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刀手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盲刀手》3

作者:老衲


小乙帶著阿通走了七天,終於走到了山的另一頭的一座城市裏。

那座城市到底叫甚麼名字,小乙早就想不起來了;他只知道那座城市裏甚麼都有,有大官,有富賈,有駿馬大轎,有女郎歌者,還有千千萬萬如他跟阿通一樣躲在破屋裏苦苦求生存的可憐男女。

他們先是到了一家大酒樓後巷的廚間打工,那裏的伙頭答應讓他們在酒樓裏幫忙端茶倒水洗碗擦桌,而也願意將酒樓裏一塊沒人用的小倉房借給他們兄妹落腳棲身(小乙騙伙頭阿通是他妹妹),可是小乙在酒樓裏打工打了三個月,他發現那伙頭常常在酒後打量著阿通身子上下;小乙忍不住想起他爹爹的事情,終於在一次伙頭酒後,硬拉著阿通上桌陪他喝酒的時候,小乙拿起一隻碗,狠狠地從伙頭的頭上扣了下去。

伙頭吭也沒吭就倒下去了,碗碎成幾片,扎得小乙的手掌滿滿都是鮮血,小乙拉著阿通便走,走了很久很久,終於倒在一家小廟前。

小乙依稀記得那間小廟拜的是土地公,他掙扎地帶著阿通拜倒在土地公面前,拿起擲筊,向土地公拜了三拜說道:「土地公公在上,信男段小乙,信女...阿通,初次來到這個城市,不知道怎麼生活,求土地公公給我們一點指示,如果是要往東走,那就...」

小乙話還沒說完,土地公公突然說話了:「不要拜神,拜你自己吧!」

**

小乙每每想起這件事,嘴角都會忍不住微笑:「阿通,我那時是真的以為...那是土地公公的話。」

阿通將女嬰安頓好,周圍用棉被圍得嚴嚴實實的,女嬰早已安靜入睡,小小的臉龐透著寧靜,那是一種長大以後再也不會有的安心與祥和表情。

阿通道:「小乙,我們今晚就得走。你每次在一個地方殺了人,對方雖然當時不講,可是事後...」

小乙搖搖頭,道:「這是我殺的第九百九十九個人,師父說,等我殺滿九百九十九個人,就可以拆開刀柄纏繩,纏繩解開以後裏頭有一片硝製羊皮,上頭刻著我們上地無明流的秘方,可以讓我的眼睛...」

阿通還沒回話,叩叩叩的門房聲響起,阿通起身開門,原來是蕙子婆婆。

蕙子婆婆已將行裝整好,背在身上,進門後便急急地對小乙說道:「小乙,還不走?蘇州王家是不可能善罷甘休的,今夜不走,我們便走不了了。」

小乙仍道:「師父說...」

「我知道,上地無明流的規矩,入門先用無明藥毒瞎雙眼,等殺滿九百九十九個人之後,才能用杖刀柄纏繩中藏著的復明藥讓雙眼復明。」蕙子婆婆嘆了口氣,「不過這個傳說...或許...我最近在想,未必是真。」

小乙歷經過千場比武,手從來沒有一絲顫抖,此時聽到蕙子婆婆這句話,卻不自覺地發起顫來,他道:「妳胡說!我們上地無明流的創派流祖小野道三郎就是殺滿了九百九十九個人之後,用復明藥恢復他的眼睛的!」

小乙心情激動,手一揮將桌子上的東西一掃落地,站起身來對著蕙子婆婆大喊:「妳胡說!妳胡說!當年我師父就是在東瀛殺滿了九百九十九個人,拿出藥方,可是東瀛島上差了一味藥,他才來中原尋找...」

本來熟睡的女嬰被桌上杯碗掉落砸破的聲音給驚醒,哭了起來,阿通連忙抱起,哄著,又轉頭輕責小乙:「當家的,你看你把女兒給嚇得,反正你已經看不見十幾年了,又何必急於一時?我們先離開這裏到淮安府躲著,你取出藥方,我們再慢慢找大藥舖抓藥...」

