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的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說實話,也很擔心自己長大之後變成自己不喜歡的大人樣貌,經常回想自己有沒有變成那個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年輕的自己會怎麼看待現在的自己?諸多看似反事實的問題,這本小說,也是跟著類似的疑問,想知道瘋社運的年紀過了之後,是不是像老話說的那樣:30歲以前相信共產主義是浪漫、30歲以後還相信共產主義是笨蛋。那種左不左的區別代表著什麼呢?讀這本根據自己社運經驗所構築的小說,也許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想想,經歷那些所謂成人世界的現實之後,自己變成了什麼樣子。

書中不斷出現一些意象,傘、雨、、、等等,也離不開臺灣、香港、琉球,這些元素與社會運動、參與社會運動的人交織成了有些蒼白的故事,為了理想,可能投身社團、參加社運,但經歷過這些回到營生,似乎又不得不更所謂社會化的去認同資本主義在分工細緻的全球化社會中,儼然是種無可逃避的必要之惡。

318在滿10年的如今出了這本小說,經歷過這場運動也轉眼10年,當初的黃先生如今似乎背棄了法律專業;當初如日中天的所謂政治素人柯先生也因案羈押;當初那些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有些仍在政治圈;有些淡出了,有些黑化。那些當初沒有料想到的如今,在每一個選擇的當口,都曾經歷風浪。那些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有時不僅來自反對者、異議者,最傷的恐怕是來自戰友:為何站在那個位置?得到哪些資源?做了什麼決定?最後的結局又能擔負怎樣的責任?

但每個運動除了檯面上的人物之外,還有許多在運動中付出的參與者。他們可能捲入官司;可能運動後回到生活發現脫節;可能付出代價;可能適應不良;可能想要斷捨離這些疑似年輕才會想要衝撞的過去。脫掉學生這層身分,走進社會中,有時不得不在某個機構、單位中成為社畜,儘管好似更有經濟能力,但似乎也因為種種因素不再是衝組、不再有力氣參加社會運動,那些理念好似都應該屬於NGO工作者。這些好似、不再,可能都是當年沒想過、也來不及準備的。

書中的另一個元素是紀錄。紀錄有幾種形式,影像、文字、、、等等,以及未形諸的各種記憶。留下的不見得能還原當時,那些好似刻在心裡的,有時也深刻的讓人變成另一個樣貌。歲月不僅是一把殺豬刀,甚至扭曲了時空。那些我們所指涉的,有時還得真的去知道我到底如何可能是我們。那些震天價響的口號,事過境遷之後再回到那個時刻,即便只是意念回到那個當下,或許都會有不一樣的衝擊、反應。

書中切換了幾次視角,也有諸多看似不通順的文句感覺改了幾次卻又沒能讓文字更順暢些。也許就是這些卡卡的文句、卡卡的感覺,一如經歷過社會運動,感覺好像卡在哪裡,變成某一個樣子,還在找這個樣子是自己認識的嗎?其他人又變成什麼樣子了?

推薦給也曾經用各種方式參加社會運動的朋友,或許沒有像作者、各個角色進入到社運那個深度,但關心社會議題的時候,或許看看社運帶給個人的,可能是什麼樣的影響,也想想自己經歷了這麼多社會事件之後,是否也變成了另一個樣子。沒有正確答案,也可能答案一直在變,可以邊看、邊想。

