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 照抄了 YouTube 的商業模式企圖拉攏影像創作者跳船投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potify 照抄了 YouTube 的商業模式企圖拉攏影像創作者跳船投靠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114

#老闆外出取材回來了

raw-image

→報導摘錄→


Daniel Ek :「各位的粉絲都非常熱愛觀看你們製作的影音 podcast 節目,問題是對於整個產業朝向在節目插入大量第三方廣告的趨勢他們可能就沒那麼高興。」


→報導連結→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business/business-news/spotify-podcasts-creator-video-platform-updates-1236061236/


→葉郎讀報→


Spotify 剛剛在洛杉磯舉辦了一個僅限受邀貴賓參加的發表會,名為"Now Playing"。受邀的除了媒體之外,主要是影音 podcast 的創作者,或者用個更容易理解的術語就是 YouTuber 們。


事實上,這確實是一場完全衝著 YouTube 而來的發表會,企圖從他們那兒拉走影音創作者。


Spotify 將這次的變革稱為他們的 podcst 服務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更新。既有的創作工具 Spotify for Podcasters 被大幅升級成為 Spotify for Creators,提供影音創作者管理、分析、盈利和粉絲互動等實用工具。


長期支付沉重版權費用導致服務難以營利的 Spotify,幾年前原本寄望 podacst 服務可以幫助他們切斷對於唱片公司的依賴(也就是「斷奶」)。在投入超過10億美元巨資之後,Spotify 似乎覺得這條路的前方並不如他們所想美好,因此突然踩了緊急煞車,並大量裁減 podcast 部門人員和節目的投入。


如今,Spotify 似乎又寄望影音 podcast 能成為他們的「斷奶」工具,準備大舉進軍該市場。


至少該公司學會了上回投資 podcast 的教訓,這一次他們並不打算直接投資、購買內容或是內容生產者。Spotify 決定直接照抄隔壁家 YouTube 和創作者的合作模式——


選項1. Spotify 仍可在節目中插入廣告並拆分廣告收益給創作者,就像 YouTube 一直以來所做的那樣。


選項2. 明年1月開始,符合一定標準的創作者將可加入 Spotify Premium 方案,讓付費粉絲可以不受廣告干擾,而創作者則可以從 Spotify Premium 的月租費中分到費用。基本上,非常類似於 YouTube Premium 的作法。


Spotify 執行長 Daniel Ek 提供了他們自己的數據來佐證這個前途無量的方案。「付費方案用戶聽音樂的量向來是廣告方案用戶的三倍多」他說。言下之意是一旦付了月租費,粉絲其實會更加倍投入在平台內容上。而不受廣告打斷的完整體驗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


Spotify 認為新的合作方式既讓粉絲更愛你多一點,也讓你口袋裡的分潤多一點。何樂而不為?


這套即將上路的新機制也反應了過去幾年 Spotify 和 podcast 創作者之間關係的重大轉變:


由於各平台大同小異的音樂資料庫欠缺獨特性, Spotify 曾用天文數字合約綁住 Joe Rogan 和 Alex Cooper 等 podcast 明星的獨家協議,藉以跟競爭對手的內容拉開距離。


由於這一次他們不打算出錢投資,也因此不敢奢望獨家,只希望成為這些創作者諸多上傳平台的其中之一,或者從 YouTube 那兒搶到個幾%願意帶槍投靠的創作人才。


作為音樂串流服務,擁有2.5億付費訂戶的 Spotify 是全球第一大。綁了 YouTube Music 在內的 YouTube Premium 只有1億。但如果涵蓋免費版本,全球有數十億人正在使用 YouTube 的 app。這使得大舉進軍影音 podcast 的 Spotify 變成了覆蓋率低很多的小平台。


稍早在財報會議上被問到覆蓋率的問題時,Spotify 執行長 Daniel Ek 也只能回答:「可是創作者都想要出現在多個平台上。」


相較於幾年前投資 podcast 的決心和資源規模,Spotify 這次投入影音 podcast 業務要成功「斷奶」的機會可能小很多。能做到的大概就是在既有的 podcast 和有聲書之外進一步壯大非音樂類內容的消費選項。然而就用戶消費(不論觀看或聆聽)的佔比來說,可見的未來仍會是個音樂為主的平台。