小乙深深喘著氣,他拿著手杖敲了敲地,沉聲道:「不行,我要再多待一天。」

他轉頭對著蕙子婆婆說:「婆婆,十六年前我與阿通在那間土地公廟裏遇到妳與師父,當時你們對我說甚麼來著?妳還記得嗎?」

蕙子婆婆嘆了口氣,想起那十六年前的往事。

**

土地公像突然傳出聲音,嚇了段小乙與阿通一跳,可小乙是何等機靈,馬上想到一定是土地公像後頭藏著有人。

他大起膽子喊:「是誰躲在後頭?」

一個蒼老的聲音呵呵笑著,叩叩叩,手杖敲著地板的聲音,一個老瞎子與一個老太婆從土地公像後頭轉了出來。

那是段小乙第一次見到他師父與蕙子婆婆,當然,那時候段小乙還只認為師父是個老瞎子而已。

那老瞎子說道:「你求來求去,求甚麼土地公讓你們小倆口可以好好生活,可是卻從來沒想過,為什麼老天爺要讓你們好好生活?」

小乙皺眉,聽這老瞎子說話,口音古怪,後來小乙才知道那種古怪的重濁口音,來自中國東方的一塊島上。

「為什麼老天爺...?你說甚麼?」小乙反口問道。

蕙子婆婆搬了塊石頭讓老瞎子坐下來,老瞎子娓娓談起:「我的意思是說,你沒有一技之長,要憑甚麼活下去?」他對小乙深旁的阿通努了努嘴,又道:「況且你身邊還帶著個這麼漂亮的小娘們,兩個人年紀這麼小,無依無靠,走在這城裏,那不是擺明當肥羊給人宰嗎?」

小乙吃了一驚,他看那老瞎子的眼神白濁,瞳仁早已毀去,卻不知道他居然能看得到身邊阿通的長相,小乙將阿通拉到身後,說:「原來你是裝瞎?」

那老瞎子呵呵大笑,用手翻起眼皮,往前挪一挪,說道:「你看看我這眼睛,哪還能看得見?」他轉身一笑,「蕙子,把我們無明流的無音哨吐出來讓他們長長眼。」

那老瞎子身旁的老太婆,就是後來幫小乙引介無數刀手交易的蕙子婆婆,她面無表情將嘴打開,吐出一個像龜殼狀的口哨,遞過去給小乙看。

「這是我們上地無明流的秘器無音哨,雖說是『無音』,可是它其實是有聲音的,只是那聲音極其細微,只有專門鍛鍊過聽力的人才能聽得清楚。」

老瞎子意味悠長地說:「這無音哨可以發出九種不一樣的信號音,前後排列不同搭配,可以在一彈指間的時間表達一百一十三種不一樣的意思。我雖然瞎了,可是有她在我旁邊打信號,等於明眼人,甚至可以在殺人的時候,收到意外之效。」

