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感悟】艾莉絲孟若《妳以為妳是誰?》,從時間星空拼湊出的人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們旁觀一個人,就像在觀看一個星座。

你知道嗎?構成雙魚座的主要恆星梵馬南星距離地球約14.1光年,另一顆雙魚座恆星雙魚座105,距離地球約392光年。如果這兩顆星上有生物,他們做夢也想不到,在地球人眼中,他們共同構成一幅叫雙魚座的圖像。我讀艾麗絲・孟若這本短篇集時,一直感受到這種在星空中創造出一個星座的衝動。

這本書由十篇小短篇構成,故事的主角都是一名叫做「玫瑰」的女性。展開書頁,我們就像從玫瑰的一生中任意抽出十個片段,沒有按照時序,沒有按照主題。有的故事是在描寫她跟繼母之間的關係,有的是在描述玫瑰與丈夫的相遇,有的在描寫她與女兒的互動,還有的在描寫父親的死亡,還有玫瑰在婚外情中的不甘。每一個短篇中,又會不斷展開、回溯玫瑰過去。就好像玫瑰這個人,赤裸裸地透過這十篇,在讀者面前鋪開。讀完,我覺得自己好像非常理解玫瑰了。

但跟我不喜歡星座的理由一樣,我只是藉由十個小點,任意構成了玫瑰這個人形象。雖然我看見了她在每個短篇中的情緒與行動,但在篇與篇間的脈絡是被抽離的,時間的縱深是被抹平的。

就算自己有這樣的認知,玫瑰的形象在我心中卻還是十分鮮明。好像我真的很熟悉她一樣。那種熟悉感,親近到我覺得自己好像可以對玫瑰的人生做出評斷,好像我可以在她學生時期與她討論未來的方向。又好像在她第一次結婚前,我可以勸她再想一想。

但就跟本書的同名篇〈妳以為妳是誰〉一樣,我僅憑這些切片,憑什麼認為自己能給出有效的評論?在該篇中描述玫瑰在中年後回到出生村莊,碰到一名不太熟的舊識男性「拉爾夫」,相見時他已經兩鬢斑白,對彼此的回憶都很淡泊。

他們過去並不熟識,再次碰面也無法熱絡地閒聊,只能尷尬地依靠殘存不多的回憶,硬生生地吐出幾句問候。但玫瑰回到家鄉後,不時會聽到這名拉爾夫的傳聞,有的傳聞講述的是最近的故事,有的傳聞講述的是拉爾夫年輕的事蹟,就好像我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玫瑰。直到最終,玫瑰在報紙上的一篇訃聞中看到拉爾夫過世的消息,那是一篇海軍士官的訃聞,記載了拉爾夫最後的消息。

在書中的最後,孟若這樣描寫玫瑰對拉爾夫的感受:「她和拉爾夫・吉列斯比的事,除了說她感覺到,他的一生於她而言,比那些她愛過的男人更是親密,在她生命裡佔有一席之地之外,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就像那些不再聯絡的舊識,那些和你互相競爭的對手,那些並不熟絡但靠傳聞讓你覺得對方永遠都在的人一樣。他們像黑夜天幕中的神話星座,構建了我們對自己一生的敘事。而近處的親友,那些每天見面的人,那些我們近距離參與的歷史,又顯得雞零狗碎,不過就是一些生活。但最靠近我們的那些人,永遠不會對我們說,妳以為妳是誰?

這是我讀的第二本孟若的作品,第一本是《太多幸福》。說實在的,第一本沒怎麼觸動我,有可能是當時文學閱讀的能力還不好,感受到什麼也忘得差不多了。若不是因為孟若離世,電子書在特價,我可能就會錯過她了,也很可惜是在這種時機才感受到她的作品。

啊,對了,現在我沒那麼討厭星座了,既然這是他人少數能描繪我的方式,那就接受吧。然後,雙魚座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幻影星系」,這是一個大型的螺旋星系。它幻影般的螺旋結構正面對著地球,讓雙魚座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而它距離地球約3200萬光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秦客的烹讀筆記
1會員
41內容數
大部份會是閱讀與我互動的文字紀錄,可能會有少部分的影視觀賞紀錄,以及更少部分的電子商務經營感悟。有人說,書架上未讀的書是自己尚未完成的部份。我很喜歡這種浪漫的想法。但未完成的部分太多,就變成書債了!也可以將此視為一個積欠書債的人們聚集討論的地方。
秦客的烹讀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義大利經濟史學家卡洛·M·契波拉在1976年所寫的一篇幽默短文:《人類愚蠢基本定律》。契波拉本來只是寫給朋友們娛樂用,後來卻因為太精準、有趣,於1988年被正式出版,至今仍廣為流傳。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好時機,把這篇文章重新拿出來檢視一番,並加入近五十年來的科學研究與新理解。
Thumbnail
2025/05/12
義大利經濟史學家卡洛·M·契波拉在1976年所寫的一篇幽默短文:《人類愚蠢基本定律》。契波拉本來只是寫給朋友們娛樂用,後來卻因為太精準、有趣,於1988年被正式出版,至今仍廣為流傳。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好時機,把這篇文章重新拿出來檢視一番,並加入近五十年來的科學研究與新理解。
Thumbnail
2025/04/10
讀完 J.M. Coetzee 小說《Disgrace》(中譯:可恥)我實在沒想到,連假讀完後到現在我盡然產生快一萬字的閱讀筆記。只能說我跟這個作者的頻率可能很合,相見恨晚。他的小說被我當成一面鏡子,照見我對羞辱、庇護、責任與現代文明的理解。 筆記太多又太雜亂無系統,可能只對也讀過的人有用,就
2025/04/10
讀完 J.M. Coetzee 小說《Disgrace》(中譯:可恥)我實在沒想到,連假讀完後到現在我盡然產生快一萬字的閱讀筆記。只能說我跟這個作者的頻率可能很合,相見恨晚。他的小說被我當成一面鏡子,照見我對羞辱、庇護、責任與現代文明的理解。 筆記太多又太雜亂無系統,可能只對也讀過的人有用,就
2025/04/07
今天我們要繼續探討中年危機如何變成轉機,並一起來了解「投射」這個重要概念。 我們將以榮格心理學者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的解釋為主,來深入探討「投射」的作用。 上次我們談到,中年危機的核心在於,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預設地圖失靈了。這份地圖是由童年經歷和第一成年期共同塑造的。而要理解這
2025/04/07
今天我們要繼續探討中年危機如何變成轉機,並一起來了解「投射」這個重要概念。 我們將以榮格心理學者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的解釋為主,來深入探討「投射」的作用。 上次我們談到,中年危機的核心在於,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預設地圖失靈了。這份地圖是由童年經歷和第一成年期共同塑造的。而要理解這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