每年90億美元的奶粉錢,還是得乖乖付給版權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葉郎的沙龍
1.5K會員
328內容數
錄影帶不只是上個世紀的革命性科技媒介,也是一整個世代橫跨二、三十年的共同生活型態。我的首部數位連載作品《錄影帶生與死》,重溫 70 年代錄影帶工業的黃金年代與興衰跌宕,從錄影帶、DVD 到 Neflix 的數位崛起,錄影帶如何改變世界?一同探尋錄影帶的前世今生,走進電影工業後台,揭開幕後的文化革命。
葉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0
▌近4成英國影視從業人員考慮在5年內轉行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30 →報導摘錄→ BECTU 英國廣播娛樂電影與劇院業工會 :「超過半數自由工作者接不到案子,還有78%表示他們無力支付生活支出。」 →報導連結→ https://www.bbc.com/n
Thumbnail
2024/12/30
▌近4成英國影視從業人員考慮在5年內轉行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30 →報導摘錄→ BECTU 英國廣播娛樂電影與劇院業工會 :「超過半數自由工作者接不到案子,還有78%表示他們無力支付生活支出。」 →報導連結→ https://www.bbc.com/n
Thumbnail
2024/12/27
▌ Netflix 趕在2024年結束前補考通過直播節目的挑戰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7 →報導摘錄→ Cord Cutters News:「耶誕節賽事是對 Netflix 直播技術的關鍵一戰,大量觀眾上線檢驗該平台是否有能力承擔大型運動賽事轉播的壓力。 與先前
Thumbnail
2024/12/27
▌ Netflix 趕在2024年結束前補考通過直播節目的挑戰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7 →報導摘錄→ Cord Cutters News:「耶誕節賽事是對 Netflix 直播技術的關鍵一戰,大量觀眾上線檢驗該平台是否有能力承擔大型運動賽事轉播的壓力。 與先前
Thumbnail
2024/12/24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會是 Netflix 遊戲業務的命運轉折點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4 →報導摘錄→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 遊戲開發主管:「當大家在追劇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聯想到這個遊戲,產生想玩的動機並表現在行動之上。或是當大家在玩遊戲的時候,可能因此決
Thumbnail
2024/12/24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會是 Netflix 遊戲業務的命運轉折點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4 →報導摘錄→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 遊戲開發主管:「當大家在追劇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聯想到這個遊戲,產生想玩的動機並表現在行動之上。或是當大家在玩遊戲的時候,可能因此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在串流上追劇的同時,其實也在打賞音樂創作者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02 →報導摘錄→ Spotify 前首席經濟學家 Will Page:「電影業的損失是 SVOD 串流行業的收穫,而同時音樂界也撿了一些好處。」 →報導連結→ https://pivot
Thumbnail
▌你在串流上追劇的同時,其實也在打賞音樂創作者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02 →報導摘錄→ Spotify 前首席經濟學家 Will Page:「電影業的損失是 SVOD 串流行業的收穫,而同時音樂界也撿了一些好處。」 →報導連結→ https://pivot
Thumbnail
▌Spotify 正在將有聲書體驗改造得更像是短影音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122 →報導摘錄→ Techcrunch:「有聲書短影音功能的推出符合近來 Spotify 對影片格式持續投入的趨勢。該平台上的影片消費正在快速普及,尤其是在音樂影片和 podcast 影片等產
Thumbnail
▌Spotify 正在將有聲書體驗改造得更像是短影音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122 →報導摘錄→ Techcrunch:「有聲書短影音功能的推出符合近來 Spotify 對影片格式持續投入的趨勢。該平台上的影片消費正在快速普及,尤其是在音樂影片和 podcast 影片等產
Thumbnail
▌Spotify 照抄了 YouTube 的商業模式企圖拉攏影像創作者跳船投靠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114 #老闆外出取材回來了 →報導摘錄→ Daniel Ek :「各位的粉絲都非常熱愛觀看你們製作的影音 podcast 節目,問題是對於整個產業朝向在節目插入大量第
Thumbnail
