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黨領袖之死:以色列、美國、伊朗、俄羅斯誰哭誰笑?

更新於 2024/09/29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9月27日以色列空襲貝魯特後,以軍與真主黨都在28日確認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的死訊。

基本上這是9月黎巴嫩情勢升級的直接結果。先是9月17日、18日的傳呼機與對講機爆炸,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真主黨相對安全的通訊設備,迫使前者恢復使用手機等易被攔截渠道,再來就是以色列藉此發動的一系列斬首行動:20日擊殺真主黨拉德萬部隊(Radwan Force)指揮官易卜拉欣·阿基爾(Ibrahim Aqil),24日擊殺真主黨火箭和導彈部隊指揮官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卡比西(Ibrahim Muhammad Qabisi),以及卡比西副手阿巴斯·沙拉菲丁(Abbas Sharafeddine)與真主黨導彈部門高級指揮官侯賽因·埃茲丁(Hussein Ezzeddine),接下來就是27日的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當然,這些過程也對黎巴嫩平民造成了不少「附帶損害」。

接下來以色列將有極高機率對黎巴嫩發起地面行動,也就是派遣部隊入侵黎南。25日以色列總參謀長赫爾齊·哈勒維(Herzi Halevi)已經表示,空襲黎巴嫩是為「以色列軍隊進入該地做準備」;26日以色列空軍司令托梅爾·巴爾(Tomer Bar)也稱,「空軍正準備為黎巴嫩地面行動提供空中支援」。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同樣表示,以色列正在尋求擊敗黎巴嫩真主黨、摧毀加沙哈馬斯,目的不只是「讓北境人民回家」,更是要「從根本上改變中東的安全格局」。

確實,真主黨不只是以色列北境的重大威脅,也是伊朗「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重要支點,既為德黑蘭訓練派往伊拉克、敘利亞、胡塞武裝的戰鬥人員,也將自身力量部署到敘利亞支持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如果真主黨真因以色列的打擊或入侵而被嚴重削弱,這當然會衝擊伊朗的地緣布局,也將連帶影響經營敘利亞的俄羅斯。問題是,即便內塔尼亞胡能夠做到,這也不代表以色列就能笑到最後,支持以色列的美國也是如此。


以色列:不是在戰場就是在前往戰場的路上

首先是以色列。

擊殺納斯魯拉當然是以色列的重大戰略勝利。因為真主黨長年以來都是以色列北境的最大安全威脅,而納斯魯拉的領導以及伊朗的長期支持,更讓真主黨成為黎巴嫩內部的重要軍事和政治力量。如今納斯魯拉一夕身亡,真主黨短期之內不易找到同等影響力的領導者,加上高層指揮官接連被殺,可能導致真主黨陷入一段時間的戰略混亂。以色列剛好趁機升高對黎巴嫩的攻勢,一鼓作氣削弱真主黨的軍事力量。

此外,擊殺納斯魯拉也有助提升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支持度。畢竟在加沙戰爭同步進行的背景下,以色列民意整體還是支持政府的強硬措施,內塔尼亞胡完全可以藉機宣傳:「擊殺納斯魯拉」是保護國家安全的重要里程碑、是以軍面對真主黨的重大勝利。這種操作能在短期內提昇內塔尼亞胡的威望,連帶惠及其所領導的利庫德集團(Likud)、「史上最右」的右翼內閣,並在未來一段時間為以色列的對外軍事行動、以巴問題強硬立場保駕護航。

問題是,這種做法雖改善了短期安全,卻沒有降低長期風險。早在1992年,以色列就成功擊殺時任真主黨領袖阿巴斯·穆薩維(Abbas al-Musawi),並在1993年、1996年發起對黎軍事行動,基本上每次真主黨都承諾「不會再對以色列北境發動火箭襲擊」,但可想而知這種承諾的持續時間都不會太長;且當時以色列還在黎巴嫩南部維持軍事占領、建立緩衝區,卻同樣阻止不了真主黨的越境打擊。最後以軍因為傷亡慘重、國內壓力而被迫撤出,真主黨與時任領袖納斯魯拉則因「終結以色列佔領」,而被黎巴嫩民眾讚為國家英雄。

