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愚蠢基本定律 2025年再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罷免二階段逐漸落幕,出現許多內部檢討的聲音。身為曾經參與過公投連署活動的人,我完全理解這種高壓環境。第一次面對如此壓力時,每個人的感受與反應都會被無限放大,也更容易犯錯。這是人之常情,我覺得不必過於苛責。

這一波討論,讓我想起義大利經濟史學家卡洛·M·契波拉(Carlo M. Cipolla)在1976年所寫的一篇幽默短文:《人類愚蠢基本定律》(The Basic Laws of Human Stupidity)。契波拉本來只是寫給朋友們娛樂用,後來卻因為太精準、有趣,於1988年被正式出版,至今仍廣為流傳。

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好時機,把這篇文章重新拿出來檢視一番,並加入近五十年來的科學研究與新理解。也許透過這樣的重新詮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為什麼人類經常犯錯,甚至能夠理解為何老K黨在罷免期間出現如此荒腔走板的行徑。

原始定律

以下簡單列出契波拉提出的原始定律:

  • 1. 常人總是低估蠢人的數量。
  • 2. 一個人是否愚蠢,與他的其他特質無關。
  • 3. 蠢人是那些造成他人損失,自己也無法從中獲利,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人。
  • 4. 常人總是低估單一蠢人可能造成的破壞力。
  • 5. 蠢人是人類群體中最危險的,比惡人還危險。

此外,契波拉依據一個人的行為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劃分出四類人:

  • 聰明人(利己利人)
  • 犧牲者(損己利人)
  • 匪徒(損人利己)
  • 蠢人(損己損人)

契波拉所謂的「收益」並非僅僅指經濟利益,還包括心理健康、幸福感、社會穩定等人類普世價值。他的核心觀點是:「蠢人」在社會中比想像中更常見,而且完全不受學歷、智商或地位限制,因此非常難防範。他強調,與惡人相比,蠢人因其行為無法預測,更容易對社會造成極大破壞。

接下來我想以契波拉的五大定律為基礎,加入我自己這些年的閱讀與思考,重新探討這個愚蠢基本定律。靈感來源的書籍,我會列在末尾,文中就不一一描述。

我的修改版本:

第一定律:「由於認知偏誤與資訊不對稱的存在,人們總是低估愚蠢現象的真實發生率。」

契波拉指出,我們無論如何都會低估自己周遭「蠢人」的數量,這是人類的普遍偏誤。

事實上,「蠢事」的判斷是結果導向的:我們之所以能發現某人愚蠢,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導致災難性後果的決定。換句話說,若一個人沒有機會處在決策的位置上,我們便無從判斷他究竟是明智還是愚蠢。

近年的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在做各種決策時,「智商(IQ)」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決策品質更關鍵地取決於是否能夠系統地運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

理性思考需要依靠良好的大腦機能,以及適當的營養與荷爾蒙環境;同時也要求個體有意識地收集客觀資訊、進行嚴謹推理。這些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透過持續的訓練與經驗累積才能獲得。

然而,人類的心智天生傾向於依賴直覺與習慣,且常低估決策中的不確定性與他人行為的差異。尤其在「錨定效應」與「偏誤盲點」等認知偏誤作用下,我們很容易只看到自己與身邊熟悉群體的決策模式,忽略了可能出現的意外或愚蠢決定。

例如,團隊中的一些常識性的規則,往往因為過於理所當然而沒有被明確提醒,直到發生嚴重後果時才發現有人完全沒有掌握這些基本常識。

所以,與其說是蠢人數量多到難以預估。不如說,我們以為的常識,其實普及率很可能被高估了。

第二定律:「一個人是否愚蠢與其他特徵無關,但卻可能與做決策當下的情境有關。」

契波拉認為,一個人是否愚蠢並不取決於性別、地位、膚色、教育程度等特質。不管群體大小如何,蠢人的比例都是一個常數。

事實上,許多智商極高的人仍然會做出愚蠢的決策。最大的原因是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系統,面臨多元的壓力與欲求,而心理因素(例如信心、貪婪、公平感)、胎兒期影響、童年環境、神經化學變化等,都會動態地影響我們的決策品質。

