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巷內生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紀錄一點真實的生活
這裡老房子的後巷互相倚靠著
我有三面牆旁都有鄰居
我們僅認識隔壁跟我們相同大門出入口的鄰居
其他完全不認識
也沒見過面

但巷子內的回聲能推測鄰居的作息
作息時間都相當準時
早上九點對面的阿伯騎著冷天發不太動的機車出門
中午隔壁的阿嬤煮中餐
傍晚五點後巷的阿嬸煮著各式手路菜
藉由鄰居香氣得知12節氣似的
太香了
逼我也要拚輸贏才像活在這個巷子裡的媳婦一樣

已經感到環境擁擠
好像跟他們一起生活了一陣子
跟看不見的人
卻與他共存了一段時間
這是否也是一種阿飄生活的體驗模式?

週末就會有嬰孩的哭聲與罵聲
有時隔壁鄰居遇到蟑螂蜘蛛之類大聲尖叫也是一清二楚
如果家裡有工程就會互相包容
因為我包容你
你也會包容我
禮尚往來的概念
也很有默契都會選擇平日施工
所以還算和平的巷子

我內心需要一塊獨處的一部分
也需要有點聲音一部分
我是如此的矛盾

雖然剛搬來時我不太習慣
但至今也沒有想習慣過
還好把房子裝潢完還算是舒適
有想過要改成氣密窗
但又擔憂真的將自己隔閡起來
就會遺失這些巷子的真實感
畢竟我撿過隔壁鄰居的蜜袋鼯
因為偷開籠子跑出去了
如果我換氣密窗了就不能幫忙撿小動物了吧
所以再觀察一陣子好了