如今類似劇本還是可能重演。納斯魯拉之死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真主黨的短期協調與行動,卻也可能促成真主黨內部更加激進的派系上位,增加以色列北境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長期風險。且歷史已經證明,只要真主黨提升打擊火力與射程,「緩衝區」的存在其實緩不濟急,而以色列即便入侵佔領黎南,只要沒有徹底清剿真主黨,北境就還是被真主黨的威脅陰影所籠罩。

此外正如筆者在9月19日文章《以色列深陷加沙泥淖 北伐黎巴嫩就能得救?》所述,以色列突然加大對黎巴嫩與真主黨的打擊,關鍵原因還是加沙泥淖已經浮現:以色列民意不滿內塔尼亞胡救不回人質、以色列軍隊至今還是無法徹底摧毀哈馬斯,這才迫使內塔尼亞胡將戰線北移來「轉移視線」。

但這樣一來問題還是不會解決。以色列入侵雖可能在短期內造成真主黨損失,但作為一個具有深厚社會基礎的非國家武裝組織,真主黨還是有機會招募更多志願者參加戰鬥,不論是從黎巴嫩還是其他「抵抗軸心」板塊。而以色列發動入侵後,就立刻會面臨長期佔領與軍事駐紮的投入壓力,這對其國內經濟和軍隊士氣都是一大挑戰,畢竟加沙經驗已經證明,面對這種抵抗意志頑強的對手,以色列只能打持久戰,其結果就是消耗大量資源、付出輿論代價。且真主黨是規模遠大於哈馬斯的武裝組織,以色列血洗加沙一年都無法瓦解哈馬斯的抵抗意志,如今還要加開北線戰場,最後恐怕只會兩頭落空:哈馬斯因為真主黨「分擔火力」而存活,真主黨雖被削弱卻永遠「一息尚存」。

最終隨著時間過去,以色列還是要被迫以某種形式,結束在加沙與黎巴嫩的戰鬥,屆時不論領導人是誰,都將面臨政壇與輿論的總檢討,不論理由是「太冒進」還是「太軟弱」。

同樣回到原點的,還有以色列的安全環境與對外關係。在以巴問題已跟以色列-伊朗代理衝突高度糾纏的背景下,光是削弱哈馬斯與真主黨,其實不能保證以色列的永久安全;且2023年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前,以色列與沙特的建交協議原本已經提上日程,如今阿拉伯世界輿論沸騰,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也只能被迫表示「沙特將持續不懈努力,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我們也強調,王國不會在此之前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以色列的全球形象重挫當然更加明顯,「中東納粹」之稱甚至在社群媒體上流傳。

整體來說,以色列與周遭敵對勢力的互動方式,往往傾向「殺戮換和平」的以戰止戰,但歷史也證明,這種和平似乎只是各方「養精蓄銳」的代名詞。現在以色列當然能為納斯魯拉之死仰天大笑,但長期來看,這個國家不是在戰場、就是在前往戰場的路上,這種又哭又笑的情境,或許就是以色列永恆的戰略困境,也是建國以後便揮之不去的漫長詛咒。


美國:雖想撤出中東卻被以色列脅持

接著是作為以色列重要盟友的美國。以色列擊殺納斯魯拉當然是美國「反恐事業」的重要斬獲,畢竟長期以來,美國都將真主黨視作恐怖組織、不斷對其施加制裁與壓力。而美以長年的情報共享、軍事合作,也讓美國政府有機會將納斯魯拉之死宣傳為打擊恐怖主義的重大勝利,進一步強化美國在全球反恐行動領導地位;大選下的民主黨政府也可能藉此累積政治資本,鞏固美國選民對其中東政策的信任,強調打擊恐怖主義、保障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有效性。