這些因素在個體之間有顯著差異,也意味著「愚蠢行為」的成因複雜但並非完全隨機。因此,我認為原第二定律的絕對性是需要重新檢視的。

更重要的是,決策者當下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會決定他做出明智或愚蠢決定的機率。因此,康乃爾法學博士面臨壓力時仍可能咆哮,一個高材生夜深人靜時還是可能會傳送不雅照。

雖然全體人口中蠢人的比例可能仍是一個近似的常數,但在不同的社會環境或生理心理狀態下,愚蠢傾向的分布是有微妙差異的。

令人哀傷的是,長期處於匱乏與高壓環境的人,更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蠢事。這也代表,若我們的社會長期存在結構性的不公、匱乏、貧困,那麼這個社會很可能會出現大量的「結構性蠢人」。

而這些人跟其他人一樣,都是票票等值的。單純責怪他們沒有意義,唯有改善這些結構性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整體社會的「愚蠢」發生率。

第三定律:「缺乏完整理性的人只會帶來損失。」

契波拉將人分為四類,其中「蠢人」被定義為那些造成他人損失而自己不但沒有獲利,甚至可能自食其果的人。相對而言,「匪徒」則會損害他人以獲取自身利益。

契波拉認為,「匪徒」比「蠢人」略好的唯一理由是匪徒有一定的可預期性,起碼我們可以透過規則、誘因或制衡方式來應對。但我認為,匪徒與蠢人其實本質相近:蠢人是毫無理性,而匪徒僅具有單一的工具理性。

一些社會學家將人類的理性區分為兩種,這兩者常被混淆:

一、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關鍵詞通常是:效率、手段、成本效益、目標導向。這種理性著重於選擇最有效達成某個既定目的的方法,例如:「我要升官,所以逢迎上司」、「要讓顧客回購,就給予折扣」。

二、目的理性(Value Rationality)

關鍵詞通常是:價值、信念、內在理由、意義。這種理性指的是基於自己相信的價值來做行動,即便可能無法快速或有效地達到目的,例如:「我選擇不說謊,因為誠實是我重視的價值」、「即使不受歡迎,我也要為弱勢發聲」。

從這個角度來看,蠢人是兩種理性皆缺乏者,而匪徒則是僅有工具理性而目的僵化的人;他們本質上都是理性殘缺之人,造成的都是社會的淨損失,差別僅在於匪徒自己會獲利,而蠢人則會自我傷害。然而,契波拉認為蠢人更危險,因為其行為的不可預測性,使其他人難以防備。

而蠢人與匪徒不僅僅會造成直接、物理上的損害,任何透過散布錯誤資訊或系統性偏誤而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也都是這兩類人行為的延伸與擴大。在資訊時代,蠢人與匪徒散布的資訊病毒更是猖獗,必須謹慎以待。

第四定律:「愚蠢的破壞力經常被低估,因此我們需要制度來防範。」

契波拉指出,非蠢人往往低估蠢人的潛在危害,常忽略與蠢人打交道可能付出的重大代價。歷史上許多災難性的錯誤與損失,都源自於人們未能正確預估愚蠢行為的破壞性。

事實上,人類總是過於自信地相信自己思考的正確性,忽略了直覺判斷經常出錯的事實。例如,心理學研究發現,超過八成的駕駛認為自己的技術優於一半以上的駕駛人口,明顯是種誤判。

人天生不擅長客觀地評估自身能力,因此很難想像自己可能會犯錯,總認為「這件事我很在行,不會出差錯」,從而低估偶發性愚蠢行為的可能性。此外,當我們同仇敵愾,聚集於某個共同目標時,更容易因為群聚效應而集體低估自己陣營內可能出現的愚蠢行為。許多嚴重錯誤,就是在這樣的集體盲點中發生的。

