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進場的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當開發出一套根據特定指標觸發的策略時,往往會陷入「如果能提前進場報酬率會不會更好」的迷思,又或是出現訊號後的價格太高,會猶豫「是不是應該延遲進場,等待更好守停損的價格」。

如果這是在策略開發階段發出的疑問,那確實是值得研究的議題,但若在策略上線執行階段才產生這個疑問,其實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自己還沒準備好執行策略,或是還沒搞清楚自己在執行的是什麼策略。


情境 1:標的開盤開太高能不能買

假設有一個策略訊號在上禮拜五(10/11)觸發,要求下周一(10/14)要進場買 4807 這檔股票:

raw-image

4807 日線圖

raw-image

10/14的走勢圖

10/11 觸發訊號當天的收盤價是 25.5 元,到了 10/14 開盤,直接跳空開高 7.2%,這時就會有人覺得開盤價太高了,想等回檔到5%以下再進場布局,結果往往股價會一去不回,反而錯過訊號進場機會。如果是夠強勢的股票,往往後面就不會再出現 10/14 開盤的價位了。

這造成的影響其實不單單是錯失一檔股票,還錯失了達成策略期望績效的可能性。

大部分的策略報酬都是多個輸輸贏贏的交易累積來的,開高是很常見的強勢股特徵(盤前大家都想追買,所以容易跳空開高),強勢股又往往是策略重要的績效來源,一旦因為不願意多承擔那一點點的風險,最後因為標的鎖漲停買不到或被迫買在更高價,長期下來對執行策略的期望報酬影響會是負面居多。


第二個理由是,如果認為開多高就不該買,就應該寫成策略進場條件下去回測看看,用過往數據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但太多人一開始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反而會選擇用自己主觀判斷進場方式來影響策略的執行。同理,像是「策略訊號觸發的第一天開盤鎖漲停買不到,第二天還該不該買」之類的問題,都應該透過回測手段解決,問別人通常是沒意義的,別人的策略可能可以追買,自己的策略可能追買這個動作長期下來是很虧的。

既然都要做量化交易了,這種能簡單量化的動作應該自己實做看看,而不是拿去隨機問一個一定比自己更不熟自己策略的陌生人。


情境 2:好還要更好,買在訊號前能不能賺更多?

raw-image

改用5分K來看可能的買點

假如訊號的觸發條件夠明確,在前一天13:25-13:30收盤前就能猜到當晚高機率會觸發隔天買進的訊號,那有沒有機會在尾盤集合競價階段直接下單委託「漲停價」去買,讓自己拿到更好的成本價呢?


當然可以,但大部分時間裡不太容易做到。


實際上會發生的劇本不會只有一種,尾盤集合競價也有可能搓出一個預期之外的價格,隔天也不一定只會開高;如果策略需要參考盤後才更新的數據(例如籌碼),更是無法100%肯定一定會觸發訊號。這種提前進場的行為,其實是策略的不穩定因子,甚至有可能讓策略長期表現產生巨大誤差。

另一個常見情境是日K頻率的「均線黃金交叉」策略,常有人會想在快發生黃金交叉之前就先進場,這個也是策略的不穩定因子。


如果真的能找到提前確認的方法,就應該直接寫在策略的進場條件裡,再去跑回測看看結果,回測成績若是比原策略好,才有可能是真的找到優化進場的方法。只不過大部分的時候,原本策略是做什麼頻率,就用什麼頻率的數據去找進出場方法就好,過分執著於「跑大頻率策略卻想著用小頻率進場偷成本」的做法,只會花費大量時間在做類似參數最佳化的行為,實際上卻對策略長期的報酬與風險沒有特別顯著的影響。

等到收K之後才進行訊號判斷,才是100%符合策略預期的做法。任何在收K前預先進行的計算,都存在被假訊號欺騙的可能。


情境 3:當天鎖漲停買不到,隔天該不該買?