同時,真主黨是伊朗最重要的「抵抗軸心」板塊,納斯魯拉則是聯繫黎巴嫩、敘利亞的重要關鍵人物,其死亡無疑會對德黑蘭的中東布局造成打擊。美國可以趁此孤立伊朗,強迫德黑蘭重新評估對於黎巴嫩、甚至敘利亞的戰略部署,同時在外交與經濟上進一步施壓,削弱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

問題在於,反恐行動、打擊伊朗,根本不是美國目前的戰略主軸。去年10月加沙戰爭爆發以來,美國雖因猶太資本、親以選民的內外壓力,所以被迫在軍事、政治、媒體上一路護航以色列,卻相當害怕衝突會演變為以色列與伊朗的全面戰爭,最後反將美國拖下水。因此也可以發現,在衝突爆發後,美國就不斷進行停火斡旋,包括在近期的以黎衝突升溫中,美國也與法國推出「緊急停火21天」機制,只是最後慘被以色列無情拒絕。

基本上從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開始,撤離中東、轉向印太,就是美國的戰略大勢,美國民意也很難再支持子弟兵遠赴海外替他國賣命,27日以色列擊殺納斯魯拉當天,美國甚至正與伊拉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美國主導的打擊極端組織ISIS軍事任務將於2025年9月底前結束,包括美軍在內的多國部隊將從伊拉克部分基地撤離。

當然,如果接下來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國還是只能表示支持,包括繼續軍援、購買以色列債券,同時在各種政治場合、媒體宣傳上替以色列開脫,繼續透支自己的自由民主話語權,並且分散本該聚焦印太的戰略關注。同時,以色列的入侵也可能導致伊朗下令胡塞加大干擾紅海水道、襲擊油輪,影響中東能源供應鏈,進而沖擊全球市場,即便美國家大業大,油價的波動還是可能對其國內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另外如前所述,納斯魯拉之死雖會導致真主黨經歷混亂,卻也可能促成更激進派系上台,就像哈尼亞(Ismail Haniyeh)之死也讓立場強硬的辛瓦爾(Yahya Sinwar)正式成為哈馬斯新任領導人。而在美伊對峙的宏觀背景下,「抵抗軸心」整體也很難因為納斯魯拉之死,而徹底停下反以反美的戰略趨勢,最終美國恐怕還是不得不維持在中東的軍事存在,並且為了以色列與伊朗的可能衝突而反覆煎熬。


伊朗:如果不想當烈士就只能當懦夫

再來是作為美國、以色列對手的伊朗。毫無疑問,納斯魯拉之死是伊朗的重大打擊,前者不僅是真主黨領導人,更是「抵抗軸心」的關鍵人物,重組代理人網絡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資源,如果伊朗短期內不能找到具有同樣能力、影響力的接班人,則可能會影響自己在敘利亞、黎巴嫩的戰略地位。因此接下來,伊朗可能在倚重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也門胡塞武裝之餘,還必須對黎巴嫩與敘利亞投入更多戰略資源,來避免「抵抗軸心」板塊解體。

此外,以色列這一擊也可能激化伊朗內部的強硬派與改革派矛盾。眾所周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雖默許出身改革派的新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耕耘核協議談判,卻不打算停止對於「抵抗軸心」的動員,伊朗內閣成員也是強硬派、改革派並立。這種平衡反映了,伊朗雖不會放棄當前勢力範圍,卻也因為經濟壓力,而希望與西方重啟核協議談判、換取解禁部分經濟制裁,畢竟近年各種大小示威在伊朗循環發生,儘管衝突導火線從選舉爭議、油價上漲到頭巾議題不一而足,其深層背景卻都是經濟的嚴重凋敝,所以才能召喚大量群眾走上街頭,諸如「黎巴嫩去死、加沙去死,我們要麵包」等口號更是此起彼落。