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有效的糾錯制度,來抵抗人類天生心智結構的缺陷。正如飛機起飛前必須遵循一套完整的確認流程(SOP),不論是經驗多麼豐富的機師,都必須一一檢查確認,這樣的制度證實能大幅降低人為疏失。當然,這套SOP本身也需要定期檢討,根據實際狀況做出調整與優化。

制度的真正意義,不只在於避免錯誤,更在於彌補我們心智結構本來的不足之處。既然我們總是容易低估自己的錯誤率,認為自己比別人更不易犯錯,那麼在進行重要決策或操作前,不妨先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別人」,用最客觀、嚴格的標準再檢查一次。

第五定律:「提升理性教育,就是提升社會福祉。」

契波拉斷言,蠢人比任何人都更危險,甚至比「強盜」還具破壞力。因為強盜的行為只涉及財富轉移(社會總福利不變),而蠢人的行為則讓社會蒙受淨損失。一個蠢人所造成的負面效應,遠比個別的利己者更加嚴重。

現代心理學發現,系統性的認知偏誤往往具有「負群體效應」:一個單獨的蠢決策,經常透過連鎖反應而放大損失。心理學研究指出,理性決策多能創造雙贏結果,非理性決策(即愚蠢行為)則常導致總體效益下降。同樣的,行為科學研究也顯示,各種認知偏誤累積起來便可能引發重大危機(例如大規模金融崩潰),這種非理性造成的損害是多層次且深遠的,遠大於單純自私自利的行為。

然而,近代行為經濟學也指出,如果所有人都像匪徒般損人利己,社會雖不會立即崩壞,但長期停滯終將導致系統性的風險。這個風險就是,只要出現一個蠢人,整個脆弱的社會體系就可能陷入崩塌危機。

顯然,我們希望建立的社會,絕非這種停滯不前又隨時岌岌可危的狀態。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一個富足而平和的安居社會。

人性的複雜性在於,我們既擁有毀滅性的暴力傾向,也具備深沉的合作潛力。我們或許是地球上最暴力的物種,但同時也是最具合作與利他精神的物種。

儘管在個體層面,有的人可能已經無法改變,我們唯一能做的是避免讓這些人擁有決策權。但就整體而言,人類社會卻是具有高度可塑性的。

前面提到的兩種理性(工具理性與目的理性),與智商(IQ)最大的差別在於:智商難以改變,但理性卻能透過教育有效提升。儘管無法大幅改變個人的IQ,但透過合理而有系統的教育,大多數人都能培養並強化自己的理性決策能力。

已有大量研究證明,只要社會中有足夠比例的人能做出理性決策,整體社會的福祉就能有效提升。這應該成為我們未來教育最重要的目標與使命。

總結:

最後我總結一下我的自己的五條人類愚蠢基本定律:

一、由於認知偏誤與資訊不對稱的存在,人們總是低估愚蠢現象的真實發生率。

二、一個人是否愚蠢與其他特徵無關,但卻可能與做決策當下的情境有關。三、缺乏完整理性的人只會帶來損失。四、愚蠢的破壞力經常被低估,因此我們需要制度來防範。五、提升理性教育,就是提升社會福祉。

在書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近年閱讀內容中有一個隱含的主題。那就一個人能否長期保持理性的一大關鍵,就是他能不能有「自省」的能力。而「自省」這項能力,是需要跳脫自己的情緒與處境,用一種類似抽離的概念觀察自己。

而這也是近年很流行的「正念」哲學中的重要概念。如果沒辦法客觀的看待自己有什麼不足、缺失、衝動、渴望。那當然就沒辦法判斷自己的狀態是否合理。但這種狀態,有嘗試過正念的人都知道是難以持續保持的。也許這就是我們人類還是在動物性與理性間掙扎的證據吧。

