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人

含有「政治素人」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說實話,也很擔心自己長大之後變成自己不喜歡的大人樣貌,經常回想自己有沒有變成那個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年輕的自己會怎麼看待現在的自己?諸多看似反事實的問題,這本小說,也是跟著類似的疑問,想知道瘋社運的年紀過了之後,是不是像老話說的那樣:30歲以前相信共產主義是浪漫、30歲以後還相信共
Thumbnail
啊,好有感觸啊!
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直覺反應是:拜託,川普別回來就行!
Thumbnail
對您來說,你是真的要投柯文哲還是另有其意思
Thumbnail
2024總統大選在即,藍營與白營仍舊在爾虞我詐的爭鬥,似破非破、似合非合。全台所有盼望政黨輪替的人民都陷入焦慮,憂心藍白分裂,輸掉大選,腐敗的綠色政權繼續執政,使台灣持續的經濟凋蔽、道德敗壞、價值淪喪;最後甚至將兩岸引向戰爭。郭台銘成立主流民意大聯盟獨立參選總統;根據民調,他可以瓜分非綠陣營一成選票
Thumbnail
早先我就預感“疫苗”是期約行為果不其然硬要爭大位從拜關公轉向媽祖孩子 又違背全力支持韓和侯的諾言我堅信‘’商人無祖國‘’的理論 不僅馬克思論證對了 這次在曾經的首富身上再印證也不稀奇了。
繼柯文哲、韓國瑜之後,台灣人又迎來了近年第三位以政治素人姿態當選,隨即崩壞地方市政的首長。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選民有兩種,A種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利益與看法,自主地決定要選誰,B種是覺得別人可能會選誰,誰比較有可能當選,於是就看風向跟著去選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張昊果
我曾經被問到只有兩選一當總統,一個是瘋子,一個是騙子。我選瘋子,因為騙子肯定是壞的,瘋子卻未必。看了吳老師這篇文章明白了更多
美國大選的選民有兩種,A種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利益與看法,自主地決定要選誰,B種是覺得別人可能會選誰,誰比較有可能當選,於是就看風向跟著去選誰⋯⋯
Thumbnail
近年來,政治素人化的風潮在各國興起,是所謂的「政治素人」,他們沒有執政經驗,卻靠著自身的魅力或特殊論點贏得選民支持,讓政治跳脫傳統框架,注入了新的力量。
Thumbnail
今年國際政壇上備受矚目的話題之一,即是喜劇演員哲連西斯當選烏克蘭總統,轟動全球。同樣地,近來日本東京則有一群外型亮眼的政治新星,其中不乏歌手.主播……等,成功打入議會。由此可知,在當今民主社會的體制裡,民眾似乎越來越偏好紅極一時的新秀,而非傳統政黨出身的政治人物。
Thumbnail
是說素人從政的風潮,並非台灣所獨有,從美國到烏克蘭,都可以見到不少從政的素人,甚至有一舉成為國家領導者的例子。分析這股風潮起興的各種論點所在多有,見解各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路時代無遠弗屆的特性,門檻極低的影音平台,都讓有志從政者,可以直接與選民溝通,而不必再透過傳統媒體或政黨.....
Thumbnail
親和力是民粹政客成功秘密 更是危險來源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經宣稱英國新任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受歡迎,乃因為他被視為「英國的川普(Britain Trump)」。畢竟,兩位政客都被廣泛視為「民粹主義(populist)」風格。 對犬儒派(cynics)來說,這意味著只要能夠吸引選民,他們隨時準備著睜著眼睛說瞎話,民粹主義的標籤也可能指兩人的「破壞性(disruptive)」影響,就像新技術一夜之間顛覆老牌行業那樣。   更重要的是,部分心理學家現在認為,川普、強森領導的英國脫歐,以及其他民粹主義舉動的成功,可能顯示選民已變得日益輕信,容易將這一趨勢歸咎於「假新聞(fake news)」和社交媒體,但最新心理學研究給出了一種不同的、可能更加令人震驚的解釋。  傳統智慧認為,人們會投票給強森這樣的破壞性民粹主義者,主要是出於憤怒和怨恨。但在《經濟學人》(Economist)一篇最新文章中指出,民粹主義和支持對現狀懷有敵意的政黨的崛起,卻與選民感受幸福的時間一致。  據《經濟學家》所援引的全國幸福調查,自認非常或基本滿足的英國人比例在2009年至2017年間從88%上升到93%,自稱非常滿足的比例從31%大增至45%。在整個歐盟中,自稱非常或基本滿足的人的比例在1997年時為77%,20年後為82%。 《經濟學人》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解釋幸福的人投票給看似憤怒的政黨這一悖論,包括基於人口的理論,即年長選民要比其他選民更加反動和幸福。 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教授伏爾加斯(Joseph Forgas)的新研究指出了一個更加深刻和說服力的解釋:幸福的人更加容易輕信(more gullible)。 伏爾加斯透過一系列實驗發現,負面情緒狀態讓人不輕易相信,積極的情緒才令人更容易相信。此外,伏爾加斯指出,選民們對簡單民粹主義資訊的開放程度,造成近期政治事件(如英國脫歐、川普崛起,以及匈牙利和土耳其等國民粹主義獨裁者當選)的影響,令人意外地重要。 伏爾加斯的研究部分是受過去對「抑鬱現實主義(depressive realism)」概念的臨床研究啟發,抑鬱現實主義指出,消極的好處是它能讓人更加準確地評估生活、世界和其他人有多不開心。 同樣地,其他早先的研究發現,情緒低落的人更容易捕捉語義的模糊之處,這正是民粹主義者和狡猾政客所擅長的。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伏爾加斯調查了人們解讀空洞陳述的含義的傾向,他要求參與者評判語義上完全是胡說八道的文本的意義。 這些文本包括空洞的「新時代(New Age)」宣言,比如,「良好的健康為微妙的創造力注入現實性」,以及毫無意義的偽心理學術語(如:主觀工具性昇華,subjective instrumental sublimations)等,積極情緒中的參與者從這些雜亂無章的情緒中可以看到更多的「意義(meaning)」。 在伏爾加斯此前的另一個實驗中,教室中的學生先目睹了一齣事先排好的戲:講師和女干擾者之間的衝突。一周後,目擊者收到了關於他們所目睹的事件的誤導性資訊。 伏爾加斯發現,積極情緒增加了學生的輕信,而負面情緒幾乎完全消除了輕信。 最後,在被問及由專業演員所呈現一系列表情的真實性時(包括高興、憤怒、悲傷、嫌惡和恐懼),情緒積極的參與者要比負面情緒參與者認為,表演更加真實。 伏爾加斯的主要結論指稱,部分抑鬱能讓人類不輕易相信,特別是當人類需要密切注意外部世界的時候,這甚至可能是透過物種演化而固化於大腦的生存機制。 當人類面臨掠食者時,危險會助長焦慮或負面情緒,對環境威脅更加敏銳,另一方面,滿足意味著我們可能放鬆,不再關注叢林中的獅子。 因此,負面情緒就像是溫和的演化警告信號,刺激著更多的關注和警戒,進而提高人類對謬誤或誤導資訊的敏感度,其中包括政治辯論。 有個說法是,一見強森誤終身(it is impossible not to like Johnson once you have met him),但他之所以可愛,以及他所引發積極情緒的天賦,也會輕易地讓注意力遠離更重要的執政能力問題。 強森此類的民粹主義政客親和力也許正是他們成功的秘密,但根據上述新研究,更是造成危險的來源。https://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6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