avatar-img
95會員
497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隔海與支那相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有時如男女間複雜的牽連,從不同角度看,會得到不一樣的小結。支、港、澳、臺間的關係,光在法規適用上就各自不同,身處在這幾處的人面對的系統,有時也是如此。小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展開,然後故事裡還藏著故事,劇情裡再塞入劇情。 無故失蹤尋人的開場,回想起來,一切都是那麼
結婚是個年紀到了就好像不容易躲開的問題,過去的社會中,結婚又不同於自由戀愛下的兩情相悅,很多時候帶有諸多政治意涵,或者是隨著夫家走天涯的人生轉變。要說東西方在婚姻上有所不同,這書中西的時代不同,恐怕無法這樣結論,但可以看見過去女性在婚姻中的能動性以及有意無意留下的紀錄,經過作者一番整理所呈現的各種樣
大眾小說以現在的出版生態來看,很少不出電子書的,當然也是受到了出版市場版圖的影響,以及閱讀習慣的改變,以至於出現了紙書派、電子書派、雙棲派,至於不太看書的茲不贅述。這本書在行銷上直打不可能電子書化,就先起了一個謎團,難道是因為透明所以電子書無法呈現嗎?破哏,不小心猜中,大概讀到一半就猜到結局,但仍不
假日收看這本鶼鰈情深走過憂鬱症的書,也跟著作者度過疾病的歷程心情上起起伏伏,之前就聽過訪談,許久之後才找來這本書,看見夫妻要相愛的這麼深刻,以及互相扶持走過不知道有沒有終點的病程,真的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生病儘管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但也不是件會讓人想細說從頭的事,要重新面對當時的感受、情緒甚至組織
之前看過作者的小說,也追了臉書、YT,當然也發現了作者身材的轉變。不變的是還是喜歡吃冰,然後還有偶爾的毒舌。幾乎所有的文本風格都滿一致的,於是喜歡跟討厭的客群都挺固定的。在專欄、演講、寫作等自由工作中,算是經營的滿好,散文集分享了近年來改變的遠因、近因,透過他的敘寫和心得分享,圍繞在身體、規訓和自由
如果說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到幾乎找不到多麼驚天動地的事件可以敘述,那寫平凡人物的故事就要文筆刻畫能力好到可以駕馭這種常民的題材,寫出能夠引起讀者共感的部分,以建構好的閱讀體驗,這本在今年屢獲文學獎項的作品,恰恰的展演了這樣的可能,用幾個平凡人物的故事,描寫不同人生階段,不同人際關係間的日常,到底有哪些可
隔海與支那相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有時如男女間複雜的牽連,從不同角度看,會得到不一樣的小結。支、港、澳、臺間的關係,光在法規適用上就各自不同,身處在這幾處的人面對的系統,有時也是如此。小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展開,然後故事裡還藏著故事,劇情裡再塞入劇情。 無故失蹤尋人的開場,回想起來,一切都是那麼
結婚是個年紀到了就好像不容易躲開的問題,過去的社會中,結婚又不同於自由戀愛下的兩情相悅,很多時候帶有諸多政治意涵,或者是隨著夫家走天涯的人生轉變。要說東西方在婚姻上有所不同,這書中西的時代不同,恐怕無法這樣結論,但可以看見過去女性在婚姻中的能動性以及有意無意留下的紀錄,經過作者一番整理所呈現的各種樣
大眾小說以現在的出版生態來看,很少不出電子書的,當然也是受到了出版市場版圖的影響,以及閱讀習慣的改變,以至於出現了紙書派、電子書派、雙棲派,至於不太看書的茲不贅述。這本書在行銷上直打不可能電子書化,就先起了一個謎團,難道是因為透明所以電子書無法呈現嗎?破哏,不小心猜中,大概讀到一半就猜到結局,但仍不
假日收看這本鶼鰈情深走過憂鬱症的書,也跟著作者度過疾病的歷程心情上起起伏伏,之前就聽過訪談,許久之後才找來這本書,看見夫妻要相愛的這麼深刻,以及互相扶持走過不知道有沒有終點的病程,真的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生病儘管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但也不是件會讓人想細說從頭的事,要重新面對當時的感受、情緒甚至組織
之前看過作者的小說,也追了臉書、YT,當然也發現了作者身材的轉變。不變的是還是喜歡吃冰,然後還有偶爾的毒舌。幾乎所有的文本風格都滿一致的,於是喜歡跟討厭的客群都挺固定的。在專欄、演講、寫作等自由工作中,算是經營的滿好,散文集分享了近年來改變的遠因、近因,透過他的敘寫和心得分享,圍繞在身體、規訓和自由
如果說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到幾乎找不到多麼驚天動地的事件可以敘述,那寫平凡人物的故事就要文筆刻畫能力好到可以駕馭這種常民的題材,寫出能夠引起讀者共感的部分,以建構好的閱讀體驗,這本在今年屢獲文學獎項的作品,恰恰的展演了這樣的可能,用幾個平凡人物的故事,描寫不同人生階段,不同人際關係間的日常,到底有哪些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最近這個問句又不斷浮現腦中。 我想起學生時期曾經那麼感慨:後來,我們都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樣子。 (想必那個時候一定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表現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近江交往時期寫下的隨筆,一直都很習慣留下文字紀錄,也很喜歡在事過境遷多年後回頭看看。有時候會發現自己隨著歲月改變了,或是發現「原來我從這麼久以前就這樣認為啊?」,對我來說都是很有趣的體悟。多多少少也有點鞭策自己的意圖,希望不要成為自己以前討厭的那種大人。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隨著年齡增長 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定義我自己 到底是要隨著過去的習慣生成自我? 還是依既定的年齡展現成熟的態度? 但成熟又是什麼呢? 所以有一段時間、好長的一段時間 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更失去了自己的特質 刻意地和人群分開 把自己的生活排滿 不再跟過去的人
每個人的時區都不一樣,經歷的人生大事也有所不同。2024年以前,覺得自己沒有真正的長大,似乎是以大人的外表、小孩的內心在進行工作,雖然工作時的自己一樣保有專業,但內心深處的自己,我知道仍是小孩子。 現在工作即將滿一年了,好多事情也隨著經濟的餘裕而一一實現;在家裡,我還是那個幼稚的小孩,喜歡黏著家人
Thumbnail
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改變,例如,16/17歲那一年的青春期蛻變,身上的性特徵變得明顯,我們必須要去適應自己蛻變成小大人後身體的不自在感;還有後來可能要隻身一人到外地求學,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克服許多生活上的難題:租房子、開伙、房間叫修、小病的自我照顧…...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Thumbnail
都說長大後的自己看能力應該是大得很,是什麼時候又演變成各種無能為力,問問自己吧。
Thumbnail
中年人說的話年輕人都不愛聽。那是因為,因為生而為人在心裡內在對自我的質疑、對他人的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為那個「別人口中不好的自己」!而「年紀」是我們用來在時間裡尋找,尋找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然後在年紀中,尋找到好好成為自己的方式!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最近這個問句又不斷浮現腦中。 我想起學生時期曾經那麼感慨:後來,我們都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樣子。 (想必那個時候一定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表現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近江交往時期寫下的隨筆,一直都很習慣留下文字紀錄,也很喜歡在事過境遷多年後回頭看看。有時候會發現自己隨著歲月改變了,或是發現「原來我從這麼久以前就這樣認為啊?」,對我來說都是很有趣的體悟。多多少少也有點鞭策自己的意圖,希望不要成為自己以前討厭的那種大人。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隨著年齡增長 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定義我自己 到底是要隨著過去的習慣生成自我? 還是依既定的年齡展現成熟的態度? 但成熟又是什麼呢? 所以有一段時間、好長的一段時間 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更失去了自己的特質 刻意地和人群分開 把自己的生活排滿 不再跟過去的人
每個人的時區都不一樣,經歷的人生大事也有所不同。2024年以前,覺得自己沒有真正的長大,似乎是以大人的外表、小孩的內心在進行工作,雖然工作時的自己一樣保有專業,但內心深處的自己,我知道仍是小孩子。 現在工作即將滿一年了,好多事情也隨著經濟的餘裕而一一實現;在家裡,我還是那個幼稚的小孩,喜歡黏著家人
Thumbnail
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改變,例如,16/17歲那一年的青春期蛻變,身上的性特徵變得明顯,我們必須要去適應自己蛻變成小大人後身體的不自在感;還有後來可能要隻身一人到外地求學,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克服許多生活上的難題:租房子、開伙、房間叫修、小病的自我照顧…...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Thumbnail
都說長大後的自己看能力應該是大得很,是什麼時候又演變成各種無能為力,問問自己吧。
Thumbnail
中年人說的話年輕人都不愛聽。那是因為,因為生而為人在心裡內在對自我的質疑、對他人的懷疑、對世界的不信任!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為那個「別人口中不好的自己」!而「年紀」是我們用來在時間裡尋找,尋找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然後在年紀中,尋找到好好成為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