這個情境有點綜合前 2 個情境,同時存在「未能確實執行策略」和「不能如回測買在指定時間」的問題,但處理方法應該是一樣的。

先修改策略,實際回測兩種情況看看。第一種是原始策略出訊號後隔天如果開盤漲停,就默認錯過該筆交易,看看這樣的回測結果表現如何;第二種則是出訊號後隔天開盤漲停,改到第二天再買,看看回測結果變怎麼樣,績效好的話再去細分第二天如果漲停就跳過訊號和第二天也漲停就改成第三天買進的方式,看看是不是一定要買到才是對策略最好的處理方法。


如果目前還有這些策略進場的迷思,追根究柢其實都是對策略研究得不夠透徹才會產生的困擾,當自己對策略足夠了解之後,煩惱的問題應該會變成以下這些:

怎麼確保在有限的資金下不要錯過任何一次策略訊號?

張數超過1張的話,要利用開盤跟收盤集合競價做均價嗎?還是在同一天內做時間均價?

當同時執行多策略訊號時,是不是要套用評分機制去區分策略優先級,優先級低的做不到就算了?

需不需要根據本金調整策略進場的面額上限,避免高價股只能買零股吃滑價或索性放棄高價股?

有沒有需要限制策略每個周期只能持有的檔數上限?