最後,我覺得像我們這些沒有實際參與大罷免志工活動的人,實在沒有理由檢討他們。雖然我有類似的社會運動經歷,但我覺得他們此次承受的壓力應該更巨大。那種巨大壓力下,全國能繳出這種超預期成績,已經近乎神跡了。

至於對老K,我就沒什麼好說的。這幾個月下來,我想裡面就是匪徒跟蠢人居多吧。成年人往往不會想去教育另外一個成年人,我們會做的就是篩選與排除。

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讓接下來三個月的討論熱度不要斷,立刻開始幫身邊的人做思想建設,到時候一定要去投票。排除他們,就這樣。

延伸書單

最後我列出影響這篇文章的書籍,你也許有興趣自己讀一下:

《人類愚蠢基本定律》《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思考,快與慢》《動物精神》《行為》《命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秦客的烹讀筆記
1會員
41內容數
大部份會是閱讀與我互動的文字紀錄,可能會有少部分的影視觀賞紀錄,以及更少部分的電子商務經營感悟。有人說,書架上未讀的書是自己尚未完成的部份。我很喜歡這種浪漫的想法。但未完成的部分太多,就變成書債了!也可以將此視為一個積欠書債的人們聚集討論的地方。
秦客的烹讀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讀完 J.M. Coetzee 小說《Disgrace》(中譯:可恥)我實在沒想到,連假讀完後到現在我盡然產生快一萬字的閱讀筆記。只能說我跟這個作者的頻率可能很合,相見恨晚。他的小說被我當成一面鏡子,照見我對羞辱、庇護、責任與現代文明的理解。 筆記太多又太雜亂無系統,可能只對也讀過的人有用,就
2025/04/10
讀完 J.M. Coetzee 小說《Disgrace》(中譯:可恥)我實在沒想到,連假讀完後到現在我盡然產生快一萬字的閱讀筆記。只能說我跟這個作者的頻率可能很合,相見恨晚。他的小說被我當成一面鏡子,照見我對羞辱、庇護、責任與現代文明的理解。 筆記太多又太雜亂無系統,可能只對也讀過的人有用,就
2025/04/07
今天我們要繼續探討中年危機如何變成轉機,並一起來了解「投射」這個重要概念。 我們將以榮格心理學者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的解釋為主,來深入探討「投射」的作用。 上次我們談到,中年危機的核心在於,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預設地圖失靈了。這份地圖是由童年經歷和第一成年期共同塑造的。而要理解這
2025/04/07
今天我們要繼續探討中年危機如何變成轉機,並一起來了解「投射」這個重要概念。 我們將以榮格心理學者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的解釋為主,來深入探討「投射」的作用。 上次我們談到,中年危機的核心在於,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預設地圖失靈了。這份地圖是由童年經歷和第一成年期共同塑造的。而要理解這
2025/04/03
當一個40上下的男人,開始考慮買台紅色跑車,或者開始跟快要能當自己女兒年紀的人交往。我們都會戲稱「中年危機」爆發了。中年危機在當代文化中很常被提及,但它的定義卻很模糊。〈中年之路〉一書,很細緻地為我們拆解「中年危機」到底是什麼,怎麼發生的。跟我一起來了解吧。 中年危機的訊號 當我們看到四五十歲的
2025/04/03
當一個40上下的男人,開始考慮買台紅色跑車,或者開始跟快要能當自己女兒年紀的人交往。我們都會戲稱「中年危機」爆發了。中年危機在當代文化中很常被提及,但它的定義卻很模糊。〈中年之路〉一書,很細緻地為我們拆解「中年危機」到底是什麼,怎麼發生的。跟我一起來了解吧。 中年危機的訊號 當我們看到四五十歲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老實講,我熱愛閱讀,偏偏財經類的書籍,總是很難引起我的興趣。連摩根﹒豪瑟的《一如既往》,一開始也不例外。我知道這本書佳評如潮,書腰上精闢的短語,十分引人入勝:關於財富、風險與幸福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老實講,我熱愛閱讀,偏偏財經類的書籍,總是很難引起我的興趣。連摩根﹒豪瑟的《一如既往》,一開始也不例外。我知道這本書佳評如潮,書腰上精闢的短語,十分引人入勝:關於財富、風險與幸福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Thumbnail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Thumbnail