而這一平衡從加沙戰爭以來便持續維持,最經典的就是伊朗雷聲大雨點小的「誓言報復」,包括4月「走個過場」的導彈打擊以色列本土,以及7月以色列擊殺哈尼亞後便遲遲沒發生的「嚴厲懲罰」,還有以黎衝突升溫以來伊朗的持續自我克制,而這次納斯魯拉之死恐怕也是同樣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在「烈士與懦夫」的抉擇上選擇了後者。

而這背後凸顯的,是伊朗政府進退兩難的尷尬姿態。如果選擇對以色列或美國進行大規模報復,伊朗將會面臨更嚴厲的國際制裁與軍事打擊,制裁解禁當然更加遙遙無期;但如果繼續克制,國內強硬派便會升高對政府的批評,且伊朗在中東的威信也將進一步弱化,尤其真主黨曾經希望伊朗直接派遣伊斯蘭革命衛隊前來協助作戰,德黑蘭卻出於前述種種戰略考量而沒有執行,不免會讓部分「抵抗軸心」的將士寒心。

說到底,伊朗雖然能在中東復刻大國爭霸邏輯、建立勢力範圍,迫使沙特放棄多年耕耘,選擇復交伊朗換取自己聚焦經濟發展,德黑蘭卻終究缺乏決戰美軍的能力,也因此沒有決戰以色列的底氣,所以只能不斷唾面自乾,祈禱「拖字訣」能在未來迫使以色列「接受失敗」。

當然從結果來看,伊朗的盤算不是完全沒用,畢竟以色列已經血洗加沙一年,哈馬斯卻還存在,未來以軍如果入侵黎南,也有大概率會重複類似劇本,只是德黑蘭同樣付出不少代價:哈馬斯即便能保住加沙殘部,卻也需要很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未來十年恐怕都不會再有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的能力;真主黨經歷納斯魯拉死亡、未來以色列的高機率入侵後,同樣會受到重傷。

整體來說,以色列正與伊朗打一場沒有終點的戰爭,雙方同樣傷痕累累。而從伊朗的歷史來看,這個國家往往敗在自己不知節制的過度擴張,神權政府如果想避免重蹈前人覆轍,恐怕在「烈士與懦夫」的關鍵抉擇上,還是只能繼續選擇後者。


俄羅斯:這次以巴衝突在最尷尬時刻爆發

最後是作為意外參與者的俄羅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巴衝突都不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莫斯科也不太容易為此煩惱,但2015年俄羅斯開始介入敘利亞內戰、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如今的新一輪以巴衝突,就迫使俄羅斯必須時刻留神。

首先就是在敘利亞的戰略部署。納斯魯拉之死不僅會影響真主黨在黎巴嫩的活動,也因為前者長期扮演溝通黎巴嫩、敘利亞的關鍵,而無可避免會對伊朗的敘利亞布局產生影響。但眾所周知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不僅下令動員,也抽調了部分在敘俄軍支援烏克蘭戰場,如今的敘利亞安全格局其實相當倚重伊朗維繫,如果納斯魯拉之死導致伊朗在敘部署弱化,俄羅斯的敘利亞棋局同樣會面臨不確定性,維穩難度也會上升。而敘利亞又是俄羅斯經緯中東的重要支點,如果這個支點動搖,莫斯科恐怕就會面臨土耳其等其他勢力對於權力真空的挑戰競逐。

再來就是俄羅斯與以色列「特殊關係」的艱難平衡。從2015年至今,俄羅斯與伊朗都是支撐阿薩德政權的重要力量,莫斯科又在2022年俄烏戰爭後與華盛頓激烈交惡,理論上來說,俄羅斯應在這輪以巴衝突中大力支持伊朗,且以色列的殘暴行徑,也讓俄羅斯有機會藉著譴責西方雙標,來修補自己因為入侵烏克蘭而受損的國際形象。

但從結果來看,俄羅斯不僅沒有在以巴衝突中成為伊朗靠山,還不斷勸阻伊朗自我克制不要報復;且即便俄羅斯不斷藉著以巴衝突批評美國,凸顯對方的偏袒與雙標,還在莫斯科接待來訪的阿巴斯(Mahmoud Abbas)、舉行法塔赫與哈馬斯會談,卻始終沒有用同樣的力道批評以色列。

