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者虛之,虛者實之.但有時又是實者實之,虛者虛之,到底要怎麼克服無止境的懷疑和不必要的思考?]
俗話常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現實裡要做到這境界可以說是難得要命.這篇試圖還原尼米茲上將在中途島海戰前的推理過程.這個戰史上的經典案例也突顯出情報的分析判讀有多困難.
也先澄清,中途島海戰其實是異常複雜的,由於尼米茲本人就是個省話一哥,而我沒有也特別收集過尼米茲上將的相關英文傳記.所以關於[尼米茲上將到底是怎麼推理的?],純粹是我個人的見解,如果有更了解的人,歡迎補充我寫錯的地方.
就連入門者也知道[美軍的情報機構在事前透過破譯了日軍的通訊密碼,得知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主攻在中途島]這件事,但更複雜的背景他們就不知道了.
實際上,當時總共有三個可能的目標:一是美國西岸的大城市,例如舊金山和洛杉磯等等.二是珍珠港.三是最新情報指出的中途島.
那推理上的困難和干擾在呢?
首先是日本在奇襲珍珠港之前,就成功放出了大量混淆的假訊息,這使得美軍和美國政府皆無法正確判斷出日軍的主攻方向.
華盛頓方面在中途島海戰前的質疑非常合理:[這個情報會不會又是日軍的欺敵作戰?]
我們從事後諸葛的角度,自然會覺得尼米茲上將做出這個決定非常輕鬆,事實上他冒了很大的危險:因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全部出動了,如果日軍真正的主攻是美國西岸的大城市或再攻珍珠港,那他不只顏面掃地,還可能因失職被撤職查辦.
以我手頭上有的書籍,尼米茲上將並沒有具體說明他是如何做出這個決定,而比較像是[我的判斷,敵人的主攻就是在中途島,不會是其他].
以下則試圖以消去法和神入法來重建尼米茲的推理過程.
首先是第一個選項,[攻擊美國西岸的大城市].這個選項乍看是很合理的.但仔細思考的話,它純粹是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連戰連敗及其衍生的過份恐懼情緒下,產生的一種[料敵過寬]思維.
我們從山本五十六的角度,亦即一個一流指揮官的角度來思考,是不會採取這個選項的.因為轟炸美國西岸的城市確實可以再給美國人更大的恐懼不安,但在軍事上有兩個很大的缺點,一個是它不能給予美國太平洋艦隊任何的損害,第二則是過於深入,一旦回程遭遇美國海軍攔截,日本聯合艦隊將完全失去奇襲優勢,使自己處於硬碰硬的處境.
換言之,尼米茲上將這裡確實做了一個很大膽的假設,[如果我是山本五十六,我不會採取這個方案]
第二個選擇則是[再攻珍珠港].這個選項也有其合理性:如果[日軍主攻中途島只是調虎離山之計,而尼米茲把三艘航母全調了出去,珍珠港不就形同放空城?]
但同樣的,這個選項最直接的毛病在於沒有從敵人的角度來正確思考,同樣犯了料敵過寬的毛病(無止境的懷疑,假想敵人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因為在山本五十六的思維裡:[在偷襲珍珠港後,美軍在常理之中必然提高警戒,堅守不出.再攻珍珠港同樣要遇上硬碰硬的問題]
這裡引用一段戰史,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為什麼日本陸軍拼了命要和俄軍爭奪203高地呢?因為當時的科技還沒有海軍航空兵,俄國太平洋艦隊在戰爭初期受挫後就躲入旅順港堅守不出,而日本海軍只能採取海上封鎖的手段,奪取旅順港的重任自然只能交到日本帝國陸軍手上.
而在中途島海戰前,山本五十六思考的也是這一點:[美國太平洋艦隊必然堅守珍珠港不出,我要如何將他們誘導出來消滅掉?]
這就回到唯一正確的答案:[中途島].尼米茲上將技高一籌的地方,用今天的流行話就是[我預判你的預判,以奇襲作戰破你的奇襲作戰]
結論:只會放馬後炮的人常常批評山本五十六在豪賭.但還原尼米茲上將的推理過程,就知道他也冒了很大的風險,如果他的判斷[摃龜],那結果簡直無法想像.
事實上指揮官在決斷時都必須冒著風險,因為他們不像後世的軍事迷可以用上帝視角綜觀整個戰場,在現實中,[戰爭之霧]是隨時干擾著做判斷的指揮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