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利用 40-50 分鐘的通勤時間,提升研究效率?】

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時間管理是每天的課題。

無論是實驗記錄、文獻閱讀、還是整理思路,我們常感覺時間不夠用。

如果你每天花 40-50 分鐘通勤,但只是滑手機、打發時間,你可能會錯過重要的提升機會。

今天,我將分享一個針對碩博士生的解法,幫助你 有效利用零碎時間,提升研究效率

raw-image



▋常見錯誤:碩博士生如何錯過了提升自己的機會?

  1. 無規劃地滑手機或看新聞
    • 通勤時放任自己「無意識消磨時間」,結果增加焦慮感,卻沒有進展。
  2. 陷入無效思考
    • 腦海中充滿未完成的任務,但沒有具體紀錄或整理,導致思路混亂。
  3. 缺乏系統性準備
    • 想讀文獻或規劃研究,但隨手翻資料又記不住要點,無法把零散資訊變為有效知識。

▋3 步驟:讓通勤時間變成研究助力

▋步驟 1. 用 錄音或語音筆記 釐清研究思路

等待交通工具的 3-10 分鐘,適合用 Day One Journal App 錄音記下自己隨時閃現的研究靈感。

  • 錄下你對下一步研究的計劃,例如:
    • 「明天實驗要優化的變數是什麼?」
    • 「有哪篇文獻的假說值得探討?」
  • 模糊的想法先捕捉下來,而不用擔心立刻整理好。

重點在於:「寫下爛草稿比什麼都不寫更好」。未來可以整理這些筆記,發現它們有助於理清你的思考。


▋步驟 2. 有策略地閱讀或整理筆記

搭公車的 15-25 分鐘,是研究生進行 文獻摘要或筆記整理 的好時機。

  • 使用 Obsidian 筆記工具 整理前一天的研究成果:
    • 梳理關鍵想法,為未來的論文寫作做準備。
    • 把思路用圖表或鏈接方式呈現,方便之後檢索。
  • 收聽音頻課程(如科研相關的播客):
    • 選擇和自己研究領域有關的內容,幫助你拓展知識面。
    • 聽到有啟發的觀點時,馬上記錄到筆記系統中。

這樣的準備可以讓你在做實驗或撰寫論文時,擁有隨時可用的資料庫,減少重複找資料的時間。


▋步驟 3. 在通勤後立即設定工作目標

下公車後步行的 10-15 分鐘,是重新聚焦的重要時刻。

  • 在這段時間,想清楚:
    • 今天的核心任務 是什麼?
    • 優先完成哪一個研究進展
  • 到了辦公室後,馬上在紙上劃分今天的時間塊:
    • 9:00-11:00:文獻檢索和閱讀
    • 11:00-12:30:撰寫論文摘要
    • 下午時間:實驗分析與討論

透過這種時間管理,你能在一天內專注完成關鍵任務,而不是被雜事淹沒。


小結

對碩博士生來說,時間管理是研究成功的關鍵。

即使是 40-50 分鐘的通勤時間,也能變成強大的研究助力,只要你善加利用。

  1. 用錄音工具捕捉靈感,即使是零碎思考也有價值。
  2. 在移動中閱讀和整理筆記,幫助你搭建知識結構。
  3. 提前設定每日工作目標,進入辦公室後就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透過這 3 步驟,你可以在通勤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研究節奏,讓每一天都更有效率、更有成果。