    靈感都來自我與他們的生活真實故事 真實、詩篇、淚水 、自我 、夢境、神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何需要當人? 為何要來這個人世間受苦受樂? 為何我的意識會長在這個身體裡? 你是否也跟我有一樣的疑問 想想如果這個我本有意識、有智慧 那原本 來之前的我 就該應該有意識地知道要成為之後來的我 那來之後的我 知道來這個有邏輯有科學的「真實世界」 也是老早就下定決心 世間之流的規則是公平的 來之
    氣溫終於來到最舒適的樣子 一直認為氣溫影響當地的人很多面向 觀察這些年 氣溫影響創作思考 氣溫影響情緒 氣溫影響選擇 氣溫影響的不只有環境議題 台灣人充滿豐沛的情緒 我們被土地與氣溫給影響至深 上個禮拜剛從越南回來 每次採到不同國家的土地時 一陣土地的訊號像進入川水一搬從腳滿滿湧上 日本是隨著人
    今年到現在發生了許多事情 年初到年底感覺一刻沒有停歇跟喘息時間 因年初台南藝術工作室,原本還想再租個三到五年 但是今年因房東的年老,已無力再爬這麼高樓層的樓梯 需要換到有電梯的公寓養老,我們合夥人討論後決定解散 所以我將工作室轉回到先生家 重新打掉一個舊和室 給我當工作室 可以讓我持續創作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佛教有一個說法叫習氣 在我年輕時候聽起來很玄 現在越來越有感 當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開始觀察到 就是在未察覺之間而學習到的習慣 把這個習慣視作理所當然之後就會有個慣性模式 你就覺得為什麼其他人這麼奇怪 或許朋友圈比較與自己接近 直到前陣子陪長輩住院時 看到幾個畫面 剛好推床經過我前方 那一家子散發的
    為何需要當人? 為何要來這個人世間受苦受樂? 為何我的意識會長在這個身體裡? 你是否也跟我有一樣的疑問 想想如果這個我本有意識、有智慧 那原本 來之前的我 就該應該有意識地知道要成為之後來的我 那來之後的我 知道來這個有邏輯有科學的「真實世界」 也是老早就下定決心 世間之流的規則是公平的 來之
    氣溫終於來到最舒適的樣子 一直認為氣溫影響當地的人很多面向 觀察這些年 氣溫影響創作思考 氣溫影響情緒 氣溫影響選擇 氣溫影響的不只有環境議題 台灣人充滿豐沛的情緒 我們被土地與氣溫給影響至深 上個禮拜剛從越南回來 每次採到不同國家的土地時 一陣土地的訊號像進入川水一搬從腳滿滿湧上 日本是隨著人
    今年到現在發生了許多事情 年初到年底感覺一刻沒有停歇跟喘息時間 因年初台南藝術工作室,原本還想再租個三到五年 但是今年因房東的年老,已無力再爬這麼高樓層的樓梯 需要換到有電梯的公寓養老,我們合夥人討論後決定解散 所以我將工作室轉回到先生家 重新打掉一個舊和室 給我當工作室 可以讓我持續創作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佛教有一個說法叫習氣 在我年輕時候聽起來很玄 現在越來越有感 當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開始觀察到 就是在未察覺之間而學習到的習慣 把這個習慣視作理所當然之後就會有個慣性模式 你就覺得為什麼其他人這麼奇怪 或許朋友圈比較與自己接近 直到前陣子陪長輩住院時 看到幾個畫面 剛好推床經過我前方 那一家子散發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熟悉又親切 嘉義布袋漁村是一個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村莊,這裡的景象總是讓人感到既熟悉又親切。當你走進這個漁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看起來非常純樸的簡陋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數已經有些年歲,顯得略為破舊。屋頂上用磚塊壓住,以防風吹雨打,這種設計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的小洋樓
    Thumbnail
    六月底離職後,就回到家鄉休息。我的家鄉,是個漫山環繞的小鄉村! 炙熱的夏天,沒有放過村里小巷的任何一處,和城市一樣,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我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刺眼的陽光,和翠綠無比的山林。 城市街道的車鳴聲,取而代之的是鳥叫蟬鳴,將我的耳洗了一遍又一遍。還沒等我來得及反應,街坊鄰居看到我,叫起我的小名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那是個經濟正要起飛,但物質仍不充裕的時期,建築多是矮小的公寓或連院平房組成的小社區,鮮少有高樓大廈。C市小鄰里裡住著公教人員、自營者......環境單純不複雜,左鄰右舍多相熟,孩子們也玩在一起。   網際網路仍陌生的年代,讀故事書、抓蝸牛、麻雀,撈捕淺池塘裡的青蛙、泥鰍這類小生物,就是小朋
    你走出來,然後天空笑了。你家前院的小石子也在鼓動,草在長。事隔七天,我看見你。小石子卡進你的靴子。我們只是走,有牛的三岔路口,我們停下來看水。小溪溝的水那麼細一條,也不知道是哪裡吸引了我們,不知道是誰先蹲了下來。經過的車都繞過我們,不吭一聲。 波紋滿溢,苔痕在水邊等著,幾乎看不出來往哪前進,就
    Thumbnail