這箇中關鍵,就是俄羅斯同樣與以色列存在「特殊關係」。長年以來,俄羅斯雖在敘利亞內戰爭與伊朗、黎巴嫩真主黨保持合作,卻也與以色列維持不成文默契:以軍空襲敘利亞只瞄準伊朗目標,盡量避免波及俄軍。這背後原因,除了以色列有不少猶太移民來自俄羅斯、普京(Vladimir Putin)與內塔尼亞胡私交甚篤外,也與雙方實際的戰略需求相關:俄以兩國不僅在反恐上存在合作空間,也希望提升彼此的經貿互動,且以色列長期扮演俄羅斯對美溝通的重要渠道,這一點從2022年3月以色列曾經協助斡旋俄烏談判,便可窺知一二。

而俄烏與以哈兩場戰爭爆發後,這種「特殊關係」還是持續進行:以色列始終不軍援烏克蘭、不參與對俄制裁,甚至還在部分聯合國「譴俄議案」表決中投下反對票;之後俄羅斯對於以巴衝突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當然也是某種程度的「投桃報李」。而俄以這種特殊互動,當然引來《半島電視台》等阿拉伯媒體的關注與解讀,認為原因就是俄羅斯即便反美,卻還是想維持與以色列的既定關係。

正因如此,如果未來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不僅俄羅斯的「敘利亞支點」可能受到現實衝擊,俄以的「特殊關係」恐怕也會成為莫斯科面向阿拉伯世界的輿論包袱,進而衝擊俄羅斯在全球南方的「道德地位」。這對希望在國際事務獲得更多話語權、與美國敘事一別苗頭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一種損失。

雖說歷史沒有如果,但偶爾進行假設也無傷大雅:如果這場衝突爆發在沒有俄烏戰爭的時空,俄羅斯想必會有更多行動選項與空間,但現實擺在眼前,烏克蘭戰事還在持續,俄羅斯要同時穩定敘利亞部署已是耗費心神,如果中東再爆發一場可能波及在敘俄軍的戰爭,莫斯科必然要面臨不小的戰略風險與挑戰。或許正因如此,從7月以黎衝突升溫以來,俄羅斯便持續公開呼籲各方克制。不過如今看來,衝突恐怕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整體來說,納斯魯拉之死是讓美國、伊朗、俄羅斯都笑不出來的事件,並且預示了衝突進一步升級的可能風險;而以色列雖然眼下大笑,卻恐怕正在踏入另一個戰略泥淖,並且還是難逃哭笑不得的漫長詛咒。

原文發表網址:

