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對那些騙子心生好奇,想知道他們究竟是怎麼成功欺騙人心的?
這些騙子們講述的故事往往能獲得大量資金支持,他們揭露的不僅是騙局的本質,也讓我們看到現代金錢制度中的深層問題。
雖然我們沒有打算做壞事,但或許這些人是因為看透了某些事實,才得以獲得如此巨大的「幫助」。我們也需要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能得到大家的協助。
騙局的迷人之處:從 Elizabeth Holmes 到 Anna Delvey
提到詐騙,我們可能會想到 Elizabeth Holmes 或 Anna Delvey 這樣的知名人物。Elizabeth Holmes 創立的 Theranos 公司,宣稱能通過一滴血就檢測出數百種健康指標,這個科技界的騙局最終因產品無法兌現而轟然倒塌。
然而她能夠成功騙取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並不單只是因為她的口才了得,而是因為她深諳如何利用社會對「成功」與「權威」的刻板印象。她周圍充滿了政府官員、風險投資家,以及大量高端媒體的報導,這些外在光環讓人對她產生了信任感。
這反映了我們社會中根深蒂固的問題—我們容易相信那些看起來有權有勢的人,而不是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這種偏見讓我們對於那些以「權威」自居的人不假思索地給予支持,卻忽略了他們背後的真實動機。
而 Anna Delvey,這位假扮成德國富家女的年輕女性,成功地進入了紐約的上流社會,並獲得了大量的財務支持。她通過打造自己「富裕」的外表,讓那些富人和機構對她深信不疑,甚至心甘情願提供她資金。這些看似聰明的投資者,竟然因為她看起來「富有」就選擇無條件相信。
這些案例揭示了一個事實:「看起來有錢的人」往往比那些真正需要資助的人更容易獲得資金。
在這個不公正的社會中,表象和表演往往勝過真實的需求。當我們被告知窮人因為「不擅理財」而貧窮時,我們應該反思,真正做出糟糕財務決策的人是誰?
有錢人往往也會犯錯,但他們有足夠的資源去承擔這些錯誤的後果。而窮人如果犯下同樣的錯誤,代價可能是毀滅性的。換句話說,有錢人能夠冒險並承擔失敗的代價,而窮人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有些「不得已」的背後的社會機制:從性別到種族的不平等
Margaret 和 Walter Keane 的故事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案例。Walter 靠著「大眼娃娃」系列畫作聲名大噪,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些畫作其實都是他妻子 Margaret 的創作。因為女性在藝術界不被重視,Margaret 不得不隱藏自己的身份,讓丈夫 Walter 來代替她出頭。這段歷史再次提醒我們,社會上的性別偏見常常會決定一個人是否能獲得應有的認可和財務支持。
這些故事揭示了社會中的性別和種族歧視,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詐騙。Margaret 隱藏身份創作,或是 Carlette Duffy 為了得到公平的房屋估價而隱藏自己的黑人身份,這些行為是因為社會的壓迫和歧視,並非出於自願想欺騙他人。這些例子讓我們看到,在不公正的社會中,許多人不得不做出這些看似「欺騙」的行為,實際上是對抗結構性不平等的一種手段。
這也讓羊羹聯想到日本漫畫家荒川弘,她在創作《鋼之鍊金術師》時,為了避免被性別偏見所影響,選擇以男性筆名呈現自己的作品。荒川弘的成功,不僅讓她在男性主導的漫畫界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顯示出女性創作者面對的挑戰和突破刻板印象的決心。這樣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即使在逆境中,女性也能用創意和努力打破性別偏見,達到藝術的頂峰。
這些例子還讓我們不禁想到許多其他被忽視的女性創作者。女性在許多領域中所面臨的挑戰,不僅限於藝術,還包括科學、商業等許多行業。這些行業中,女性的貢獻往往被低估甚至被無視。而在財務資源的分配上,女性創業者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投資,因為她們常常不被視為「可靠」的投資對象。
類似的事也發生在美國,Carlette Duffy 的故事則讓我們看到種族歧視是如何深植於我們的財務體系之中。
當她試圖為自己的房屋進行估價時,因為房屋中顯示出她黑人身份的物品而被低估。當她隱藏了這些特徵,並由一位白人朋友代為協助時,估價立即翻倍。這樣的現象不僅是針對個人的,更是一種針對整個社群的結構性壓迫,讓人們看清種族歧視的根深蒂固以及其如何影響財富的累積。
這些例子讓我們看到,金錢的獲得並非只是能力的體現,更往往是社會偏見和歧視的結果。當我們說一個人成功時,我們應該思考:這個成功究竟是基於實力,還是基於某些不公平的社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