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歷程階段
這本書把助人歷程分作四階段,助人工作的工作歷程有分融入、聚焦、誘發跟發展計畫之前先介紹前面兩個階段,第七、第八章介紹助人歷程的階段,就是融入跟聚焦
融入
在融入的部分,有提到說工作者要如何的會談,就是晤談的過程中,要怎麼讓個案可以融入這次的談話中
噓寒問暖
第一項是噓寒問暖,就是比如說~大家應該都很有經驗,我們在會談的開頭第一句話會說什麼?會關心個案,這個地方還好找嗎?或者是......停車還順利嗎?或是關心一下他今天吃飽了沒?或者他來到這邊有沒有迷路、誰陪你來?
…等等的噓寒問暖的開場白
作者有講到噓寒問暖的階段,主要在開始跟個案建立關係階段,有些人會覺得:這個部分是真的有需要嗎? 其實是有需要的,這個動作可以拉近你跟個案個關係。
開場說明
而第二部分~好的開場,那好的開場說明是什麼呢?舉例來講,有時候在你要跟個案會談的時候,個案的需求跟我們助人工作者想要做的改變,方向不太一樣,所以呢?在這個好的開場說明這邊,就可以來跟個案詳細解釋,今天會談的內容…澄清我們各自該扮演的角色,還有瞭解個案期待等等。
書中有提幾個範例,用一些比較簡單的問句來做開頭,比如說:跟個案詢問『今天是什麼原因來這邊』;個案來求助的時候,就會問他『有什麼地方是我可以幫上忙的』或是會詢問『這個會談最大的期待是什麼』『這個會談最大的期待是什麼 』
以上舉例比較簡單的開場說明,
有時候也可能會講一些比較複雜的問句來做開端,比如說~
學生找社工做會談的時候,就會說《老師有說你上課的時候常常會分心、跟同學的相處上也有一些口角,所以希望我可以跟你談談,那在談這件事情之前,我想要多了解你對於這次會談的看法》
在好的開場說明裡面有一些要注意的注意事項,雖然希望可以讓個案融入這個會談,但有時候我們也要避免,忽略個案感受。快速地把所有的事情都講完,可能個案對於訊息接收程度也沒有很好,影響整個會談的氣氛成效。
以個案為中心的傾聽
尊重個案他自己的內在價值,所以我們會用比較開放式的問句,詢問個案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工作者往往看到的只是這個事件的本身,事件顯示給我們看到的那個方向,但這個事件背後所帶有的情緒想法還有行為,可能是工作者沒有看見的。
「聚焦階段」
接下來分享「聚焦階段」的工作重點,作者認為最主要的核心精神是說要與個案合作,一起找出會談的方向,因為會談的時間有限,為了讓會談比較有效率,需要選定某些主題來談。
這個工作階段的三個重點
第一個是以個案為中心,設定會談議題
第一個部分:以個案為中心來設定會談議題,就是動機式晤談跟其他會談方式,最主要的區別。
開始在會談的時候,個案可能會拋出很多不同的問題,工作者了解這些議題之後要選擇主要的議題,這個選擇過程不是工作者自己評估,還要有個案自己的意願,也就是與個案一起討論、讓個案思考後選擇。
如果個案沒有辦法聚焦,作者有提出兩種建議:一種是視覺化的選單,第二種是邏輯圖,用視覺化、概念化的方式,讓個案可以比較清楚的看見他自己描述的內容,會有包含哪一些議題,更好的聚焦。
第二個是運用量尺問句來開啟更深入的會談
運用量尺問句,如果個案表達的內容比較抽象,工作者較難評估嚴重程度、想要深入探討的時候,工作者就可以運用量尺問句的技巧。
使用方法:讓個案為某個議題來評分,並針對分數做進一步的說明。
比如說經濟困難,工作者可以提問,「那你覺得經濟這件事情,對你感覺的影響程度。最嚴重的十分、到最不嚴重是一分,自己評分的話大概是到幾分?」可以讓助人工作者更具體的了解,現在這個議題的嚴重程度。
當個案給出一個分數後,再更深入的去詢問,為什麼會給這個分數,讓對方可再更進一步做解釋。
第三個是評估個案改變的動機
評估個案改變的動機,從對話當中改變的動機有多強烈?或是處於循環理論的哪一個階段?後續的工作方向是要鬆動抗拒?處理矛盾?誘發動機?
最後作者也有提醒大家,在助人的階段留意的對話過程,避免掉入之前提過的六種對話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