「殺人...!」

那是小乙第一次聽到殺人這個詞。

raw-image


avatar-img
老衲的心意六合拳的沙龍
12會員
230內容數
老衲作品集已在各通路上架 看老衲的書吧~ 看一個人的書, 最能理解一個人的心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盲刀手》2 作者:老衲 小乙出身是在一個窮到沒有青年女孩,也幾乎沒有青年男孩的村莊。 為什麼沒有女孩呢?因為所有的女嬰,只要長到六、七歲,便會被父母賣去給城中來鄉下選女的牙販子——實在沒辦法,小乙在的段家屯子,實在太荒,那地皮年年都是裂的,偶爾能種起來些大黍已經是阿彌陀佛了,根本養不起細
《盲刀手》1 作者:老衲 風吹竹葉,黃沙漫天,在蘇州城外的一塊小竹林地,兩大高手的決鬥,引來了許多人圍觀。 這場比武從一個月前便驚動了蘇州城,刀手段小乙,要來蘇州城挑戰蘇州第一高手王行空。 王行空的王家,祖上拜的是晉代的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王家身上流著的血緣,是最古老的中國貴族山東琅琊
王婆的偷情寶典 (道德魔人請略過此篇) 《水滸傳》中 王婆曾向西門慶獻過一條「十分光」的計策 堪稱偷情寶典 若認真擴寫 足可成為偷情界的最佳教戰手冊 而與冷兵器戰爭中的《孫子兵法》 及熱兵器戰爭中的《戰爭論》 三者鼎足而立 這條「十分光」的計策在講甚麼呢?
0/5水滸傳
細讀石秀 會發現這個人隱隱透著古怪 石秀的第一怪 是他自稱渾號「拼命三郎」 可是這個外號,卻與他生平的細膩作風大不相同 一個思前想後、謀定而後動,甚至可以說內心小劇場非常多的人 (記得潘公也不過將肉案、砧頭收起來; 石秀就疑心有人在背後搬弄是非, 甚至還將帳目重新寫清,並且準
5/5水滸傳
菜園子張青的說話之道,下 再續說張青的說話之道前, 先來說說: 武松孫二娘初遇張青時的幾個背景知識與謎團。 一問 「菜園子」何解? 答: 「園子」在宋代即是「園丁」的意思。 所以「菜園子」就是「種菜的園丁」, 可以想見孫二娘的人肉包子鋪賣的不是純肉包, 純肉包太膩
5/5水滸傳
菜園子張青的說話之道,上 「衝突管理」向來是現代談判學中,很重要的課題; 小至向父母談判零用的多寡,大至與綁匪談判肉票的交換,都會用到。 水滸中這種「衝突」、「談判」的說話藝術無數;不過其中最精彩的,還要算張青。 今天,我們來覆盤學習一下張青的說話之道。 話說水滸二十七回:
5/5水滸傳
《盲刀手》2 作者:老衲 小乙出身是在一個窮到沒有青年女孩,也幾乎沒有青年男孩的村莊。 為什麼沒有女孩呢?因為所有的女嬰,只要長到六、七歲,便會被父母賣去給城中來鄉下選女的牙販子——實在沒辦法,小乙在的段家屯子,實在太荒,那地皮年年都是裂的,偶爾能種起來些大黍已經是阿彌陀佛了,根本養不起細
《盲刀手》1 作者:老衲 風吹竹葉,黃沙漫天,在蘇州城外的一塊小竹林地,兩大高手的決鬥,引來了許多人圍觀。 這場比武從一個月前便驚動了蘇州城,刀手段小乙,要來蘇州城挑戰蘇州第一高手王行空。 王行空的王家,祖上拜的是晉代的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王家身上流著的血緣,是最古老的中國貴族山東琅琊
王婆的偷情寶典 (道德魔人請略過此篇) 《水滸傳》中 王婆曾向西門慶獻過一條「十分光」的計策 堪稱偷情寶典 若認真擴寫 足可成為偷情界的最佳教戰手冊 而與冷兵器戰爭中的《孫子兵法》 及熱兵器戰爭中的《戰爭論》 三者鼎足而立 這條「十分光」的計策在講甚麼呢?
0/5水滸傳
細讀石秀 會發現這個人隱隱透著古怪 石秀的第一怪 是他自稱渾號「拼命三郎」 可是這個外號,卻與他生平的細膩作風大不相同 一個思前想後、謀定而後動,甚至可以說內心小劇場非常多的人 (記得潘公也不過將肉案、砧頭收起來; 石秀就疑心有人在背後搬弄是非, 甚至還將帳目重新寫清,並且準
5/5水滸傳
菜園子張青的說話之道,下 再續說張青的說話之道前, 先來說說: 武松孫二娘初遇張青時的幾個背景知識與謎團。 一問 「菜園子」何解? 答: 「園子」在宋代即是「園丁」的意思。 所以「菜園子」就是「種菜的園丁」, 可以想見孫二娘的人肉包子鋪賣的不是純肉包, 純肉包太膩
5/5水滸傳
菜園子張青的說話之道,上 「衝突管理」向來是現代談判學中,很重要的課題; 小至向父母談判零用的多寡,大至與綁匪談判肉票的交換,都會用到。 水滸中這種「衝突」、「談判」的說話藝術無數;不過其中最精彩的,還要算張青。 今天,我們來覆盤學習一下張青的說話之道。 話說水滸二十七回:
5/5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