最後還是建議能跑自動交易就不要手動,機械化操作能完全根除人性的影響,才不會因為人性影響把一個好的策略做壞了。

實際上跑自動交易還是會遇到少數情況需要人為介入,例如圈存資金買處置股、停資只能現買之類,但一般來說還是能比人工交易更容易貼合策略的交易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練習交易 x 交易練習】
48會員
8內容數
分享自己的策略開發思維與方法,根據實戰經驗提供不同情境的想法與遭遇困難的處理方式
2024/10/10
今天開發的策略想找的情境是「第一次發生連續三根K棒發生漲停一字鎖,隔天開盤進場並持有10個交易日後開盤價出場」,由於10%漲停是台股的特色,當天能鎖漲停代表標的很強勢,漲停一字鎖代表開盤就是漲停價,且過程中不曾打開,這種型態更是強中之強...
Thumbnail
2024/10/10
今天開發的策略想找的情境是「第一次發生連續三根K棒發生漲停一字鎖,隔天開盤進場並持有10個交易日後開盤價出場」,由於10%漲停是台股的特色,當天能鎖漲停代表標的很強勢,漲停一字鎖代表開盤就是漲停價,且過程中不曾打開,這種型態更是強中之強...
Thumbnail
2024/10/05
通過XQ選股中心開發策略的時候,由於報酬率績效曲線圖內建就能對比0050,許多人會把報酬率拿去跟0050對比,認為拉長時間透過報酬率曲線跟大盤對比,能客觀反應執行策略能獲得的報酬,然後找到一組能打敗0050績效圖的策略就認為自己能打敗大盤,然後很開心地認為自己很厲害,找到未來的財富密碼,但真的是這樣
Thumbnail
2024/10/05
通過XQ選股中心開發策略的時候,由於報酬率績效曲線圖內建就能對比0050,許多人會把報酬率拿去跟0050對比,認為拉長時間透過報酬率曲線跟大盤對比,能客觀反應執行策略能獲得的報酬,然後找到一組能打敗0050績效圖的策略就認為自己能打敗大盤,然後很開心地認為自己很厲害,找到未來的財富密碼,但真的是這樣
Thumbnail
2024/10/05
近期網路群組熱烈討論關於「突破切線」的策略,常見圖形大致如下: 本文的切線策略的邏輯為「從過去時間找到 2 組相對轉折高點,把這 2 個點畫成一條趨勢線,把這條線當成"壓力線",當今日收盤價收在趨勢線上,即視為突破壓力、走勢可能反轉的依據,把這個點位當成進場訊號,隔天開盤價進場做多。」 單純
Thumbnail
2024/10/05
近期網路群組熱烈討論關於「突破切線」的策略,常見圖形大致如下: 本文的切線策略的邏輯為「從過去時間找到 2 組相對轉折高點,把這 2 個點畫成一條趨勢線,把這條線當成"壓力線",當今日收盤價收在趨勢線上,即視為突破壓力、走勢可能反轉的依據,把這個點位當成進場訊號,隔天開盤價進場做多。」 單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有些股票出現1~2天的強勢,接著又以長黑回跌,過程出現相對較大成交量,而且多半是大戶減碼出場,見漲就追的套牢風險不低,疑似拉高出貨的現象,對於後續行情相對不利。
Thumbnail
有些股票出現1~2天的強勢,接著又以長黑回跌,過程出現相對較大成交量,而且多半是大戶減碼出場,見漲就追的套牢風險不低,疑似拉高出貨的現象,對於後續行情相對不利。
Thumbnail
投資或投機獲利的基本原則是低買高賣,問題是不知道哪裡是低?哪裡是高?如果參考過去的股價線圖是很危險的,因為股價取決於未來的財經情勢、基本面狀況或資金與籌碼動向,與過去無關。
Thumbnail
投資或投機獲利的基本原則是低買高賣,問題是不知道哪裡是低?哪裡是高?如果參考過去的股價線圖是很危險的,因為股價取決於未來的財經情勢、基本面狀況或資金與籌碼動向,與過去無關。
Thumbnail
當你決定展開投資投票的行動時,萬不能以情緒的高低點做為買賣時機;比如說,你發現了一支股票很想買進,但遲未出手,因為你對它不甚了解,始終猶豫不決,可股價每天漲個不停,直到有一天,你的壓抑被股價向上噴出、爆量創高給震驚,再受不了,顧不得它是何原因上漲,一股腦兒梭哈買進,代表高點已盡,從此註定與它相依為命
Thumbnail
當你決定展開投資投票的行動時,萬不能以情緒的高低點做為買賣時機;比如說,你發現了一支股票很想買進,但遲未出手,因為你對它不甚了解,始終猶豫不決,可股價每天漲個不停,直到有一天,你的壓抑被股價向上噴出、爆量創高給震驚,再受不了,顧不得它是何原因上漲,一股腦兒梭哈買進,代表高點已盡,從此註定與它相依為命
Thumbnail
「現在的市況很不好,我是不是該先賣掉呢?」 「今年進場後已經賠了很多,要不要先停損觀望一下?」 「現在先賣掉,等到明年股市比較穩定再買回來,免得一直跌下去,這樣不是比較好嗎?」 9月接近尾聲,台股和美股主要指數不是破底,就是再度逼近前低,最近朋友圈慢慢開始出現一些這樣的疑問。 如果說上個月市場上的觀
Thumbnail
「現在的市況很不好,我是不是該先賣掉呢?」 「今年進場後已經賠了很多,要不要先停損觀望一下?」 「現在先賣掉,等到明年股市比較穩定再買回來,免得一直跌下去,這樣不是比較好嗎?」 9月接近尾聲,台股和美股主要指數不是破底,就是再度逼近前低,最近朋友圈慢慢開始出現一些這樣的疑問。 如果說上個月市場上的觀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必須要習慣反向思考: 為何業績這麼好,但股價不漲卻反跌?那是不是之後的季度展望不看好? 為何技術面這麼好,但漲一下就跌了?那是不是隔日沖造成的假突破? 為何逢低買進的個股還繼續往下跌?那是不是還沒有跌到底部?         想要買進時,就要先想好自己可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必須要習慣反向思考: 為何業績這麼好,但股價不漲卻反跌?那是不是之後的季度展望不看好? 為何技術面這麼好,但漲一下就跌了?那是不是隔日沖造成的假突破? 為何逢低買進的個股還繼續往下跌?那是不是還沒有跌到底部?         想要買進時,就要先想好自己可
Thumbnail
理性旁觀的時候知道不應該追高殺低,但焦慮情緒會讓投資人去追高或殺低,而成為投資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對股價波動過度反應,是參與股市的必要修煉,
Thumbnail
理性旁觀的時候知道不應該追高殺低,但焦慮情緒會讓投資人去追高或殺低,而成為投資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對股價波動過度反應,是參與股市的必要修煉,
Thumbnail
不論哪一種邏輯,都無法精確推測最佳的買賣時機,不過可以反向思考,概略知道何種情況是不好的投資時機,排除高風險的投資時機
Thumbnail
不論哪一種邏輯,都無法精確推測最佳的買賣時機,不過可以反向思考,概略知道何種情況是不好的投資時機,排除高風險的投資時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