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竹山∣地方創生∣舊車站的再活化。台西客運站蛻變成美麗的長廊書坊,3000本好書醞釀小鎮的書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記得過去學生時代時,在車站搭車上下學的景象,那些在車站或月台等候班車到來的時間,都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然而,在這些記憶的背後,有著更多地方的興衰與軌跡。綜觀台灣過去的發展,車站(無論是火車站或公車站)必然是當地最熱鬧、繁榮的路段,許多產業都是從車站周遭的聚落開始發展,所以說從車站可以看見每個地方的DNA與發展軌跡,同時,車站也是文化與記憶匯集的地方!

竹山台西客運站

竹山台西客運站

※竹山最老的車站,化身為地創基地

來到竹山小鎮,這個南投縣發展最早的鄉鎮,有「前山第一城」的稱號,老街上、巷弄裡、打鐵舖、媽祖廟,處處遺留過去歷史的痕跡;而竹山有兩座老車站,就是位於菜園路上的台西客運站及員林客運站,但隨著時代變遷運客量減少,也讓這兩座車站褪去的繁華的身影!

台西客運是竹山最老的車站

台西客運是竹山最老的車站

其中最老車站的台西客運,約建於戰後的1948年,是當時竹山鎮民往返林內、斗六、草屯與南投的重要交通路網,隨著時代演變,一度面臨拆除了命運;所幸小鎮文創主理人何培鈞有感於這是竹山最老的車站,有其意義與代表性,因此將它承租下來整修活化,二樓成為最美的竹藝餐廳-竹青庭人文空間,一樓則是將售票處改為台西冰果室、販賣部則與當地小農合作成為竹山風土店鋪,至於車站大廳更成為竹山社區的風土教室,可以舉辦各種活動、講座等等,誠為了每個人的大教室。

竹青庭人文空間

竹青庭人文空間

竹青庭強調使用在地食材

竹青庭強調使用在地食材

台西冰果室

台西冰果室

※長廊書坊,閱讀一本好書

為了讓台西客運進一步成為竹山地方創生的發動機,更讓這裡成為聚落人才培育的重鎮,今年(2024)七月在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及天下遠見文化教育基金會的協助下,讓車站大廳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長廊書坊,開放式的書坊歡迎民眾前來閱讀,除了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讓台西客運成為知識匯集的中心,未來結合小鎮文創數位社區以及影響力議題的探討,成為一座真正為地方培育人才的據點。

台西車站轉身成為長廊書坊

台西車站轉身成為長廊書坊

長廊書坊

長廊書坊

長廊書坊

長廊書坊

「這是台灣傳統老車站的人文重生,更是地方創生的華麗轉身。」小鎮文創主理人何培鈞先生說,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化,讓這座竹山最老的車站,成為全台書香氣息最濃厚的車站。

給自己一段閱讀好書的時間

給自己一段閱讀好書的時間

在車站,往往都是短暫的停留,但透過長廊書坊的設計,希望讓這短暫的停留,可以讓車站、民眾、書籍之間產生不一樣的交集,讓彼此能夠相遇在重新再設計的生活場域裡,遊客來到車站、或是候車的學子、抑是附近散步的居民,大家自然而然的停留在書櫃面前,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沉浸的享受當下美好的閱讀時光,這樣美好的邂逅與停留,給自己、書籍、車站留下更多生命的回憶。

車站是每一個人的圖書館

車站是每一個人的圖書館

好書,就在這裡

好書,就在這裡

※三千本好書,沉浸在美好的書香時光

為了響應長廊書坊,天下遠見文化教育基金會特別捐贈了三千本好書,書籍類別涵蓋的自然、社會、人文、歷史、科學、文學及童書等領域,這些精選的好書,都非常值得一讀,即便是匆匆幾分鐘的閱讀,也可以享受書本裡的金句及內涵,每日一書,在台西客運站,是一種日常。

最美的車站圖書館,就在竹山

最美的車站圖書館,就在竹山

透過好書,讓自己閱讀與品味一對好時光吧!

透過好書,讓自己閱讀與品味一對好時光吧!

如果時間多一點,在台西冰果室點一杯用在地食材做的冰淇淋,佐一份書香、也佐一份美好!

台西冰果室的永續竹筒冰淇淋

台西冰果室的永續竹筒冰淇淋


 ※好書募集中

為了能夠傳遞透過書籍餽贈後的閱讀倡議想法,長廊書坊正式展開「你最想分享那一本書」的好書餽贈活動,歡迎愛書的好朋友,將您認為最好的一本書,與來到車站的每一位好朋友分享!

 即日起活動辦法如下 :

●一個人限定餽贈一本書

●車站現場寫下一張期待小卡

●獲得一張台西車站優惠卷(依據優惠卷使用辦法)。

●活動至2024/12/31截止

※後記

在許多的老建築或空間中,短暫的交集或停留,都可以讓我們得以跨越歷史的長河,與不同的生命經驗或記憶相遇,進行更直接的對話與交談,我們希望台西客運站的長廊書坊,可以扮演這樣的腳色,讓閱讀成為日常、讓分享成為喜悅,更讓這個地創聚落,成為鄉鎮最美麗的風景。

