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主題

以巴衝突

以巴衝突戰火持續,國際緊張情勢亦不斷升溫,一同來關注並發表你的看法。發佈內容設有「以巴衝突」關鍵字即可參加,投稿成功作品,將顯示於主題徵文頁面中。圖片來源:Mohammed Ibrahim on Unsplash
目前共 181 篇
含有「以巴衝突」共 181 篇內容
方格精選
Thumbnail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Thumbnail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Thumbnail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Thumbnail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Thumbnail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Thumbnail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全部內容
全部類型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試圖從以色列的角度,理性分析以巴衝突中的空襲策略,探討其在國內壓力、士兵安全、時間因素等方面的考量;同時,也反思戰爭帶來的人道成本與心理矛盾。作者強調,本文僅為個人思考筆記,不代表任何一方立場,並呼籲以理性、尊重、事實的基礎進行討論,期盼暴力止息於虛構作品。
Thumbnail
本文以“自戀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剖析川普其人。他流露自大妄想,懷有諾貝爾和平奬症候群,過度自抬身價、十分享受別人吹捧,卻口沒遮攔,不嫌出醜,呼加拿大總理為“州長”、以爬地哀求的娼婦況前來商談關稅的各國全權代表,教廷在選新教宗期間,川普卻製作自身的教宗像。作為世界領袖,其表現令人嘆為觀止。
Thumbnail
經歷9月9日的以色列襲擊,卡塔爾在15日召開「阿拉伯-伊斯蘭特別峰會」(Arab–Islamic extraordinary summit),後續發展則相當耐人尋味:既有各方共演的行禮如儀,也有暗渡陳倉的出其不意。
Thumbnail
我一直對耶路撒冷充滿好奇。 這座城市,是世界上無數戰爭的導火線,也是許多改變歷史的重要事件和神跡的發生地。為什麼一片看似平凡的土地,卻能牽動如此多民族與宗教的情感?究竟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在閱讀《耶路撒冷三千年【精華改寫×全彩插畫】》時,我找到了最完美的答案: 「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
Thumbnail
今年6月,以色列與伊朗的「12日戰爭」震驚世界:這是1980年代兩伊戰爭後,伊朗國土受到的最大規模打擊,德黑蘭的反應也不再受限「虛晃一招」。所幸衝突最後沒有引爆中東大戰,而是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匆忙控場」中戛然落幕。
Thumbnail
2025年3月,隨著以色列發起新一輪攻勢,加沙二次停火宣告破裂,各方也開始了新博弈。
Thumbnail
關注焦點: *以色列決議佔領加薩城,最終目的? 納坦雅胡不顧內外反彈硬幹到底,為哪樁?
2023年民族誌影展《40步的距離》,探討以色列一所新公立學校與鄰近宗教學校間的衝突與共存。呈現多元族群、貧富差距、宗教與世俗價值觀等議題,反思以巴衝突的複雜性。
Thumbnail
0/540步的距離(40 Steps)
這是一首關於加薩衝突的詩,描述了戰爭給當地人民帶來的苦難和絕望,並呼籲和平與同情。詩中描寫了阿米爾等人的遭遇,他們生活在被鐵牆圍困、充滿暴力和死亡的環境中,失去了家園、親人和希望。詩人以悲憫的筆觸,表達了對受難者的同情,並祈求和平的降臨。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