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閨蜜一起學了趨合農法、山水田農法以後,很想要有一塊地來實踐,念頭一發出去以後,真的有地出現了,朋友家有幾塊閒置的地可以借我玩,然後又看到草屯人上有人免費提供土地希望有人去種。
於是我開始思考正式從農這件事情。以我以前的個性我會直接潦下落去,一頭熱就開始種,然後見招拆招。不過在看完種土以後,阿仁的淒慘有讓我清醒一點,提醒自己不要太快下海,不然很容易溺死。至少要在岸上先定位好自己要前往的方向,看懂日月星辰作為指南針,能夠在下海後時時校正自己的方向,最重要的是要先學會游泳換氣仰漂休息,以及各種自救。
才不會在下海後迷失方向,不斷得為了換一口氣(活下去)而掙扎,方向錯了也不知道。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我總得先知道我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人力、時間,以及我可以得到多少的收益?
問了幾位實際做農的前輩,感恩前輩都很願意無私分享,給我一些建議,還詳細分析給我聽,讓我知道從農這條路不是不可以玩,投入的可能也是我負擔範圍內,但結論是收益絕對不會是我期待的。
在繼續往下寫以前,大家可以猜猜看,一分地一年可以創造的淨收益大約是多少? 農民的平均收入大概是多少...歡迎留言告訴我
免費土地的出現讓我研究了幾天關於從農的收入。
一位從小就農業世家的前輩,提供了我一些資訊,農地租金是便宜的,每公頃的地租金一年大概三四萬,農業部為鼓勵農友轉型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透過對「地」直接補貼每年每公頃新臺幣3萬至8萬元不等,所以如果談好價格,成功申請到補助,基本上算是剛好抵租金。
好,原來農地的租金是很便宜的,解決了。
以下思路冗長,幫大家節省時間,直接跳到重點好了,如果你看完結論還會想從農的話,再繼續往下看細節。(哪有這麼貼心的XD)
上結論
好哦,結論是,農夫普遍收益是每分地每年淨利10萬上下,各種作物不同,會上下浮動一兩萬,或者轉型成二級三級甚至六級產業,否則收入大概就是這樣,也就是如果你一個人要一年有一百萬的收益的話,你至少要能經營一公頃(約一甲),大約3025坪,一百棟房子那麼大的地。
否則你只有種兩分地的話,你每個月平均只有一萬六,這收入相當於一個日薪2000的工人每周只工作兩天。所以當然要種越大越好,前提是考量,你有沒有能力負擔前期支出?
越大的地在請農機具時比較省,但必須做好完整的灌溉規劃,可能要有地下水井、灌溉水道的水平要精算好,或者做滴灌、噴灌設施等等。還要考量臨田汙染問題,如果臨田用農藥,你有沒有其他能灌溉的方法例如蓄水池接雨水。
要投入多少資金?
看土地狀態,如果狀態不差,可能只需要除除草,中耕機翻一翻可以開始種,樹長多一點的要用挖土機,把木頭跟草都翻進土裡,不過重機具一進去土地又被壓實了。
挖土機一天6千到1萬約可以處理2~4分地
除草一天也是1到4千2~3分地
若在整地時需要整平或墊高土地,會需要購買土方,土方的價格以一立方米計算,價格約在$300~$800之間,但土方價格不包含運費,必須由業主自行聘僱砂石車前往土資場載運。
一次處理大一點會便宜些
通路也要先想好,不要種好賣不出去像傻瓜白忙一場。(貿然下海後真的會變笨,會忙茫盲)
農損,你能承受嗎?
如果你把身家都投入在土地上,土地遇到農損你就要餓死了,那你真的不能以農為主要收入。(我就不行)
我看我身邊的農夫都是平常在打屁聊天,農忙時就去工作,常常有兼差、斜槓。結論是農業可以兼著玩,但不要期待它是你主要收入!!
現在以農為生的大多是有二代三代的基礎,就像商業一樣,之前盤點過好多店家就都是二代三代,有雄厚的家業基礎,不管是硬體或軟體都俱足,否則所有知識都要從頭自己摸索太難了。
如果一般人沒有祖傳事業當基礎,那年輕時就乖乖當社畜反而是最快累積資產及能力的方法,等有一定經濟、人脈基礎後再從農、創業,在自己可承受風險範圍去玩。(利用網路算是年輕人最快翻身的方法)
都算好了才下水,該用機具的用機具,該請人的請人,算好收支,才不用像《種土》阿仁一樣拖全家下水撿垃圾(完全沒考慮人力成本)
哎呀我對這紀錄片好有意見,邊看邊罵怎麼有這麼蠢的,看了好生氣,但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也真的很常一股衝勁就貿然行事,真的要當成血淋淋的警世名言來看!!
單一作物收入才會高一些,直接交給通路可以省去很多銷售成本。多樣種植雖然美好,但時間成本太高,時間就是金錢,怎麼算都不划算。但要量產,你必須要夠專業、產品品質夠優質穩定,還要有抗氣候變遷、承擔農損的經濟實力。
既然這樣,不如存個幾十萬,租個自己體力範圍內負擔的了的地來玩,趨合農法真的很適合,食物森林自給自足還可以當里長,分送親友聯絡感情,運用農產品來當槓桿橇動其他服務,找份合理的兼差或自己的事業,讓自己可以安身立命。至於要靠農來維生,就放棄這個天真的想法吧 還好還沒下海就醒了決定不跳。
以上資訊若有錯誤還請提點指正,感謝神農朋友們無私分享,友直友諒友多聞,我好幸福^^
關於種稻可以打打電話就好,這件事我也做了一些功課,寫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