查理.蒙格一生中精彩的 11 篇演講稿,幾乎概括了蒙格奉行一生的人生態度和行為,主要聚焦在跨領域思維、逆向思考、心理學偏誤及能力圈。文章中介紹了這些重點並用大量幽默的例子來白話講述概念,對於理財投資和人生哲學有所啟發。
Thumbnail
查理.蒙格一生中精彩的 11 篇演講稿,幾乎概括了蒙格奉行一生的人生態度和行為,主要聚焦在跨領域思維、逆向思考、心理學偏誤及能力圈。文章中介紹了這些重點並用大量幽默的例子來白話講述概念,對於理財投資和人生哲學有所啟發。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前文說到有人願意投資「經濟思辨教育」是件好事,可是小編偶爾還是會緊張,達不成老闆期待怎麼辦呢???   從哲學、心理學連回經濟學:改變看待世界的方法 先跳回來解釋國峰怎麼思考。 哲學讀著讀著,國峰讀到心理學巨作《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 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是心理學教
Thumbnail
前文說到有人願意投資「經濟思辨教育」是件好事,可是小編偶爾還是會緊張,達不成老闆期待怎麼辦呢???   從哲學、心理學連回經濟學:改變看待世界的方法 先跳回來解釋國峰怎麼思考。 哲學讀著讀著,國峰讀到心理學巨作《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 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是心理學教
Thumbnail
傳統的經濟學設定人類的決策是「理性」的,但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進而有學者把「心理學」融合進經濟學,就構成行為經濟學的主軸,也是了解人類實際行為的一門學科
Thumbnail
傳統的經濟學設定人類的決策是「理性」的,但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進而有學者把「心理學」融合進經濟學,就構成行為經濟學的主軸,也是了解人類實際行為的一門學科
Thumbnail
必推書籍: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 可購買版本(2): 電子書優惠價409元 平裝優惠價513元 作
Thumbnail
必推書籍: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 可購買版本(2): 電子書優惠價409元 平裝優惠價513元 作
Thumbnail
作者很會利用一些故事案例來帶出他所要傳達的關於人性、財富、風險等真理, 很多金句都有當頭棒喝之感, 立即筆記下來, 不只是投資世界, 更可運用於職場、家庭及人際關係上面, 是本我覺得值得收藏, 有迷惘時隨時可找來翻閱的好書!
Thumbnail
作者很會利用一些故事案例來帶出他所要傳達的關於人性、財富、風險等真理, 很多金句都有當頭棒喝之感, 立即筆記下來, 不只是投資世界, 更可運用於職場、家庭及人際關係上面, 是本我覺得值得收藏, 有迷惘時隨時可找來翻閱的好書!
Thumbnail
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主要探討了許多主題,包括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抽象思維、羅振宇新節目帶來的啟發、AI 取代人類職業的路徑順序、維持低調的挑戰,李笑來寫的《人人都能用英語》心得和 2023 年閱讀十問等。
Thumbnail
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主要探討了許多主題,包括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抽象思維、羅振宇新節目帶來的啟發、AI 取代人類職業的路徑順序、維持低調的挑戰,李笑來寫的《人人都能用英語》心得和 2023 年閱讀十問等。
Thumbnail
一、前言 一九五九年,英國廣播公司訪問了英國數學家兼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有沒有什麼建議要給未來世代。他回答說: 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Thumbnail
一、前言 一九五九年,英國廣播公司訪問了英國數學家兼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有沒有什麼建議要給未來世代。他回答說: 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