1 平方公尺的螺旋藻農場作爲生產實驗室。
「地球每小時接收到的太陽能比世界一年所使用的電力還要多。」設計師說,而且當「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太陽能的利用和評估後,便有可能引發有關可再生能源、永續性和替代貨幣形式的對話。」
時間:10/19-10/27
地點:Microstad
更多訊息:DAE Graduatio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