分享給大家。范小哥2024霜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范小哥的創生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文字的世界,是無限而寬廣,可以產生創造與破壞,希望在我的文字與圖像裡,都是溫暖與善意。
2024/10/31
為了讓孩子更認識家鄉,南投市振興里推動包尾山水育客庄-振興里客底文化發展計畫」,透過走讀活動進行地方探究,讓孩子認識文化、理解地方,進一步建立認同。這場走讀活動不僅是一堂特別的戶外課,也是「包尾山水育客庄-振興里客底文化發展計畫」中的重要活動之一。
Thumbnail
2024/10/31
為了讓孩子更認識家鄉,南投市振興里推動包尾山水育客庄-振興里客底文化發展計畫」,透過走讀活動進行地方探究,讓孩子認識文化、理解地方,進一步建立認同。這場走讀活動不僅是一堂特別的戶外課,也是「包尾山水育客庄-振興里客底文化發展計畫」中的重要活動之一。
Thumbnail
2024/10/18
歲月雖讓礦坑的轟鳴聲遠去,但那些深藏在菁桐每一條街巷裡的故事與記憶,卻依舊鮮活。透過阿嬤們的溫柔訴說,跨越時代與國界的對話逐漸成形,文化與韌性交織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延續這片土地的生命力與故事。這裡不僅是一座村落,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提醒著我們,每一個微笑、每一段回憶,都是永續的希望與傳承的根源。
Thumbnail
2024/10/18
歲月雖讓礦坑的轟鳴聲遠去,但那些深藏在菁桐每一條街巷裡的故事與記憶,卻依舊鮮活。透過阿嬤們的溫柔訴說,跨越時代與國界的對話逐漸成形,文化與韌性交織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延續這片土地的生命力與故事。這裡不僅是一座村落,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提醒著我們,每一個微笑、每一段回憶,都是永續的希望與傳承的根源。
Thumbnail
2024/10/08
「生活即工藝,工藝即生活」,台灣擁有許多傲人的傳統工藝,每一項工藝皆承載著文化的底蘊與智慧的傳承,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台灣豐富多彩文化的縮影;透過文化與技術的堆疊累積,造就了增加美感的工藝品,隨著時代變遷,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的工藝距離我們越來越遠,建立可使人們親近工藝的環境非常重要。
Thumbnail
2024/10/08
「生活即工藝,工藝即生活」,台灣擁有許多傲人的傳統工藝,每一項工藝皆承載著文化的底蘊與智慧的傳承,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台灣豐富多彩文化的縮影;透過文化與技術的堆疊累積,造就了增加美感的工藝品,隨著時代變遷,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的工藝距離我們越來越遠,建立可使人們親近工藝的環境非常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及天下遠見文化教育基金會的協助下,讓車站大廳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長廊書坊,開放式的書坊歡迎民眾前來閱讀,除了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讓台西客運成為知識匯集的中心,未來結合小鎮文創數位社區以及影響力議題的探討,成為一座真正為地方培育人才的據點。
Thumbnail
在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及天下遠見文化教育基金會的協助下,讓車站大廳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長廊書坊,開放式的書坊歡迎民眾前來閱讀,除了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讓台西客運成為知識匯集的中心,未來結合小鎮文創數位社區以及影響力議題的探討,成為一座真正為地方培育人才的據點。
Thumbnail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Thumbnail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作為國定古蹟新竹車站附近有個景點,絕對是你會錯過景點。此景點就是新竹車站後站公園,這個公園裡裡外外都充滿著台灣鐵路局各種從清朝至今台灣鐵路各種火車頭模型展示。如果你是鐵道迷一定要來這個公園走一走。 新竹車站後站公園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133號 電話: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 備註:
Thumbnail
作為國定古蹟新竹車站附近有個景點,絕對是你會錯過景點。此景點就是新竹車站後站公園,這個公園裡裡外外都充滿著台灣鐵路局各種從清朝至今台灣鐵路各種火車頭模型展示。如果你是鐵道迷一定要來這個公園走一走。 新竹車站後站公園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133號 電話: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 備註: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台灣是富裕之國,擁有不少繁華城市,但每個城市都會有稍暗的角落。火車站貴為城市之門,理應以最佳狀態示人,然而不少城市的火車站周邊都有沒落之感。但是當你來到高鐵站,看到又是另一個風景。火車站與高鐵站,彷彿是兩個不同的台灣,一個社會的兩面。
Thumbnail
台灣是富裕之國,擁有不少繁華城市,但每個城市都會有稍暗的角落。火車站貴為城市之門,理應以最佳狀態示人,然而不少城市的火車站周邊都有沒落之感。但是當你來到高鐵站,看到又是另一個風景。火車站與高鐵站,彷彿是兩個不同的台灣,一個社會的兩面。
Thumbnail
竹山印象跟我以前不一樣 曾經繁華 沒落後看到小鎮的再生風景
Thumbnail
竹山印象跟我以前不一樣 曾經繁華 沒落後看到小鎮的再生風景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 台鐵車站過往一向以來 總給人冰冷感覺,但是自從這幾年開始,台灣鐵路管理局與民間藝術機構合作注重藝術美學開始。由北部到南部很多車站陸續改建,藝術美學元素為車站帶來了活化作用。小編這次要來介紹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車站。就是個醜小鴨翻身為藝術之美的車站。 冬山車站相關相關資運:: ​ 宜蘭縣冬山鄉中正路
Thumbnail
​ 台鐵車站過往一向以來 總給人冰冷感覺,但是自從這幾年開始,台灣鐵路管理局與民間藝術機構合作注重藝術美學開始。由北部到南部很多車站陸續改建,藝術美學元素為車站帶來了活化作用。小編這次要來介紹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車站。就是個醜小鴨翻身為藝術之美的車站。 冬山車站相關相關資運:: ​ 宜蘭縣冬山鄉中正路
Thumbnail
熟悉的聲音,陪伴著許多臺灣人的通勤時光,這座被火車枕木環繞的島嶼,用軌道串起一世人的時代記憶。
Thumbnail
熟悉的聲音,陪伴著許多臺灣人的通勤時光,這座被火車枕木環繞的島嶼,用軌道串起一世人的時代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