    北新路口 走在新北淡水的北新路口,這裡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在這個充滿變遷的城市裡,北新路口像是一個時間的交匯點,將現代與過去、城市與鄉村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農家的庭院 沿著道路繼續前行,可以看到路旁有幾處農家的庭院。這些庭院裡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植物,綠意盎然,給人一種寧靜而安詳的感覺。庭院的主人
    居家醫療跑久了,找不到地址的地址,把我們訓練得比郵差還郵差,常常會有這種在某某號左邊的路的第二間這種神奇的地址。走進田野間,還是找不到房子在哪裡,四周是整理的非常乾淨的檳榔園,低頭走過帆布蓋起來的走廊,一個老舊的貨櫃屋橫在眼前。昏暗的燈光下,包著尿布的老人家,悶熱的體味和床上混亂的日曆紙一樣讓人忘了
    Thumbnail
    村落轉角 開車沒多久就碰到一個小村落,剛好穿過村落的這個轉角有個可以停車的地方,同時開可以躲太陽。戶外寫生最怕的是在太陽底下,手拿著白色的紙在太陽下的反光下次非常刺眼,如果持續一個15分鐘,眼睛根本受不了。所以所以拿著畫本在陰涼的屋簷下畫起來。 一米左右圍牆 這裡的農家很有趣,搭建了一些屋簷,
    Thumbnail
    小坡坎 開車不到五分鐘,就來到了一個小坡坎的地方。停好車,爬上坡,看到眼前景象,不禁驚喜。一片碧綠的池塘,後面是一排竹林,旁邊有一個傳統的三合院。三合院前面是小路,看起來沒有人走過的樣子。農村的倒影在水面上映照,微風吹過,水面波光粼粼。一切都呈現出一幅美好的農村景色。 典型的農村景色 這是典型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熟悉又親切 嘉義布袋漁村是一個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小村莊,這裡的景象總是讓人感到既熟悉又親切。當你走進這個漁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看起來非常純樸的簡陋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數已經有些年歲,顯得略為破舊。屋頂上用磚塊壓住,以防風吹雨打,這種設計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的小洋樓
    Thumbnail
    六月底離職後,就回到家鄉休息。我的家鄉,是個漫山環繞的小鄉村! 炙熱的夏天,沒有放過村里小巷的任何一處,和城市一樣,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我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刺眼的陽光,和翠綠無比的山林。 城市街道的車鳴聲,取而代之的是鳥叫蟬鳴,將我的耳洗了一遍又一遍。還沒等我來得及反應,街坊鄰居看到我,叫起我的小名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那是個經濟正要起飛,但物質仍不充裕的時期,建築多是矮小的公寓或連院平房組成的小社區,鮮少有高樓大廈。C市小鄰里裡住著公教人員、自營者......環境單純不複雜,左鄰右舍多相熟,孩子們也玩在一起。   網際網路仍陌生的年代,讀故事書、抓蝸牛、麻雀,撈捕淺池塘裡的青蛙、泥鰍這類小生物,就是小朋
    你走出來,然後天空笑了。你家前院的小石子也在鼓動,草在長。事隔七天,我看見你。小石子卡進你的靴子。我們只是走,有牛的三岔路口,我們停下來看水。小溪溝的水那麼細一條,也不知道是哪裡吸引了我們,不知道是誰先蹲了下來。經過的車都繞過我們,不吭一聲。 波紋滿溢,苔痕在水邊等著,幾乎看不出來往哪前進,就
    Thumbnail
    北新路口 走在新北淡水的北新路口,這裡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在這個充滿變遷的城市裡,北新路口像是一個時間的交匯點,將現代與過去、城市與鄉村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農家的庭院 沿著道路繼續前行,可以看到路旁有幾處農家的庭院。這些庭院裡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植物,綠意盎然,給人一種寧靜而安詳的感覺。庭院的主人
    居家醫療跑久了,找不到地址的地址,把我們訓練得比郵差還郵差,常常會有這種在某某號左邊的路的第二間這種神奇的地址。走進田野間,還是找不到房子在哪裡,四周是整理的非常乾淨的檳榔園,低頭走過帆布蓋起來的走廊,一個老舊的貨櫃屋橫在眼前。昏暗的燈光下,包著尿布的老人家,悶熱的體味和床上混亂的日曆紙一樣讓人忘了
    Thumbnail
    村落轉角 開車沒多久就碰到一個小村落,剛好穿過村落的這個轉角有個可以停車的地方,同時開可以躲太陽。戶外寫生最怕的是在太陽底下,手拿著白色的紙在太陽下的反光下次非常刺眼,如果持續一個15分鐘,眼睛根本受不了。所以所以拿著畫本在陰涼的屋簷下畫起來。 一米左右圍牆 這裡的農家很有趣,搭建了一些屋簷,
    Thumbnail
    小坡坎 開車不到五分鐘,就來到了一個小坡坎的地方。停好車,爬上坡,看到眼前景象,不禁驚喜。一片碧綠的池塘,後面是一排竹林,旁邊有一個傳統的三合院。三合院前面是小路,看起來沒有人走過的樣子。農村的倒影在水面上映照,微風吹過,水面波光粼粼。一切都呈現出一幅美好的農村景色。 典型的農村景色 這是典型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