avatar-img
52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常常卡在大量文獻閱讀、分析資料和完成實驗之間。 然而,許多研究生忽略了一件事:研究工作本身也需要清晰的「價值主張」。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透過「價值主張設計」的思維,讓研究過程更高效、更有意義,幫助你避開常見的錯誤,並優化日常的研究習慣。 研究生活中常見的 3 個錯誤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整理筆記,彷彿多做筆記就代表深入理解。但 Nick Milo 在他的工作坊 Linking Your Thinking 中提醒我們: 「收集新想法,並不等於理解它,也不代表能有效運用它。」 這句話切中了很多研究生常犯的錯誤:我們以為透過整理、劃重點
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往往會遭遇「寫不下去」或「寫不滿意」的瓶頸。其實,這些困境並非罕見——甚至像社會學大師盧曼(Niklas Luhmann)這樣的學者,也依靠系統化的寫作和修訂,才能持續產出大量研究成果。 但是,許多碩博士生可能會犯下一些容易忽略的錯誤。本文針對這些錯誤提出 3 個具體步驟,幫助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 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在面對壓力或挑戰時,卻無法穩定發揮或交付成果。 這種情況,不只是因為缺乏學校傳授的知識,而是少了「在實戰中發揮技能」的訓練。 我從 Matt Beane 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今天聊一聊由Steve Pereira[1]與Andrew Davis[2]於2024年5月14日出版的, "Flow Engineering: From Value Stream Mapping to Effective Action"[3]。 這本書討論的主題很有意思,就是「成功
作為碩博士生,面對繁忙的研究與課業壓力,設計一個高效且讓自己滿意的工作流程至關重要。「峰終定律」這個心理學原則,強調我們對一段經歷的記憶主要取決於當中的「高峰時刻」和「結束時的感受」,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優化一天的學習與研究體驗。 接下來,我將分享如何利用「峰終定律」來設計出滿足且充
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常常卡在大量文獻閱讀、分析資料和完成實驗之間。 然而,許多研究生忽略了一件事:研究工作本身也需要清晰的「價值主張」。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透過「價值主張設計」的思維,讓研究過程更高效、更有意義,幫助你避開常見的錯誤,並優化日常的研究習慣。 研究生活中常見的 3 個錯誤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整理筆記,彷彿多做筆記就代表深入理解。但 Nick Milo 在他的工作坊 Linking Your Thinking 中提醒我們: 「收集新想法,並不等於理解它,也不代表能有效運用它。」 這句話切中了很多研究生常犯的錯誤:我們以為透過整理、劃重點
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往往會遭遇「寫不下去」或「寫不滿意」的瓶頸。其實,這些困境並非罕見——甚至像社會學大師盧曼(Niklas Luhmann)這樣的學者,也依靠系統化的寫作和修訂,才能持續產出大量研究成果。 但是,許多碩博士生可能會犯下一些容易忽略的錯誤。本文針對這些錯誤提出 3 個具體步驟,幫助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 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在面對壓力或挑戰時,卻無法穩定發揮或交付成果。 這種情況,不只是因為缺乏學校傳授的知識,而是少了「在實戰中發揮技能」的訓練。 我從 Matt Beane 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今天聊一聊由Steve Pereira[1]與Andrew Davis[2]於2024年5月14日出版的, "Flow Engineering: From Value Stream Mapping to Effective Action"[3]。 這本書討論的主題很有意思,就是「成功
作為碩博士生,面對繁忙的研究與課業壓力,設計一個高效且讓自己滿意的工作流程至關重要。「峰終定律」這個心理學原則,強調我們對一段經歷的記憶主要取決於當中的「高峰時刻」和「結束時的感受」,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優化一天的學習與研究體驗。 接下來,我將分享如何利用「峰終定律」來設計出滿足且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1. 制定嚴謹的工作節奏: - 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制定了嚴謹的工作節奏,具體來說,我的工作週期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 8:30 到下午 3:30,共 7 個小時。這樣每天 7 小時,一週累積 35 小時的高強度專注工作,使我能夠達到高效率和高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你是不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教你成為工作與生活的雙贏高手!記得安排休閒時間,避免健檢報告紅字一堆。保持健康習慣,告別胃食道逆流。尋找導師,不懂就問,別當潛水王。快來看看這些實用的時間管理秘訣,讓你人生開掛!
在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探索並實踐了一套高效的工作節奏,這不僅提升了我的工作產出,也使我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保持了良好的身心健康。 ▋制定高效時間表 我的工作節奏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8:30到下午3:30,共7個小時。一週累積35小時的高強度專
在洛杉磯這座繁忙的城市裡,通勤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即便是從家裡到UCLA這短短的40-50分鐘,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提高一天的效率。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幫助你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利用零碎時間 在等待公車的3-10分鐘,我會用Day One Journal App錄音,記錄當下的想法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學術界的彈性工時為研究人員帶來了更多的自由。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規劃你的工作日, 提升工作效率。 通過這個方法,你將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 專注於重要的任務。 ▋步驟1 - 制定135任務計劃 每個工作日早晨, 拿出你的律構本 Legal P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1. 制定嚴謹的工作節奏: - 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制定了嚴謹的工作節奏,具體來說,我的工作週期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 8:30 到下午 3:30,共 7 個小時。這樣每天 7 小時,一週累積 35 小時的高強度專注工作,使我能夠達到高效率和高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你是不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教你成為工作與生活的雙贏高手!記得安排休閒時間,避免健檢報告紅字一堆。保持健康習慣,告別胃食道逆流。尋找導師,不懂就問,別當潛水王。快來看看這些實用的時間管理秘訣,讓你人生開掛!
在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探索並實踐了一套高效的工作節奏,這不僅提升了我的工作產出,也使我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保持了良好的身心健康。 ▋制定高效時間表 我的工作節奏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8:30到下午3:30,共7個小時。一週累積35小時的高強度專
在洛杉磯這座繁忙的城市裡,通勤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即便是從家裡到UCLA這短短的40-50分鐘,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提高一天的效率。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幫助你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利用零碎時間 在等待公車的3-10分鐘,我會用Day One Journal App錄音,記錄當下的想法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學術界的彈性工時為研究人員帶來了更多的自由。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規劃你的工作日, 提升工作效率。 通過這個方法,你將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 專注於重要的任務。 ▋步驟1 - 制定135任務計劃 每個工作日早晨, 拿出你的律構本 Legal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