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像阿蒙這樣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小孩,聽到「農業」兩個字,心中多半會浮現小學課本裡讀過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只是,就像我們長大之後常常聽到的一句話:「看天吃飯」,農家子弟的生活其實並不像文字所描繪的那樣浪漫輕鬆。比方說,春天乍暖還寒的天氣,可能讓秧苗罹患稻熱病,夏季時必須面對颱風和蟲害的威脅,等到秋天稻穀成熟,又要擔心陰雨綿綿無法收割,而如果是豐年盛產,還要煩惱「穀賤傷農」令售價不敷成本,十多年前一部經典的紀錄片《無米樂》,就很忠實的呈現出了稻農的人生甘苦。
每當遇到天不從人願,「無米」之時也能保持心中的喜樂,這是老農夫們在艱難歲月中鍛鍊出來的人生智慧。然而,隨著科技和觀念的進步,如果能夠事先理解種植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風險,並為這些風險規劃因應之道,例如建立微型氣候和生物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更精準的施肥、用藥,或是改變行銷策略、多角化經營等等,就能減少天災人禍發生時所帶來的衝擊。
雖然我們不是農業專家,但各位朋友不妨想想看,如果是在風調雨順、稻米價格又穩定的好年月,上面的這些措施不見得能夠為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相反的可能還會讓產銷成本上升;也只有在遇到「歹年冬」的時候,未雨綢繆的作法才能夠減少農民的損失,並且顯現出他們價值。
讀到這裡,你猜到我想說什麼了嗎?
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是在股市裡耕耘的農夫,把投資報酬當作是我們農地裡的收成,其實投資人和農民所面臨的處境是很相似的:市場波動往往就像天氣一樣難以預測,所以「努力」付出不一定就會帶來「收穫」。面對突如其來的「股災」,當然我們可以怨天尤人,或是安慰自己,「無米樂」一下。但是,更有智慧的做法是事先為這樣的風險做好準備,比方為自己預留生活預備金、分散投資、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標的、設定防禦性資產的比率、不過度使用槓桿等等。雖然在承平之時,這些「控制風險」的措施都會造成獲利的減少,但是當風險事件發生之時,它們就如同一層又一層的保險般,能夠幫助我們撐過「歹年冬」;而那些最輕忽風險的投資人,雖然在多頭行情時看起來最意氣風發、交出最高的獲利,卻也往往會在股災發生、股市最具投資價值的時候撐不下去,畢業離場,令人不勝唏噓。也難怪巴菲特會說:「只有當潮水退去了,才會知道誰沒穿褲子」。
《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有三個關於風險的章節,在第五章【
理解風險】中,霍華馬克斯告訴了我們對投資人真正重要的風險是什麼,並指出一般人對「風險」常有的誤解;在第六章【
確認風險】更進一步解釋聰明的投資人如何衡量風險的高低;而本章【控制風險】則總結了投資人面對風險時所該採取的正確態度:「
投資人的工作就是為了獲利而聰明的承擔風險,最好的投資人與他人的區別就在於能把這件事做好」。
正如同稻作需要陽光、空氣和水的滋潤,無法脫離大自然的天氣進行生長,「風險」可以說是投資的必要之惡。如果過度懼怕風險,報酬自然也不存在,但承擔太多的風險,如果遇到颱風,卻可能讓你一生的努力盡付流水。
只可惜的是,風險不像是天氣,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每當市場充滿樂觀氛圍之時,多數投資人的目光只會聚焦在報酬率,而非風險,此時能夠未雨綢繆的投資人非但不會得到獎賞,還時常會遭到訕笑。然而,在市場待久了,就會發現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許多一時叱吒風雲的金童都會在某次玩俄羅斯輪盤的時候中彈消失,而對市場抱持敬畏之心、能夠聰明承擔、控制風險的投資人,雖然看起來並不華麗,卻總能夠在市場長期生存下來,享受到複利的甜美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