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做之前覺得煩,做完卻不後悔的事,才值得做】

【碩博士生:做之前覺得煩,做完卻不後悔的事,才值得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念碩博士,每天有多少事讓你提不起勁?不想讀文獻、不想寫論文,甚至連運動或冥想都覺得麻煩。但你有發現嗎?這些事情,做完從來不會後悔。


反過來,那些讓你瞬間快樂的事情——像刷手機、狂看劇,甚至是更沒營養的事——通常都讓你事後懊悔不已。


▋1. 你不總是想做的事,卻永遠值得做

• 運動:沒心情去健身房?但做完卻會覺得精神抖擻、充滿成就感。

• 寫作:不想敲鍵盤?但完成一段文字後,頭腦會更清晰。

• 冥想:覺得浪費時間?但結束後你會更專注、更平靜。


重點: 做之前覺得煩,做完卻超有收穫,這些事就是值得花時間的。


▋2. 你當下很想做的事,卻常讓你後悔

• 刷社群:滑個 10 分鐘,結果一小時過去了,進度沒動、心情更差。

• 追劇狂看:一集接一集,明明進度爆炸,還在自欺欺人「就看最後一集」。

• 更沒意義的事:短暫刺激後,帶來的全是空虛和內疚。


提醒: 當下的快樂常是陷阱,記住長期的感覺才是真的。


▋3. 用「做完的感覺」決定今天該做什麼

• 與其問自己「我現在想不想做這件事」,不如問:

• 「做完這件事後,我會不會感到開心?」

• 「如果我不做,會不會後悔?」

• 將感受拉長到事後,而不是只看當下,能幫你更清楚地選擇哪些事情值得投入。


結論:人生的進步,是靠那些做完不後悔的事


碩博士的路上,有太多讓你懶得開始、但做完卻讓你變得更好的事。運動、寫作、研究,當下看起來很累,但真正改變你的,永遠是這些讓你收穫滿滿的行動。


記住:衡量事情的價值,不是看開始時的感覺,而是結束後的成就感。 今天就試試,做些「做完不後悔」的事,看看你的生活會不會因此變得更不一樣。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作卡住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是總覺得「我沒有好點子」?但事實是,靈感不流動的原因,通常和點子無關,而是你的人根本卡住了。 ▋1. 你的話,不符合你的真實想法 • 寫不出來,可能是因為你說的東西連你自己都不相信。 • 當你的文字只是迎合別人,或者表達的是你不認同的東西,怎麼可能寫得順暢?
寫論文或專案報告的時候,是不是常覺得內容雜亂、邏輯不清?不用擔心,這份 「10步論文指南」 幫你理清從主題設定到參考文獻的每一步驟,讓你的寫作條理分明、有據可依。 1. 主題 (Topic) 挑戰: 你的研究主題是解決問題,還是重複別人的研究? • 檢查清單 (ACRID): •
碩博士生是不是常覺得自己超努力?熬夜寫論文、埋頭跑實驗、一天讀十篇文獻……但別忘了,努力不等於亂用力。 真正的「努力」,其實包含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如何動腦」比單純動手更關鍵。 ▋1. 比你聰明的人,已經在「超努力」了 • 他們不是工作時間比你多,而是動腦比你深: • 找到最關鍵的數
每天醒來,你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是清楚知道今天該幹嘛,還是默默妥協:「先摸魚 30 分鐘應該不會怎樣吧?」 現實是,那些每天設計好日常計畫的人,遠比每天和自己妥協的人走得更遠。 研究這條路,沒有好習慣的你,進步全靠運氣。真要這麼混下去嗎? ▋1. 每天妥協,浪費的全是自己的進度 • 「
你是不是也買了一堆線上課程,結果根本沒點開? 刷卡的那一刻,你感覺自己正在進步,覺得未來的自己一定更好。但課程買回來後,它們就靜靜地躺在資料夾裡,你連課程名稱都忘了。這種「買課程很努力」的錯覺,不就是假努力的最佳寫照嗎? ▋1. 假努力的本質:買了≠學到了 • 刷卡的快感來自
身為碩博士生,你可能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期待用研究成果來贏得他人的信任。但別忘了,真正讓人忽視專家的,並不是他們的知識,而是他們的傲慢。 ▋1. 誠實面對「不知道」會讓你更可信 • 迷思: 人們總覺得,專家就是什麼都要知道,越能假裝全知,越能讓人相信。 • 現實: 當你坦承自己的知識
創作卡住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是總覺得「我沒有好點子」?但事實是,靈感不流動的原因,通常和點子無關,而是你的人根本卡住了。 ▋1. 你的話,不符合你的真實想法 • 寫不出來,可能是因為你說的東西連你自己都不相信。 • 當你的文字只是迎合別人,或者表達的是你不認同的東西,怎麼可能寫得順暢?
寫論文或專案報告的時候,是不是常覺得內容雜亂、邏輯不清?不用擔心,這份 「10步論文指南」 幫你理清從主題設定到參考文獻的每一步驟,讓你的寫作條理分明、有據可依。 1. 主題 (Topic) 挑戰: 你的研究主題是解決問題,還是重複別人的研究? • 檢查清單 (ACRID): •
碩博士生是不是常覺得自己超努力?熬夜寫論文、埋頭跑實驗、一天讀十篇文獻……但別忘了,努力不等於亂用力。 真正的「努力」,其實包含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如何動腦」比單純動手更關鍵。 ▋1. 比你聰明的人,已經在「超努力」了 • 他們不是工作時間比你多,而是動腦比你深: • 找到最關鍵的數
每天醒來,你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是清楚知道今天該幹嘛,還是默默妥協:「先摸魚 30 分鐘應該不會怎樣吧?」 現實是,那些每天設計好日常計畫的人,遠比每天和自己妥協的人走得更遠。 研究這條路,沒有好習慣的你,進步全靠運氣。真要這麼混下去嗎? ▋1. 每天妥協,浪費的全是自己的進度 • 「
你是不是也買了一堆線上課程,結果根本沒點開? 刷卡的那一刻,你感覺自己正在進步,覺得未來的自己一定更好。但課程買回來後,它們就靜靜地躺在資料夾裡,你連課程名稱都忘了。這種「買課程很努力」的錯覺,不就是假努力的最佳寫照嗎? ▋1. 假努力的本質:買了≠學到了 • 刷卡的快感來自
身為碩博士生,你可能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期待用研究成果來贏得他人的信任。但別忘了,真正讓人忽視專家的,並不是他們的知識,而是他們的傲慢。 ▋1. 誠實面對「不知道」會讓你更可信 • 迷思: 人們總覺得,專家就是什麼都要知道,越能假裝全知,越能讓人相信。 • 現實: 當你坦承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