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0)於核能安全委員會業務報告以後,針對「核電廠重啟安全問題」、「核安會學研補助成效」與「公眾參與和科學教育應有整體計畫」三項主題,項核安會代理主委張欣提出質詢。郭昱晴表示,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曾說,「核電延役最大阻礙是核安會主張延役需要五年前申請」,然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定,都是參考國際經驗與能源專業所訂,國民黨這樣的說法,就是倒果為因。


郭昱晴也關心,核安會112年度補助32項學術合作研究計畫,編列業務費2418萬元,包括原子能專業人才培訓經費83萬元、委託國內法人或學研機構執行專案計畫2140萬元等。然而,以上人才培訓、委辦專案計畫等工作,培育人才投入國家重點產業者未達20%、研究成果有助政府業務者也僅佔3成左右。資源投入與我國原子能科研具體方向未盡符合,各項研究主題也多有發散籠統之虞。核安會既然有補助學研,應該更要求「符合未來3年重點產業所需」、「有助政府民眾溝通、核電廠管制、法制業務」等具體目標。

公眾溝通與科普教育方面,郭昱晴表示,核安會預算「公眾參與及民眾溝通」經費之中,「科普策展」佔據半數經費,但教育內容僅只原子能知識、輻射防護等,對當今核能領域最重要的「能源規劃」問題避重就輕。經年的「科普教育」、「媒體宣導」經費,期望達成的願景應更有具體、具遠見的規劃。此外,核安會自媒體如YouTube頻道、facebook專頁等,經營成效明顯不佳;媒體託播刊登、刊物編印等,也無法評估是否達到社會溝通目的。

近年多項調查統計顯示,民眾雖能肯定核電安全,卻仍因恐懼而排斥討論核廢料處置問題;甚者,忽略核廢料處置問題方為當前我國發展核電難以克服的困境,顯示核安會在社會溝通工作方面,並未清楚設想溝通目的與預期成效,反而造成核廢處置溝通工作困難。