▌Spotify 照抄了 YouTube 的商業模式企圖拉攏影像創作者跳船投靠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114 #老闆外出取材回來了 →報導摘錄→ Daniel Ek :「各位的粉絲都非常熱愛觀看你們製作的影音 podcast 節目,問題是對於整個產業朝向在節目插入大量第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 Warner Bros. Discovery執行長David Zaslav前往母校波士頓大學擔任畢業典禮演講貴賓時,遭到編劇工會和聲援工會的學生抗議打斷。學生高舉抗議牌質問:你的講稿誰寫的?ChatGPT嗎? Zaslav先前被工會質疑去年薪資近4千萬美元,而再往前一年甚至高達2.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 Warner Bros. Discovery執行長David Zaslav前往母校波士頓大學擔任畢業典禮演講貴賓時,遭到編劇工會和聲援工會的學生抗議打斷。學生高舉抗議牌質問:你的講稿誰寫的?ChatGPT嗎? Zaslav先前被工會質疑去年薪資近4千萬美元,而再往前一年甚至高達2.
Thumbnail
〈串流王者The Playlist〉主要是改編書籍〈Spotify Untold〉,以亦真亦假方式闡述 Spotify的創業故事,並描繪創辦人Daniel Ek 如何克服困難,成立創辦擊敗蘋果、亞馬遜的串流音樂霸主 Spotify。 這部影集特別的是,並非單單從創辦人角度理解 Spotify的建立,
Thumbnail
〈串流王者The Playlist〉主要是改編書籍〈Spotify Untold〉,以亦真亦假方式闡述 Spotify的創業故事,並描繪創辦人Daniel Ek 如何克服困難,成立創辦擊敗蘋果、亞馬遜的串流音樂霸主 Spotify。 這部影集特別的是,並非單單從創辦人角度理解 Spotify的建立,
Thumbnail
這篇文聊聊Spotify近年來在Podcast領域的布局,以及Spotify在Podcast上的投資能不能讓他們成為Podcast界的Youtube?
Thumbnail
這篇文聊聊Spotify近年來在Podcast領域的布局,以及Spotify在Podcast上的投資能不能讓他們成為Podcast界的Youtube?
Thumbnail
根據新創 Podcast 服務商 SoundOn 集團發佈的「2021年度聲音經濟報告」顯示,年度總收聽量(所有單集不重複下載數)較 2021 年初時,大幅成長超過200%,顯示新興產業 Podcast 受關注的程度及市場潛力,但它究竟對聽眾、創作者及廠商來說,各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值得跨入?
Thumbnail
根據新創 Podcast 服務商 SoundOn 集團發佈的「2021年度聲音經濟報告」顯示,年度總收聽量(所有單集不重複下載數)較 2021 年初時,大幅成長超過200%,顯示新興產業 Podcast 受關注的程度及市場潛力,但它究竟對聽眾、創作者及廠商來說,各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值得跨入?
Thumbnail
與創作者以及新世代的溝通中,發現最重要的接觸音樂之平台,Spotify絕對是不可忽略者。
Thumbnail
與創作者以及新世代的溝通中,發現最重要的接觸音樂之平台,Spotify絕對是不可忽略者。
Thumbnail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據說近幾個月颳起一陣podcast風潮,或許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是近期才漸漸打開知名度,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與聽眾互動,主持人通稱「播podcaster」,單人或多人皆有。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我們常聽的廣播節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然現
Thumbnail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據說近幾個月颳起一陣podcast風潮,或許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是近期才漸漸打開知名度,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與聽眾互動,主持人通稱「播podcaster」,單人或多人皆有。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我們常聽的廣播節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然現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文章已經一個多月的以前,究竟這段期間Podcast的耳朵經濟以什麼樣的速度成長呢?相比較之下,上一篇文章Google Trend搜尋趨勢變化,整體還是持續的成長中。也在過去這段期間的新聞,感受出 Spotify 對於 Podcast 這塊事業版圖的野心是如此地強烈。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文章已經一個多月的以前,究竟這段期間Podcast的耳朵經濟以什麼樣的速度成長呢?相比較之下,上一篇文章Google Trend搜尋趨勢變化,整體還是持續的成長中。也在過去這段期間的新聞,感受出 Spotify 對於 Podcast 這塊事業版圖的野心是如此地強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