2024.9.29

真主黨領袖之死:以色列、美國、伊朗、俄羅斯誰哭誰笑?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6163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avatar-img
74會員
383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9月17日,上千台傳呼機在黎巴嫩境內爆炸,導致至少12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其中多數是黎巴嫩真主黨成員,傷者還包括伊朗駐黎巴嫩大使亞曼尼(Mojtaba Amani)。
從2023年10月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加沙戰爭已延燒將近一年。
在俄烏戰火延燒到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時,烏克蘭政壇發生了驚天強震。
2023年10月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與伊朗的對峙持續升溫,7月底的兩起事件更讓雙方來到交戰邊緣。
近來圍繞加沙局勢的三起事件,揭示了衝突升級的新跡象。
2024年7月23日,經歷三日對話協商,巴勒斯坦14派別在北京共同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見證,埃及、阿爾及利亞、沙特、卡塔爾、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俄羅斯、土耳其也派遣駐華使節與代表出席。
9月17日,上千台傳呼機在黎巴嫩境內爆炸,導致至少12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其中多數是黎巴嫩真主黨成員,傷者還包括伊朗駐黎巴嫩大使亞曼尼(Mojtaba Amani)。
從2023年10月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加沙戰爭已延燒將近一年。
在俄烏戰火延燒到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時,烏克蘭政壇發生了驚天強震。
2023年10月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與伊朗的對峙持續升溫,7月底的兩起事件更讓雙方來到交戰邊緣。
近來圍繞加沙局勢的三起事件,揭示了衝突升級的新跡象。
2024年7月23日,經歷三日對話協商,巴勒斯坦14派別在北京共同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見證,埃及、阿爾及利亞、沙特、卡塔爾、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俄羅斯、土耳其也派遣駐華使節與代表出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眾所皆知,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國家打出極為優異的交換比,不過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以色列也曾對蘇聯空軍打出4比0的優異戰果。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蘇聯空軍在埃及的直接參戰過程,以及他們如何成為以色列空軍的手下敗將。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找了一家以色列排名第一的新聞網站,這一條新聞也播報了。以色列沒有進行新聞管制,就這一點而言以色列做得比烏克蘭好。 閲讀下面的評論,支持和反對的聲音55開。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件事相當於在21世紀給内塔尼亞胡抛出了一個18、19世紀的問題。如果是那個年代這樣處理就完全可以,像我們的陝甘囘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恐怖組織 ETA 也戴恰北辣 西班牙內戰結束後,右派的弗朗戈將軍掌權,一人獨裁,高壓統治。巴斯克地區, 先前曾被逐漸左傾的共和國政府許諾的自治特權一概消失,激起巴斯克人民的獨 立聲浪。有一部分人採取激烈手段,用暴力來向西班牙中央政府施壓,施行恐怖 活動:暗殺政府官員、攻擊公共設施、造成無辜人民傷亡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纳粹德国陆军中尉阿尔伯特·巴特尔。在那时,整个德国上下都处于一种痴迷于希特勒和整个纳粹统治的氛围之内,却依旧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冒着风险去拯救他人。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阿尔伯特于·巴特尔1891年出生
Thumbnail
  朋友们好,好久没有谈过巴以冲突了。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哈斯在袭击以色列前,难道没有想过将会可能面临的后果吗?以色列拥有着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力量还有精良的装备等等。这是为什么?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很明显,他们是知道的,尤其是躲在中东富国卡塔尔背后的哈马斯领导层。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眾所皆知,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國家打出極為優異的交換比,不過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以色列也曾對蘇聯空軍打出4比0的優異戰果。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蘇聯空軍在埃及的直接參戰過程,以及他們如何成為以色列空軍的手下敗將。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找了一家以色列排名第一的新聞網站,這一條新聞也播報了。以色列沒有進行新聞管制,就這一點而言以色列做得比烏克蘭好。 閲讀下面的評論,支持和反對的聲音55開。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件事相當於在21世紀給内塔尼亞胡抛出了一個18、19世紀的問題。如果是那個年代這樣處理就完全可以,像我們的陝甘囘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恐怖組織 ETA 也戴恰北辣 西班牙內戰結束後,右派的弗朗戈將軍掌權,一人獨裁,高壓統治。巴斯克地區, 先前曾被逐漸左傾的共和國政府許諾的自治特權一概消失,激起巴斯克人民的獨 立聲浪。有一部分人採取激烈手段,用暴力來向西班牙中央政府施壓,施行恐怖 活動:暗殺政府官員、攻擊公共設施、造成無辜人民傷亡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纳粹德国陆军中尉阿尔伯特·巴特尔。在那时,整个德国上下都处于一种痴迷于希特勒和整个纳粹统治的氛围之内,却依旧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冒着风险去拯救他人。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阿尔伯特于·巴特尔1891年出生
Thumbnail
  朋友们好,好久没有谈过巴以冲突了。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哈斯在袭击以色列前,难道没有想过将会可能面临的后果吗?以色列拥有着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力量还有精良的装备等等。这是为什么?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很明显,他们是知道的,尤其是躲在中东富国卡塔尔背后的哈马斯领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